1、浅谈佛教文化在风景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经过几代有识之士的努力,近代佛教被赋予了现代佛教新的生命力。近几十年,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建筑、园林建设不断增多。作为集文化场所、观光休闲场所和宗教场所为一身的佛教文化类园林景观的设计,对于设计人员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体现创新精神?这需要设计人员在今后的设计中不断努力,以 “ 经典、传承、创新、 ” 作为设计的目标,创作出更多佛教文化类景观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佛教文化、长寿文化、风景区规划、园林设计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everal generations endeavor, the modern
2、 Buddhism is given a new vitaler of structures and garden building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Buddhure, which is a set of cultural sites, entertainment and places of worship, the requirements for designers are much higher than bef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designers need to constantly strive to design
3、 in the future and create more categories of Buddhist cultural landscape of outstanding works as a design goal of “tradition, innovation, and the classic“. Key words: The Culture of Buddhism Longevity cultures Beauty spo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要在中国扎根并得到发展,必须适应中国社会,与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国化特色
4、的中国佛教。本文旨在探讨佛教文化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影响与贡献。 1 佛教文化元素在重庆市长寿区菩提山生态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1 项目现状概况 菩提山生态公园位于重庆市长寿区城中,距长江约 3 公里,最高海拔597 米, 相对高度 400 米。南邻渝宜高速公路,北靠渝巫路和渝利铁路、渝万城际铁路,东面和南面紧邻长寿城市发展区,西面和晏家工业园区隔山相望。总面积约 14 平方公里。 1.2 风景区性质及功能分区 菩提山是依托于佛教文化的风景区,有其独特的景观和历史文化,但与周边东林寺、石佛寺等佛文化旅游景区相比,景观资源和佛教传统遗留匮乏,缺乏竞争力。充分挖掘菩提山佛教文化资源,结合 “ 森林
5、长寿 ” 建设,加快恢复菩提山的良好生态,在修建完善寺庙建筑的基础上,重现绿树成荫、修竹映月、殿宇恢宏、香烟袅袅、暮鼓晨钟的佛教文化景 观并重燃“ 菩提圣灯 ” 加快推进 “ 菩提山 ?中国长寿文化城 ” 建设,完善佛寿文化朝圣区、长寿文化游览区、长寿古镇等九大功能分区,将菩提山打造成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佛教名山。本文中将着重介绍宗教文化朝圣区,其余区域应专文讨论,本文将不再涉及。 1.3 佛寿文化朝圣区规划设计 1.3.1 佛寿文化朝圣区规划范围 佛寿文化朝圣区用地面积为 13 公顷,建筑面积为 0.65 万平方米,位于景区最高点菩提山顶,风景优美。在规划中将其定位为佛文化
6、朝拜圣地。 1.3.2 佛寿文化朝圣区 规划构想 充分利用菩提山的历史及自然资源,围绕广为流传的菩提圣灯的传说和菩提寺的历史文化底蕴,策划一系列宗教朝觐和宗教文化旅游项目,作为整个长寿文化城的核心旅游区。集中展示长寿区的宗教文化,设置多种文化体验活动,满足人们的观光游览、宗教朝觐、休闲养生的需求。 2 佛寿文化朝圣区项目设置 2.1 菩提寺 在菩提寺原址及周边区域,建设菩提寺。民间有很多菩提山的形成及山名由来的神奇传说,但是对于菩提寺的记载颇少,只记载着人们曾在此驻寨建庙、开物造化。历史上菩提寺建在山顶凹处,又 名晶山寺,金荣寺,吸引了众多信徒、游人前往朝拜,香火甚旺。因此考虑本地区的宗教朝觐
7、需求和对其历史文化的挖掘需要,策划恢复菩提寺,并设置菩提圣灯、放生池、菩提三宝等项目,让游客拜佛朝拜、听梵音、点圣灯、参与佛事活动等。 2.2 菩提晓钟 恢复重建菩提圣灯同时,在菩提山现状的另一山顶设置一古钟,形成朝有钟声,夜有圣灯的壮景,增加旅游看点和神秘感。 2.3 菩提圣灯 据史料记载,明代僧人大智曾铸造一根长近 20米的铁柱,立于山顶高台上,名曰 “ 灯杆堡 ” ,燃灯于山顶铁柱上。每当夜晚, 灯光四射,百里可见。由此菩提山以 “ 菩提圣灯 ” 之名,被列为长寿八景之一而闻名遐迩。 2.4 佛塔文化苑 “ 塔 ” ,源于印度的古老的建筑形式,代表生命的止息与消散。佛塔、寺院、石窟被称为
8、是佛教三大建筑。在此以小型壁雕、山石、模型、缩微景观等形式,展示世界各地佛塔样式、形制风格及历史演变,使游人观一园而知天下塔,增进对佛塔文化和建筑的了解和崇敬。 3 结语 总言之,景观作为佛教类文化圣地的载体,目的是更好的体现佛教文化底蕴极其鲜明特色,在设计中应当协调处理各种景观与现状佛教文化资 源的统一,追求空间格局与佛教文化传统的的协调统一,在风格上避免符号元素的堆砌以致各地区景观的雷同。发展佛教文化旅游就是要弘扬佛教思想中积极有益的成分,使其在当代社会建设中焕发活力,彰显价值,使旅游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颐和园 中国皇家园林建筑的传世绝响 M中国台北:台北市建筑师学会出版社 吴庆洲、吴锦江 .佛教文化与中国名胜园林景观 M中国园林 王玉琼、刘 力 .论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 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3 刘元春共生共荣 佛教生态观 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48 49 曹绘巍 .中国宗教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现状研究 J社会科学家 2002.4: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