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史料研究概述.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8122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山史料研究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保山史料研究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保山史料研究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保山史料研究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保山史料研究概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保山史料从实物史料、历代文献史料辑录、地方史志编纂三个方面的情况叙述,了解保山史料的现况。 下载 关键词:保山史料 实物史料 文献史料 地方志 保山市位于西南地区,云南省西部,由于长期以来处于 “ 八荒忽远之地 ” ,处于中原文明的边缘地区,历史上的文献记载材料较少,长期以来历史资料的缺失,使人们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限于资料不足而带来的种种争议及各持己见。所幸的是,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本地区的文博事业的发展、考古发掘、文物的搜集整理,一大批对本地历史有研究的学者涌现,他们的著述以及对本地区历史文献的系统整理使人们对保山市历史文化发展面目得以展现。本文拟就对

2、涉及到保山历史文化研究中所涉及的史料进行一定的评介,以飨读者。 一、保山市史料范 围的界定 由于本地区历史上的文化如何定名在许多学者看来尚有分歧,笔者选择其一为名,选取耿德铭先生的主张,把保山市历史文化定名为 “ 哀牢 永昌文化 ” ,如此,就把保山市历史上处于现保山市境内及以外历史文化所涉及的现保山市邻近地区文化及部分文献因行政地域区划的历史变迁而涵盖在内。所以,保山史料系指保山市历史和现实遗留下来的实物和文献材料,系本地区历史和现实的淀积。 公元 69年即东汉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帅种人内属,东汉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同时割益州西部都尉所领六县,设立永昌郡。 “ 永昌郡的 设立,永昌

3、郡的设置,使东汉王朝完成了益州刺史部西南边锯的统一。东汉时期益州刺史部西南边疆的范围,至少已经包括了今云南西南部边界的全部,甚至超出了今云南省西南部边疆的范围之外 ” 。而相对于古代云南的地方性政权古滇国、南诏文化的研究著述丰硕, “ 哀牢 永昌 ” 文化因囿于史料等各方面的原因仍待进一步的挖掘。 二、保山史料概况及评介 历史学研究必须依靠史料,通过史料中介得出历史认识,历史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过去已一去不复返。人们既无法使重演、感受、体验历史。因此,人们如果想了解和研究自己的过去, 只能凭借前人留下的各种 “ 痕迹 ” ,这些痕迹是人类历史上心理的和行为的痕迹,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保山史料分

4、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两大类。 1、实物史料 实物史料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一是遗址、遗迹、遗物。保山市现存实物史料笔者认为可以把它分为两个大的时期进行考察,即从远古到哀牢时期和永昌府设置以后直至现代。 第一个阶段,包括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器时期。在保山市境内,旧石器时代当时居民住在三个坝子:保山 、蒲缥、姚关三处,目前发现 6 处遗址,发掘了 5 处。其中,以蒲缥塘子沟遗址最为典型; 新石器时代目前发现一二百处遗址,居民散居于哀牢各地,从考古发掘的材料上看,本地区新石器前期、中期仍然是群婚制、母系制社会,晚后期

5、开始向对偶婚、父系制过渡。此期,先民结束了穴居,居住在人工建筑的房屋中,房屋有四种:干栏式、半地穴式、长方形地面木结构建筑、桠杈梁架泥皮墙草顶房。农业、畜牧业已产生,从事农业生产,如昌宁营盘山出土的炭化稻米;畜牧业,主要饲养牛猪狗马;先民还从事手工业生产,陶器制作有长足发展;石器制造业中磨 制出了刃口锋利匀称的石斧、石刀、石凿等几十种工具;学会砍劈凿刨等技术等房屋建筑的关键技术;有了纺织业;会竹器编织; 青铜器时期:目前,在保山市境内已出土哀牢国时代的 1000 多件青铜器, “ 青铜器中最能说明进入奴隶制社会的是礼器和兵器 ” , “ 礼乐器 绝大多数和戚、钺等军事重器都出于地处腹心的保山市

6、及其附近 ” ,从青铜器文化类型上看,云南特有的青铜器文化类型在保山市均有发现, “ 保山数十个地点出土的铜盒、铜刀、铜案为国内外所罕见,面无纹饰、腰有蹲娃的无耳铜鼓也为保山所独有 ”3 ,这表明在保山市当时有高度发达 的青铜文化的发展。 第二阶段,从哀牢内附,永昌郡设置以后,本地区有大量实物史料存在,诸如永昌郡城址、保山坝区蜀汉墓葬、不韦县旧址等遗址及出土,同时本地区由于地处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沿丝路的人类活动遗迹、碑刻等遗址;特别是近年来,随地方文物普查的大规模展开,在保山市内原有的滇西抗战遗址、腾冲侨乡文化、边地文化的深入研究,大量的实物史料将更多的出现。 2、文献资料 所谓文献,元初史

7、学家马端临认为: “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考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 ,所谓文也;凡谓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折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 。按马端临的说法,文献应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笔者从保山市史料的情况看,把文献史料分为历代文献(把从汉至民国时期的史籍、著述归入此)、历代碑刻、口传资料、今人著述四类。本文主要从保山历代文献辑录和地方志两个方面叙述。 历代文献辑录情况:在保山史料的研究中,历代学者都有研究和整理,诸如李根源、方国瑜、尤中、木芹、肖正伟、

8、耿德铭等先生做 过大量研究,特别是李根源、方国瑜、耿德铭先生曾系统辑录保山史料,其中耿德铭先生于 1993 年、 2003 年在哀牢文化研究及哀牢国与哀牢文化两书中对历代史籍、碑刻及口传资料进行辑录,系统整理了从汉晋以来涉及哀牢、永昌府的史料,先后出版了哀牢国 永昌郡史料辑录、哀牢国史料辑录。现分述如下: 永昌府文征 “ 全书共 360 卷,含序跋、诗录、文录、记载、列传等8 个部分,共收录汇集了自先秦两汉以来迄于 20 世纪 40 年代初,凡 1203位作者撰写的诗词 11563 首、文论 1102 篇、史料 253 篇 (部 ) 、人物传记66 则,合计达将近 500 万字,计 26 册

9、永昌府文征所录资料,至少出自上千种不同历史时期的典籍文献和碑刻墓志、游记见闻、信札函电、公私文件,其内容涵盖古永昌郡及成书时之永昌府区域及境外部分地区为空间范畴,广泛涉及到数千年来与这一地区相关的山川地貌、生态环境、物产矿脉、政区沿革、历史事件、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内外交通以及近代的中缅界务、辛亥革命、护国首义、抗日战争、民族关系等方方面面。这些内容绝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中有的文章出自国内外所罕见的孤 本,故历来被视为研究与了解滇西地区乃至云南全省地方文化史、民族史、疆域史、对外交通贸易史以及近代革命史和中缅关系史的集其大成的大型文史典籍及云南学人必读文

10、献集。 ” 云南史料丛刊内容丰富,完备周详,是云南至今资料最多、最系统、最可信的一部大型史料丛书。凡涉及云南历史的专书、专卷、专篇、专条,均有收录。全书共 13卷,约 1000万字,全面、系统地收录了从先秦至清末中国古籍中有关云南地方历史资料近 400 种。哀牢史料也散收录其中。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方国瑜著,全书 “ 考释西南地区历史地理 ,以各时期政区地名的情况作六篇,即上古至汉初,西汉至南朝,北周至唐前期,唐代后期,五代、两宋,元、明、清。其分篇标准不是依据政治设置,更不是依据生活发展阶段,而是依据所用政区地名沿袭与改变的情况。 ” 而其中涉及保山社会历史方面的材料,作者指出 “ 所有

11、政区地名及居民分布地名,是与社会结构联系着的,是由社会基础产生的,所以每一地名的出现、改变,以及消失,都有着一定的社会条件 ” 在该书中对哀牢及永昌郡的历史沿革及史料有辑录。 滇国、滇越国、哀牢国、掸国、八百媳妇国史料汇编,宁超先生主编,内 载哀牢国史料 57 种, 5 万多字。 哀牢国与哀牢文化中辑有哀牢国史料辑录,系作者在哀牢文化研究中辑录的哀牢国 永昌郡史料辑录所载辑自汉晋、六朝时的 26种史籍、碑文的基础上共收录历代文献、碑文 170余种,诗词 110首,约 10余万字。 三、保山市地方史志研究概述 在众多的保山历史研究中,应以西汉司马迁史记中西南夷列传、大宛传中隐约提及由四川经保山到

12、达印度的道路所涉及,其后,在中原史籍中渐散见一些记载,而其中以东汉蜀郡上计吏杨终哀牢传对保山历史记载最 为全面,此文后散佚,所幸的是,当时的及稍后的史书有转载,这是保山较早、较系统的记载; 其后,从魏晋以后至元,保山历史记述以华阳国志记载得较为详细,且华阳国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较完整的地方志,其总序、永昌郡、先贤士女总赞(中)和后贤志,都较详细地对保山的地理、人文、政治、经济等情况有较详实的记载。 此后,作为地方志撰写来看,主要有唐代樊绰的云南志对保山的史事略有记述。 明清时期,保山出现了由本地作者修订完整的方志,诸如永昌二芳记及永昌府志,特 别是永昌府志,从明嘉靖三十三年( 1554 年)

13、到清光绪十一年( 1885 年),先后 5 次修订。目前,永昌府志是保山史事最详备、完整、系统的一部书志。 民国时期,修订保山县志稿,由方国瑜总纂,直至 1963 年始成,辑录了保山县民国时期一朝史事;其间,李根源先生汇编一部永昌府文征,对地方史料也有一定的保存和整理,在上一部份的叙述中已揭示,此不赘述。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撰写了云南省保山市地名志、保山市志、各县县志、特别是 1991 年以后,各乡镇志、行业志的编写,对保山史料的保存收 集整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保山历史文化的研究从深度和广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小结 在保山市历史研究中,特别是早期历史研究中由于史料的缺失、不足,使哀牢

14、文化的归属、族属等一系列的问题尚有争议,所以在史料研究中该部分的史料无论是实物史料还是文献史料都显得弥足珍贵;从永昌郡设置以后到现代,尽管文献史料在各代均有一定的记述,但由于本地区史志出现较晚,从研究上看任存在系统、完整性不足,仍需不断加强。 参考资料: 尤中 著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云南教育出版社 1987 年版, p15。 耿德铭著哀牢国与哀牢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p61。 李淳信著云南保山青铜文化考古发现及其研究,转引自耿德铭著哀牢国与哀牢文化, p121。 周文林永昌府文征 :云南文坛上最巨大明亮的一颗文曲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11, p52。 。 方国瑜著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略例,中华书局, 1987.10 版, p3。 方国瑜著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略例,中华书局, 1987.10 版, p6。 转引耿德铭著哀牢国与哀牢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P230。 耿德铭著哀牢国与哀牢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P230。 (责任编辑:刘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