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经济发展的探索.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49938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经济发展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中国经济发展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中国经济发展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中国经济发展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中国经济发展的探索 摘 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近年来中国 GDP增长开始减速,正如世界银行所说,中国已经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有学者认为其原因就是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有效生产劳动力资源不足带来的结果。然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人口红利消失,而是现有的经济生产方式已经失去了它的竞争力。如果还是仅仅依靠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已经不能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企业必须要转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和技术人才,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第二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人口红利;中等收入陷阱;生产方式

2、;刘易斯拐点 中图分类号: F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 2015)04-0001-0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均 GDP 多达 6 000美元之多,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进入 21 世纪以后中国出现了两大问题:一方面随着出生率的下滑中国人口红利开始消失,中国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慢慢失去它的优势。另一方面正如世界银行所说的,中国是否已经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成为了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如果根据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来解释中国现状的话,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已经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其原因有学者认为是人口红利开始消失,有效生产劳动力不够

3、造成的,然而笔者认为是现有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世界经济环境而产生的结果。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 一、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 (一)人口红利消失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指在一个国家存在着大量廉价青壮年劳动力,它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和低成本的劳动资源所带来的好处。在 2004 年第 一次在中国的珠江三角州和长江三角州出现了用工荒,于是就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人口红利开始消失。实际上,出现用工荒这一现象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不能因为一时的用工荒而断定劳动力供不应求。但是也不能不正视中国正呈现老龄少子化趋势。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从 2010 年中

4、国的劳动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2012年劳动生产年龄减少了 345 万人,抚养比开始上升,人口红利开始消失(蔡 ?P, 2013)。这也就意味着今后中国有效劳动力已经开始出现下滑,刘易斯拐点可能会在将来呈现。 但是现在的生产劳动力和以往相比 ,无论从学历上还是技术水平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利于适应新的生产方式。而且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并不仅仅局限于人口红利,外部影响也很重要。比如受 2008 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产品需要大幅下降,经济复苏乏力,因此 2010 年后中国经济增长率出现了明显下滑。 (二)旧劳动力水平的滞后 90 年代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内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这虽然是海外对华投

5、资,把生产地转移到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大量剩余廉价劳动力的存在才是更加重要的因素。其背景有两个,第一,由于当时欧美、日本、 NIES 等先进 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急剧增加,给以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产业沉重的打击,不得不使他们将生产地转移到一些劳动成本廉价的国家。第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民工政策的放开,农村劳动力跨地域流动逐渐合法化,于是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移动。而且加工贸易业本身对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和技术水平要求也不高,这恰恰给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加工贸易业的急速发展带来了原动力(李根忠,2014)。 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增值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6、如果中国继续依靠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换得经济增长,单 单就中国现在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而言,那么刘易斯拐点可能很快就会出现。而且就现有劳动力而言,无论是学历文凭还是技术水平,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现在的经济生产方式。 (三)经济增长减速 从下面的列表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经济从 2010年开始连续 4年出现下滑,经济减速已经成为常态化,这是否就可以判断中国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呢。首先,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发展中国家的人均 GDP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时经济所出现的停滞状态。到 2013 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 6 767 美金。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认为中国 已经出现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征兆。很久以

7、来中国经济就以加工贸易业为主,但是随着劳动成本的提高,中国逐渐失去人口红利的优势。如果继续以劳动集约型的发展方式的话很难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势必会导致经济还可能继续减速。 二、问题的解决方法 要改变经济减速的现状,政府自然会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比如西部大开发、城镇化建设等。而这些刺激政策无例外都是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但是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经济增长减速的问题。今后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可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在中国第一、二产业长期以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有了质的飞跃, GDP 已经远超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虽然伴

8、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开始慢慢苏醒并逐步壮大,但是到 2013 年中国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例却仅仅只有 46.1%,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相比较,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这样一来作为中国第三产业的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大力发展和开拓。 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新一代农民工进城打工。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发挥新时代农民 工的优势,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其原因之一就是与其以往不同的是新一代农民工无论从学历上还是就业观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像以往的农村劳动力那样去从事单纯的体力劳动,所以他们可以为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上的优势。反过来说,推进城市服

9、务业发展有利于城市劳动力就业扩大及其结构优化,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从而拉动内需推动国家经济增长(李根忠, 2014)。 (二)推动企业人才培养 上文谈到最近几年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现有的生产方式将很难再给经济带来动力。随着西部大开发,劳动力资源 大量劳动力开始从沿海地区向西部或内陆转移,传统的加工贸易业已经不再是中国发展的资源优势。中国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环境。经济要发展企业就必须要改革,只有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给企业注入动力才是唯一出路。2012 年 11 月 8 日胡锦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并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

10、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科技是企业创新的核心,那么人才是该核心的主力。今后企业人才培养仅仅依靠自身是远远不够的,建立高校和企业 合作十分必要。具体来说有二种模式,第一,企业为高校提供一定数额的研究经费,高校把研究出的成果用于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可以称作是合作模式。第二,企业为高校提高实习环境,让理论和实践更好地有效结合。而且学生高校毕业后可以直接在该企业就职。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定点培养。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又打破了毕业生空有理论知识的尴尬局面。 (三)核心技术的创新 科技是企业创新的核心,那么核心技术的创新只能靠企业自主研发并获得。很长时间以来,中国

11、就是通过向海外发达国家不断地学习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核心技术的竞争。仅仅依靠表面的学习是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因此,只有通过核心技术的研发才能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真正做到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向质量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早在 2006 年,中国就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其中就提出了促进自主创新的支持政策,其内容包括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 ,实施知识产权 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

12、融政策。 从规划纲要来看,中央政府十分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为企业提供了多方的便利。 (四)生产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现了经济的高度增长,但是伴随着产能落后经济开始陷入了停滞。如果不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中国经济将很难实现继续发展。2010 年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指出:为适应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保持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整体转型。 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发挥两个主体:市场和政府。市场的调 节作用不容忽视,并为我们企业的生产指明方向。但它又不是万能的,还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发展,同时利用产业政策促进生产方式转变。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仅仅依靠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已经不能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通过近几年中国的 GDP来看,已经连续几年出现了下滑,经济停滞已经成为事实。要改变中国经济停滞的现状企业必须做到两点:第一,加快实现企业技术改革。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要想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增 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实行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第二,企业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离不开人才,只有有效地利于高科技人才,才能做到真正的技术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