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分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75776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分析摘要文章指出了在我国金融市场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同时通过分析我国资金的流向认为我国的流动性过剩是结构性失衡,并分析了我国形成国有企业和四大商业银行双重预算软约束的原因,在双重预算软约束框架下进一步分析了商业银行只愿意发放贷款给国有企业才能使自身效用最大化,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下载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预算软约束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08)09-0079-03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n Excess Liquidity of Chinas C

2、ommercial Banks Yang Jin (Business Schoo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1) 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erformance of excess liquidity in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imperfect financial market in Chidity is the structural imbalance through analyzing the cash flow of China, a

3、nd then analyzes the reasons that lead to soft budge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four national commercial barcial banks only loan to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ir own benefits which leads to excess liquidft budget 一、判断我国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过剩的依据 2005 年以来,我国货币信贷的增长进一步提速。据统计,2005 年末金

4、融机构存差达到 9.3 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 32%。到 2006 年 6 月末,进一步扩大到 10.3 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 31%。而在 20012004 年各年末人民币存贷差分别为 3.13 万亿、3.96 万亿、4.91 万亿、6.32 万亿,存差加剧的态势十分明显。由于存差加剧,导致大量资金涌向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使上述市场利率不断走低,个别阶段(2005 年第四季度和 2006年第一季度)甚至出现利率倒挂的现象。据此,有观点认为,存差是储蓄存款增长过快、信贷增长相对过缓的表现,也有人提出存差是资金闲置和使用效率降低的反映,是流动性过剩的特征。 存差大不能简单等同于商业银行

5、流动性过剩。资金来源等于资金运用,这是企业资金平衡的基本原理。从目前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看,资金来源除股东注入资本金外,主要是存款等各项负债,而资金运用除贷款投放外,主要还有: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备付金(超额准备金);债券投资;同业市场投资;其他投资。就某个商业银行而言,其资金来源减去包括贷款等所有资金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强制征收)后就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理论上讲,富余超额准备金的存在,表明商业银行存在流动性过剩现象,且数量越大表明过剩现象越严重。但实际中,这种情况往往并不会发生,因为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收益率为 0。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富余超额准

6、备金的可能存在,很快会转化为市场利率的下降,继而表现为银行收益率的降低。在非完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如我国现阶段,富余超额准备金的可能存在,则是从高盈利资产项目(如贷款)消化负债资金不足开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存差不断扩大,迫使商业银行资金大量涌入货币市场等利率市场化领域,并最终导致这些市场利率倒挂。因此,在实际中,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往往表现为利差缩小及部分市场化利率的倒挂。也就是说,商业银行部分资金运用出现亏损是流动性过剩的主要特征(胡晔,2006)。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性质分析 根据经济学原理,信用资金供给超过信用资金需求即为流动性过剩,信用资金供给小于资金需求即为流动性短缺。流动性失

7、衡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经济周期导致的总量失衡,另一种是由于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对称所导致的结构性失衡。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融资体制(2006 年中国资本市场获得的融资额仅是整个融资额的 4%5%,换言之,至少 90以上的资金是由银行提供的,而四家商业银行占银行业贷款的77%左右)。因此,一旦出现信用资金供给超过信用资金需求,就会表现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特别是四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是宏观经济流动性过剩的直接体现。那么,我国目前的流动性过剩是经济周期导致的总量失衡,还是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对称所导致的结构性失衡呢?笔者认为,可以有资金需求的经济主体是否

8、有正常融资渠道并能获得融资为判断标准,如果符合该条件,则为总量失衡,如果缺乏,则为结构性失衡。我国现在信贷资金流向的基本结构为:全部信贷资金三分之二以上给了国有企业,其他企业拿到的资金不足三分之一,然而后者却创造了中国 GDP 的近三分之二,维持着中国就业的四分之三。数之不尽的中小企业、创业企业、广袤的农村、科技创新领域、中西部地区,资金都是极其匮乏的。一方面,银行出现大量闲置资金,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资金极其匮乏。很显然,我国的流动性失衡不是总量失衡,而是由于融资结构失衡导致的结构性失衡。 三、商业银行只愿意发放贷款给国有企业的制度分析 商业银行只愿意发放贷款给国有企业的原因在于,这样做能

9、使商业银行的效用最大化。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制度环境是预算软约束,在这个外部条件下,商业银行没有动力关心信贷规模,同时借助对国有企业的复活投机就可使自身效用最大化。 (一)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形成 “预算软约束”是科而奈 1980 年在分析社会主义经济时所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描述的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即当国有企业一旦发生亏损或面临破产时,国有企业的经理会预期得到国家支持,而政府也不能承诺不去解救亏损的国有企业,这些解救措施包括财政补贴、贷款支持等等(或指当企业资不抵债时,外部组织通过非市场化手段给与流动性支持,从而避免破产清算的经济现象)。软预算约束是政府干预市场的结果,是政府

10、定位不清的表现。 预算软约束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对预算的事后再安排;二是政府和私人部门有密切的垂直联系。我国的非金融国有企业和金融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都存在预算软约束。 对于导致预算软约束的原因,林毅夫(2004)认为,国有企业所承担的“政策性负担”是形成企业预算软约束的根本原因,让国有企业承担政策性负担的目的是让企业成为满足政府效用的工具。他认为, 中国的国有企业普遍承担着两方面的政策性负担:战略性政策负担和社会性政策负担。战略性政策负担是指在传统的赶超战略的影响下,投资于我国不具备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或产业区段所形成的负担;社会性政策负担是指由于国有企业承担过多的冗员和工人

11、福利等社会性职能而形成的负担。这两方面的政策性负担,都是中国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内生产物。 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性负担所造成的亏损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政府为了让这些承担着政策性负担的国有企业继续生存,就必然对国有企业进行事前的保护或补贴,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无法确知政策性负担给企业带来的亏损,也很难分清一个企业的亏损是由于政策性负担造成的还是由于企业自身管理不当或是企业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造成的。在激励不相容的情况下,企业经理人员会将各种亏损,包括政策性负担形成的亏损和道德风险、管理不当等造成的亏损都归咎于政策性负担,在政府无法分清这两种亏损的差别,而又不能推托对政策性负担所造成的亏损的责任

12、时,就只好把企业所有亏损的责任都负担起来,在企业的亏损形成后又给予事后的补贴,因此形成了企业的预算软约束。由于事后的保护或补贴可能性的存在,更加重了企业经理事前的道德风险问题。这样,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的情况下,这种由于政策性负担带来的企业的预算软约束,会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激励机制(林毅夫、李志?S,2004)。 (二)国有商业预算软约束的形成 就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形成的一般机理而言,主要是因为现代银行业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特殊企业,因而某些银行业务,如吸收存款、提供清算服务的业务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有支持的倾向。 商业银行服务准公共产品性质导致了商业银行行为具有较强的外

13、部性。当一家商业银行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一家商业银行的破产或挤兑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一系列的银行倒闭,最后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给经济造成沉重地打击,这时,商业银行就产生极大的负外部性。因此,即便是在像美国这样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政府对商业银行的救助。一般而言,单个商业银行的规模越大,它破产导致的负外部性越强,政府越有可能对问题商业银行进行救助,形成商业银行预算软约束。 除了上述一般原因之外,中国商业银行预算软约束由于以下原因,程度更深。 1.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支持体的角色强化了商业银行自身的预算软约束。由以上分析得知政府出于战略的需要,对国

14、有企业形成了预算软约束。转轨之前,国家财政是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支持体,但转轨后分权化改革导致国家财政收入不断下降,财政无力承担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政府转而加强对国有金融体系的控制,试图用银行贷款来代替财政,商业银行成为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支持体。正是商业银行承担了为国有企业融资的金融义务,商业银行出了问题不仅仅是商业银行自身的问题,更多的是由于承担了政府规定的金融义务,况且政府也很难区分出问题的商业银行是由于银行自身的原因还是由于承担的政策性金融义务,当商业银行出现问题时,政府都会救助,导致政府对商业银行的预算软约束。2.政府作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所有者也强化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预算软约束。政

15、府出于让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需要,必须具备完全控制商业银行的能力,政府是商业银行唯一的所有者是最佳选择,形成了四大国有独资银行的格局。同时,政府作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所有者的事实使得存款者相信:当商业银行出现问题时,政府总是会出面解决,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存款不会遭受损失。正是因为国家信誉的隐含担保,国有商业银行不担心存款,即使积累了巨额不良债权,存款仍然源源不断流入国有商业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充分的流动性。这样,在政府的隐含担保下,存款者也不自觉地成为了商业银行预算软约束的支持体。另外,由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同为国家,因此具有同质性。当一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出问题时,政府不予

16、救助可能给全社会传递这样一个信号:其他存在大量不良资产的国有商业银行也存在同样的风险。在单一所有制和集中的金融结构下,单个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破产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比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所有者分散的商业银行所产生的传染效应可能更为激烈。因此,相对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当中国某个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出问题时,政府予以救助的动机也就会更为强烈(施华强,2003)。 3.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强化了商业银行的预算软约束。既然政府打算通过国有商业银行来对国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就必须确保资金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改革初期资金严重短缺时,这样做更有必要。因此,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不符合政府的效用,政府不愿意看到民

17、营银行分流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这就是我国政府对民营银行的发展持暧昧态度的原因;同时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给非国有企业实施严格限制,确保资金用于支持国有企业。这样形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金融格局,资金集中于国有商业银行。 (三)双重预算软约束条件下商业银行的最佳选择 1.预算软约束条件下商业银行的选择。假设一,没有政策性负担条件下银行的利润由基层行长的努力水平决定;假设二,银行一旦亏损,由于数额庞大,只有政府出面通过对银行进行补贴才能化解;假设三,在整个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导致信息不对称,政府无法观察到基层行长的努力水平,从而也无法控制。在此用 L 表示银行承担的政策性负担,用 P(e)表

18、示没有政策性负担时的银行利润,e 表示基层行长的努力水平,则银行承担政策性负担后的利润为 D= P(e)- L 。用 B(L)表示银行承担政策性负担 L 给政府带来的好处,一般情况下有 B(L)L ,因为政府除了获得经济上的利益,政策性负担还带给政府其他的一些好处,如增加就业、促进了社会稳定等。假设支付给基层行长的固定报酬为 w,则其支付函数为:Ub= w-f(e), f(e)为基层行长付出努力的成本函数。对政府而言,在没有补贴(即银行承担政策性负担并且赢利)的情况下,支付函数Ug=B(L)+P(e)-L;在存在补贴(即银行承担政策性负担并亏损)的情况下,政府的支付函数为:Ug=B(L)-kP

19、(e)-L,其中0k1,是政府对银行亏损的补贴成本,其余部分则由整个国民经济来承担;银行亏损而政府不提供补贴时,银行将倒闭并造成金融恐慌,使政府获得的支付趋于负的无穷大。如果政府不让银行承担政策性负担,政府的保留支付为 M,基层行长的保留支付为 0。采用逆推归纳法求解该博弈模型,不难得出以下两个博弈精练均衡:(1)如果 MB(L),基层行长选择努力水平 e=eP(e)=L- B(L)-M/k,银行亏损B(L)-M/k,政府选择让银行承担政策性负担 L, 并对银行补贴 B(L)-M;(2)如果MB (L), 基层行长选择努力水平 e=eP(e)=L+M-B(L),银行不亏损,政府选择让银行承担政

20、策性负担 L ,并且不补贴银行。可以看到M 与 B(L)的相对大小,决定了承担政策性负担的银行是否赢利,进而决定了政府是否对银行进行补贴。将上述(1)描述为银行的“预算软约束”结果,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亏损,并且政府在事后对银行进行了补贴。在此可以清楚的看到政策性负担是如何影响银行的行为,以及承担着政策性负担的银行是如何获得生存条件的。由于承担政策性负担 L 必然增加银行的成本,所以这些银行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没有“自生能力”。上述博弈均衡表明,承担政策性负担的银行要获得生存的条件,可以依赖两条途径:一是依靠政府补贴来救助亏损的银行,这就是(1) 部分描述的情形;二是维护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限

21、制市场进入以获取垄断利润,这就是(2) 部分描述的情形。实际上,从一种更广义的概念来讲,维护银行的垄断地位实际也是一种补贴,这是以损失社会效率为代价向银行提供的一种隐性补贴。对上述均衡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推论:当银行承担政策性负担时,基层行长选择的努力水平总是小于没有政策性负担下的努力水平。这实际上说明了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政策性负担必然会带来基层行长的道德风险问题,基层行长会降低自己的努力程度,从而降低银行的效率。在模型中,政策性负担是导致银行低效率的原因,因为它引发了基层行长的道德风险问题。实质上,从临界值为 B(L)而非 L 这点,就已经看到了政策性负担对国有企业效率的影响,因

22、为当 LMB(L)时,即使银行承担政策性负担,但只要基层行长选择最优信贷规模,银行是能够实现赢利的;但是,由于承担政策性负担,基层行长却没有动机去实现银行赢利,因为他从政府事后的补贴中能够获得更高的支付水平(林毅夫、李志?S,2004)。 2.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条件下商业银行的选择。在国有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时,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复活投机”,即商业银行在面临选择当期清算亏损企业还是继续追加投资时,出于政府会解救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和银行的稳定预期,商业银行选择不清算亏损国有企业,继续对亏损国有企业追加投资,形成预算软约束。Mitchel(1997)消极性模型描述了商业银行的复活投机。第一期假定国有

23、企业设立 n 个项目,项目分为质量好的和质量坏的两类。无论好坏,所有项目的启动成本相同,所得贷款的期限相同。贷款到期时,坏项目不产生任何收益,此时银行可以选择清算国有企业得到清算值 L,或选择继续贷款给国有企业。继续融资以一定概率为银行产生正的收益或新的清算值 Lt(LtL),即继续融资并不保证获得正的收益,反而可能降低国有企业的清算值。第二期开始时,在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条件下,银行缺乏清算亏损国有企业的动力,所以选择消极性手段对待亏损企业,继续发放贷款,这符合银行的效用最大化:银行不用对投机失败的成本负责,却可以获得短期收益,如晋升。由于双重预算软约束使商业银行投机成本外部化,即商业银行不必

24、承担复活投机失败的成本,却可以从复活投机成功中获益(施华强,2004)。基于上述分析可看出,由于双重预算软约束的存在,商业银行没有动力扩大贷款规模,发放贷款给国有企业符合商业银行的利益,而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趋于饱和,商业银行就出现了流动性过剩。 参考文献 胡晔.如何化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J.银行家,2006,(11):88. 林毅夫,李志?S.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J.经济研究,2004,(2):18-21. 施华强.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与中国银行业改革J.金融研究,2003,(10):10. 施华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内生性:一个基于双重预算软约束的分析框架J.金融研究,2004,(6):8. 责任编辑:陈雪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