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两套附答案解析(word版).doc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369014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78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两套附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两套附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两套附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两套附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两套附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40 页) 2019 年湖北省武汉市 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两套附答案解析( word 版) 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有四个同学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去测量一块衣柜的玻璃,他们所测量的结果中正确的是( ) A 118.7cm B 1187.5cm C 118.753cm D 118.75cm 2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5m/s B全新的 2B 铅笔长约 18cm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 37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 1mm 3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 行星转动 B 鲜花怒放 C 骏马奔腾 D 枯叶飘落 4(江苏南

2、通)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 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5汽车以 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上长为 120m 的斜度,到达坡顶,接着又以 12m/s 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到达坡底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11.0m/s B 11.5m/s C 10.5m/s D 10.9m/s 6甲、乙两小车运动 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

3、 10m/s,乙车的速度为 2m/s 第 2 页(共 40 页) C经过 6s,甲、乙两车相距 2m D经过 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 10m 7下列是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的是( ) A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前额上听声音 B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 C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 D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8一些青年演员经常演出模仿秀节目,模仿如:刘德华、费翔、刀郎等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演员们主要是模仿了明星歌声的( )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9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 300 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 每秒振动

4、约 440 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声音的音色不同 D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B 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1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 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 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 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 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 婚庆时的炮竹声; 山间小溪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 B

5、 C D 第 3 页(共 40 页) 12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 36 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 和 40 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 是( ) A 38 , 39 B 37 , 40 C 38 , 40 D 39 , 39 13小明同学学习了 “降水的形成 ”知识后,为家人做了 “下雨 ”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 “白气 ”,这就是“云 ”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 15cm 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 “云 ”,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

6、 “雨 ”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 “白气 ”是液态水 B壶嘴上 方出现的一团 “白气 ”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 D盘子碰到这团 “云 ”,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这水滴是熔化形成的 14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写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 15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 “白气 ”;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 “白气 ”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

7、 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二、非选择题 16( 1)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 ,长度的 是米 ( 2)如图所示,用 A、 B 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正确使用的刻度尺的读数为 cm一个女生跑 400cm,测量的时间如图所示,所用时间为 s 17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出来 ”, 诗中两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这运用了物理学中的 原理 18( 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轻质小球,小球被弹开该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该现象说明了

8、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实验中,轻质小球的作用是 ; “响鼓需要重锤敲 ”这说明声源振动的 ,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 2) “闻其声而知其人 ”,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特征, “轻声细语 ”主要是描述声音的 特征 第 4 页(共 40 页) 19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 ( 1) (甲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2)前 10s 内甲车运动的路程 乙车运动的路程,乙车到达 600m 处所用时间 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甲、乙两车在 40s 内的平均速度 (相同 /不相同) 20当人们洗手后,将双手放在自动干手机的出风口下,自动干手机会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

9、的水快速 ,因为这样加快手附近 ,并 了 从而达到快速干手的目的 21小明所在的小组,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 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 1)除图中提供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 ;为减小实验误差,便于准确计时还需要有一个 ( 2)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 cm,如果测得时间 tAB=1.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cm/s ( 3)在测量小车到达 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在计时反应稍慢了一点停止计时,测得 AB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 ( 4)为了测量小车从 A 滑到 C 时下

10、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 点由 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 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22在学习声现象的相关知识时,有同学提出疑问 “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是不是有关呢?小华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右边是一个去掉底的玻璃瓶,它的底部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后用橡皮筋扎牢左边为一只点燃的蜡烛 ( 1)声音的响度与 和 有关 ( 2)利用 法,在假定拍塑料薄膜的力量相同的情况下(多次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通过改变小孔距烛焰的 完成表中的内 容 探究内容 “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 “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

11、” 第 5 页(共 40 页) 小孔距烛焰的距离 3cm 做法 拍塑料膜 现象 烛焰摆动 结论 23下面是小明同学所在的小组,在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中情况 ( 1)如图,是某同学选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 A 是操作过程, B 是读数过程 A 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B 图读数中的错误是 ; ( 2)除了图 C(装置)中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3)该同学在做实 验时,水的初温如图 D 所示,其读数为 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水沸腾时间,你觉得应采取的方法是: 或 ( 4)在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中,在烧杯上盖上硬纸片,是为了 ( 5)水沸腾时,看

12、到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 , ,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 6)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 (填 “吸 ”或 “放 ”)热实验中你一定还有其它的发现,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 24 “十一 ”期间,小明一家驾小轿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 1)经过某个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标志牌,如图甲所示,那么小明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匀速运动,从标志牌到京珠高速信阳入口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 2)小明家的小车于上午 9: 40 进入京珠高速,行驶里程表显示的里程是 56632km,于 10:52 驶出京珠高速,行驶里程表显示的里程是 56777km,结

13、合图乙所示的标志牌,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家汽车有无超速现象? 第 6 页(共 40 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有四个同学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去测量一块衣柜的玻璃,他们所测量的结果中正确的是( ) A 118.7cm B 1187.5cm C 118.753cm D 118.75cm 【考点】 长度的测量 【分析】 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再估读一位;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逐一分析各选项,做出选择 【解答】 解: A、 118.7cm 测量结果准确到 cm,故 A 错误; B、 1187.5cm 测量结果准确到 cm,故 B 错误

14、; C、 118.753cm=1187.53mm,测量结果准确到 0.1mm,故 C 错误; D、 118.75 cm=1187.5mm,测量结果准确到 mm,故 D 正确 故选 D 2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5m/s B全新的 2B 铅笔长约 18cm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 37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 1mm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长度的估测 【分析】 解答本题我们需要掌握估测法: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解答】 解: A、人步行的速度为 1.1m/s 左右,

15、5m/s 应该是骑自行车的速度故 A 不符合实际; B、一只新铅笔的长度在 20cm 左右故 B 符合实际; C、人的正常体温为 37 ,感觉舒适的温度在 23 左右故 C 不符合实际; D、一张纸的厚度在 0.1mm 以下故 D 不符合实际 故选: B 3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 行星转动 B 鲜花怒放 C 骏马奔腾 D 枯叶飘落 第 7 页(共 40 页) 【考点】 机械运动 【分析】 在物理学 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解答】 解: A、行星的转动中,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 A 不符合题意; B、鲜花怒放,是细胞分裂的结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16、故 B 符合题意; C、骏马奔腾,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 C 不符合题意; D、枯叶飘落,树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4(江苏南通)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 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 【解答】 解:( 1)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

17、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 ( 2)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南运动;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 故选 B 5汽车以 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上长为 120m 的斜度,到达坡顶,接着又以 12m/s 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到达坡底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11.0m/s B 11.5m/s C 10.5m/s D 10.9m/s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 求出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 v= 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 解:汽车在上下坡过程中通过的总路程 s=2 120m=240m, 上坡所用的时间,由 v= 可得

18、: t1= = =12s, 下坡所用的时间,由 v= 可得: t2= = =10s, 汽车在上下坡过程中的总时间, t=12s+10s=22s, 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v= = =10.9m/s 故选 D 6甲、乙两小车运动 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第 8 页(共 40 页)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 10m/s,乙车的速度为 2m/s C经过 6s,甲、乙两车相距 2m D经过 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 10m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 ( 1)通过 s t 图象知,如果路程和时间比值一定,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时间变化,但

19、是路程保持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 2)从图上读出经过 6s,甲乙的路程,求出甲乙相距多 少 ( 3)从图上读出经过 5s,甲乙的路程 【解答】 解: A、由 s t 图象知,时间变大,但是甲车路程不变,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路程也随时间的变大而变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相同的,所以乙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 B、甲车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 0故 B 错 C、由图象知,经过 6s,甲在 10m 处,乙在 12m 处,甲乙相距 12m 10m=2m故 C 正确 D、由图象知,经过 5s,乙在 10m 处,甲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故 D 错误 故选 C 7下列是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的是( ) A把振

20、动的音叉尾部抵在前额上 听声音 B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 C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 D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考点】 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分析】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解答】 解: A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前额上听声音,声音通过前额、头骨传给听觉神经,属于骨传导,符合题意; B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声音,声音通过空气、手指传入人耳,不符合题意; C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敲桌子的声音,声音通过桌子传播,不符合题意 ; D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不符合

21、题意 故选 A 8一些青年演员经常演出模仿秀节目,模仿如:刘德华、费翔、刀郎等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演员们主要是模仿了明星歌声的( )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第 9 页(共 40 页) 【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 解:因为每 个人的发声声带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看,演员们主要是模仿了明星歌声的音色 故选 D 9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

22、振动约 300 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 440 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声音的音色不同 D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 【考点】 音调;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频率是物体在 1 秒内振动的次数首先计算频率,然 后判断音调 【解答】 解: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 300 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 440 次蜜蜂载花蜜飞行频率小于不载花蜜飞行频率,蜜蜂载花蜜飞行音调低于不载花蜜飞行音调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

23、是采蜜回来是根据蜜蜂的音调来判断的 故选 A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 ,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B 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 10 页(共 40 页)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超声波与次声波;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 ( 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 人耳处

24、减弱噪声; ( 4)超声波是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 【解答】 解: A、因为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说明真空中不能传播,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琴弦绷紧的音调高,松弛的音调低,不断用手指改变对小提琴琴弦的控制,是用手指改变琴弦的松紧,从而可以控制琴弦的音调,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 弱噪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B 超是利用超声来工作的,选项说法正确,符

25、合题意; 故选 D 1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 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 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 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 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 婚庆时的炮竹声; 山间小溪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 B C D 【考点】 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分析】 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 声音是噪声 【解答】 解: 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是机器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人们不愿意听到的,属于噪声; 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是人们喜欢听到的,不属于噪声; 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让人听起来感到心情舒畅

26、,不属于噪声; 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是机器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人们不愿意听到的,属于噪声; 婚庆时的炮竹声,可以烘托喜庆的气氛,但对于周围的居民来讲会产生明显的干扰,属于噪声; 山间小溪的流水声,让人听起来感到心情舒畅,不属于噪声 综上所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故选 C 12有 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 36 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 和 40 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 38 , 39 B 37 , 40 C 38 , 40 D 39 , 39 【考点】 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 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就是在靠近液泡附近有一个缩口,这个缩口使得液柱中的水银不能自己回到液泡中,必须靠甩才行因此,用未甩过的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会下降 【解答】 解:用示数为 36 的体温计测体温 38 的病人时,液泡内的水银膨胀,可使液 柱上升,达到 38 ;此时继续测量 40 的病人的体温,液泡内的水银膨胀,仍可使液柱上升,达到 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中考物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