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协商治理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启示.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75821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协商治理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协商治理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协商治理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协商治理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协商治理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启示摘 要:协商治理是协商民主的一种特定形式,其理论来源于协商民主,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如今,协商治理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实践形式多种多样。本文在对协商治理理论进行初步梳理和探讨的同时,尝试着总结协商治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裨益于协商治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下载 关键词:协商治理;民主形式;理论;实践 一、序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西方世界利益矛盾深化,各利益主体之间分化严重,社会冲突不断加剧,协商民主理论对西方自由主义民主模式进行批判和反思,认为西方自由民主模式破坏了民主的核心价值,使社会流于一种私人化倾向严重的民主形式,导致民主逐渐

2、丧失其真实性。协商民主是为了应对选举民主与多元化利益格局而提出来的。 协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来源于协商民主,是协商民主理念在治理领域的具体应用。协商治理强调民众的广泛参与,而这正契合了民主的真实性,因此,协商治理是对民主形式的一次有益探索。中国的协商治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治理,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被运用于政治、社会等多个层面,有学者指出,协商治理将成为一种新型公共治理范式,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治理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二、协商治理概述 笔者认为,协商治理是指自由平等的政治主体,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通过对话和协商的话语交往方式,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最终达成共识的一种民主治理

3、形式。 中国的协商治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协商治理,遵循党的宗旨,坚持人民主权,进行科学治理、民主治理,并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吸纳民主治理的各种要素,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优势。我国的协商治理以最为宽广的胸怀和最为包容的态度,接纳所有热爱祖国、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团体、组织和公民。我国的协商治理体现着政府自上而下的治理与公民自下而上的治理的有机结合。由于社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平衡,社会急剧分化,矛盾突出,政府的管理也面对一系列问题。此时,协商治理的出现,使公民能够有序的参与到公共事务当中去,通过合理合法的协商程序,以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表达途径,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分歧,化解矛盾,在

4、相互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协商治理是一种民主形式,以其特有的治理方式完善着民主制度。一方面,它不仅实现了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它也协调了实质民主和程序民主的衔接。 三、协商治理的理论优越性 中国的协商治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新方略,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路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协商治理在我国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广阔的推广空间,与我国的协商政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体现了我党坚持发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 就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协商治理将会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在利益与价值多元的情况下,社会冲突与矛盾加剧

5、,群发性、对抗性的恶劣事件频发,尤其是公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时,公民不满导致的恶性泄愤事件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和谐社会进程。协商治理给普通民众找到一条简便容易的参与公共事务的出路。协商治理是就主体之间不同意见进行自愿平等的陈述、交流、讨论,促进政治主体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并最终达成共识。这样,决策就不是政府官员领导拍板,也不是某个团体说了算,而是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平等协商的结果,也是社会组织自己博弈的结果。各个主体在沟通中增进了解,消除对立对立关系,以充足的理由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转移偏好,接受他人的观点,所有协商活动和谐有序,许多争议在讨论与协商

6、中得到妥协,减少了社会争端,降低了暴力镇压的成本,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协商治理还能平衡自由主义的局限,回应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当今,许多文化团体感觉自己被边缘化,很容易受排斥和歧视,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表达的社会理想与现实有巨大差别,他们的文化理念长期得不到理解和接受,对社会的不良情绪油然而生。协商治理有助于缓解这种不良情绪,为不同文化团体的利益表达提供自由平等的平台,为他们伸张和维护自己的利益提供真正的表达渠道。从而促进社会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沟通和理解,为和谐文化作出贡献。 四、协商治理在实践中的问题和完善建议 协商治理是协商民主在治理领域的创新形式,在

7、我国早已有这些以协商形式进行的治理活动。协商治理目标是达成共识,形成决策,而在这过程中,并不是把多元主体的个体偏好进行简单的相加,也不是通过施压,强迫多元主体接受某部分群体的观点,而是在遵循公共协商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参与者陈述能够支持自己理由的观点,并且倾听他人观点,然后经过平等的协商、认真的讨论、辩论,运用公共理性形成具有集体约束力的决策。 公民参与不完整性问题。公民的有序参与是实现协商治理的标志之一,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认同现有制度的前提下,为促进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提高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绩效,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共利益等而进行的各种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政治活动”。

8、协商治理分为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协商,公民与个别团体、组织的协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协商,很显然,在政治资源分布上的不对等加上公民本身参政能力受限,导致公民处于一个弱势地位,他们的利益诉求很容易被忽视,他们缺乏一个进行平等对话的机会和有效表达的平台,那么,鉴于此,在协商治理中如何才能实现公民的有序参与呢?一方面,要提高公民自身素养,增强公民的集体责任感,培养健康的公民美德,锻炼公民的参政技巧与参政能力,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本着协商与理性精神学会宽容与理解,实现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保障公民参与公共协商的平等性机会,在形成多维利益表达机制的同时,实现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还

9、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让参与者之间能够相互监督,以保证协商过程的公平性和协商结果的公正性。 程序设计不完善问题。实现民主治理的可能与公民的广泛参与,都依赖设计精良的协商治理程序。科学的协商程序,是通过民主技术手段设计的,它可以使参与者平等进入,讨论深入进行,也可以有效避免部分个人、群体对协商程序的主导,对协商内容的故意扭曲。协商治理的规则和程序一定是被赋予极大包容性和理性的,首先它要包容各个多元主体以及其不同的利益诉求,其次它要以不偏不倚的理性精神为不同的多元主体提供平等诉求平台。因此,协商治理想要取得预期的结果,就必须设计一些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治理程序以保证公共讨论的顺利进行。目前最具

10、代表性的就是詹姆斯?S.菲什金的“协商民意测验方法”。完善的设计方案与审慎周密的思考有助于产生理性的决策,实现协商治理的目标。 五、协商治理对于完善我国民主的启示 协商治理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近些年来,大规模的社会不平等正像毒蛇一样吞噬着民主,这种现象导致社会利益格局越来越复杂,矛盾冲突越来越严重,人们对民主的诉求更加迫切,对民主的真实性也越来越关注,而只有民众真正参与并有能力参与到公共事务的治理中去,才会实现真正的民主。协商治理源自协商民主,而协商民主关注的基本问题就应该是民主的真实性问题,所以协商治理秉承了协商民主的协商性和民主的真实性,体现了在公共治理中对于民主的价值追求。“民主走向协商

11、,表明人们在持续关注着民主的真实性:在多大程度上,民主控制是实质性的而不是象征性的,而且公民有能力参与其中。”协商是参与者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充分的表达,最终取得共识,使分歧和争议得到有效解决。协商只是方式、手段,而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达成共识、形成决策,实现真正的民主。在协商治理过程中,为了得到这个公平、理性的决策,就需要公民自由而平等的广泛参与,他们在参与中充分陈述自己的理由,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在讨论、批判、反思观点的同时,凭借公共理性与审慎的思考,使公共协商的过程更加理性更加公平。因此,公共协商的过程是参与者互相接触、互相了解的过程,也是各种理由、观点被互相批判、争论、

12、接纳的过程,没有公民的真正参与,就不会发展出真实的民主。协商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着我们对民主过程的认识,使大众有了参与民主过程的平台,使决策更加透明化更加科学化,更会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协商治理作为实现民主的一种手段、方式,比其他方式更为有效,也更容易让民众接受。以往,公民在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诉诸不理性的方式,导致社会社会矛盾加剧,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引起社会动荡,协商治理的出现,有效遏制了公民恶劣泄愤事件的发生。因此,倡导协商治理,建立完善的协商机制,协调各方不同利益诉求,是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要选择。 协商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我国民主监督的渠道。协商治理体现了广泛的公

13、民参与,公民参与的结果就是通过审慎的公共意见影响决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政府对决策的完全控制性,减少政府对公共权力的滥用,避免由于政府的错误决策给社会带来的伤害和损失,增强公民对决策机构的约束力,规范政府对公共权力的使用,减少政府的滥权行为,形成普通公民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从这一方来看,公民能够与政府就相关决策问题进行协商,并能对政府的决策行为实施有效监督,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趋于优化,我国的民主政治在有条不紊的向前发展。 六、总结 在民主政治方面,协商治理延续了协商民主平等、理性的协商精神,把协商运用于政治与社会事务的方方面面,使协商政治和协商精神在我国得到广泛发展和传播。协商

14、治理为公民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民众的参政意识逐渐提高,随之带来的是公民政治责任感的加强。公民参政能力提高以后,其自身通过协商治理的形式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使公民不再事事依赖政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政府与公民紧张的关系。协商治理强调协商精神,主张以和平的对话形式解决矛盾、化解分歧,使公民及社会组织能够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商量、讨论,以理性克制情绪,以责任作出决策,这就解决了许多硬性规定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协商治理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民主形式,推进了我国的民主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协商政治在治理领域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尽管协商治理在理论与实践上还有待完善,但它终将保持持久生命力,并带给民主治理一场革新,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陈家刚.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澳约翰?S.德勒泽克.协商民主及其超越:自由与批判的视角M.中央编译局出版社 2006.第 194 页. 注:本文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 课题编号:2013fz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