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75909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摘要:在市场经济下,信用风险的大小已从根本上决定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否以及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在我国,信用风险管理是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内容。本章将从银行、企业、政府干预以及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阐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下载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信用风险 纵观我国三十年的改革实践,在经济活动中的一个显著变化莫过于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和风险性因素的扩大。对于国有商银行信用活动来讲,就是负债风险和资产风险因素的增加。当然,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因素不是单一的,既有微观层面上的银行、企业因素又有宏观层面上的政府干预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一、银

2、行内部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一直遵循粗放型的道路,经营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机构的扩张和存贷款规模的增长而忽视了经济效益和资产的质量。另外,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不完善,在贷款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贷款质量却日趋下降,风险逐步积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决策主体和决策目标不明确。在决策过程中上级行、经营行以及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参与权,决策目标也经常变化,时而以社会效益为主,时而以自身效益为主,风险管理不能成为经营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并且在决策过程中风险因素往往被忽略;(2)缺乏有效的贷款决策程序和客观的风险识别方法。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决策和风险识别主要是依靠信贷员的调查分析

3、,这就加大了贷款决策的主观随意性和发生偏差的可能性;(3)缺乏必要的分散风险和规避风险的技术手段。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后,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风险,而不能主动地通过自身的资产组合或者运用某些金融工具来分散和规避风险;(4)在内控建设方面,部分管理者和员工对其缺乏全面的认识,有些人甚至认为只是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缺乏统一健全的内控评价标准以及完善的内控方面的激励约束机制;现有信息系统对内控管理支持不足,缺乏统一的计算机数据信息系统和集中的数据信息库,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反馈渠道不畅。 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该不断地完善经营管理风险的能力以及不断发展健全内部控制体制,来减少和降低信用风险所

4、造成的损失。 二、企业因素与政府干预因素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单位,与商业银行有着密切的信用往来。作为微观金融主体的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是企业,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就是国有企业。就企业来讲,产权制度状况是很重要的,它往往决定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行为的规范与否,从而直接关系到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强弱和银行信用活动中的风险约束程度,对银行的信用风险大小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它的产权制度安排是有效的,则银行在其信用活动中的风险就会小些。 与国有企业相对应的产权制度当然是国有产权制度。在这种产权制度下,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产权具有同质性,因为它们都归国有,所以它们的负债都含有国家财政的隐形担保。

5、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家财政进行了放权让利的改革,这样国家就难以满足国企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求,于是整个国企的资金供应推给了国有银行。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竞争的加剧,国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又由于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决定作用,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国家必然会通过行政指令将国有银行的大量资金用于救助国有企业,这就为银行信用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同时,国家作为产权主体,其本身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因为国有资本名义上是贵全体社会公众所有,但社会公众只是在名义上是共同财产的主体。在现实中,我国的国有产权制度采取了国家所有制的形式,由国务院代表国家从而代表全体人民行使所有权,但国务院作为中央行政管理机关,

6、不可能对成千上万的国有企业行使监督和管理的职能,必须寻找多级地方代理人。这些都为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它们动辄以中央或地方利益为理由从国有银行套取大量资金。在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破产和兼并过程中,国有银行贷款本息损失的可能性迅速增大,各种不规范行为是国有银行风险集中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三、社会环境因素 1.法律制度的缺失 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法律制度的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金融的发展,银行业的商业化改革已有多年,银行业务业有了相当的规模,但是第一部规范国有商业银行活动的法规商业银行法直到 1995 年才出台,并且从实际的执行效果来看,各项法规的实际可操作性较差,与之相配套的细节性的法

7、规明显不足。 在有些情形下银行作为债权人没有地位,其权益也得不到法律应有的保护,比如当银行与产生不良贷款的国企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往往只有通过诉讼的方式进行保全和清收,而此时或者地方政府会以“稳定压倒一切”为借口,采取多种形式对法院施加压力,形成“起诉不受理,受理不开庭”的局面;有的企业甚至于通过鼓动和怂恿职工到银行静坐、闹事,对银行施加压力等。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银行又缺乏债务重组的自主权,这使得资产重组、债转股等处置手段无法派上用场,从而导致国有银行的信用风险。 2.信用环境的缺失 国有商业银行与企业的借贷关系根本上是一种信用关系,故银行信用关系的维持与发展依赖于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

8、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整体社会缺乏一个有效的信用制度,人们的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关系中人为故意的违约行为普遍,从而使风险剧增。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信用已经成为个人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在我国,市场经济会越来越发达,必然会越来越重视个人和企业的信用问题。 参考文献: 石汉祥,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风险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10) 朱瑛,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面临的挑战及经营对策J,消费导刊,2009(04) 李成就,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对策思考J,经济师,2009(04) 安启雷,刘康宁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体制因素不容忽视J,宏观经济研究,2009(04) (责任编辑:段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