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经济建设转向的哲学基础 摘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质上就是强调在现实中实现人类的自由。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经济建设转向的哲学基础,可供大家交流学习!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哲学基础 1949 年建国后的 30年,不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或者与同期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比较,还是就中国人均 GDP和 GDP总量在国家上的地位来讲,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究其原因,就是革命胜利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彻底从一个革命的党转向执政的党,整个国家的中心任务和工作没有从阶级斗争转向发展经济。自从 1978 年以来,我们党确立以发展经济中心工作
2、、承认个人物质利益、建立市场机制和调整所有制结构四个方面的调整和经济改革,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创业、投资、经营的动力和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并且,政治上的适度集中, 保证了党和国家对发展经济的规划、资源动员和集中能力、促使地方政府间竞赛和提高了与政府有关的经济活动的效率。政治转型和政治适度集中,从一个方面强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 30年。中国社会以改革开放的方式实现了国民生存路线的根本变革 ,即从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转向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实践证明 ,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向是正确的 ,也是成功的。那么 ,这种重大的历史性转折必然有其相应的哲学基础。 无论是政治行为还是经济行
3、为 ,就其最终目标来看 ,都是要解决人的自由问题。可以说 ,人类的全部历史就是人类实现自由 的历史。马克思更是把人类的历史看作是人类解放的历史 ,认为人的解放主要包括政治的解放和经济的解放。按照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 ,国家是人的自由最高的现实环节。“ 国家本身就是绝对目的 ,因为国家是客观精神发展的最高环节 ,从而达到了自我满足。正如国家对自由具有最高权力一样 ,国家对个人也具有最高权力 ,而个人的最高义务就是成为国家公民 ” 。对人来说 ,人的自由首先是人性的自由 ,也就是纯粹的精神本身的自由 ,因而也是抽象的自由。国家是抽象自由的实现基础 ,而有了国家以后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仍要通过国家内
4、部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变革 来实现 “ 市民社会 ” 的自由。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 ,它将共产主义作为理念,肩负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为着实现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解放而奋斗。因此 ,中国共产党必 然要通过政治与经济上的变革来达到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类解放需要实现的目标。而 “ 阶级斗争 ” 和 “ 经济建设 ” 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社会人的生存与自由的 两个基本环节。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它成立之初必然把暴力革命作为自己的基本的活动方式,即用武力的手段推翻现有的政权或抗击外来民族的侵略 ,探索实现人的自由的理想的国家制度。近代中 国革命 ,既包括民族独立革命 ,又包括民
5、主革命。民主革命往往以阶级对抗为前提 ,阶级对抗通常是指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武力对抗。由于人们在社会物质生活中即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阶级,但是 ,阶级斗争并非仅仅体现为各个不同阶级之间围绕自己的利益而展开的争夺 ,中国共产党从事的阶级斗争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普遍的适应人类生存的理想国家政权 ,这也是其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因此 ,这个生产关系最后总是要通过 “ 国家 ” 的政治形式被确立起来。这样 ,本来是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却被上升到国家政治革命 的高度。革命作为否定性环节 ,只是对现有生存方式、国家制度和政治状况的批判 ,目的是为了建立新的国家制
6、度和政权。共产党和人类历史上以往的一切政党和革命领导组织的差别就在于 ,共产党把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的终极理想,目的是为了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因而也就具有了革命性质。 开题报告 阶级斗争是确立国家的抽象的政治自由的手段 ,而不是解决国家下的社会中的个体人的现实自由的手段。有了国家 ,个体的人就有了抽象的自由的保障 ,但是 ,自由不能仅仅停留在国家的抽象的政治理念上 ,自由的实现必须进入到物质生活领域 ,而当进入物质生 活领域的时候 ,阶级斗争就超越了它的使用范围。因为新的领域呈现的是生产的、经济的、资本的运行状态。阶级斗争的实质是人类解决自由的抽象性的否定性环节 ,是确立国家和国家的自由的纯粹的政
7、治手段,它本身还仅仅是人类自由的抽象性环节。也就是说 ,虽然阶级斗争胜利了 ,但是却还没有最终现实地实现人的自由。因为 ,人,毕竟还是生活在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当中的。在国家政权建立以后,人类解放的新问题必然成为共产党奋斗的重要目标。那么 ,从事社会经济建设就应该成为新中国政权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一次根本性转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改革开 放以来 ,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转向了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总结我们党和国家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果断地停止了 “ 以阶级斗争为纲 ”,及时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8、,从而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伟大转折。这也是进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下的人类自由的现实环节。阶级斗争诚然是一个现实的活动,但这个活动绝对不是建设性的 ,因为人的自由不能以革命的方式存在 ,革命仅仅是自由的否定性环节。而积极的现实性自由的建设应该在人的物质生活领域当中完成。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 ,实质上就是强调在现实中实现人类的自由。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由的追求不仅仅满足生理需求价值,更多的追求心理需求价值,于是,这样一些生活活动均是纳入市场框架下得以自由发挥的。 总结大全 马克思曾经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为人类的感性自由给予辩护。他说 ,“ 感觉在自己的活动中直接就是理论家
9、” 。资本主义制度给人带来的不自由 ,恰好体现在人在经济生活中所遭受的不自由 ,这种不自由表现为“ 劳动异化 ” 。在劳动异化中 ,人与产品、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本质都发生了异化。其中 ,人与产品的异化是第一个环节 ,也就是人的感性自由被异化的环节。劳动产品是用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 ,即获得感性自由的物质手段。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当然这一生产关系是由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决定的 ,因而 ,在马克思看来 ,争取感性世界的自由,也就是要反抗和推翻给感性世界带来异化的那个 “ 国家 ” 的自由。这样 ,就在经济领域里发现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秘密 ),产品不但不能满足人的需要 ,反而使人更加不自由。 作文
10、 马克思的这一确立感性世界自由的方法,在中国表现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立起来以后,接下来解决的感性自由的问题已经不再是阶级斗争 的任务了 ,而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下的经济建设的目标了。这样看来 ,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就应该回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 “ 八大 ” 的路线符合了这一要求 ,但却被后来的 “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 中断了。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历史性失误。按照黑格尔的观点 ,人类的自由不能指望通过宗教、道德来最终解决 ,而是要落实到现实的国家当中 ,国家是人类自由的最高的伦理实体。在这个意义上 ,国家是绝对神圣的。因此 ,经济建设的活动 ,就其本身来说 ,承载着国家的理念和最高的原
11、则。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显然是在解决自由的问题上出现了根本性的分歧 ,它 最终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单纯陷入了现实的物质利益原则上,而文革时期的社会主义 (包括前苏联和东欧 )则陷入了抽象的政治自由领域。这两种观点都是人类自由的一个片面的环节 ,单纯的哪一个方面都不是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唯有以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作为理念的国家制度下 ,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资本逻辑的手段作用 (不是目的作用,资本逻辑主宰的生存方式不是人类自由的终极目标 ) ,才能真实地解决人类的自由问题。所以 ,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实践,应该是人类解决自由问题的最适宜的道路。因为它克服了抽象的政
12、治自由 ,也克服了资本主义抽象的物质利益的感性自由,实现了两个方面的统一 (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 =人道主义;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 =自然主义 ) 。这样的国家当然也就是最符合国家理念的国家。 思想汇报 中国共产党及时从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转向了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这一转变捍卫了国家理念,使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了强大的独立性;这一转变符合历史客观规律,构成了当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解决生存自由的实践道路;这一转变它标示着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得以充分体现,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一 个飞跃过程;这一转变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既注重人的现实生活的感性幸福原则又把这一幸福原则放置在了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当中,因而是抽象自由与现实自由的完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