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我国中小学生闲暇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完善闲暇教育,以帮助中小学生合理利用闲暇时间,对于幸福生活与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阐明闲暇的相关概念,述评我国现今中小学生闲暇教育的现状,阐明闲暇教育的重要性,并从知情意行方面提出闲暇教育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 闲暇教育 自我实现 问题与对策 在 “ 中国梦 ” 的道路上,人们拥有的闲暇时间在不断增加。据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总报告统计,整体上中国公众普遍享有国家法定假日全年为 114 天。学生和教师,加寒暑假全年约 160 天,但是应试教育影响已使中小学生丧失了闲暇时间与闲暇教育,对中小学生闲暇教育开展研究意义重大。 一、闲暇教育的涵
2、义 (一) “ 闲暇 ” 的涵义 柏拉图给 “ 闲暇 ” 下了四个层次的定义,分别是 “ 空闲 ”“ 从活动中获得自由 ”“ 自我控制的自由状态 ”“ 休闲的状态。 ” 我们可以看出,闲暇更多强调 “ 自由。 ” 闲暇,在辞海里 是安宁无事;空闲;悠闲自得貌。我们可以看到闲暇的根本之义是 “ 自由 ” ,闲暇就是生活的自由,灵魂与精神的自由而不是无所事事。 (二)闲暇教育的涵义 各类研究文献中对 “ 闲暇教育 ” 的概念界定出现过很多。闲暇教育就是指教会人们具有利用闲暇时间充实本人生活,发展个人兴趣的本领,以及如何 “ 有价值地 ”“ 民智地 ” 利用闲暇时间发展个性的教育。闲暇教育前提是闲暇
3、时间;其着眼点是提升人的精神需求和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它的特殊意义集中在通过闲暇教育提高人的闲暇认知能力和支配能力,以增进人们对生活的幸福的体验,理解 与享受生命,培养占有自由时间的主体。闲暇教育的初级目标就是获得闲暇的意识,培养闲暇的情感,利用闲暇的技能与技巧养成良好健康的闲暇行为习惯。闲暇教育的终极目标则是培养心智健全,人格完整,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与生命的自由的人。 (三)闲暇教育思想的国内外发展溯源 在国外,闲暇教育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到 “ 我们一切行动的第一原则是为了求得闲暇。工作与闲暇都是需要的,但是闲暇优于工作,并且它就是工作的目的。 ” 斯宾塞在教育论写道 “ 教育
4、应该为人们的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在未来,随着闲暇时间 的不断增多,闲暇教育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之后闲暇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的焦点。国内闲暇教育这四个字虽未明确提出,但在各类古文献中闲暇教育依然能够窥见一斑。学记就有记载 “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 、 “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先贤们已经对学习与闲暇娱乐的关系做出分析。 二、我国中小学生闲暇教育现状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基本国情与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的作用下,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普遍忽视 “ 闲暇教育 ” 。 (一)闲暇教育时间被 剥夺 “ 学而优则仕 ” 与 “ 应试
5、教育 ” 传统教育观念下,我国中小学生一直尊崇着 “ 囊萤映雪 ”“ 头悬梁锥刺股 ” 的勤奋刻苦书生精神,学生可以自主支配的闲暇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上面。某些学校即使有闲暇教育,例如兴趣小组活动,户外野营,音乐艺术等课程,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作业过量,考试频繁,学习要求高,时间长,使得闲暇教育的实施艰难。 (二)闲暇教育空间受限 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课程中设有艺术,体育,音乐,手工制作等人文科目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等,具有一定的闲暇教育性质,但是闲 暇功能未获得充分呈现。闲暇教育更多的在学校教室里实施,却很少与校外即社会建立紧密的联系。随着终身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时时有教育,
6、处处有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闲暇教育应该被视为正规教育的补充。若是教育只能束缚于教室中,就偏离了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闲暇内容单一低俗 双休日与节假日期间,大部分中小学生发展为 “ 人机模式, ” 泡网吧,看录像,玩游戏,睡懒觉。这些闲暇的内容毫无营养,缺乏积极向上健康的态势。这应该也是导致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 “ 厌学情绪 ” , “ 生活没意思 ” , “ 我对学习不感兴趣 ” 这类现象的原因之一。 三、闲暇教育的必要性 闲暇时间是珍惜宝贵的,闲暇时间的利用也是重要的。本研究将从心理学方面,社会家庭学校等层面来谈闲暇教育的必要性。 (一)心理学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
7、层次理论中提出人有 7 种基本需求,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美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统称为缺失需要,后三种称为成长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部分满足后才会寻求高级需要的满足,闲暇则属于自我实现需求范畴。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 育中 “ 教育是人与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播的活动。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 ” 教育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年老时心灵感到幸福与灵魂的自足,这就是人生的真正意义,其与闲暇追求的价值异曲同工。 “ 不会休闲的人就是一个不会生活的人 ” ,可见闲暇与闲暇教育的必要性。闲暇时间里的生活质量反映的其实就是
8、我们生命的质量,精神的质量。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到 “ 如果教育并不提供健康的休闲活动的能力,那么被抑制的本能就要寻找各种不正当的出路,有时是公开的,有时局限于沉迷于想象。教育没有比适当提供休闲 活动的的享受更加严肃的责任;这不仅是为了眼前的健康,更重要的,如果可能,是为了对心灵习惯的永久的影响 ” 。 (二)社会政治意义 科学经济的发展使我们得物质生活质量获得提升,闲暇时间不断增加。闲暇的不当利用对社会产生副作用,尤其是闲暇道德的缺乏。闲暇强调自由支配时间权利,但自由是相对的自由,不可随心,否则会威胁社会安定与和谐。因此, ?e 暇教育是不可缺的,它是整个社会闲暇行为的得以纠正并朝着健康
9、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闲暇教育有助于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的繁荣。其最终追求的是 “ 和谐的生活 ” ,是工 作与闲暇的和谐,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和谐,甚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个体发展意义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 闲暇教育是智力生活的策源地,能使青少年迈上科学思维的道路,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 闲暇教育对于我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有帮助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急需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新青年。古今许多发明创作是在闲暇之中产生的,科学家牛顿在工作之余,树下休息而被苹果砸到,从而萌发了 “ 万有引力 ” 的理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谈到 “ 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
10、意愿随意使用 5至 7小时的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 ” 中小学课堂长期以来注重功利性的知识学习,在综合能力上是明显缺乏的,在踏入社会后这个弊端就会显露无遗。中小学生应该在必要学习之余,从事其自己感兴趣的爱好的各类活动,从中获得未来生活所需的各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闲暇教育是可有效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 四、闲暇教育的实施策略 为帮助更好地实施闲暇教育,本研究将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来探讨。 (一)闲暇认 知的获得 闲暇认知指对闲暇的基本知识的认识,从而树立闲暇意识。一直倡导的素质教育很多时候并未发
11、挥实质性的效果,中小学生们读书学习只是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更多的是忽视了一个根本问题,学习是为了什么,最终是为了生活。闲暇教育恰好是对我们传统教育缺陷的最完美弥补。闲暇的学科课程是必须的,其目的是向我们传授有益的闲暇价值观与闲暇生活的基本知识,无论是课外活动还是兴趣小组等活动都是值得倡导的。 (二)闲暇情感的培养 闲暇情感是对待闲暇的态度,指对闲暇持有的是喜欢或讨厌,亲近或疏远的情感 表现。一个和谐的闲暇环境与氛围是很重要的。学校课堂教育虽然是闲暇教育的主体,但是学校与社会环境也不容忽视。校园环境或是社区环境可分为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其就是环境建设的两双翅膀。硬件包括环境的绿化,网络构建,学
12、术,科技文化活动中心例如学校的图书馆,社区的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社区教育实践基地等,软件指师生关系,民主关系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闲暇教育就是要通过这些良好闲暇氛围的作用,树立积极的闲暇态度,让人们摆脱 “ 网络依赖 ” ,激发学习的兴趣,热情与动机,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情趣,由 “ 谋生 ” 向 “ 乐生 ” 态度的转变。 (三)闲暇技能的训练 闲暇技能指有效利用闲暇的技巧与能力总称。未来工作与生活我们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其他各领域的涉及也是重要的。闲暇活动课程的设立是必须的,目的是组织并培养学生在闲暇活动中获得闲暇的技能技巧,以个人生活情趣和爱好为核心的趣味型活动;以健康
13、文明科学的娱乐休养为宗旨的休闲型活动;以丰富公益知识和增强公益能力为主体的公益型活动;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目的的运动型活动;还有各类勤工俭学和志愿者活动等等。对于中小学生应从小开展闲暇教育,从而能在闲暇期间,获得生命意 义与生活价值提高的知识与技能。在社会中,陶冶闲暇性情的各类活动还有户外消遣,社交活动例如旅游等。 (四)闲暇行为的养成 闲暇行为习惯指养成的持久不变的利用闲暇的行为方式。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才能体现其真正的含义。中小学生生活中,需要从小做起,脚踏实地怀着自由快乐的情感好好利用闲暇时间。通过美育,培养其审美情趣;通过人文教育,培养和谐的人格;通过体育,锻炼
14、刚强的品行等等。闲暇道德是正确闲暇应用的保障。在闲暇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始 ?K 坚持 “ 慎独 ” 的原则。亚里士多德说: “ 闲暇愈多 ,也就愈需要智慧、节制和正义。 ” 因此,只有在实施闲暇行为时坚持闲暇道德,享受相对的自由,这样一定才能获得闲暇的真谛,获得灵魂的陶冶与升华。 虽然我国很早就提到了闲暇的应用观点,但是对于闲暇教育的研究出现的较晚且研究还比较少。我们在此提到更多的是关于中小学生闲暇与闲暇教育的理论上的观点,希望大家能够对闲暇与闲暇教育能获得更详细的了解,但是对于闲暇教育的具体实施仍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美 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23)。 杨丹霞: “ 论闲暇教育 ”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4( 3)。 裘指挥: “ 闲暇教育初探 ” ,江西社会科学 2001( 7)。 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1。 作者介绍:王晓梅( 1991-),女,四川乐山人,硕士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