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进内部审计作业标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其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努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日趋增强。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监督经济活动的主力军之一,服务于企业的发展需要,切实充分发挥监督职能,致力于进一步加强自身在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及审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管理成为内部审计实践中的重要内容。 下载 关键词:内部审计;标准;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242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大力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中,对有关生产
2、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运用标准化原理对企业的经营决策、生产、技术、质量、计划、人事、财务等各个方面做出标准化的规定,形成管理标准是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推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主动融入,有所作为。 一、内部审计作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标准化管理有助于内部审计机构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有效服务。内部审计不同于国家财政支撑下的国家审计,也不同于以提供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鉴证和服务,赢得其经济支撑的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从其诞生之日起,其属性就牢牢地依托于企业,定位于内部,与企业“共进退”。保证企业在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是内部审计机构必须要遵从这个目标,并通过审
3、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这个目标的实现。 审计标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能力。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自身的标准化管理建设,致力于审计业务的规范操作,从而达到审计质量控制,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风险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审计标准化管理是内部审计机构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企业改革的需要,实现由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从事后审计向着重于事前、事中的全过程审计转变,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风险管控转变,标准化管理为满足这些要求提供了程序性保障。 二、全面统筹审计作业标准化
4、管理 内部审计机构所面临的审计环境相对稳定,企业各种经济活动为内部审计机构所熟知,影响内部审计活动的因素能预先研判,审计人员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能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这些成为推行审计作业标准化的有利条件。 (一)以审计计划为统领,有效切入审计作业标准化管理 鉴于现代内部审计面临和从事的工作越来越复杂。一份良好的年度审计计划对于凝聚所有审计人员对于内部审计机构职能、职责的共识,形成统一目标,协调审计资源,共同努力来完成同一个任务,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促进审计目标的顺利完成有着“纲举目张”的效用。 以年度审计计划为切入点,在内部审计标准化管理中,有必要将财务收支审计、预算审计、内部控制
5、审计、工程审计等审计事项在审计计划中进行全局性的安排,有必要厘定各审计事项的先后顺序,形成制定审计计划的标准步骤,如,以内部控制的审计评价来引导财务收支审计,将其审计结果奠定下一审计事项的基础,相互印证。不难想象,存在着重大缺陷的内部控制体系,会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存在着什么样的负面影响,隐含着多少审计失败的风险。 (二)以审计方案为载体,有效落实审计作业标准化管理 加强审计方案制定的标准化是加强审计现场管理,进一步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最大限度降低审计风险,充分发挥审计项目作用的重要举措。 相对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内部审计面临的审计环境、审计对象、审计事项和审计目标相对固定。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内向
6、性的特点,在审计方案中应用集体的力量,形成有关审计事项标准化界定: 1.特定经济活动的风险性评估。通过合理预测合同、工程、采购、研发、广告等事项的潜在风险,统一评估其风险等级,以此确定现场审计关注重点,确定开展审计的主攻方向,从而减少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中的个人判断失误。 2.“分类指导,因事而异”,固化审计方法,明确审计取证程序。 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取证是否成功。取证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程序。针对不同的审计事项,明确其适用“详查法”还是“抽查法”。对抽查事项,要确认总体样本,统一抽查方法和抽查比例,形成获取审计证据的标准程序。 3.通过审计作业标准化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对于审计对象
7、和目标、内部审计风险评估、抽样方法、审计程序、审计证据等要求在审计方案中予以明确,为有效把控审计质量奠定了基础,也避免了“同一审计事项,不同审计人员,不同审计方法,不同审计结论”这种尴尬局面的出现,有效实现了审计质量的追溯管理,实现了“审计的同质化”。 (三)以信息化推动审计作业标准化的“刚性”管理 应用信息化手段是成功实现内部审计作业标准化管理的关键。构建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做到审计人员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审计抽样的取得,证据的分析,审计方法的应用等标准,预先“植入”管理系统。在审计程序上,做到“上一环节未完成,不得开展下一环节”,对现场审计进行有力的审计质量管控。同时,审计信息化手段也为
8、审计复核、督导和审计结论的追溯管理和质量管控提供了标准,提高了审计效率。 要在贯彻落实内部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审计履责为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审计方案为保障的标准化体系,耕植于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之中,实现审计计划至审计结论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实现对审计程序的“刚性”约束和痕迹化管理,有效规避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 实现内部审计作业标准化管理,“人”是关键因素。要坚持以人为本,动员全体审计人员的力量,在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系统等标准化建设中统筹规划,点面结合,分步实施,有效突破,对审计作业标准要“常改常新,持续完善”。通过以不断取得的成效来增强内部审计人员对于标准化管理的信心,提高实施标准化管理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企业内部审计标准化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张焘,童强.审计项目信息化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德勤企业风险管理服务部.内部审计公司免疫系统提升企业价值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霍志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操作规程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