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0162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 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 “ 非排他性 ” 。 3.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填空选择 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 公共性或公益性 。 三、简要说明 1公共事 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

2、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 1 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 2 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 3 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4 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 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

3、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 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 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 ,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2. 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 3. 事业

4、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4. 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二 .填空选择 1.联合国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分类。 ( 1)教育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 成人教育及其他。 2 ( 2)医疗和社会工作类:医疗保健、兽医、社会工作。 ( 3)其他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类: 2.国内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分类。 ( 1)按照在市场经济中的中介作用可分为 市场中介 组织和 非市场中介 组织。 ( 2)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可划分为 16 类。

5、( 3)从经费来源看,公关事业组织可划分为 3 种类型: A 自给自足型。如大多数医院。 B 部分收费型。如 我国的高等教育 。 C 无偿提供型。最典型的是 消防 、天气预报、地震预报、义务教育。 ( 4)有些学者把公共事业组织划分为三类: 事业类 、 企业类 和 公务类 。 三、简答题 1.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答: 1 组织性; 2 非政府性; 3 服务性; 4 沟通性; 5 非营利性; 6 独立性; 7 公正性; 8 自主性; 9 使命感; 10 多样性; 11 专业性; 12 灵活性; 13 开创性; 14参与性。 2.什么是 “ 市场失灵 ” ?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市场体制也

6、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使得许多社会经济发展活动难以通过市场体制进行,甚至在不少情况下还导致破坏性的社会后果,被称为 “ 市场失灵 ” 。局限性突出表现有下列 5 点: ( 1)市场竞争的不完全。垄断和企业的短期行为而致。 ( 2)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会导致两极分化。 ( 3)在市场体制中,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 4)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在市场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外部效果现象,即私人活动的私人收益同社会收益的偏离。 ( 5)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因为市场体制下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着市场交易进行的微观活动,市场机制本身没有调节和稳定宏观经济的机

7、制。 由于现代市场体制的局限性,使得现代市场体制下企业在提供某些物品和服务时失灵。企业不能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3.什么是 “ 政府失灵 ” ?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实践证明,国家体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 展方面具有局限性,这就是以 “ 政府失灵 ” 而闻名的体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 1)国家的主观发展努力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要求有距离。国家体制的本质决定了它在开发蕴藏在民众中间的各种发展潜力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 2)政府不少发展努力是低效率的。 A.政府体制权力集中化的趋势限制了各级官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B.政府体制僵化和官僚化趋势,使其对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和突发问题的反应迟缓

8、。 C.政府体制具有不断膨胀的内在驱动力,庞大臃肿的体制不仅降低了政府施政的效率,而且其本身的存在就构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 ( 3)国家也 可能是不公正的。国家的公权有可能为少数人的利益而被私用。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现代国家体制的低效率和不公正等不足,现代国家体制下政府也不应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4.什么是 “ 志愿失灵 ” ?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共事业组织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在西方国家,这种局限性被称作 “ 志愿3 失灵 ” ( voluntary failure)。志愿失灵表现如下四个方面: ( 1)是筹款不足。这是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即公共事业组织所需的开支与所能筹集到

9、的资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 ( 2)是志愿活动的狭隘性。志愿活动的收益 对象往往只是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 ( 3)是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掌握志愿组织经济命脉的人对如何使用资源有很大的发言权。 ( 4)是志愿组织的业余性。由于志愿组织强调义工服务,往往不能提供有竞争性的工资,使得很难吸引专业人士加盟。 四、论述题 1. 试说明公共事业组织为什么能够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答: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共事业组织是一种最适合提供和管理公共物品的组织形式,并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趋向完善,逐步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其作用表现如下: ( 1)能承担政府部门具体的执行性、事务性的职能,成为政

10、府转变职能的重要载体,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 2)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提供不可缺少的法律服务和监督规范企业行为,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 3)能有效地承担社会化服务,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 4)可以有效地和政府合作,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向 “ 主体归位 ” 的过程中,要使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有效运行,在客观上就要求政府和社会之间建立中介机制,使政府和社会之间通过中介机制的运转而连为一体。比较理想的中介机制就是公共事业组织,从而充当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第三章 公共事业管 理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和效率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

11、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和群体目标而做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 2.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不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个人、群体、组织等)进行信息交流,互通情报,从而对彼此行为产生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3.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激励:公共事业管理者针对成员的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激发人们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积极自觉地行动过程。 4.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控制:公共事业组织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对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及其行为进行约束的过程。 5.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效率:是指公共事业 管理活动所获得的成果与所消耗的资源之间的比率。 二、填空或选择 1. 公共事业领导的权力具体包括:法定权、惩罚权、奖惩权、模范权、

12、专长权。 2. 公共事业领导的权力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 3. 公共事业领导的职务权力包括:法定权、惩罚权、奖惩权。 4. 公共事业领导的个人权力是指: 模范权 、 专长权 。 5. 根据公共事业领导者控制或影响被领导者方式的不同,领导风格有四种类型,称为四种领导体制,具体是: 专权独裁式、开明专制式、协商式、参与式 。前三种可以统称为 权力主义 领导方式。 参与型领导方式注重人际关系,管理者以人为中心 ,本质上是 民主主义 ,因此才是 效率最高 的领导方式。 4 6.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方式,按沟通渠道的不同划分为 正式沟通 和 非正式沟通两大类型。 7.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

13、方法有:思想政治工作、 参与管理 、 工作丰富化 、 提供教育 和培训机会。 8.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方式可分为强制性控制方式和非强制性控制方式。 9. 公共事业管理中强制性控制方式主要是 法律和纪律 。 10. 公共事业管理中非强制性控制方式主要是道德和舆论。 11.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形式化程度的高低或有无明文规定划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 12. 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使用手段是奖励还是惩罚划分为: 积极控制 和 消极控制 。 13. 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控制者与控制对象之间的关系划分为: 直接控制 和 间接控制 。 14. 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

14、是否依靠外部力量划分为: 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15. 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是否使用强制手段划分为: 强制性控制和非强制性控制。 三、简要说明题 1.简要分析职务权力与个人权力的关系。 答:公共事业领导的法定权、惩罚权、奖惩权,属于职务权利范畴,是构成职务权力的基础;公共事业领导的模范权 、专长权;则属于个人权力范畴,是构成个人权力的基础。 2.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作用? 答: 1 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 2 使决策更加合理。 3 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 4 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动。 5 使公共事业组织成员自觉的遵守各种社会规范。 3.

15、简要分析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特点。 答: 1 不存在利润指标; 2 对目标和战略有更大的制约; 3 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 4 缺乏竞争; 5 员工大多都是专业人员。 4.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措施有哪些? 答: 1 打破垄断,引人竞争机制; 2 建立公共事业 组织承担责任的机制; 3 分权;4 电子化建设; 5 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考核。包括 “ 德、能、勤、绩 ” 四个方面的内容。 5.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效果的方法有哪些? 答: 1 进行信息沟通检查。 2 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 3 确保正式沟通渠道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的辅助作用。 4 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16、 5 提高信息的清晰度。 6 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 7 掌握沟通的技巧。 8运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 四、论述题 1.试述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方式和方法。 答: 公共事业管理应正确运用激励方式和方法,提高激励效果。主要的激励方 式有: ( 1)内容型激励。着重研究激励的原因和激励的因素,主要有 : A.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激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5 现需要。 B.麦克利兰德成就激励。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还有三种基本需要:权力需要、友谊需要、成就需要。 ( 2)过程型激励。着重研究人们选择其行为的过程,主要有:期望激励(美国 -弗鲁姆)、公平激励(美国 -亚

17、当斯)。 ( 3)行为改造型激励。着重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们的行为,主要有挫折激励等。 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主要方法有: ( 1)思想政治工作;( 2)参与管理 ;( 3)工作丰富化;( 4)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第四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 1.如何理解公共责任的含义? 答:公共责任,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公共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就其内容来说,应包含三层意思: ( 1)在行为实施之前,公共责任是一种职责,行为主体在行使权力之前就明确行使权力所追求的公共目标; ( 2)在行为实施过程中,公共责任表现为主动述职或自觉接受监督; ( 3)在行为实施之后,公共责任是一种批评并对不当行为承担责任

18、 撤消或纠正错误的行为和决策,追究造成失误的决策者和错误行为的执行者的责任,并对 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2.如何理解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高低两个层次? 答: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可分为高低两个层次: 低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 “ 避免违规,避免不当行为和账目的完善管理 ” 。 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 “ 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 。 由此可见,低层次的公共责任意味着不做坏事,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努力做好事。 3.试说明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框架和发展趋势。 答: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框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监督主体:即对公共事业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的

19、机构。国际上 存在主体多元化(以美国为代表)和专门机构(一英国为代表)两种模式。 ( 2)监督规制:是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和监督公益机构的主要手段。主要规制有: 注册登记制度;财政优惠;财务规则;投资规则; “ 不公平竞争 ” 规则。 ( 3)发展趋势:扶持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成为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表现为: 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强化;多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强化;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的强化;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向高的重点转移。 4.试说明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答: 1 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 2“ 道德滑坡 ” 公共事 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3 薄弱的社会监督; 4“

20、组织缺位 ” 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5“ 角色冲突 ” 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6“ 双重俘获 ” 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7 市场约束软化 限制竞争的副产品。 5. 试说明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措施。 答: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6 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应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措施: 1 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立法; 2 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 3 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 4 明确界定 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 5 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动作透明化; 6 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律机制。

21、 第五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制度 一、填空选择题: 1.社会团体必须有 50 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 30 个以上的单位会员组成。 2.社团的 宗旨 是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 3.社团负责人的选任。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社团负责人应当根据章程规定的程序由特定的社团组织机构 (理事会) 选任。 4.社团的活动是 非营利性 的目的。 5.对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主要是 审批机关 的管理。 6.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包括工资、 补助工资 、 职工福利费 、 社会保障费 、助学金、 公务费 、 业务费 、 设备购置费 、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7.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

22、原始基金不低于 800 万元,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 400 万元,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 200 万元。 8.社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 民政部门 。 三、名词解释: 1.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2. 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 ,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 ,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四、简答题: 1.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 答: 1.归口登记和双重管理体制; 2.分级管理体制; 3.限制竞争原则; 4.年度检查制度; 5.财务监督

23、非营利性约束;受赠财产支出比例约束;财务公开制度;6.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 2.我国事业单位成立的条件 答:( 1)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2)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3)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经费来源;(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我国社团的登记条件 答:( 1) 社团的成立必须符合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 ( 2)社团要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 3)全国性社团要有一定数量的成员并具备足够的广泛性; ( 4)社团必须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4.我国社团的登记程序 答:( 1)负责人签署的登记申请书; ( 2)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查文件; ( 3

24、)社团的章程; ( 4)办事机构的地址或者联络地址; 7 ( 5)负责人姓名、年龄、住址、职业和简历; ( 6)成员数额和经费情况。 五、论述题: 1.分析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答:(一)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 点: 1.归口登记和双重管理体制 2.分级管理体制 3.限制竞争原则 4.年度检查制度 5.财务监督 非营利性约束;受赠财产支出比例约束;财务公开制度。 6.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 (二)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事业组织单行法的缺失 2.立法权威性的缺失 3.实体法的缺失 4.立法内容的缺失 ( 1)公共事业组织行为规范的缺失。 ( 2)法律

25、规范的操作性不强,漏洞过多。 ( 3)法律体系衔接不好,法律规范不配套。 第六章 公共 事业管理伦理和公共事业品德 一、填空选择题: 1. 公共事业伦理包括 3 个层面,即 观念形态 、 实践形态 和 中介形态 。 2. 公共事业伦理意识即观念形态,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对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3. 公共事业伦理的中介形态,主要指社会的公共事业伦理评价, 社会舆论 、 传统习惯 、 政治信念 是公共事业伦理评价的三种主要形式。 4. 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 从道德驱动的自律到制度化的自律。 5. 公共事业品德的三大特征是: 整体性 、 稳定性 、 转换性 。 二、名

26、次解释: 1. 公共事业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是以公共事 业组织为主体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2. 公共事业品德:就是公共事业伦理规范在公共事业组织和个人职业心理和职业行为中的体现,也是在其公共事业整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行为特征和倾向。 三、简答题: 1.公共事业伦理的特点。 答:( 1)公共事业伦理规范是客观要求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一方面,反映公共事业组织和成员职业伦理关系及其客观要求的行为规定。 另一方面,是公共事业组织和成员自身对公共事业伦理关系的主观认识。 ( 2)公共事业伦理规范是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 他律阶段是达到自律阶段的必经 阶

27、段和必要前提。他律性是公共事业组织和成员赖以行动的标准或动机,要受到来自社会、政府等外在要求的支配和约束。 自律性是公共事业组织和成员将行为规范由最初的外在约束和导向转变为内在的自我意志,内化为自己的品格。自律性是其伦理性的最显著的特征。 8 四、论述题: 1.试说明公共事业品德的养成机制。 答: 公共事业品德的养成机制主要包括:公共事业教育培养机制、习惯形成机制和良心调节机制。 ( 1)公共事业教育培养机制。教育培养是公共事业品德逐渐形成的过程,它既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力量的作用过程,又是一个个体接受的过程。 ( 2)公共事业习惯形成机制。道德习惯是人的意志力量的结晶。良好的公共事业道德习惯的养

28、成是一个弃恶从善的过程,是一个抑制自己的不良心理、习性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性的过程。 ( 3)公共事业良心调节机制。公共事业良心是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公共事业道德行为隐蔽的调节器,它对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品德形成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个人自我控制的道德心理机制而发生的。 第七章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一、名词解释 1. 现代事业组织:是现代事业制度的核心概念。现代事业组织,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拥有独立资产,面向社 会自主从事准公共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基本组织形式。 2. 现代事业制度:即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设计构想,是指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自身

29、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一整套事业管理制度,它是有关现代组织的法人制度、劳动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允许管理制度、评估制度、生活保障制度等项管理制度的总称。 二、简答题 1.现代事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与主要特征 答: 1.健全的事业法人制度。 实现事业所有权、经营权与监督管理权的分离。 2.多样化的事业组织形式。改变单一化的行政型模式,建立起灵活多样的现代事业 组织,实现事业组织创新。 3.多样化的事业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实现事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增强自我补偿能力。 4.科学民主的事业领导制度。建立有创建人与出资人组成的董事会、理事会形式的领导决策权力机构。 5.新型的事业人事管理制度

30、。建立开放、流动、公平、竞争和富有活力的事业人事制度。 6.新型的事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以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成本核算为中心的、统一的商业财务管理制度。 7.多元化的事业监督管理制度。改变过去单一化的行政事业管理就模式,实现事业宏观监督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社 会化和多元化。 三、论述题 1.试分析实现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答:在进一步深化我国 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须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分别采取以下一些基本改革途径与对策措施。 ( 1)转换观念 明确并非所有的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活动都不能实现商品化与市场化;并非所有的社会公益性事业都必须由政府来直接举

31、办。 ( 2)政事分开 9 包括:政事职责分开;政事机构和人员编制分开;政事经费分开;政事管理方式分开。 ( 3)人员分流 必须加速改革我国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加速建立和完善新的社会保障制 度;大力发展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 ( 4)培育市场 为此,加速事业产品与服务价格的改革,为实行安源优部分事业产品的商品化创造条件;改变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与经营范围,使其逐步转向市场开展自主经营; 加强国民消费教育,合理引导居民消费方向,保证有关事业产品和劳务市场的发育和发展。 ( 5)财政对策 首先,对于那些应当产业化,而且可以立即实现产业化的事业单位,应当尽快转化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其次,对于

32、那些应当产业化,而且一时又难以实现产业化的事业单位,可以先明确其市场化的改革目标,视同企业对待,分别进行改 革。 第三,对于那些需要继续由国家财政供给资金的事业单位,要改革资金供给方式,分别实行事业基金、绩效预算、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引入商业竞争机制。 第四,对于那些既不能实现产业化,又不应当继续由国家办的事业单位,应坚决取消 “ 事业 ” 资格;对于现有事业单位里面大量的冗员,也应坚决予以精简。 第八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一、填空选择题 1.新的社会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 小政府、大社会 。 2.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组织功能和组织形式的 专业化、异质

33、化 。 二、名词解释 1. 公共事 业管理社会化:是指主要通过社会各方力量,利用民间资源进行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 2. 事业型市场:广义的事业型市场是事业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三、简答题 1.社区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答: 2. 公共事业管理应如何发展与创新? 答:( 1)管理观念的发展与创新。实现从静态管理观念向动态管理观念转变;从“ 命令 ” 管理到 “ 服务 ” 管理观念转变;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观念转变。 ( 2)管理手段的发展与创新。要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理,程序法和实体法并重; 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手段的多样化, 经济、法律、情感教育、定性定

34、量。 ( 3)管理内容的发展与创新。实现公共事业组织的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使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向多样化方向转变。 3.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的主要标志。 答: ( 1)社会力量成为举办公共事业的主体; ( 2)市场化运营成为公共事业发展的一种机制; ( 3)多元约束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10 第九章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 一、选择、填空 1.拟订公共项目运作方案的基本要求是: A、 可行性 原则; B、 详尽性 原则; C、互不兼容 原则。 2.公共项目运作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满意标准和合 理性标准 。 选择方式有:多中选一、合多为一、重新拟订、暂缓抉择。 3.公共项目运作方

35、案实施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即 准备阶段 、 落实阶段 、 评估阶段 。 4.直接调查方法最常用的有三种: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 5.间接调查方法一般又称为(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文献法 D.问卷法 二、简答题 1.公共项目运作方案选择时综合分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 从必须达到的目标和希望达到目标进行分析 从成本和效果的对比进行分析 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的对比进行分析 三、说明题 1.什么是公共项目的目标管理 ?在计划阶段应如何要求? 答:公共项目的目标管理是以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其基本内涵是将一个项目的总的目标,分解为若干与总目标相连的具体目标,

36、即一种树状式的目标体系,并以目标即具体的管理结果为依据,明确每个具体目标的负责人、完成时间和资源配置等。 其在计划阶段的要求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即在中低层管理机构的公共项目总目标确定后,从该管理机构的最高主管部门开始,由上而下地逐级分解和确定目标,而且上下级的目标之间保持一种 “ 目的 手段 ” 的关系,某一级的目标,需要有一定的手段来实现 ,这些手段就成为下一级的次目标,按级顺推下去,直到最低一级的操作目标,从而构成一种锁链式的目标体系。在这一个管理目标体系中,上一级的管理人员应该时常注意下一级项目的进度,关注下一级管理人员在完成项目目标时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并对项目进行评估等。 2.什么是可行性分析,如何进行公共项目运作方案拟订中的可行性分析? 答: 可行性分析:指对方案的实际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的分析论证,它主要是侧重于操作性的角度,分析方案是否具有可执行性,是否可以达到目标。 可行性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限制因素分析。任何一个方 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因而必须分析论证方案所限制的资源、时间、技术及其他相关条件。分析方案在哪些条件下可以实行,在哪些条件下不能实行; B、对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即分析方案实施将可能发生哪些问题和障碍,若发生这些问题或障碍,进行补救的可能性和如何进行补救; C、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即对方案所设定的实施预期结果与公共项目实施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