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地产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42345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房地产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房地产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房地产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房地产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房地产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摘要:在当前的形势下,由于房价的高涨,房地产利润过高,银行贷款比例过重,导致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严重不足,对实体经济的复苏造成了很大的挤压效应,而实体经济才是百姓就业的主要渠道。房地产不仅没有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健康的带动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前进的步伐。同时,房地产泡沫对我国金融体系发起了巨大挑战,如果房价继续走高,终极泡沫破裂将导致国家信用支撑的金融体系走向崩溃,其后果不仅影响整个经济的正常发展,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本文分析了房地产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总结大 全 关键词:房地产 ;我国经济 ;高额信贷 ;挤压实体

2、经济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中国各大城市的支柱产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持续飙升的房价不但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严重挤压了实体经济,使得实体经济陷入困境。 一、实体经济投资经营环境恶化 在中国的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聚集着中国绝对多数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他们是现在是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基础,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地方的集中地,是他们支撑了中国经 济的脊梁。 但是,随着输入性通货膨胀和国内经济问题引发的通货膨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这些支撑中国经济的中小企业,面临了原材料的涨价的冲击,形成了对企业生存和影响利润的第

3、一层压力 -原材料成本压力;同时,随着cpi 等等的高企,直接造成了人力成本的涨价的冲击,形成了对企业生存和影响利润的第二层压力 -人力成本压力;再次,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一些重大政策的出台,直接要求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了对企业生存和影响利润的第三层压力 -环保成本压力;在这三层压力下,现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这些支撑中国经 济的中小企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因为这三项成本的提高,企业已经基本挤压了利润空间,这些中小企业直接面临资金难题。同时,他们还直接面对了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冲击面临的困境。 简历大全 现在,很多这类型的企业不得不停产转型。实体经济已无事可做,因为做哪行都难以赚钱。实

4、体经济深陷困境,这就是现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中小企业面临的现状。 二、房地产对我过实体经济的影响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已成为巨大的 “ 吸金池 ” ,对实体经济资金的吸附作用十分明显,为实体经济埋下了隐患,具体表现如下: 1、 各路资本纷纷投入房地产业。在 A 股市场,中国建筑首发融资超过500 亿元,各路资金纷纷涌入房地产业,创造了全球建筑企业上市的规模之最。投资客中有不少是以往做实业的企业家,他们在江、浙、沪等地的企业业绩不景气,于是选择把钱投入房地产。一些企业家觉得,在目前形势下,投资房地产比做实业来钱更快。 2、楼市新一轮泡沫正在形成。目前国内投资经营环境恶化,投资渠道狭窄,最好的渠道就是买

5、房保值增值,造成了许多老板暂时不经营实体了,有的等实体经济条件好了再投资,把工厂关了改为投资房地产业。投机客买房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 卖房,都是在赌差价,一旦后续购买力跟不上,整体经济下滑、资金链断裂,到时泡沫破裂、抛盘涌出,房价的理性回归就成必然,而现在中国房地产的泡沫正在养大的过程中。在地产圈经历了数轮周期的中原地产主席施永青也明确表达了近年来楼市繁荣虚假的论断。现在楼市的最大问题,是价格上升缺乏经济增长作基础,单是靠资产储存模式转移,而缺乏新增的购买力。 3、住商倒挂,折射出宏观经济的低迷。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相同地段的商业地产项目,其售价应该比住宅项目高出 30%左右。但是,目前国内部

6、分一线城市,商铺价格不但严重低于 同地段的住宅价格(住商倒挂),而且还出现严重滞销的情况,这表明当前商品住宅的火爆局面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房地产业自身也出现了不正常。 从宏观角度讲,应该肯定的是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和贡献。但是从目前房地产建设的本钱来看,其对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有限。有资料显示,即使在房地产对 GDP 贡献最大的 2007 年,其对 GDP 增长的贡献也没有超过 1%。这意味着,我们高代价拯救的是对 GDP 增长贡献不到 1%的一个产业,而对GDP 增长贡献 10%以上的其他产业则成了牺牲品。房地产价格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只有建筑和安装这一块儿可以 启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在总用度支出

7、中,流向政府的部分,即土地本钱加总税收,所占比例为 49.42%,而上海的开发项目流向政府的份额最高,流向政府的份额已经达到 64.5%。实际上,居民花 100元可支配收入购买房子,全国平均来看,只有二三十元拉动了内需,其他的七八十元都到了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手里,住房销售量越大,被政府与开发商划分走的拉动经济的资金量就越多。与此同时,房地产泡沫对我国金融体系发起了巨大挑战,如果房价继续走高,终极泡沫破裂将导致国家信用支撑的金融体系走向崩溃,其后果不仅影响整个经济的正常发展,还会 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这种状况很令人担忧,很多学子多年来的努力学习成果被人轻视,很多创业者的努力也不及房地产来的轻松和

8、利润高。这样的社会已经不是健康的社会,而是严重的病态。那么多的新闻说地方政府如何的卖地给房地产商,以增加收入,可是这却意味着我们的子孙后代如果想要在同一块地上买房子,就要花更多的钱了。靠房地产来发展经济,其他的经济就会没落了。到那个时候,大家都成了懒虫。谁做实业谁就是傻瓜。可是不做实业,哪里来的饭吃,哪里来的衣穿,靠国外进口吗?别忘了他们也是靠我们来生产的。 三、解决措施 对于一个大国来说,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业是不会长久的。以毫无技术含量的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模式发展中国,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进一步落后于发达国家,搞出一堆无用的 GPD而国弱民贫。中国的实体经济陷入困境,由于我国处于利润链的最低端,

9、因而迫切需要政府辅助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房地产的利润率超过实体经济的利润率是非常不正常的,国家应该考虑百姓的住房项目,只有政府让利于民,开发商用最低的本钱价出售,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德国,开发商暴利要判刑,是一面镜子,值得我们政府借鉴。按照德国的法律,如果 房地产商制定的房价超过合理房价的 20%,即为超高房价,构成了违法行 为,如果超过合理房价的 50%则为暴利房价,触犯刑法,出售者最高将被判处 3年徒刑。在德国的房地产市场,投机资本难以获得成功的原因是德国政府没有把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在抑制房地产热、确保资金能最大限度流入实体经济方面,政府可采取以下措施: 1、

10、规范房地产市场,抑制炒房投机行为。政府需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对房地产业进行管制。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讲,以降低行业垄断,实现正当竞争,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对 消费者角度来讲,政府对房地产业的管制应当是制定质量标准,监管房地产质量和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政府需要灵活运用税收工具,抑制炒房投机行为。例如,调整贷款利率,房地产业的商品房交易营业税、房屋转让税、个人所得税、契税和土地增值税等都是有效的税收调节工具,都会对房地产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炒房投机的行为。而对于购买首套住房等出于生活必须的购房者,应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 2、扩大低价商品住宅的供应量,缩小供需缺口。目前的房地产市

11、场只有政府有能力进行调整,要解决房地产市场上的根本问题,平抑 房价上涨过快的有效手段,就是扩大低价商品住宅的供应量。政府要提供充足的土地用于低价商品房建设,以缩小供需缺口,只有这样才能使投机炒房失去市场,从而有效地抑制房价上涨过快。 3、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和住房制度。房价不是一个政策就能决定升降的,调控房价需要财政、税务、土地等各方面互相配合,综合运用财税、金融、法律、行政等手段,在稳定的前提下加快各项改革措施与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的出台和落实,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引导房地产业合理健康发展。 4、加快实体经济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引导地方政府摆脱对住宅地产的过度依

12、赖,激发商业、工业地产在创造税收、解决就业方面的长效作用,适时考虑通过税收等手段帮助工商地产走出低谷。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资金的流向保持密切监管和掌控,确保资金能最大限度流入实体经济。 总之,我国投资炒房过热,吸取了实体经济的资金,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只有政府让利于民,使开发商用最低的本钱价出售,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才能使房价回归理性,使房地产业和实体经济都实现平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才元 .中国房地产业波动对国民 经济的影响研究 D.吉林大学 ,2007 年 . 袁志刚 .樊潇彦 ;房地产市场理性泡沫分析 J.经济研究 ;2003 年 03 期 . 作文 洪静 .完善房地产市场的新思路 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年 03 期 . 李熙娟 ,李斌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J.商业研究 ,2006年 04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