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危机下中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反思 摘要 :2008 年下半年 ,源于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 ,并且波及实体经济。在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初 ,美国和欧洲金融界某些银行家们将危机的原因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由此引起美欧乃至国际社会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轩然大波 ,并已成为 G20 首脑华盛顿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将通过本次金融危机 ,分析公允价值的本质及优缺点 ,并结合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与实施情况 ,提出金融危机下中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 ;企业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0)21-0077-
2、04 自金融危机以来 ,华尔街一直在抱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让美国金融业陷入深渊。举例来讲 ,花旗集团去年 5 月以 500 万美元购买了某种金融类产品 ,其市场价格在今年 3月 31日下滑到只剩 100万美元。虽然花旗并没有将其购买的产品出售 ,其市场价格还可能回升 ,但在今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中 ,公司必须按照 100万美元对其持有资产进行减记。由于资产大幅减记 ,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严重恶化 ,进而导致市场抛售、债信评级下滑的恶性循环。因此金融危机爆发后 ,美国部分金融界人士和国会议员认 为 ,公允价值会计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8 年 10 月 13 日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迫于
3、有关方面的压力 ,对国际会计准则第 39 号 金融工具 :确认和计量(IAS39)相关条款进行了部分修改 ,适度放宽了对金融资产重分类的规定 ,允许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对部分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 ,从而改善公司的财务报告业绩。紧接下来 ,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和地区 (包括欧盟、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 )相继发布了金融资产允许重分类的类似规定 ,并自 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实施。自此 ,公允价值被 “ 妖魔化 ” 了 ,成了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确实 ,按公允价值计价的会计准则 ,在市场正常情况下能够最敏捷地的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 ,但是在整个金融系统出现危机、市场处于 “ 休克 ”
4、的状况下 ,这个会计准则往往会让企业雪上加霜 ,中国不属于直接采用国际准则而是与之趋同的国家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中国的公允价值会计将何去何从 ? 一、公允价值及其本质 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 , 公允价值的定义是 :“ 在公平交易中 ,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 :“ 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 ,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另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 公允价值概念的指导思想是要求真实和公允。其最大的特点是来自公平交易的市场 , 是参与市场交易理性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
5、信息后达成的共识 , 这种达成共识后的市场交易价格就是公允价值。从目前理论界来看 ,对公允价值本质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公允价值是一种种复合 (或综合 )的计量属性 ,其计量基础是现行的或正在进行的市场交易 ,而不是已有的交易意愿以及由此达成的契约。另一种观点认为 ,公允价值本身是一个检验尺度 ,它是一种基于市场信 息的评价 ,其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 ,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的第 107 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 (SFAS107)的定义是 :“ 公允价值是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的价格 ”, 这充分体现了公允价值是市场
6、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的本质。 二、公允价值在中国的运用 中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其运用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19981999 年由财政部颁布的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交易准 则首次引入了 “ 公允价值 ” 的概念。这阶段运用公允价值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存在着障碍 :在理论上 ,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超前于中国的会计目标。中国会计目标的研究相对滞后 ,局限于提供充分的会计信息 ,而未能满足决策有用观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在这样的会计目标指导下 ,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显然超前。在实践中 ,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在没有市场价格的情况下 ,要由交易双方自己来确定
7、 ,所以人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价值的公允性。有些企业利用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来影响公允价值的确定 ,有的交易主体不考虑公允与否 ,干脆把公允价值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 ,公 允价值在运用中往往成为管理层操纵利润的工具 ,这在关联交易、资产重组、非货币交易等会计实务中经常可以见到。 第二阶段 ,2001 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 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 非货币性交易在保留公允价值概念的情况下 ,基本上取消了公允价值计价 ,仅将公允价值作为收到补价方在多项资产上分配入账金额的依据。原因在于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 ,因此公允价值被暂停使用。 第三阶段 ,2006 年财政部
8、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按照会计国际趋同的要求 ,大大扩大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 围。新会计准则体系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 公允价值 ” 概念引入到中国的会计体系中 ,并对计量属性作出了重大调整 ,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 ,积极但又稳健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资产减值、捐赠与补助、企业年金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但与 1999 年引入公允价值相比 ,此次新会计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框架概念 ,但并没有完全照搬国际会计准则所有条款 ,而是根据中国实际国情 ,考虑实际可操作性等因素规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 ,
9、对公允价值 的应用采取适度和谨慎的态度 ,其适用范围比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更窄、限制更严。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缺点 (一 )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 1.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 ,能将资产的真实价值报告给投资者。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 ,其内在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所谓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是指该项会计信息与决策有关 ,能起到具有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就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决策中对各种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 ,从而 作出正确的决策。这种最贴近资产真实价值的信息不仅有助于正确评估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 ,也有
10、助于正确预测企业目前及将来的现金流量 ,从而引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因此 ,这种信息是最具决策相关性的信息。 2.适应了金融创新的需要。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 ,大量以合约为表现形式的金融衍生工具孕育而生 ,在对一些特殊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上 ,按历史成本计量是无法进行的 ,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对一些衍生金融资产或负债的计量 ,由于交易双方只签订一个和约 ,而交易与事项却尚未发生 ,但从法律的角度 上看 ,只要双方签约 ,那么双方之间的风险与报酬就开始转移 ,对其会计上就存在确认与计量问题 ,而由于签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尚未完全实际履行 ,如用传统的历史成本
11、计量属性就无能为力 ,这时 ,只能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与公允的信息 ,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达到防范、规避与化解金融风险的目的。 3.更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利润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配比进行的 , 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 , 而成本、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因此 ,收入和费用计量属性不同造成的价差 , 不利 于正确评价企业经营成果 ,对收入和成本、费用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科学合理。 4.更符合配比原则。配比原则通常是指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配比 , 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法 , 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 , 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 , 由于计
12、量属性存在的差异 , 不符合会计信息配比原则的要求。为了使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 ,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 要求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 , 更能体现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等原则的要求。 (二 )公允价值计量的缺点 1.公允价值定位不明、含义模糊 ,缺乏核心概念。公允价值计 量模式的目标是达到公允还是趋进价值 ,目前 ,理论界和实务界尚存在争议。在中国新推出的企业会计准则倾向于把公允价值定义在公平交易中 ,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但公允价值理论的假设前提很难满足。首先 ,在交易市场的交易行为很难界定该交易行为是否公平 ,因为交易的双方最终结果有盈亏 ,对哪方是公平
13、难以确定 ;其次 ,交易的双方也很难界定是熟知交易对象 ,事实上 ,市场总是存在信息不对称性 ,一方总比另一方要知道多的信息 ,另外熟知的定义 ,熟知的程度比较 ,实践很难界定 ;最后 ,交易市场总是存在强者与弱者 ,市场参与从来就没有公平性 ,那种理想的市场交易环境及公允价格在现实的市场很难得到反映 ,换而言之 ,理想的市场与现实的市场有相当大的距离。 2.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谓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是指会计信息能符合客观实际的情况 ,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可靠性和相关性有时往往会是一对矛盾 ,要提高相关性 ,就会牺牲可靠性 ;要增强可靠性 ,就可能削弱相关性。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 ,由于对
14、资产或负债的确认与计量上要求一律按业务发生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又由于业务发生时有许多能证明其实际成本的原始凭单 ,这也造成在以历史成本计 量属性为基础的计量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客观上就存在较高的可靠性 ;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对资产或负债的计量 ,由于公允价值在确认的具体计量形式上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形式 ,其确认要受会计环境与交易事项的不同所制约 ,在确认与选择中就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3.会计计量中的可操作性较差。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 ,由于其要求在业务发生时按实际成本计量 ,而业务发生时由于存在大量能够证明其具体实际成本的原始凭单 ,这也使会计计量操作上简便易
15、行 ;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就会增加会计计量操作上的难度 ,其原 因也同样是由于公允价值存在多种具体表现形式 ,会计人员在具体操作上就存在对符合公允价值定义的具体计量属性的确认与选择问题。如果是一个活跃的市场条件 ,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的具体计量属性的确认与选择还比较容易把握 ,如果不存在一个活跃的市场条件 ,那就只能靠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判断去确认与选择 ,由此造成增加会计计量操作上的难度。 4.放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 按市值计价 ” 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当前市场价格确定其资产负债表上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 ,取代过去的历史成本会计。企业所拥有的金融产品按照 “ 公允价值 ” 计量的规 定
16、 ,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 ,导致金融机构过分对资产按市价减计 ,造成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 ,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加大资产抛售力度 ,从而使市场陷入交易价格下跌 资产减计 核减资本金 恐慌性抛售 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 ,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金融危机之下所扮演的助涨杀跌的角色 ,放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同时企业在资产贬值、盈利下跌的情况下也难以寻找到融资 ,放大了财务困境的程度。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 ,公允价值计量将它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市场波动的影响被公允价值准则所捕获 ,德勤亚 太区金融服务领导人菲利普 ?哥特所说 :“ 公允价值只是把情况表现出来 ,
17、但次贷危机并不是由它而引起的。会计准则尽其所能做到信息透明性 ,一旦透明 ,这个信息可能有点刺耳 ,但正是其目的之所在。通过市场不断调整 ,让大家正确对待这个问题。而改变会计准则 ,比如停止使用公允价值 ,正如起火后 ,关掉火警警报 ,火不会自己灭掉一样。 ” 公允价值会计虽然客观反映了企业的处境。为投资者提供完全透明的信息 ,对全球市场经受当前的混乱并防止未来的泡沫和相关经济紊乱至关重要 ,但同时也暴露出会计准则公允计价计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为 :第一 ,公允 价值随市场波动而变动 ,价值变动随意性很大 ,在不断低迷的市场中 ,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不断对金融资产重新计价 ,账面价值大幅
18、缩水 ,进而引起大规模恐慌 ,使得后果不断恶化 ;第二 ,公允价值并不能反映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 ,尽管目前证券的市场价值不断下降 ,但金融机构仍然持有资产而没有意图低价出售 ,按照公允价值会计的要求 ,却要承担资产减值的损失因而 ,公允价值会计只是通过财务报表提供公司各项资产要素的公允价值信息 ,而不是提供整个公司的公允价值信息 ,这意味着公允价值会计反映的公司价值也还是相对的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公允价值会计仍 然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价值和财富变动的信息。 四、中国公允价值会计的进一步完善 1.完善公允价值理论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应用框架。与美国守序渐进式、由
19、表外披露到表内确认的引入方式不同 ,中国对公允价值的引入一步到位。这使我们面临市场有效性较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低下、估值技术尚待发展、准则的可操作性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而且目前中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层面 ,没有有效区别公允价值应用的经济环境 ,就一些特殊市场情况 (如特别乐观或悲观的市场条件 ,以及流动性极度 匮乏的市场条件 ),没有提供相应的规范 ,对公允价值计量技术没有作特殊修正。比如 ,对于以短期获利为目的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市场价格往往最可以反映出该资产的价值 ,但是目前低迷、不活跃市场中的甩卖价格是否是真正的市场价格 ? 对于这类市场价格 ,公司在何种情形下才有充
20、分的理由可以不予采用 ,或是可以在估值模型中进行调整 ?因此 ,中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和会计理论界有必要结合中国国情 ,根据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中实施一年以来的经验数据 ,尽早推出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及应用框架。这个指导框架应对公允价值的细节问题予以明 确规定和详尽说明 ,以便于会计人员进行实务操作。 2.谨慎运用公允价值准则。公允价值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但相关性是建立在可靠性的基础上 ,二者不是孤立存在的。公允价值的应用既有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透明度的一面 ,也有对金融机构产生潜在不利影响的一面 ,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到 ,对于公允价值计量 ,即使是运用得十分娴熟的西方
21、国家 ,也还需要对其重新认识。由于中国公允价值计量刚刚起步 ,公允价值会计发展尚不成熟 ,只有在金融市场发展平稳且具有较强流动性的情况下 ,公允价值积极的一面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而在市场动荡情况 下如何准确反映资产内在价值的难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而且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成熟 ,估值模型的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 ,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内部评级水平仍有待提高 ,如果不顾市场发展水平而一味地扩大公允价值会计的使用范围 ,必将会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3.协调金融稳定和公允价值会计的关系。随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以及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的大量运用 ,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不仅孕育着巨大的机遇 ,而且也存在
22、着众多威胁金融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从传统的混合会计计量模式过渡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会引起资产负债、损益的波动 ,从宏 观经济方面可能会影响到金融企业经营行为 ,进而对整个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金融监管机构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将金融资产和负债划分为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 ,这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分类难以建立明确的对应关系 ,使会计处理与金融监管的要求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性加之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和负债计量的非对称性 ,使公允价值计量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后果。由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金融界人士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论源于各自的立足点不同 ,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支持者 ,会计准则制定者更多考虑的是 ,会计本身只是如实
23、反映经济活动 ,公允价值计量能反映企业金融资产 和负债的真实状况 ,因而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金融界人士反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在于 ,他们注重的是会计对经济活动的 “ 调控 ” 功能 ,由此可见 ,金融界更强调金融的稳定性 ,因此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在制定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会计准则时应保持足够的谨慎性 ,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业的协调 ,深入了解公允价值究竟会对金融稳定带来怎样的影响 ,充分考虑金融监管者对于公允价值的意见 ,在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下兼顾金融业对风险监管的要求。 4.加快市场经济发展 ,建立实施公允价值的良好环境。公允价值得以运用 的前提条件就是存在活
24、跃市场 ,所以 ,要想保证公允价值的有效实施 ,首先 ,必须努力构建一个完整、充分竞争的市场 ,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 ,要深化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 ,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打破行业垄断 ,引入充分的竞争机制。应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 ,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公开化 ,形成良好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 ,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其次 ,大力发展独立、诚信的中介机构。其次要完善监督环境 ,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约束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 素质 ;建立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制度 ,扩大稽查人员的队伍 ,充分发挥证监会、注
25、册会计师、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 ,对滥用公允价值的企业和授意者、执行者进行严格监督 ,不断完善刑法、会计法等与公允价值相关的法律 ,给违法者以刑事处罚、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 ,以震慑他们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心理。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 ,给公允价值的实施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 ,应大力发展评估行业 ,努力提高评估技术。公允价值计量离不开评估行业的支持 ,只有评估业务规范了、评估质量提高了 ,才能从根本上奠定不存在市场价格条件下恰当使用公允价值的基础。 评估技术是估计公允价值的重要方法。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评估技术 ,一方面要使其在具体实务上操作性强 ;另一方面是准确性高。中国应就目前广泛应
26、用估值模型重新做深入剖析 ,改进其对经济预测参数的估计技术 ,减少主观夸大经济波动的倾向 ,区别各种市场条件 ,拟订更细化更严密的应用条件、应用方式 ,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 5.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审计制度 ,加大监督力度。随着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大量运用 ,财务报表的确认、计量和呈报等方面均出现了与公允价值相关的要求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摆在了突出位置。如果公允价值 计量可靠性较弱 ,对审计的冲击也会很大。中国应当及时完善一套公允价值的审计具体准则 ,规范公允价值的确定程序 ,从而督促企业做好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工作。首先为保证公允价值获取的可靠性和公正性 ,企业应设立相对独立
27、的企业资产估价委员会 ,该委员会直接隶属于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 ,以使公司管理当局或财务负责人无法干预企业的资产定价。同时从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等入手 ,加大对企业和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督力度。审计人员应熟悉公允价值审计的相关知识 ,在具体审计过程中 ,管理部门所雇用的专家的评估结果也可以作为审计证据的一部分 ,但审计人员 应当对专家的专业能力做出评估 ,以确定其有进行公允价值估价工作的能力 ,并且还应该对其估价的结果进行实质性测试。 引入公允价值的影响不容忽视 ,公允价值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 ,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趋势。但任何一种计量属性都有其局限性 ,对许多衍生金融工具而言
28、,公允价值并不能反映其本身隐含的巨大潜在风险。通过本次金融危机 ,使我们认识到了进行公允价值理论和实务研究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只有不断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全面建立中国的财务概念框架结构、健全的中介服务机构 ,完善的企业财务预算、决策系统 ,规范与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及披露方式 ,使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风险最小化 ,其相关性优势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 张瑞云 ,等 .公允价值在中国运用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J.事业财会 ,2008,(1):12-13. 陈兆芳 .公允价值运用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J.财会月刊 ,2008,(1):25-27. 陈琛凝 .公允价值计量模
29、式的运用 J.财会通讯 ,2008,(1):30-32. 徐虹 ,林钟高 .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8,(5):24-25. 司振强 .公允价值会计发展与金融稳定关系研究 J.金融会计 ,2007,(8):18-19. 孟辉 ,伍旭川 .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稳定 J.中国金融 ,2007,(18):29-30. 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 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135. 谢诗芬 .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 M.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34-35. 熊丽 .对中国重新引采用公允价值的动因分析 J.经济金融观察 ,2006,(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