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织技艺人才的培养与创新性应用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49576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缂织技艺人才的培养与创新性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缂织技艺人才的培养与创新性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缂织技艺人才的培养与创新性应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缂织技艺人才的培养与创新性应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缂织技艺人才的培养与创新性应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缂织技艺人才的培养与创新性应用研究 摘要 “ 织中之圣 ” 的缂丝, 2006 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入选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名录。纵观历史的发展,古人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缂织工艺遗产。当今,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这门古老的手工艺因诸多方面的因素,有严重衰退的迹象,特别是从业人员技艺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老龄化现象严重等问题迫在眉睫,让缂织工艺的传承和创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苏州作为缂丝织造技艺的中心,通过高职院校 “ 订单式 ” 培养、依托建立 “ 大师工艺室 ” 技艺传授和考评中心、引入现代技艺教育等手段,探索一条集现代 “ 师徒制 ” 形式下 人才培养目标、

2、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缂织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新复合型人才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1128 缂丝织造传统手工艺基本以 “ 师徒传承 ” 和 “ 家族传承 ” 的方式来进行传承,通过传承人和被传承人的口传心传和手传,使被传承人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全面掌握缂丝织造技艺,但是三种形式都是传统非正规教育的传承方式,由于缂织技艺传授有一定的私密性,使得被传承人在全面掌握技艺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又由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比 较普遍,造成被传承人只局限于传承技艺,而缺乏创新的能力,传统传承已经不适应现代缂织工艺发展的要求。分析当前形势,转换人才

3、培养模式,探索依托高职院校作为实施缂织专业培养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依托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结合社会行业的传承形式 高职院校具有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经济的使命,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对接产业、服务产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高职院校的最终目标。积极探索新的 “ 非遗 ” 人才的培养路径和规范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实践,将对缂织人才的培养和保护及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6 年国家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以 “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 为主要方针,传承方式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企业传承、校企传承等方式为主。苏州缂织技艺的传承方式大多以传统

4、师徒传承、家族传承,典型的校企合作是 2013 年 3 月,以国家级工艺大师王金山工作室、苏州技师学院、苏州 “ 非遗 ” 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办公室三方优势资源共同打造的缂织技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专业负责缂织 “ 非遗 ”文化遗产的继承人的考核选拔及实习培训平台,创新了校企合作传承的新途径和培养模式。苏州其他高职院校具有办班 条件的可以根据学校自身专业的实际情况,设立对口单招班级、缂织专业成教班、社会短期培训班等办班形式。在专业上可以分为缂织工艺专业班,也可以成交混招大班缂绣工艺专业班等办班形式。在学校公选课程设置中,也可以开设缂织工艺基础、缂织工艺鉴赏、传统丝织图案、罗工艺鉴赏、计算机辅助设计

5、等基础课程。举办各类缂织工艺讲座、聘请缂织大师和高级工艺师进校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设立 “ 政府 +行业 +企业 +学校 ” 合作下的新师徒办班方式,建立长效的缂织工艺专业招生制度,依托高职院校人才基地建设,要具体措施落实到位,更需要形成规范的人才 培养模式,扩大社会人才培养的范围和途径,让更多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进来,使人才培养实行多层次、多样化的办班形式。依托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结合社会行业的传承形式,有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地培养高素质的传承和创新性专业人才。在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共享平台上,共同打造 “ 招生 +培养 +就业 ” 的良性循环渠道。 2 创新缂织工艺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

6、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教职成 2014 9 号)精神,积极推行和尝试现代学徒制教学培养的模式,加快更新手工工 ?传统产业中,人才队伍综合技 能水平的提升,解决企业用工的实际问题和具体举措。职业技术教育又如何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整合教育资源,使职业教育真正与企业、行业在人才用工上实行无缝对接,为缂织工艺产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性人才。从传统的 “ 师徒传承 ” 演变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模式,当今,已经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现代学徒制实际是工学交替的培养方式,是传统师傅与现代职业教育相融合,学校与企业共同推进招生与分配一体化的模式,并共同组建互聘的教育团队,师傅与教

7、师共同传授技能知识,达到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复合型为目的人才培养方式。世界经 济强国,在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国家对 “ 非遗 ” 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人们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审美水平的普遍提高的前提下,如果缂织工艺产品还是停留在老翻新的基础上进行继承,那就是缂织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上出现了瓶颈。其中就有教学与产业脱节,出现人才培养后劲严重不足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缂织产业技能型人才的发展需求,如何使人才培养规格目标紧跟缂织工艺市场发展的需要?让职业教育和企业实际需求实现最佳融合,从而使职业教育更加专业、服务更加可操作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

8、养形 式。应该建立在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缂织工艺专业培养实施目标上。 3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31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培养缂织工艺 “ 非遗 ” 文化遗产的继承人才,应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本专业综合职业素养和技能,在实践能力培养上,主要从事缂织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静心精艺、尽心尽责、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具有创新和不断学习意识的能力以及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在专业素质培养上掌握缂织 材料性能和基本结构,能熟练上缂织机进行缂丝产品的独立制作能力;具有缂丝产品稿前的开发能力。 32

9、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规格 321 素质和能力、知识结构及要求 从思想上培养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品德、文化修养和行为规范;具有爱岗敬业、诚信守信、遵纪守法的职业素质;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本专业综合职业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专业人才。 322 专业知识要求、专业核心知识能力等主专业核心知识能力 ( 1)专业知识要求:掌握缂织工艺专业基础理论知 识;掌握缂织机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掌握缂织工艺专业基础稿件中的中国画线描造型技法、中国画传统色彩技法、油画基本技法、缂稿临摹技法基本知识;掌握罗工艺织造基础技艺;掌握 “ 艺工融和 ” 的复合型技艺知识;掌握缂织工艺生产流程

10、、技术与品质管理,以及缂织丝线的分类及采集等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缂织工艺商品的运作、陈列展示、销售终端店面规划等相关知识。 ( 2)专业核心知识能力:具有良好的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沟通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 与操作能力;具有画稿、描稿、选线的基本技能能力;具有独立完成各种款式和类型缂丝织造工艺技能的能力;具有缂织原稿创作开发的复合型技能;具备一定的缂织工艺品牌企划与运作、贸易务实运作的相关专业技能。 ( 3)专业核心知识能力平台课程。 缂织工艺鉴赏。主要内容:主要学习缂织工艺的悠久历史、欣赏各朝代中国缂丝的经典

11、作品,分析各朝代缂丝织造的基本技法,学习传承传统方式,总结在缂织技法、图形、题材形式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考核要求:理论要求理解各朝代缂丝织造的基本技法,缂丝在每个时代中的技法、图形、题 材形式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特色;课程教学关键点:掌握各朝代缂丝织造的基本技法,学习传承传统方式,认识传统技艺发展和创新的必要性。 缂丝织造技艺。主要内容:掌握具有画稿、描稿、对稿、选线、上机、缂织技法的各类基本技能;理解缂织物组织结构的技法,掌握缂织物的结、掼、勾、戗基本技法,理解缂织图样中的意韵表达;考核要求:利用缂织的各类基本技法,根据缂稿要求制作出实物临摹样品;课程教学关键点:本课程的教学核心是缂织工艺的各

12、类基本技能结构分析、缂织物的试织制样,充分结合画稿要求完成缂织织物制作样品的实践教学, 为缂织物制作打下基础。 缂织绘稿练习。主要内容:主要学习缂织稿中的中国画线描造型技法、中国画传统色彩技法、油画基本技法、图案纹饰等图形的表现,注重学生的实际绘画造型和色彩表达技能的训练;临摹技法:是缂丝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素描基础、色彩基础、描稿和修稿等图形技法与表现等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训练,为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考核要求:掌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点,根据缂丝稿子的每个环节学习内容分别进行实际画稿考核,关健是考核学生实际动手的表现缂丝画稿能力; 课程教学关

13、键点:重点教授各类形式的缂丝稿子理解技法、表现技法、缂稿的意韵表现技法等,以及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训练。 缂织辅助电脑软件设计。主要内容:主要讲授 Photoshop 的安装、基本操作、缂织图稿的图形图像处理、色彩校正、特殊效果制作、滤镜的应用,图像的获取与转存、图层、通道的应用,图文混排图像打印、输出等;考核要求:掌握和了解 Photoshop应用知识,着重掌握缂丝画稿和图像处理的常用技法。以中国画要求为标准,做 PS图 A3一张;课程教学关键点:案例教学法借助真实的缂丝画稿案例应用, 希望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强化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行动,增进学生自我引导的学习技巧,增强知识迁移,

14、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不同的缂丝画稿通过 Photoshop软件处理,讲解不同运用的处理方法,并有针对性地通过设计案例,形成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综合的教学过程。这门课程主要在电脑上操作。 4 师资配置与校企合作机制 41 教材编制 缂织工艺专业班的开设,教材是一个专业开设最重要的基础,尤其是主干课程的教材编写,在传统手工艺行业内还没有形成规范。那么缂织工艺专业班的教材编写,应该遵循科学 性、规范性、系统性、循序渐进性等教材编写原则,结合手工艺教材编写的特点要求而进行教编。尤其在缂织工艺专业工艺课程方面,既要研究教材、教法的实际编写,也要研究学生、课程、课堂的关系,又要重视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的

15、技能评定标准,工艺制作成果的考核评分标准,更要建立对学生完成缂织工艺项目过程中的考核评价体系,缂织原稿设计和创作作品的鼓励机制。教材编制可以分为自编教材和规划出版教材等多种形式,通过校企合作团队的形式共同开发。内容主要反映缂织工艺专业技艺实施传承的特点、形式等有条不紊地进行编写,构建缂织工艺专业以教材为 基础的递进传承形式,建立新 “ 师徒制 ”教与学的模式关系。 42“ 大师工艺室 ” 技艺传授及考评机制建立 缂织大师和高职院校办学平台共同组建 “ 大师工作室制 ” ,邀请缂织工艺大师和高级缂织工艺技师传授技艺进课堂,使传承方式更具有真实和实效性。大师和高级工艺师进课堂, ?魇诜绞娇梢苑治

16、?基础技艺传承、缂织工艺技法传承、缂织项目模拟实施传承、缂织项目案例实施传承等形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应该采取 “ 手把手 ”“ 一对一 ” 的方式进行技术辅导,特别对缂织工艺中结、掼、勾、戗基本技法,对缂 稿、选线、上机等缂织技法基本步骤可以拍成影视专题纪录短片,在课堂上和学院网络课程中平台上进行播放,学生在上课结合业余时间可以随时进行观看。还需配备专任辅助教师因地制宜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找出实际技艺传承中的实际关键点,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按缂织项目示范要求独立完成传承课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状态。考核评价机制应该多注重每一个传承

17、环节的细节评判标准,提高传承的传授质量和评价标准,摒弃传统师徒个体制传授效率低下,学徒时间长等弊端,使 “ 教、学、做 ” 融合一体。 “ 大师工作室制 ” 技艺集 体传授应该建立资格证书考评机制、资格证书发放等工作。灵活根据行业发展现状,科学、规范、系统地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主干课程教材编制,优化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强化实践环节中动手技能规范和创新环节的制定。做到课程设置与本产业需求实现对接,传授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接,为提高缂织 “ 非遗 ” 手工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供质量保证。只有纳入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为今

18、后缂织产业发展和产品创新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43 现代教育技术的互补应用 缂织技艺的风格特征都已成定律,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缂稿进行创新?关键还是人才怎样来综合运用和相互结合的问题。高职院校中都设置了艺术与设计系,教师中配备中国画、油画、装饰画图案等美术老师,美术老师可以结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对缂织原稿进行调整和再创作,充分运用电脑辅助软件进行修改和创新设计,同时可以引领学生在缂织的题材选择、创意、设计和制作工艺、表现手段、戗色等技法上,运用 Photoshop等软件对各类缂稿进行辅助设计,通过电脑辅助软件,对缂织工艺环节进行革新,并在图稿的图形图像处理、色彩校正、特殊效果制 作,可以将新

19、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通过电脑软件应用设计到缂织产品之中去,还能与现代科学巧妙结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合理运用到缂织作品的团案设计、描图制作的创新中去。 44 建立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的缂织工艺专业应该与工艺美术行业及相关企业建立固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必须建立在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的职教特点背景下来进行实施。优秀的教育团队是培养人才高质量的有效保障,师资的配备应该有教授、双师型副教授、讲师、缂织大师、高级工艺师组建的教学创新复合型团队,有利于教、学、研的有效结合。建立实 训基地仿真化、传承模拟集体化、缂织技艺项目化、设计思维创新化,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实习和生产岗位环境下,进行实

20、际操作技能训练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只有完整的师资队伍和市场化的实训基地,才能满足缂织工艺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需求。随着传统工艺产业创新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对人才需求仅仅靠个人和企业培养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必须在校企合作联合机制下的人才培养形式,建立产业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加快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和目标。 45 学术研究和政府 ? 拇床 ?业项目资金扶持政策的实施 根据国务院 关于同意设立 “ 文化自然遗产日 ” 的批复,苏州市在每年的 6月 28日定为 “ 苏州市文化遗产保护日 ” 。 2006年开始,江苏和苏州建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优项目资金,对传统文化创意企业拓展市场,加速了

21、特色文创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尤其对 “ 非遗 ” 创新特色项目进行了重点扶持。每年都有部、省、市、校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和评比,对 “ 非遗 ”传承与创新项目都非常重视立项研究,加快了非遗类项目的传承与创新的步伐。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技术合作研究和开发,在政府的引领下,形成了行业、大学、高职院校组成的科研团队。产生了联动机制效应,有效地为缂 织产品创新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5 结论 缂织工艺在中国文化大观园织绣工艺中独具一格,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以及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又能广泛参与的方式推广开来,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并扩大其影响力,在努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大背景下,必

22、须吸引众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开发,以发掘其巨大的市场潜力。缂织工艺将需要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加入,来完善市场对人才的更新和调整。只有创新在职业教育背景下的缂织技艺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符合产业发展的趋势,推动缂织工艺与产业的发展,实现职业标 准与课程内容、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职业资格与毕业证书、创新追求与终身学习等多方面的对接。只有充分依靠职业教育系统的课程教育,才能从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缂织工艺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接来推动缂织工艺的发展与创新,并且在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下培养更多、更好的缂织工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周平缂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J.丝绸, 2012( 8): 57-6

23、0. 杨烨 “ 织中之圣 ” :中国缂丝的传统技艺传承 J.中华文化论坛, 203( 3): 141-143. 裘海索织 物手绘艺术:材料、工艺、设计 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 30-36 鲍璐数码印花与传统印花 J.丝网印刷, 2011( 3): 20-24. 缪秋菊苏州缂丝文化技艺保护与传承探析 J.丝绸, 2014( 2): 76-77.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性概念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35-51. 基金项目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用对策类重点课题)(项目编号: GJNZ201608)。 作者简介 倪敏,男,江苏苏州人,讲师,研究方向: 丝织图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