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雏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社会经济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在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其在区域合作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劣势,并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系列产品和服务。本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利用具体数据介绍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然后对如何提升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结大全 关键词:区域经济 现状 对策 1 前言 长三角地区的比较优势是较高的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水平,这既是其接受知识经济辐射和影 响的基础,也要求这一地区尽快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新的产
2、业发展模式与传统的资源密集度较高的产业发展模式的一个区别,就在于通过开展广泛的区域合作提高经济发展的共享程度,并通过互补形成有竞争力的系列产品和服务。本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利用具体数据介绍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然后对如何提升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2.1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 2009 年达到了300670 亿元人民币,且增长速度为 17%,始终保持高位增长。 2.2 广东、江苏等生产总值排名靠前 由上表可以看出,广东、江苏等珠江三角洲及长三角等省份国内生产总值较高,排名前列,其
3、中,甘肃、宁夏、西藏等西部、西南部省份国内生产总值较低,排名落后。 2.3 各省份生产总值指数相差不大 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各省份生产总值指数相差较小,保持较为平稳的指数,但是内蒙古历年中指数较高,维持在 120 以上。 (这里应提供生产总值指数相关数据 ) 2.4 各省份国内生产总值以第二产业为主 由国家 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各省份与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相当,以第二产业为主,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四省份第二产业数额最高。北京则以第三产业为主,达到了 7682.1亿元,为第二产业 2693.2的 2倍。 2.5 各省份支出国内生产总值中,最终消费支出与资本形成总额比重相当 按照支出法
4、计算我国各省份国内生产总值,广东、江苏、山东等数额最高。 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0 年资本形成总额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据绝对比重,平均达到了 95%。也就是说,在资本形成总额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据绝对比重。 同时, 2010 年最终消费支出中,居民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最高,平均达到了 69%,其次为政府消费支出。也就是说,在最终消费支出中,居民消费支出比重较高 , 占据绝对比重。 3 平衡我国区域经济的解决对策 3.1 国家调控方面 3.1.1 转变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在我国中央政府承担了绝大部分地区协调任务。首先,中央凭借远高于地方政府的形象可以科学地减少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利益矛盾;其
5、次,中央政府能从地方政府产生纠纷的过程中扮演 “数据交流及处理纠纷 “的角色,并由此承担经济宏观调控职责。 3.1.2 完善相关法律法 规及政策制度 区域立法协调体系必须将我国根本法律当作前提,来调整地方原来立法结构,通过区域立法部门还有政府创建常设立法协调委员会,按阶段在立法事宜方面开展沟通调整;同时营造立法信息沟通平台,把沟通的建议在不同地区的立法行为内进行展示。所以,享受地方立法权的相关城市人大、政府立法部门,还有自身法制机构,都要从具体起草、调整还有检验地方性法规及政策制度的过程中,关注我国根本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的建设情况,同时关注其他地区的具体立法现状,将其当成估测现阶段地方法律法规
6、、政策制度的关键指标。借助此类立法协调体系 ,慢慢调整及整合不同兄省份的地区性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修改或废止同自身经济发展无法适应的区域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 1 以适应该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2 提升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3.2.1 创造长三角地区良好的发展环境 对于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方面,长三角地区,重点是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促进传统产业信息化和技术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信息环境,为知识经济发展奠定硬件基础。 提高信息基础设施营造水平,应营造 “长三角信息网 “,营造覆盖全国还有整个世界 的信息体系。营造不同公用还有专用的信息系统项目
7、,推动信息能够科学合理流动及共享。不断提高产品规划及制造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决策能够更加科学合理。 3.2.2 利用高速铁路发展契机,加快区域城镇化建设步伐 2010 年随着沪宁城际、沪杭城际、京沪高铁的分别投入运营及杭宁、杭甬高速铁路的建设,使这些城市及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 2小时行政区概念,这为加快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建设步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应利用高速铁路发展的契机,继续坚持大市场、大交通、高速、便捷的理念,不断提高各种运输体系的网络化水平,培育 出不同运输途径有机统一市场,建设便捷高效的整体交通运输体系。并借助这种整体交通运输体系,迅速摆脱城乡分割、地区封锁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减
8、少在市场经营方面的消极影响,减少非市场壁垒,不断降低地区的商务成本,营造一个长三角地区城乡间整体的消费市场、劳动力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并通过这种高速、高效的运输体系加快区域城镇化建设步伐。 总结大全 3.2.3 加强人力资源的挖掘和人才的培养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专业人才,因此需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挖掘和人才的培养。其中,科教兴区 战略应作为推动地区进步及经济发展的关键战略。必须贯彻教育为本原则。将科技创新提高到战略高度,营造创新经济、知识经济的氛围,贯彻科教兴区战略,贯彻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宣言,持续提高变革水平、创新水平,为推动创新经济、知识经济发展奠定人才
9、基础。 3.2.4 培育长三角地区地域文化 长三角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是区域发展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之一,它能够构建整个经济与社会发展。因此,政府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当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制定方针、 政策,发展地域文化。在发展文化的同时,不放松经济,使得经济带动文化,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达到两个文明的协调。另外,政府也应当有选择地对地域文化中的精华进行宣传,去除糟粕,在此基 作文 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使之相互融合,而且还可以借鉴外国文化,加强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在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培育地域文化,使之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
10、展。 4 结论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势必最早受到全球性知识经济的辐射和影响,有可能较早地转向知识密集程度更高而资源 密集程度最低的产业发展模式,在一个比较短的时期内提高知识密集型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本文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持续平衡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认为应该: ( 1)转变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 ( 3)创造长三角地区良好的发展环境; ( 4)利用高速铁路发展契机,加快区域城镇化建设步伐; ( 5)加强人力资源的挖掘和人才的培养; ( 6)培育长三角地区地域文化。 参考文献 1. 林华娟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
11、对策 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2005,( 4): 73-75. 2. 刘秋荣 .“长三角 “经济一体化探析 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 12):32-34. 3. 何雄浪,李国平 .国外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的发展及其评析 J.学术论坛,2004,( 1) . 4. 高志刚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及研究新进展 J.经济师, 2002,( 2) . 5. 王启仿 .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的实证分析与检验,南京农业大学, 2003。 思想汇报 6. 周国富,陈玲 .威廉姆逊 “倒 U“假说的争论及评价 J.现代财经, 2003,23( 7) . 7. 张卓元 .中国经济从追求数量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效益 J.商业研究,2010,( 4) . 总结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