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其影响分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63126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其影响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其影响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其影响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国际金融危机 :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从 2007年 8月开始。美国房地产贷款领域的一个小小举措故障引发了一场历史上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席卷美国、欧洲、日本等全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场。首先冲击的是银行业,然后是货币、汇率、股市,最后是整个经济和社会。影响范围从美国国内,到发达国家,最后波及到到全世界。 下载 一、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原因分析 1、次贷危机的概念及其演变过程 在美国,贷款非常普遍,房子、汽车、信用卡、电话单等,都有信贷,有贷款记录被视为是信用的记录证明。收入不稳定甚至没有收入的人购买房屋,信用达不到标准,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简称次级贷款。 2006 年之前的 5 年里,美国住房市场持

2、续繁荣,加上美国当时利率水平较低,美国次级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2001 年网络经济崩溃,布什政府为了替代网络经济崩溃的问题,刺激经济发展,将房地产业作为主要的支柱产业发展。其中,把主要满足占人口多数比重的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作为主要发 展目标。同时,次级贷款的放贷机构还把超过 6000 亿美元的次级贷款债权证券化后,卖给了全世界的投资者。 2004年 6月开始,美联储连续升息 15次,利率从 1上升 5.25,宏观调控促发了房价下跌。随着美国利率水平的提高,住房市场开始降温,次级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提高,购房者的负担大大加重,开始出现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者。次级贷款者本身就信用不佳,因此,随着贷款

3、利率上升,开始出现大量无法还贷的贷款者,出现大面积断供。银行即使收回房屋,也卖不出好价,出现大面积亏损。 2007年 4月 14日,新世纪金 融公司宣布破产。随后,危机扩大到以次级贷款为基础资产的信用衍生品市场。持有这些产品的机构投资者纷纷遭受损失,有的不得不宣布破产。 2007 年 8 月 6 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公司 (全美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 )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成为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2007 年 8 月 13 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 6亿日元,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债券超过 10000 亿日元; 8 月,全球最

4、大的保险机构 AIG,澳大利亚麦戈理银行旗下两只基金、台湾人寿、美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荷兰投资银行、高盛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加拿大皇家商业银行等,陆续宣布由于投资次级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 9 月 15 日,雷曼兄弟宣告破产。雷曼兄弟在市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等产生连锁反应,造成全球性的金融市场剧烈震荡,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了本次金融风暴。 2、次贷危机形成原因及机制分析 2002 2007 年间美国高速经济增长,但也潜伏着危机和泡沫。房地产价格持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而其中不 少

5、属于泡沫。凡是泡沫,终将会破灭。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表面上看,其直接原因就是利率上升,宏观调控,导致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房价下跌,次级贷款借助资产过度证券化的衍生工具,规模庞大,并传播到了全世界。 从更深层次来看,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一是基本信贷原则丧失。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一般要 20 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美国的次级贷款实现零首付,半年内无需还本付息, 5 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次级贷款的对象没有还贷能力,放贷银行违背了基本的信贷 原则;二是金融衍生产品产生的过度泡沫,与大量金融衍生品的出现相伴随的风险,资产证券化这一衍生工具,在本次次

6、贷危机形成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理论上讲,金融衍生品的初衷是分散风险,但是,缺乏监管的衍生品非但没能分散风险,反而把风险传递到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实质上扩散了风险。 三是监管缺失,美联储鼓励金融创新,衍生工具可以分散风险,对金融衍生工具缺乏了应用的监管。四是美国经济体系出现问题,美国的基本经济基础是高债务经济,是全民债务经济,向全世界借债来支持高消费水平; 五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 “ 布雷顿森林体系 ” 崩溃后,世界金融体系成为一个由不受约束的美元所主导的体系,美国的双赤字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美元的地位, 2006年美国的赤字已达其 CDP的 6左右。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国货币当局,在长时期内用

7、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支持美国经济的发展,加上松驰的金融监管,鼓励发展衍生工具,支持了虚假的繁荣。结果世界金融体系内流动性泛滥,虚拟资产 (泡沫 )大量积累。 二、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以及影响范围分析 1、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 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几条机制进行:第一,影响 消费。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个人抵押贷款拖欠,银行回收抵押房产等资产,影响个人实际支付能力和 “ 财富效应 ” ,个人消费倾向降低,消费降低会影响相关行业收缩。第二,影响实体行业效益。房地产本身萧条,导致对其他行业的带动效应剧烈收缩,其他行业效益下滑。第三,实体行业收缩,导致就业率下降,进一步恶化个人消费。美国消费

8、占全世界 18.2。因此,美国经济衰退,对世界经济将产生巨大影响。 2、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首先,发达国家进入经济衰退期,消费能力下滑,对产品的需求减少,因而使得发展中国家出口减少。 第二,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的投资减少。一方面,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减少;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提高自身资本充足率,因而可能会收回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第三,石油等矿产资源的价格会下跌,由此导致资源密集型国家的收入降低。 3、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作为 WTO 的一员,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一员,是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和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国,因此,不可避免受到严重波及。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

9、导途径可以表示为:美国次贷危机一国际金融市场一国际商品市场一中国外向企业一中国能源、 化工、原材料一中国内向型企业一中国金融服务业。 首先,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外贸领域。传统大宗出口将回落,东南沿海出口导向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现在美国人消费习惯要改变了,失业率上升,年内人民币升值。中国过去 30 年经济高速发展,在投资的带动下,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危机可以迫使经济增长方式改变,更多的以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其次,金融领域外币资产的安全问题。我国银行分业经营,未开展高风险衍生产品,未将住房抵押证券化。但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受到波及。西方政府联手救助,美元资产安全性 有所提高。但美国

10、的降低利率、巨额财政赤字等措施必然引发美元贬值潮,中资银行外币资产的安全性仍需高度关注。中国目前拥有 1.8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再次,过剩的产能问题,需要扩大内需来化解。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输入,中国也逐渐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一旦外部需求萎缩,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立即暴露无遗。全球最大玩具企业之一:合俊集团东莞两个工厂倒闭,导致 6500人失业。外部经济恶化,国际市场萎缩,国内 08年上半年的宏观调控 (加息、信贷压缩 ),使得出口导向的制造企业和大批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对原材料、基础能 源、人工的需求都下降。 三、建议和措施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的应对措施可以概括为 “ 一保两控 ”

11、 : “ 保增长,控金融风险,控通货膨胀 ” 。保增长,即保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从消费、投资与出口来看,今年消费会保持平稳增长,在 2008年 10月开始,国内消费和出口都基本会有所回落。因此,保增长的核心是稳投资。投资主要有两块,一是公共投资,一是私人投资。 对于公共投资,中国政府已经作出了 2 年内投资 4 万亿的决策,并提出了救市十大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力度之大几乎前所未有。据估算,若 4万亿全部来自于政 府投入,将拉动 2009 年 GDP 约 1.8 个百分点。从短期效应来看,公共投资见效较快,但也可能出现缺乏效率的问题。 从长远看,鼓励私人投资更重要。在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私人投资都

12、在观望,因为前景不明朗甚至很悲观。因此,需要出台鼓励私人投资的政策: (1)财税政策为企业减负。企业现在面临着多方面的成本上升,负重前行,迫切需要为企业减负。 (2)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这样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困难。 (3)放松管制与准入政策,打破垄断,促进公平竞争,形成较好的私人投资环境。 在控制金融风险方面,主 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在经济面临下滑的形势下,人民币大幅升值无异于雪上加霜。面临金融动荡,最好的办法是保持币值的稳定。 (2)加强对于资本流动的监控,特别是防止资金的大进大出。在美国出现信贷紧缩的情况下,可能会有大量外资抽走;而金融风暴又会造成资本流向安全地带,而中国可能就是个避风港。因此,大进大出都要严密监控。 (3)密切关注外汇储备与财政健康状况,这是金融动荡时期衡量一国风险的最重要指标。到目前为止,这两项指标在中国都还是比较好的。财政方面面临着支出的大量增加,以及随着经济下滑,财政收 入增幅会有所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