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景观风貌保护.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37274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景观风貌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景观风貌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景观风貌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景观风貌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景观风貌保护 摘要:黄姚古镇以其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和古镇内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吸引力无数国内外游客,但是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古镇的旅游景观暴露出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黄姚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景观保护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旅游景观保护开发策略。 1 黄姚古镇景观资源概述 黄姚古镇位于贺州市昭平县境内,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建筑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渐渐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一朵奇葩。 黄姚古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镇内群峰耸立,有九座山峰从其周围山脉向古镇聚集,形成 “ 九龙结穴 ” 的风水格局。古镇处于漓江下游,姚江、珠江、兴宁河汇合要冲,蜿蜒穿

2、街而过,江水清幽秀美,碧绿如黛。古镇内古树奇木众多,它们千姿百态,冠如华盖,苍翠壮观。 古镇的整体建筑由八条街巷构成,呈九宫八卦阵式,设计较为完善,具有浓郁的岭南建筑风格。古镇核心区街道用 99999块 平展的青石板铺成,历经 400多年,依旧路平如镜。古镇内有 400多间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岭南民居建筑,以及保存完好的 20 多处亭台楼阁, 20 多座寺观庙祠,其建筑特点为青砖黛瓦、厚墙深院、斗拱飞椽、雕梁画栋。黄姚古镇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留下清晰的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的历史痕迹。古镇有六多: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庙祠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镇内 “ 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

3、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 ” ,构成古镇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韩愈、刘宗标墨迹,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何香凝、张锡昌、千家驹等文化 名人故居寓所,被收入中华名匾的“ 咀坐 ?瞬琛钡蓉叶罴靶矶嘞驼芰粝碌拈毫 ?、碑刻、诗文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 黄姚古镇周边精致丰富,环境优美。除黄姚古镇核心区有八景外,周边更有独具特色的外八景,如聚仙岩、文阁晴岚、周家水库、兴宁风光等。带着历史文化趣味的景致,常常引人入胜,带人走进这个远离凡尘世俗的“ 梦境家园 ” 。如坐落在古镇南面、遥江相望的聚仙岩,相传是很古时候,八仙飘游到此饮酒作乐的地方。此岩有三层石楼,

4、伫立石楼远眺,可看见古镇街道屋宇,姚江流水,安静祥和 ,堪称人间仙境。 2 黄姚古镇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自然生态景观环境受到破坏。随着黄姚古镇旅游的开发,古镇的自然生态景观受到的破坏,一方面表现为周边部分山体裸露,植被存活率变低,物种变少,且分布不均,部分河道两岸缺乏防护领带,缺少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由于古镇内缺乏统一的垃圾回收点和完善的排污系统,存在任意堆放垃圾的现象,河流、水塘等自然水体景观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 2.2 现代建筑与历史遗存景观风貌相冲突。目前,除古镇新街区外,古镇旅游核心区内部还出现了一些与青砖黛瓦 风格相冲突的现代建筑,其不仅在风格、色彩、装饰上都与明清建筑不

5、协调,突兀的高度超标建筑,也严重影响了古镇第五景观立面 屋顶立面的景观效果。此外,古镇的旅游配套设施,如指示牌、休息椅、垃圾箱等,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许多配套设施呈现杂乱无章、破旧不堪、字迹模糊、缺乏民族风味等现象。这与古镇整体风貌不协调,与历史遗存景观及游人心里需求冲突严重。 2.3 历史人文景观资源挖掘深度不够。黄姚古镇人文景观资源,基本都围绕着核心区的文物古迹开展,并以静态观赏为主,如明清建筑、楹联匾额、文化名人寓所等,都 是重要的人文景观资源,可供游客在悠久古远的古街区,细细感受古人遗留下来的文化底蕴和气息。但随着日下旅游的发展趋势与游人的心理需求角度的变化,单调无新意的静态游览

6、已经不能满足游人的需求。因此,古镇的旅游开发,需深入挖掘人文景观资源,如将姓氏、饮食、服饰等隐形文化融入到旅游文化体验以及互动活动但中。 2.4 当地文化传承受外来文化冲击。古老的民居、众多的文物古迹得以保存;勤学善思、轻利重义的民风得以延续;都应归于古镇居民对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尺度的正确把握。正如从黄姚古镇遗存的景物中,反映中原龙文化特征 的景物如龙塘、带龙桥、龙畔街等都随处可见,它在表达一种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思想,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古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古镇现有的居住环境与日益增长的现代生活需要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伴随着古镇旅游开发的推进,外来人口及文化的冲击

7、,古镇人民生活方式也有所转变,部分历史街区的居民逐渐迁出,部分居民则在老房子的基础上改建或重建,以致古镇功能逐渐衰败,原有风貌特色逐渐丧失,当地文化的原真性受到严重威胁。 3 黄姚古镇旅游景观保护策略 3. 1 树立生态文化理念,奠定旅 游开发基础。黄姚古镇的形成和存在至今,不是个偶然,而是人与自然的结合。任何一个村庄聚落,都凝聚着人类与自然间的交流、磨合,在某种程度上承载着人的思想、意志与情感,同时也包含着人处理自然关系的巨大的智慧。黄姚古朴的生态文化,是黄姚古镇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充分重视生态文化理念的重要性,明确它对古镇旅游业的要求,才能制定出符合生态文化要求的古镇

8、旅游开发和保护的策略,才能在古镇的旅游中真正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树立生态文化理念,黄姚古镇旅游开发可以坚持中国古建筑文化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提出的古镇开发保护 “ 四性 ” 原则,即:真实性,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整体性,要保护原来的整体面貌结构;可看性和可持续性。 3. 2 遵循古镇历史文脉,保护街巷空间格局。由于历史、自然、民族等原因构成黄姚古镇的特色,形成了古镇的文脉。体现这些特色的建筑、人文风物等是这个古镇最为宝贵的旅游资源,所以在进行古镇旅游开发规划时,要注重保持原有的特色。同时,加强对古镇独特文化以及古老建筑的保护力度,针对黄姚古镇许多古建筑已经出现外墙剥落、开裂

9、的特点,应从开发资金和旅游收入中拨出一定比例的款额 作为修复和保护的资金,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恢复其原貌。此外,通过风貌保护规划,对古镇进行分区保护,划定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对于历史街区空间格局、建筑结构、色彩等提出具体的保护原则: 建筑风格:古镇核心区以明清建筑为主,继续保持 “ 青砖白线,仿古砖墙,木格花窗 ” 为主基调,富含岭南建筑特色和生态文化内涵的典型建筑风貌,对亭、台、楼、阁、桥等黄姚的特色进行保护和修葺,传承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的独特风貌。 建筑结构:古镇建筑以两层的砖瓦结构为主,结 合工艺水平较高的梁柱、斗拱、檩椽、墙面、天花等

10、木构件进行点缀,延续古镇建筑风貌;部分建筑保持原有的框架结构。 建筑布局:延续古镇九宫八卦阵式布局,保留古镇核心区青石板砌成的弯曲形态,完善与主街相连的其它八条次要巷道的链接;以一座三间的布局,通过平地庭院式、阶梯宅院式等建筑形式,构成大小不同的院落建筑群,通过天井、厢房、侧门等与邻居建筑相连通,保持原有的古镇肌理。 建筑色彩:建筑色彩以冷色调为主,以适当暖色为点缀,整体保留青砖黛瓦的整体风貌。 建筑细部:建筑细部需结合梁柱、斗拱、 檩椽、墙面、天花、格子窗等进行点缀,展现古镇精致、古色古香的历史内涵。 3. 3 挖掘古镇民俗风情,以发展促保护,以活化促传承 古意盎然的建筑、浓郁的民俗气息、优

11、美的山水等,使得黄姚古镇有着天生丽质的性格和非凡的旅游价值。为了丰富古镇旅游资源、提升古镇隐藏在文化景观中的形象品味,推动古镇旅游的发展,需深入挖掘古镇古风。所谓古风, “ 就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族群世世代代创造、传承、享受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包括衣食住行等习惯,婚丧嫁娶等礼仪,祭祀巫术等信仰,村歌小调、戏曲舞蹈等民间艺术,中医风水等 民间智慧,体现了当地民众的精神风貌。 ” 挖掘、分析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内涵,通过文化旅游主题,开展差异化活动策划,将特有的民俗古风融入到旅游文化娱乐当中,活化隐形民俗文化,形成动态旅游景观,以发展的姿态促进黄姚古镇千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 4 构建文化保护

12、法律体系,用法律和行政手段保护古镇资源。在旅游开发趋势日渐昌盛的时期,古镇旅游生态环境以及古老景观的保护,单靠公民的道德规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赖于制度、法律的强制措施,围绕生态景观建设和保护,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约束。对 于重点的区域和景观而且,健全的法律和法规是旅游生态环境和古镇风貌德育有效保护的基本条件。只有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并强化执行力度,才能使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构建文化保护体系的同时,管理部门也需采取相应的行政措施,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此约束管理者、游客、服务者和古镇居民的行为,有效的保护古镇的资源,实现古镇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总之,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效益为目的、环境效益为根本,制定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以保证古镇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参考文献: 朱其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哲学思考 .期刊论文 -经济与社会 2005( 09) 韦祖庆生态美学是古镇文化旅游的重要依托 期刊论文 -旅游论坛 .2009( 04) 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8 农兴强,杨荣翰,韦祖庆古镇旅游发展与生态文化理念 期刊论文 -广西社会科学 2007( 04) 张俊清代小说史 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7:1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