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角经济圈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46285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三角经济圈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红三角经济圈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红三角经济圈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红三角经济圈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红三角经济圈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红三角经济圈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 摘 要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湖南郴州和广东韶关三市,同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力水平较低。正视落后,培育企业核心能力,承接梯度转移,加强与珠三角的联系以及壮大区域经济等措施,是提升红三角经济圈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红三角;区域经济;产业竞争力 一、红三角经济圈概况 红三角经济圈由霍英东先生倡导建立,包括江西赣州市、湖南郴州市、广东韶关市,东经 11213 11638 ,北纬 2327 2709 ,总面积 7.72万平方公里,占粤湘赣三省总面积的 13.87%,总人口 1576.7万,占三省总人口的 8.49%,因为三市同是革命

2、老区,同属红砂岩地貌,而且山水相连故而被称为 “ 红三角 ” 。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大门,人口 807.7 万、面积 3.94 万平方公里,下辖 2市 1 区 15 县,是江西最大的地级市,生态农业极具特色,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拥有 “ 中国脐橙之乡 ” 、 “ 中国蜜梨之乡 ” 、 “ 世界钨都 ” 和 “ 稀土王国 ” 多项美誉。郴州位于湖南省南大门,人口 456 万,面积 1.94 万平方公里,下辖 1 市 2 区 8 县。全市风景名胜多达 110 处,森林、矿产资源丰富,是湖南省木材主产区,素有 “ 有色金属博物馆 ” 、 “ 中国南方重点林区 ” 和 “ 湖南能源基地 ” 之称。韶关

3、位于广东省北大门,人口 313万、面积1.8 万平方公里,下辖 2 市 3 区 6 县,森林、矿产、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林区、 “ 有色金属之乡 ” 、 “ 华南生物基因库 ” 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旅游项目有千年古寺 南华寺和中国红石公园 丹霞山。 红三角经济圈同处三省的丘陵山区,农副产品资源、劳力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开发红三角经济圈,既可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又能强化南沙的辐射作用,促进三地优势互补,共同繁荣,有利于形成粤湘赣三省共同发展的大格局,有利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进程。但因红三角经济圈同属经济欠发达山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存在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如现有

4、经济总量较小,人均水平较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性矛盾较突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不高等。特别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产业缺乏竞争力导 致的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制约区域内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红三角经济圈区域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红三角经济圈工业化程度 一个区域的工业化,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综观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历史,一般地,根据一、二、三次产业占 GDP的比重状况,可以将一个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划分为两大阶段 : 第一阶段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 (GDP)中的比重,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并逐渐超过 50%;与之相应,第一产业的比重

5、则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在此阶段,第三产业的比 重有所上升,但变动幅度不大。 第二阶段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 (GDP)中的比重,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并逐渐超过 50%;与之相应,第二产业的比重则以略慢一些的速度下降。在此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进一步下降,但变动幅度不大。 表 1 给出了红三角经济圈相关城市 2000-2004 年三次产业占 GDP 的比重数据。从各区域三次产业占 GDP 的比重可以看出,赣州 2004 年刚刚实现三、一、二向三、二、一的转换,仍处于第一阶段的初期;郴州早已实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速度较快,但第二产业比重仍然较低, 处于第一阶段的中期;韶关第二产业的比

6、重已接近 50%,第三产业也在逐步上升,已处于第一阶段的后期。从总体来讲,红三角经济圈工业化进程还处于第一阶段,工业化进程远没有完成。 三、红三角经济圈区域产业竞争力总体状况 就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来看,红三角经济圈的产业竞争力,目前大体处在全国的中、下等水平。对照表 2,先对红三角经济圈三次产业内部进行比较,这里用三产就业人数比例和三产比例的比值来说明生产力的水平。排序的结果是,赣州、郴州、韶关乃至全国,生产力水平的排序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 。这种情况说明从红三角经济圈以及全国平均水平来看,第一、三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同时也要求在目前情况下,红三角经济圈宜大力发展生产力水平相对较

7、高的第二产业。 在工业化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以较快的速度增加第二产业在GDP 中的比重,也就是说,要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因此,这里再对第二产业的生产力水平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红三角经济圈第二产业的生产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韶关、郴州、赣州,但即使是生产力水平最高的韶关,其生产力水平仍不如全国平均水平。 红三角经济圈第三产业的发展虽然较快,在 GDP 中的比 例正逐步变大,但因红三角经济圈处于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低、劳动密集的传统型服务业,如批零贸易餐饮业等,高层次的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 (如金融、物流、信息等 )发展很不充分。可见,红三角经济圈一、二、三次产业,均落后

8、于全国水平,只不过各次产业落后的程度不尽相同。 红三角经济圈三次产业水平落后的状况,体现在企业层次,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有经济比重偏高,经济民营化程度低;二是缺少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开拓有限。 经济实力和人才吸引是实现 产业结构升级、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数。从表 2来看,尽管赣州、韶关 GDP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郴州也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接近,但人均 GDP只有韶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则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弱的经济实力和较低的工资水平对红三角经济圈产业升级、实现经济赶超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 四、红三角经济圈区域产业发展的主要

9、问题 1.边缘化的经济区位 红三角经济圈位于广州、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构成的大三角的中心位置,均距省会城市较远,单纯依靠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机制,三 个省会城市到这里的辐射能力都趋于减弱,使红三角经济圈在三个省中都存在区域边缘化的问题。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广东的珠三角经济圈、湖南的长株潭经济圈和江西的环鄱阳湖经济圈是各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因此,在政策上红三角经济圈也存在边缘化的问题。 2.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 红三角经济圈现有经济总量较小,人均水平较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收入等均低于各省的平均水平。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三市的工业化水平均处

10、于第一阶段,实现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 镇化水平低,农业人口比重大。2005 年,赣州、郴州、韶关的城镇化水平分别 31.1%、 36.8%和 41.8%,均低于全国 43%的水平。 3.科技水平不高,人才缺乏 红三角经济圈高等院校数量偏少,教育力量和独立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薄弱,知识创新能力不强。一方面,缺乏企业应用型高新技术人才,尤其是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具有专业背景、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稀少,知名企业家缺乏;另外,后续人才供应不足,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红三角经济圈优秀人才流 失严重,同时又缺少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造成区域内科技水

11、平不高,科技人才缺乏,万人在校学生数、技术人员占社会总人口比重、科技成果的商品转化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均偏低,严重制约了红三角经济圈的发展。 五、提高红三角经济圈区域产业竞争力对策建议 1.正视红三角经济圈的落后 分析红三角经济圈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并与全国进行比较,可以更客观地认识到红三角经济圈工业化还远没有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全国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落后也意味着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在空间,只有正视落后,才能依靠后发优势, 解放思想、开明开放,通过吸引国内外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并利用自己充足的低成本的劳动力,实现快速发展。红三角经济圈人口较多,存在潜在的广阔市场,经济发展具有

12、极大的空间,区域内这几年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率,原因就在于此。 2.优化红三角经济圈区域发展环境 改善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适应发展需要,不断变革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支持方式,提高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出台并不断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不断改革政务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减少企业发展成本;不 断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生活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和优化人文环境,不断提高红三角地区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吸引各方面的精英到红三角投资创业提供优良条件;加强红三角经济圈的联系和协作,通过不断的发展来得到各省对区域的政策倾斜,克服区域边缘化趋向。

13、3.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加固产业竞争力的微观基础 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企业竞争力的构建,最终归结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许多人将企业核心能力与核心技术、专有技术等等量齐观。事实上,核心能力的主体构件有三种 :基于硬技术的能力,基于 制度或运行的能力,基于资源的能力。在核心技术一定,或者核心技术相对落后,或者独占核心技术难以取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从建设独特的制度或运行条件、环境入手打造核心能力,是一种良好的选择。这样做,与开发、引进核心技术相比,会产生收效快、时间省、投入少的效益。红三角经济圈地处革命老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对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具有相对的难度,从制度、管理等方面入手培育企业核心

14、能力,是一个更加实际的选择。 4.利用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的机会承接梯度转移 红三角经济圈经济、工业和人力资源状况都相对比较落 后,一味强调发展高科技工业是不现实的。因此,红三角经济圈应抓住珠三角产业升级的机会和泛珠三角合作的契机,主动承接梯度转移。红三角经济圈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便宜,运输成本低,又同属泛珠三角区域,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首选区域。只要抓住机遇,红三角可以借此机会大量吸纳珠三角梯度转移的资金、工业和技术乃至管理经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承接梯度转移,不需要政府投入太多的资金,只要求政府改善投资环境,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靠市场的力量就可完成,其社会成本是最小的,见效却是很快的。

15、5.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化政策 ,加强与珠三角的联系 红三角一直是珠三角农产品和初级资源产品的供应地,可谓珠三角的后花园,但是其作用还未能充分体现,经济效益也不明显。红三角经济圈虽然农业占很大比重,但由于农产品的加工度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低,目前还只是为珠三角提供原材料,农业产业效益不高。霍英东先生投巨资于南沙,同时又提出构建红三角经济圈,其意义就在于将南沙作为联系红三角和珠三角的纽带,为红三角产品的贸易提供良好的平台。因此,红三角必须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实现 “ 从田头到餐桌 ” 的全过程,最大限度的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 的总体质量和效益,促进加工业的发展,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的

16、同时,为珠三角提供方便、安全的农业加工产品。 6.以工业化为依托,培育壮大区域经济 红三角经济圈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以工业化为依托,提升经济结构层次,培育壮大区域经济。红三角经济圈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宜走好三条路。 (1)特色发展之路。区域经济本质上是特色经济,应大力培育突出当地特色的主导产业,扬长避短、突出特色,选择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全力扶持和培育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把产业链拉长,完善产业体系, 避免区域间产业结构的趋同化。 (2)走民营发展之路。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聚集民资、依靠民力、发挥民智,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特别是外出打工人员回乡投资创

17、业。 (3)走优势发展之路。红三角经济圈有着人力、生态、资源等后发优势,用好这些优势,能够快速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内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劳动力相对充裕,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电力、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较低,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通过学习、模仿、技术引进,借鉴经验少走弯路,形成后发优势,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参考文 献 : 编委会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J.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05. 编委会 .中国统计年鉴 J.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2005. 蔡玉斌 .红三角经济圈实现工业化的战略选择 J.企业经济, 2004, (2). 袁庆林,周应锦 .红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J.江西社会科学, 2005,(8). 刘覃石,何高旗 .加快 “ 红三角 ” 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J.企业经济,200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