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产业结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84734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产业结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西省产业结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西省产业结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西省产业结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西省产业结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产业结构成因与对策研究摘 要:当前,产业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它不仅影响着山西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其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文章总结了山西能源重化工产业结构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其产业结构现状的主要成因,最后指出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山西省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路径和对策,试图为实现山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下载 关键词:产业结构 成因 对策 优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11-156-02 山西是我国的能源大省,尤其煤炭资源储备丰富,逐渐形成了典型的资源型经济。这种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

2、展模式存在着经济发展不足、经济波动强度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 2000-2010 年期间,随着煤炭及其它能源需求旺盛,山西省整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进入到 2012 年之后能源价格快速回落,使山西经济受到重创,增长率一度出现负增长。因此,山西省必须对其经济进行改革,而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势在必行。 一、山西省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重、农业轻、第三产业水平低,三次产业结构失衡 从国民生产总值及构成来看,山西呈现出第二产业畸重、第一产业过轻、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局面。由于没有良好的自然因素、缺乏发达的科学技术,第一产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

3、国民经济中占得比重最小;由于山西煤炭资源禀赋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安排的共同影响,第二产业比重过高,并且产业结构单一,结构升级缓慢;第三产业发展不太稳定,现代化程度低,与第二产业相比有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从结构现状分析,山西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格局,工业依旧是山西的主导产业,但是工业是建立在过轻的农业和低层次的第三产业基础之上,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二)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高 第一产业的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自然因素,由于山西省位于内陆地区,降水不足,气候比较干旱;再加上黄土高原土壤贫瘠,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初级产品比重过大,销售和

4、再加工环节薄弱。在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比例仍不够协调,农业(种植业)所占的比重偏高,林业畜牧业比重偏低。传统的农作物产品较多,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较少。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商品率低,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不强。 (三)重工业与原材料工业过重,轻工业与加工工业过轻 从轻重工业结构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工业向重型化快速演进。这一结构的重型度在全国屈指难数,呈现出明显的畸形化、超稳态、刚性强、转换能力差的特点。从重工业内部结构看,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比重逐渐上升,而加工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这一结构所表现出的初级化、原料化特征在全国尤为突出。重工业中原材料工业比重提高较快,但加工

5、工业的比重持续下滑,这与原材料工业强大的供给能力极不协调,成为山西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明显不符合一般的经济规律。 (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山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层次偏低,生活性服务业长期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较高层次上代表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技开发、金融保险、文化教育、法律、物流、信息咨询服务业等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行业的 GDP 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较低;而较低层次的传统第三产业,即批发和零售、交通仓储、餐饮住宿和劳动服务业的 GDP 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较高。从消费品市场上来看,供应居民的家电产品和高档服装等高附加值的产品自给率较低,信息产品基本依

6、靠外地供给,突出地反映了山西省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应的状况。从产业平衡的基准方面来看,山西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这种以消费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较低层次水平,应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五)支柱产业单一化,“一煤独大”的局面尚未实质性改变 山西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转化、输出中心。资源型产业以其强大的吸引力,支配着经济要素的流动方向,形成了一批服务于资源型产业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业、矿山及洗选设备制造业、建筑业等。其他工业如轻工、建材等受资金和多种因素制约,发展艰难,没有形成多元化支柱工业体系,新的经济增长点少,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支柱产业的单一化,导致了生产力的高度集中

7、,限制了其他先导产业的选择,致使重型产业结构更加刚性化。 (六)传统产业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 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山西享受着资源带来的红利,没有更多地注重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尽管近年来山西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但污染型工业结构没有得到有效改变,生态环境“瓶颈”问题仍然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较重。 二、山西省产业结构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资源禀赋 山西的产业发展模式是建立在该区域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基础上的。在产业发展进程中,这种资源禀赋优势一直对山西超重型的产业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使得山西的产业发展对以大规模的开发与消

8、耗资源为特征的超重型产业发展模式产生了过多的依赖,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一般是人类因素难以改变的,同时资源禀赋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因而对区域的产业形成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技术性条件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科学技术是影响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 20世纪 50 年代初山西超重型产业发展模式形成起始,遇到当时强烈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投入的约束,这种低水平的资金与技术投入使得山西的产业发展在后来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产业结构中各种矿产采掘业及其初级加工业所占的比例特别高,而资源深加工和制造业的比例很低,尤其是服务业的比例异常低下;二是在加工业和制造业中,粗

9、加工的比例高,精加工的比例低。受国家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型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山西在工业发展中片面追求实物指标及其速度,致使粗加工能力的增?L 远远超过了精加工能力的增长。所以,在当时的产业发展政策的引导下,立足于资源禀赋优势,局限于低水平的技术投入,粗放发展工业经济就成为必然的结果。由此可见,过低水平的产业发展技术投入与山西丰富的自然资源一起,在山西的产业发展进程中对该区域粗放式的重型产业发展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强化了山西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 (三)需求性原因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无论是改革开放前的赶超型发展模式,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高投入、高增长、高消耗”发展模式,都是以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大量消

10、耗为前提的。这种产业发展模式在客观上为各种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创造了一个极其巨大的需求,这就是山西粗放式的重型产业结构形成的需求条件。在中国特定的经济体制条件下,这种需求得以实现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国家以计划手段配置资源的方式能够廉价地获取所需的资源。值得说明的是,虽然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努力已经持续了 30 多年,但国家对许多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的经济配置仍然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至今,煤炭价格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走。这会影响到类似于山西的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进一步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模式的改变。 三、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对策 山西

11、省应当加强煤炭资源的综合管理,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同时,政府应当理顺与企业、市场的关系,把创新环境、人才环境和开放环境等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因素建设好,从而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拉长煤炭产业链,建立新型煤化工基地 以煤为原料的工业依然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虽然山西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由于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如何保证既要利益最大化,又要延长服务年限成为山西煤炭工业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山西省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推进“以煤会友”,拉长煤炭产业链,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淘汰低效率、高污染的传统煤化工产业。同时,新型煤化工要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使资源的利用

12、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环境得到保护,社会效益显著增强。 (二)采取差异性产业政策,鼓励非煤产业发展 在煤炭之外下功夫,大力培育发展新的支柱和优势产业,已成为山西的不二选择,这既是立足于山西自然人文资源禀赋,又是对山西既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市场需求的考量。非煤产业是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对于这些产业应该完善政策,鼓励发展。山西省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非煤产业。科学制定省内非煤产业的发展规划,定期发布和修订全省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目录,完善涉及政府采购、投资、财税、土地等方面的政策,鼓励非煤产业的发展。设立专项资金,采取配套、奖励、贴息、补助和帮助

13、项目启动等办法,促进非煤企业的发展。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向非煤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三)合理统筹安排布局,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一产业要巩固和加强其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基础建设,推进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着眼集约化、生态化、多功能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建设一批农村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包装、流通水平,提高附加值。加大农村科教投入,搞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 第二产业要以支柱产业为龙头,以技术进步和提高技术能级、

14、集聚度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结构效益为重点,坚持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推进,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经济全局取得突破。在依托采掘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优势的基础上,发展精深加工,优化产品结构,形成一批清洁工艺示范工程、蓝天碧水工程、资源型经济向效益型经济转变示范工程。同时,为了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要重点转换工业经济的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大对重化工业和加工制造业的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新能源、新材料工业的发展,积极发展低碳型产业,倡导绿色消费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而提高产业发展绩

15、效。 第三产业要着力提高比重,提升层次,增强辐射能力。通过高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提升。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产业(如:现代物流、金融保险、通讯、房地产、科技、信息、咨询等);大力加强旅游业的开发投入,深挖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尽快实现旅游资源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使山西成为旅游大省。 (四)加大科研投入,培育创新发展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是区域活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山西省应当尽快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研发体制,鼓励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创建技术开发中心。鼓励企业向产品开发、小试、中试、工艺创新的投入,鼓励以科技

16、成果进行注资、注册的创业活动,特别是对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要重点扶持。符合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要求和规定的,可通过财政渠道享受企业所得税先征后奖的优惠政策。允许科技成果参与股权收益分配,比例由合作双方自行商定。创造条件鼓励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手,建立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五)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力资源水平 人才问题是产业结构转型的核心问题。当前山西经济滞后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必须针对当前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开

17、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山西省要坚持教育和培训并重,加强教育投入,抓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人员素质。发展职业教育,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另外,要建立良好的用人导向和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培养、锻炼和使用开放型人才,营造尊重、关心、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建立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局面。 参考文献: 李松森.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4):50-52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郭勇.山西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分析J.区域经济,2016(2):21-23 郑志晓.对山西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几点思考J.理论前沿,2015(8):28-30 谷卫.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致性?c 差异性J.南开经济研究,2014 (11):45-47 (作者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会计系 山西太原 030008) 作者简介:李雅娟(1975),女,山西清徐人,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会计专业,管理学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山西金融职业学院会计系副教授。 (责编:赵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