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同声传译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同声翻译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缺口。面对这一市场缺口,许多同声传译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同时同声传译软件也得到不断开发。 关键词:同声传译;素质要求;培训机构;同声传译软件 见惯了电视里不同国籍的人戴着耳机或开国际会议,或开新闻发布会,或进行节目访谈,有的人一直以为是电脑完成了同步翻译的工作,殊不知耳机后面其实是一大群人在辛苦地工作,他们就是同声翻译。同声翻译也就是同声传译,简称 “ 同传 ” ,是指发言人在讲话过程中翻译人员通过接收器在幕后一边听一边通过耳机把翻译结果同时传到场下听众耳朵里。由于译入语和译出语几乎同步进行,所以同声传译时间效率高,
2、听众思绪不必不时被翻译的介入而打乱。 同声传译最早始于 1919年的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开始借助英、法两种语言的翻译进行谈判 ,其中一部分谈判采用了同声传译,这也意味着同声传译作为一种专业开始形成。二战后在德国纽伦堡军事法庭审判纳粹战犯时( 1945-1946),同声传译第一次得到相当大规模的采用,当时效果不错,于是在 1946年的联合国会议上开始正式采用同传。中国是在 1952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地区和平会议上首次使用同声传译,后来在 1956 年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开始采用过较大规模的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在中国已有 40几年的发展历史,但其在中国真正热起来,还是这几年的事。随
3、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申奥成功,中国的国际 地位得到不断的提高,现在不管是哪里的国际会议,都离不开中文,都少不了来自中国的同声传译。同声传译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都是巨大的,但遗憾的是中国不仅奇缺这样的人才,而且同声传译市场潜在的商机也并未被人们广泛认识。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机构来负责同声翻译的相关事宜,也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对同声传译的工作进行考评。据了解,作为首都的北京目前从事同声翻译工作的人大约只有几十人,而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胜任同声翻译的人才也不超过 10 人,其他城市更是少之又少了。至于国际上流行的在经贸、科技、政法等各个领域学有所长的专业型 同声传译人才仍是空白。那些从事同声翻译
4、的人员大多是自由职业者,或是大学外语系的老师以及具备一些能力的外事部门的在职人员。 为何在外语人才济济的中国找不到几名同声翻译,这主要是因为同声传译是翻译中的最高级别,即高门槛、高人工与高难度。它经常被称为 “ 口译的极致 ” 及 “ 外语专业的最高境界 ”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同声传译员,译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和能力,其中如下 6种能力是缺一不可的。 一是扎实的双语语言能力。同声翻译涉及的是两种语言,要想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忠实地表达出来,译员就 必须具备掌握这两种语言的能力。同声翻译是在两种语言间来回切换,对任何语言的把握不到位,都会导致不能自如地游走在两个语言系统之间
5、,因为同声传译需要传译员在一两秒内做出判断。 二是熟悉本国语和外国语的文化背景。要做好同传工作,仅掌握语言技巧是不够的,还要了解本国语和外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如中文的 “ 三寸金莲 ” 、 “ 三个代表 ” 、 “ 联产承包 ” 等反映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不能简单地直译之,否则会令听众莫名其妙。英文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Archillesheels” 、 “Sunday school” 等也不能直译。 三是兼备瞬时、短时与长时记忆能力。良好的记忆力是译员必须具备的技能,是译员得以施展其同声传译的前提条件。记忆一般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有研究表明,瞬时记忆只能使语言信息保持 0.25
6、-2秒,之后记忆的信息便会消失,它是大脑最短的记忆。作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要求译员 “ 耳聪目明 ” ,反应迅速,其实就是强调译员要有瞬时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译员要懂得及时把瞬时记忆输入的信息转化为短时记忆再转化为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有利于经验的积累。 四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水平。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 学术性和专业性,通常用于正式的国际会议。而国际会议各种各样,主题千变万化,天文、地理、武器、纳米等,都可能成为议题,同声翻译人员应该是杂家。为专业性非常强的国际性会议做同传,事先准备是很重要的。需要准备大量的专业词汇,了解会议的背景,和组织者、演讲者沟通,越专业的会议就越需要提前仔细准备。作
7、为外行的同传翻译,如果没有事先准备,就不可能准确传达专业人士的行业知识与见解。 五是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要能顶得住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国际会议声势浩大,同声传译员要有非常稳定的心理素质,不能怯场,必须时时 刻刻都保持专注会议而且稳定的心理状态,不能有其他杂念、不允许思想有丝毫松懈。而且,译员要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如果遇到突然情况,应该要能够及时调整,做出灵活的补救措施。 六是身体条件,精力、体力,甚至肌肉的组织协调能力都要能适应极大的工作强度。要想作一名优秀的同传译员,体能是很重要的一项素质。这是因为同声传译是一项精神压力极大的工作,在翻译过程中精神需要高度集中,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组织语言
8、,口齿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这样译员的体力消耗非常大。有人曾做过实验,做同传连续超过 20 分钟人就有些失常了。记者采 访过许多同声传译员,很多译员都感言同传是一件累人的体力活。王茜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同声传译员,她说如果碰上她身体状态不是很好的时候,一场同传做下来,她感觉自己像刚跑完 800米测试一样,有种脱水的感觉。另外一位同声传译员钱小峰也说做完一场同传后感觉脑袋发胀,要在空空的会场坐一个多小时才有精神离开。 正是因为同声传译员需要这么高的素质与能力,所以,目前中国能够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质量人才严重不足,缺口高达 90%以上。国内真正具有国际同声传译水平的人并不多,大约不会超过 40 人,而
9、加入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的全国不 超过 10 人。庆幸的是很多有识人士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纷纷把眼光投向了同声传译这个广阔的市场。一些专门的同声翻译培训机构开始陆陆续续在中国大中城市出现。目前北京有几个机构已经开始从事同声翻译的培训,如北京同声翻译有限公司、新东方、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等,而上海申城也即将建立专业的同声翻译培训点。同时为了提高从事同声翻译人员的素质,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推出 “ 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考试 ”(简称 CETI)。其中 “ 高级口译 ” 考试则是考查考生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短文的 能力。获得高级证书者,才能胜任国际
10、会议的口译或同声传译工作了。 此外,中外科学家们也致力于开发同声翻译软件。最近日本 IBM 公司开发了一种用于互联网日英文对译的翻译软件,带有服务器功能的中型计算机安装这种翻译软件后,可充当同声翻译的角色。据 BBC报道,日本 NEC还成功研制出 Papero 机器人,此机器人可以一听到一种语言即刻( 1 秒钟内)翻译成口语话的另一种语言。它拥有 50000字库日文和 25000字库的英文,准确率已将近 100%。经过多年的研究,该软件已经掌握各种语言的规律、口音和口语。据英国新科学 家杂志报道,德国 DFKI 人工智能研究所也成功研制出了口语 “ 同声翻译系统 ” ,这一系统能够同步地进行英
11、语、德语、日语和中文的口语互译。国际语音翻译研究协会 C-STAR 项目计划研制国际 7 国语言电话语音同声翻译( 7 国语言中包括中文),通过计算机进行不同语音之间的直接语音翻译。不同国籍的人士为了能互相交流,他们可以拨打一个共同电话号码,这时对方的话语都被同声传译成接收者的母语,从而使他们之间能够流畅交流。在国外专家纷纷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中国也不甘落后。据声学所专门研究语音交互技术的杜利民博士介绍,中国开发语音翻译系 统虽然只有 2 3 年的历史,但中国已研制出了 “ 中科院汉语 -英语语音翻译系统。 ” 该系统模拟一个出租车驾驶员,讲汉语的乘客可以用汉语向其打招呼,指示所去地点、询问路程、
12、时间、价钱等,系统能马上加以回答,并翻译成英语。它可以识别并翻译 2000 万条口语表;即使说话人带有地方口音,系统也能准确识别并将其翻译。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后用汉语在外国预定旅馆、购机票、餐馆对话、外币兑换都可以用机器语音翻译完成。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中国一定可以在语音翻译软件开发方面走得更远。 总之,同声翻译是一项高难度的行业,但这并不表明 我们对同声翻译就束手无策,如果我们从开办专门机构培训同声翻译人才和开发同声翻译软件这两方面双管齐下,相信同声翻译这个市场缺口将会很快被补上。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没必要为缺乏同声翻译人才而苦恼了。 参考文献: 1、叶纯 .同声传译 ,年薪 50万的 “ 苦力 ”N. 北京娱乐信报 ,2005-05-17. 2、张燕珍 ,同声传译 ,这个饭碗不好拿 N.海峡生活报 ,2005-06-13. 3、蒋溯 .中科院研制新翻译系统 N.北京青年报 ,2000-12-20. 4、同声翻译 系统在德研制成功 EB/OL.金融早报网 ,2001-08-20. 5、王燕 .英语口译实务 (二级 )M.外文出版社 ,2004. (作者单位: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