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女性学学科建设 摘要:回顾女性学 20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其他学科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如何加强女性学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作用,这些都是广大女性学专业教育者和研究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国家政府各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措施解决的问题。 下载 关键词:女性学 学科建设 一、我国女性学学科制度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女性学在高等教育中正式建制始于 1987 年。 1993 年中国正式承办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信息传开,高等院校一度掀起了女性学建制的热潮,从 1993 年至 1995 年 2 年间,有
2、 18 家高校相继成立了妇女研究中心,截止到 1999 年 12 月底,在全国一千多所高校中有 34 家成立了妇女研究中心。最初,这些机构的建制基本上源于对中国社会妇女问题的现实关注,其工作虽然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层面颇多进展,但研究者鲜有把女性学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知 识传播等相联系。直至 20世纪 90年代末,随着国内女性学界对 “gender” 这一概念理解的逐渐深入,对女性学的学术理念、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才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也只有在这时,中国的女性学才与教学、课程、人才培养有了更多的关联,并与西方的女性学( womens studies )有了相似的含义和对话的共同语境。同时,这一
3、时期,在基本概念的使用上,女性学与女性研究、妇女活动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明朗。妇女研究主要是针对现实妇女状况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妇女学主要是由学界发起,从学术领域和知识改造入手,在 批判、解构的过程中创立自己新学术的同时,还需要通过知识传承和人才培养这门学术薪火相传并影响社会 这些都需要通过学校的场所和教育的途径完成。至此,女性学与高等教育体制之间密切的关联性已开始受到关注。 二、女性学学科的研究对象 首先,女性学起始于历史和现实中女性受压迫、受歧视现象。最早出版的女性学著作,多将女性学界定为: “ 以妇女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 ,同时将女性问题界定为 “ 妇女在政治、经济、
4、文化教育、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是否与男子享有同样的权利 ” ,即 “ 如何实现妇女的解放和男女平等问题 ” 。 其次,研究女性、女性问题及女性经验。这是所有女性学研究者都关注的问题,但女性学的研究领域又显然远远超出这些问题。女性、女性问题、女性经验研究不是全部研究对象。 再次,将社会性别作为一个基本分析范畴。有学者将女性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社会性别制度,认为 “ 正如心理分析研究人的潜意识,人类学研究家族制度,经济学研究商品和流通,妇女学则研究建立在男女两性之上的社会组织结构 ” 。这一观点对认识女性学的研究对象颇有启示,但是女性学的研究范围不仅仅是社会性别制度。上述探讨的问题为寻找女性学的研究对象
5、提供了依据。 三、女性学学科的知识体系 女性学的知识领域是广泛无边的,正如有学者所言: “ 女性研究是全方位的,它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角度,它深入所有的学科,并使用所有的方法。 ” 其实,这种貌似漫无边界的知识领域,始终围绕一条主线,即 “ 性别 ” ,这条主线贯穿社会、历史与文化。女性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可由三部分组成:个体的社会性别建构、社会性别制度、性别的历史与文化形态。至于 “ 跨学科 ” 问题, “ 女性研究的跨学科特点是人所共知的 ” 。 四、女性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女性学与社会学、人学、 知识论常常缠绕不清。 1.女性学学科与社会学。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
6、条件和机制问题的学问。社会学从社会运行条件和机制的角度研究性别关系,但并不专门研究性别的社会、历史、文化建构问题。 2.女性学学科与人学。人学是以整体的人的本质及其生活世界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女性学学科专门研究女人、男人的本质及其生活世界的学问。 3.女性学学科与知识论。知识论是 “ 以知识为对象而作理论的陈述的学问 ” ,它着重回答 “ 知识是什么 ” 的问题。很显然,女性学学科虽然在认识论上挑战以男性为主体建构 起来的人类知识的真理性,但并非主要回答什么是性别知识、怎样的知识才能成为性别知识的问题。 4.女性学学科与女权主义。女权主义通常指消除性别歧视的思潮和行动,它既是女性学学科的重要理论
7、来源又是女性学学科的重要实践基础。女性学学科对女权主义思潮与实践的各种观点既有借鉴,又有扬弃,二者不能等同。 五、关于女性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尽管女性学学科发展已经有相当时间了,女性学专业去年也已纳入国家教育部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但该专业发展还不够完善。如何进行女性学学科和专业建设并办好女性学专业, 笔者有如下思考: 1.加强宣传。宣传的目的是为了让社会,让广大考生和家长知晓女性学专业,这种宣传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与关注,让社会知道女性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社会需求。我们的高校、科研院所要借助各种媒介进行宣传,让女性学学科和专业像其他专业一样让社会都了解,使话语不再边缘。 2.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
8、方案。女性学学科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在充分调研、论证和研讨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是女性学科发展的生命线。女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凸显该专业的特殊性,又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互通和融合; 既要体现该专业的唯一性,又要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既要体现 “ 社会性别意识 ” 这一主线,培养的人才又必须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需求。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女性学学科的建设发展需要有一支稳定的,乐于对女性学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的有专业技术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女性学有限的教师,他们有的是出于对女性问题的关注,有的是因为对女性学的兴趣,有的是为了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走入女性学的。所以这
9、支队伍很松散、很脆弱,很难保证完成女性学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和学科专业建设任务。加强女性学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已势 在必行。 4.注重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科学研究是任何一个学科建设的主体内容之一。 在女性学学科发展中,女性研究的份额较大。在女性研究中,有许多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由于受研究资源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进行研究,这就需要对学科问题进行初筛、分析并找出具有前瞻性的问题作为目标研究。千百年来形成的 “ 男尊女卑 ” 等传统观念贯穿在各个领域的政策、法规、战略和规划中,其结果是造成了性别差异的社会承认。形成新型的社会性别观念,可解决许多性别问题和决策上的失误。无疑,这类女性研究的结果可为中国的
10、女性学科建设提供大 量的基础信息,也将推动女性学学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女性学研究要与女性学学科建设有机结合。 5.女性学学科建设要体现为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功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女性学科的建设, 必须包括社会服务的内容,为决策提供性别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使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成为可能。因此,女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要紧贴社会服务这一主旋律,培养的女性学专业人才要紧贴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输送有社会性别意识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性别意识进入决策主流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文献 杜芳琴 .妇女学和妇女史的本土探索 社会性别视角和跨学科视野 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313 杜芳琴 .将社会性别纳入高等教育和学术主流 “ 发展中国的妇女与社会性别学 ” 课题介绍 J.妇女研究论丛, 2003( 4): 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