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意义及其均衡理论的旅游文化形成与变迁机制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64450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意义及其均衡理论的旅游文化形成与变迁机制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意义及其均衡理论的旅游文化形成与变迁机制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意义及其均衡理论的旅游文化形成与变迁机制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意义及其均衡理论的旅游文化形成与变迁机制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意义及其均衡理论的旅游文化形成与变迁机制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于意义及其均衡理论的旅游文化形成与变迁机制研究 摘要 与国外相对成熟的旅游人类学相比,国内旅游文化研究的基础理论相对薄弱。这主要体现在系统要素的泛化、形成与变迁机制不明、系统结构不清晰以及对旅游文化开发指导性不强等几个方面。文化概念本身的宽泛与抽象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试着引入符号人类学中 “ 意义 ” 的概念,结合旅游利益相关者概念,确立旅游文化的二维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结论:在旅游文化演化的不同阶段, “ 意义的博弈 ”解释了旅游文化的形成与变迁机制。 下载 关键词 旅游文化;意义;均衡;系统结构;旅游文化变迁 中图 分类号 F59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73

2、6X(2009)06-0132-04 随着旅游活动文化属性从其经济外壳中逐渐凸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理论研究。旅游文化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研究领域,体现着与西方旅游人类学接近的思想 (吴必虎, 2001)。因此,有学者认为,旅游文化是旅游人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彭兆荣, 2004)。但是,与国外相对成熟的旅游人类学相比,我国旅游文化的理论研究显得比较薄弱。 一、旅游文化研究综述 近年来,许多学者先后从不同角 度对旅游文化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了配合本文的研究目的,笔者仅从旅游文化的系统要素、概念与形成机制、旅游文化变迁以及旅游文化开发四个基本方面对旅游文化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3、。 (一 )旅游文化研究现状 1 旅游文化构成要素。大多数学者认为旅游文化由旅游文化主体、旅游文化客体、旅游文化介体构成。对这种旅游文化 “ 三体论 ” 的批评主要体现在对旅游文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不足 (马波, 1998)。但仅就其反映的旅游文化三要素来看,具有一定科学性。近来旅游文化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即把旅游发生地 (客源地 )或旅 游目的地的文化系统全部纳入到旅游文化研究对象之内 (喻学才, 2002;章海荣, 2004)。这些新的观点的产生可能基于以下认识:旅游活动涉及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本来可能与旅游活动毫无关系的文化现象在特定的情况下就可能成为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有必

4、要把旅游发生地或旅游目的地的所有文化纳入到旅游文化的研究范畴之内。如一位本来被桂林山水所吸引而前往当地进行旅游活动的观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进行过程中却被当地纯朴的民风所吸引,并转而改变其旅游目的而成为一位民俗旅游者。这里,本来当地的民俗文化对于此次旅游活动并无直接影响 ,而在实际情况中却成了旅游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但是,如果我们把旅游文化现象看作由一个一个的旅游文化事件所构成,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具体的旅游文化事件上来。单独研究那位去桂林旅游者的民俗旅游活动这样一个旅游文化事件,就可以发现,其旅游主体或旅游客体并没有无限延伸至整个旅游目的地的生态文化系统,或者旅游客源地的文化系统。 2

5、概念与形成机制。概念是学术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许多学者对旅游文化的概念做出了有益的探讨。有学者把目前学术界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归纳为 “ 总合论 ” 、 “ 碰撞论 ” 和 “ 交际论 ”( 晏鲤波、庄兴成,2007)。这种对旅游文化概念的分类是以对旅游文化形成过程的解释为基准的。 旅游文化的 “ 总合论 ” 告诉我们,旅游文化是一种关于旅游活动的文化现象的总和。概念没能解释旅游文化的形成机制,分歧只在对 “ 文化 ” 抱不同的见解,缺乏旅游文化系统要素内在关联性的分析。与 “ 总合论 ” 相比, “ 碰撞论 ” 特别强调旅游文化的三要素经历一系列过程整合成为旅游文化,但是至于这是一个什么

6、样的过程,却没有解释清楚。 “ 交际论 ” 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观点,认为 “ 旅游文化是基于人性自由、完善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转换生活空 间的内在冲动,其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 ”( 徐菊凤, 2005)。此观点吸取了国外旅游研究普遍采用的跨文化交流 (in-ter-cuhural communication)的思路,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旅游文化要素转变为旅游文化的过程,因而得到了比较好的评价。但实际上跨文化交流 (研究 )非常依赖于跨文化竞争 (inter-cuhural compe-tence)的概念 (Coles,2007)。植根子语言学,跨文化竞争是一种参与者文化身份的公开宣告,同时参与

7、者双方都能够为提高自身文化身份作出合适而有效的行为 (collier,1989)。脱离 “ 跨文化竞争 ” 的 “ 文化交流与对话 ” 不能代表旅游文化形成的全部过程,只是旅游文化整合过程中的现象之一而已。 3,旅游文化变迁。旅游文化变迁研究一直是旅游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从近两年国内关于旅游文化的变迁的研究来看,该研究有着如下特点: (1)在对旅游文化变迁研究时,往往把旅游活动当成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外部力量加以研究; (2)即使对旅游活动对旅游地文化影响的研究而言,仍然是实证研究较多,规律的总结较少,理论体系尚未形成 (谢婷、钟林生、陈田等,2006); (3)由于把旅游活动看成旅游 地文化变迁

8、的外部力量,从而无法从旅游文化系统的角度对旅游文化变迁的机制进行研究。 4 旅游文化开发。从近年来发表旅游文化开发的论文来看,发现许多文献对旅游地文化建设进行理论分析时往往只注重某区域的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的分析而忽略了对旅游文化的其他构成要素的分析,如旅游地和客源地的文化背景、当地居民与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其文化传统、旅游开发运营商的文化特性等等。这种只重视旅游资源文脉分析和文化挖掘的旅游文化实证研究,实际上是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的套用,反映了当前的旅游文化理论对于旅游地旅游 文化开发的指导性不强。 (二 )旅游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 旅游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从以上分析可

9、以发现旅游文化研究存在如下问题:旅游文化的构成要素研究出现了一种把旅游发生地或旅游目的地所有文化纳入旅游文化构成要素的泛化倾向;旅游文化的形成机制不明;由于构成要素的泛化和形成机制的不明导致的旅游文化结构不清晰;旅游文化结构与形成机制不明,加上把旅游活动看成是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外部力量,导致旅游文化的变迁机制不明;旅游文化形成机制与变迁机制的不明最终导致旅游文化理论对旅游文化开发的指导性不强 。 2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旅游活动的复杂性之外,笔者认为,文化概念本身的宽泛与抽象是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如图 1)。旅游文化概念的宽泛导致了旅游文化构成要素的宽泛,文化概念的抽象导致了旅游文化形

10、成机制不明,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 二、符号人类学 “ 意义 ” 概念的引入 文化概念过于抽象与宽泛,我们可以对文化进行 “ 具化 ” 和 “ 限定 ”( 阿摩斯 ? 拉普卜特, 2004)。笔者通过引入符号人类学中 “ 意义 ”的概念将旅游文化 “ 具化 ” ,引入利益相关者概念 0确定旅游文化主体,将旅游文化 “ 限 定 ” 。 符号人类学中 “ 意义 ” 是指具有一定价值观念的认知主体在一定脉络中对文化符号系统的读解,这种读解对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阿摩斯 ?拉普卜特, 2003)。意义的形成 (meaning-making)可以通过的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加以讨论: (1)信号的不确定性

11、 (the indetermina-cy 0fthe signal); (2)脉络化 (contextual-ization); (3)推理 (Transgradience)。独立存在的文化符号的信号具有不确定性,脉络化过程对主体加在符号上的价值观念(value)具有限定作用,推理最终使得主体关于情境 (situation,可以理解为文化符号系统 )的整体看法确定下来 (NCU-man,2006)。 “ 意义 ” 指具有一定价值观念的认知主体对文化符号系统的读解,因而可以理解为一种 “ 具体化的价值观念 ” ,无数个具体的 “ 意义 ” 构成了抽象的 “ 价值观念 ” 。根据克鲁克洪的经典文化

12、定义,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因此,我们也可以说 “ 意义 ” 研究反映了文化的本质属性。把文化人类学 “ 意义 ” 概念引入旅游文化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文化角度研究旅游行为。许多学科 (如旅游心理学 )都研究旅游者的决 策行为,但旅游文化通过“ 意义 ” 对旅游者决策的研究遵循的是完全不同的思路。如果把通过 “ 意义 ” 研究旅游者决策行为 (文化学方法 )与通过动机研究旅游者决策行为 (心理学方法 )作一个比较,可以证明旅游文化研究的独特性。如果我们从旅游者的价值观念入手,研究旅游吸引物的意义以及这种意义如何决定其行为,这就是一个文化学的研究思路,也称 “ 意义模式 ” 的研究思路 (如图 -

13、2),这时动机是该模式的一个参变量。如果我们从旅游者的心理需要着手研究其动机并分析旅游吸引物对其需要的满足程度,则这是一个心理学的研究思路,也称 “ 动机模式 ” 的研究思 路 (如图 -3),这时 “ 意义 ”( 价值观 )只是作为该模式的一个参变量。两种思路都可以解释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研究出来的结果却可以完全不同,因而不能把 “ 动机模式 ” 与 “ 意义模式 ”混同,也不能把动机研究等心理学概念纳入旅游文化的研究范畴。 在旅游文化研究中, “ 意义 ” 与旅游行为是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这为我们研究旅游文化的二维系统结构,以及旅游文化的形成与变迁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旅游文化的形成与变迁

14、机制 1 旅游文化的二维系统结构。通过 “ 意义 ” 及其均衡概念的引入,原本抽象、复杂的旅游文化就被 我们 “ 具化 ” 了。如果我们一方面对旅游文化进行 “ 具化 ” ,另一方面确定旅游文化主体 (即旅游利益相关者,包括可能存在的旅游者、当地政府和居民、旅游开发、运营商等 ),对旅游文化进行“ 限定 ” ,我们就可以得到如图一 4 所示的旅游文化二维系统结构。 旅游文化研究的二维结构,为旅游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也展现了旅游文化从 “ 意义 ” 到 “ 意义的均衡 ” 及均衡结果的形成过程。有必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旅游文化主体并不是在所有旅游活动中都会出现。具体的旅游活动涉及的旅游

15、文化主体是不同的,因而旅游文化的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到尚未开发的旅游地的自驾车旅游活动的文化主体就不包括旅游开发和运营商。 2“ 意义的均衡 ” 与旅游文化的形成机制。旅游文化的二维系统结构反映了旅游文化的形成过程与形成机制。对于各旅游文化主体而言,旅游活动 (旅游符号系统 )的意义是不同的。对于旅游者而言,旅游活动的意义可能就在于旅游审美、旅游交往、获得新知而获得愉悦感;对当地政府和居民而言,旅游活动的意义往往就在于能够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更多就业机会或旅游地形象的提升等;对旅游开发运营商而言,旅游活动的意义往往就是纯粹的经济利润。 各旅游文 化主体关于旅游活动的 “ 意义 ” 不是完

16、全一致的。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 “ 意义 ” 的冲突就产生了:当地政府和居民会发现丰厚的经济回报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旅游者也会发现旅游活动所带来的愉悦感完全被没有经验的服务人员所破坏;旅游开发、运营商也意识到了原本已经很小的利润空间却因管理体制不健全而被违规企业所占据。 旅游活动对各文化主体的 “ 意义 ” 之间发生了不一致,而要确保旅游活动的产生,各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就会进行 “ 意义的博弈 ” ,最终形成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 “ 共享意义 ” ,这种 “ 共享意义 ” 的形成过程称为 “ 意义的均衡 ” 过程 (汪丁丁、韦森、姚洋, 2005)。这时,一些隐性的或显性的规则就被 “ 制造

17、 ” 出来,以持续这种 “ 意义的均衡 ” 。相关旅游法规和旅游行业惯例就是这样形成的。因此, “ 意义 ” 作为具体化了 “ 价值观念 ” ,本身构成了旅游文化的精神层面;意义的均衡形成符合 “ 共享意义 ”的 “ 共享规则 ” ,构成旅游文化的制度层面;各文化主体遵从 “ 共享规则 ” ,作出符合自身价值的行为构成了旅游文化的行为层面;这种合乎“ 共享规则 ” 和自身价值的行为对物质世界进行加工,产生了旅游文化的物质层面。至此,旅游文化的形成过程就完全展现出来了,而旅游文化的形成机制 就在于各旅游文化主体对于自身 “ 意义 ” 得到认可并融入旅游文化 “ 共享意义 ” 而进行的 “ 意义的

18、博弈 ” 过程。 3“ 意义的漂移 ” 与旅游文化变迁机制。除了对旅游文化形成进行研究之外,我们还需要对旅游文化的动态变迁加以分析。旅游文化的形成是各旅游文化主体为了自身 “ 意义 ” 得到认可而进行博弈,最终达到 “ 意义 ”的初始均衡状态的过程;而旅游文化的变迁则是指从旅游文化的一种均衡状态的打破到新的均衡状态的形成这么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旅游文化的初始均衡状态不是恒久稳定的。旅游文化主体对旅游活动的“ 意义 ” 读解发生变化 ,导致 “ 意义的漂移 ”( 汪丁丁、韦森、姚洋,2005),旅游文化的变迁就开始了。根据旅游文化的变迁过程,可以把旅游文化的变迁分为四个阶段:初始均衡状态、均衡

19、状态打破、 “ 意义的博弈 ”和新均衡状态形成 (见表 1)。 旅游文化变迁的四个阶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初始的均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各旅游文化主体在以各自 “ 意义 ” 考察旅游活动并采取相应行为时,产生一系列的冲突,引发 “ 意义的博弈 ” ,产生 “ 共享意义 ”和 “ 共享规则 ” 。 “ 共享意义 ” 和 “ 共享规则 ” 的形成标志着旅游文化初始均衡状态的形成;对于每一文化主体而言 ,旅游活动的意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旅游环境发生变化,或旅游者自身状态发生变化,旅游文化主体对旅游活动的 “ 意义 ” 读解就会发生变化, “ 意义 ” 就发生了漂移。如旅游者收入的提高,从而审美

20、意识的提升,导致旅游活动不再只是具有“ 到此一游 ” 的纪念意义,而更多的是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所带来的精神愉悦意义。这样,旅游文化 “ 意义的均衡 ” 状态被打破,从而文化主体的“ 共享意义 ” 发生漂移,导致了旅游文化均衡状态的打破;均衡状态的打破又引发了新一轮 “ 意义的博弈 ” 的开展;博弈导致新的均衡产生,新的“ 共享意义 ” 和 “ 共享规则 ” 的形成,从而最 终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状态。 综上所说,旅游文化的变迁机制就在于旅游文化主体 “ 意义的漂移 ” 导致旅游文化均衡状态的打破,各旅游文化主体为了各自 “ 意义 ” 重新得到认可而进行 “ 意义的博弈 ” ,最终旅游文化达到一个新

21、的均衡状态。 四、主要结论 笔者从 “ 意义 ” 着手 “ 具化 ” 旅游文化,引入旅游利益相关者概念 (旅游文化主体 )“ 限定 ” 旅游文化,从二维系统结构角度研究了旅游文化的形成与变迁机制:旅游文化的形成机制就在于各旅游文化主体为了自身 “ 意义 ” 得到认可并融入旅游文化 “ 共享意义 ” 而进行的 “ 意义的博弈 ” ; 旅游文化的变迁机制在于旅游文化主体 “ 共享意义 ” 的漂移导致旅游文化均衡状态的打破,各旅游文化主体为了各自 “ 意义 ” 重新得到认可而进行的“ 意义的博弈 ” ,最终旅游文化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状态。因此,可以认为在旅游文化演化的不同阶段, “ 意义的博弈 ” 解释了旅游文化的形成与变迁机制。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把旅游文化界定为:旅游文化是指旅游活动中各文化主体关于旅游活动的 “ 意义 ” 在旅游发生前、发展中以及发生后的动态均衡的过程与结果。其中关于旅游活动的 “ 意义 ” 是旅游活动中各文化主体以各自价值观念考察旅游活动而形成的;旅 游活动对于旅游文化主体的 “ 意义 ” 发生变化导致 “ 意义的漂移 ” ,整个旅游文化的均衡状态就被打破, “ 共享意义 ” 与 “ 共享规则 ” 相继发生变化,从而 “ 意义的博弈 ”产生,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均衡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