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 课时 提升 训练 一、选择题 1.( 2013 苏州高二检测 ) 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 , 他逐渐意识到 , 只有废除农奴制 , 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为此 , 他首先 ( ) A.借助舆论力量化解阻力 B.取得农奴对改革的支持 C.到欧洲考察各国的现状 D.起草废除农奴制的法案 2.( 2013 济宁高二检测 ) “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 还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 ” 可知俄国 1861 年改革的目的是 ( ) A.顺应历史潮流 B.废除农
2、奴制 C.加强沙皇专制 D.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3.在改革方案讨论中 , 属于工商业发达地区贵族提出的改革方案的是( ) A.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B.彻底解放农奴 C.逐步分给农民土地 , 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D.增加土地 , 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4.农奴制改革后 , 莫斯科州农民卡瓦廖夫可以 ( ) 自由结婚、经商和打官司 以优惠价格购买地主的土地 自由外出务工和游历 购买土地 , 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A. B. C. D. 5.以下事件中 , 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 ( )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1861 年改革 A. B. C. D. 6.( 2013 南昌高二检测
3、) 史学界认为 ,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 主要是因为这次改革 ( ) A.顺应了政治民主化的潮流 B.改革了落后的生产关系 C.彻底改变了俄国的政治体制 D.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7.列宁曾指出 , 经过 1861 年改革 ,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 , 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 )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8.( 2013 海口高二检测 ) 1861 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 , 在农民与地主缔结赎地契约前 , 农民对地主应履
4、行“临时义务” , 在这之前不能真正享受法令中规定的与此有关的一切权利。下列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1861年改革彻底地废除了封建隶属关系 B.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1861年改革没有改善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1861年改革彻底解放了广大的农民 二、非选择题 9.( 2013 烟台高二检测 )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拉夫派的一个成员宣称 : “西方将了解到它所夸耀的自由和自由主义制度在危险时候没有什么用处 , 赞美这种制度的俄国人将被迫承认强有力的、指导一切的专制制度是保持民族伟大的唯一手段。”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俄国渴望与西方的交往已有 300 年
5、了 , 300 年来 , 俄国已从那里获得最重要的思想、最富有成效的学说和最生动、令人爱好的事物。 彼得 Y 恰达耶夫 材料三 完全违背时代潮流的农奴制经济是俄国 专制制度的基础历史的辩证法却诠释了它不可能永远按老样子存在下去 , 外部世界改革与革命的潮流的冲击和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它不能不改变自己的面貌。 世界近代史 ( 1) 依据材料一、二 , 分析俄国当时社会的主要特点。 ( 2)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 指出俄国采取“改变自己的面貌”的具体措施。 10.( 2011 山东文综 ) 下列是一组与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右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
6、“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 : “ 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 1876 年 , 一位地主说 : “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 , 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 1) 结合所学知识 , 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 2) 关于农民获得“解放” ,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 ? 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1.【解析】 选 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改革的教训,首先让报纸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 2.
7、【解析】 选 C。本题考查学生分 析理解能力。材料中“自下而上”的意思是农民发动起义;“自上而下”是指统治者采取改革方式,缓解危机,其目的自然是为了维护统治者即沙皇的专制。 3.【解析】 选 A。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需要自由劳动力,贵族们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4.【解析】 选 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以及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农奴制改革后农民需要以较高的赎金赎买份地,还要受到地主把持的村社的管理,故不符合当时的史实。 5.【解析】 选 C。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商鞅变 法确立了封建制度, 1861 年改革使俄国走
8、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和属于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和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仍然是封建社会。 6.【解析】 选 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农奴制是 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落后的根源。废除农奴制,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7.【解析】 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题干要求“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在政治上获得了人身自由,经济上要通过高价赎买地主土地才能得到一块份地,但赎金远远高于当时地价,故农 民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规律方法】 选择题审题要求 ( 1)明确题目结构。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
9、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 ( 2)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空间和范围。 ( 3)搞清基本题型,再结合平时的学习和掌握,根据各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对号入座”的思考和把握。 ( 4)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通过比较,掌 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 5)明确理论观点。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
10、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 6)明确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根据文科的特点,历史往往与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相联系,要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的互补性,作好答题的准备。 8.【解析】 选 B。本题考查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解答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材料的基本含义。农民对地主应履行“临时义务”,表明农奴制改革后地主对 农民的控制并未完全消失,农民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这是 1861 年农奴制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具体表现之一,故 B 符合题意; A、 D 与史实不符, C 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9.【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 1)题,由材料信息“
11、赞美这种制度的俄国人”“被迫承认 唯一手段”“俄国已从那里获得最重要的思想 ”等分析总结。第( 2)题,由“农奴制经济是俄国专制制度的基础”可知是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然后结合农奴制改革的措施回答本题即可。 答案: ( 1)特点:封建专制主义盛行,极力抵制西方国家的 民主自由趋势;西方的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对俄国影响深远。 ( 2)措施: 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必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需要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加强村社管理。 10.【解析】 本题考查俄国
12、 1861 年改革。第( 1)题主要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方面来回答。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分析。第( 2)题,第一问出现不同描述的原因应该从发表言论者的不同阶级立场去思考问题,就不难得出结 论。第二问作答时应该先选定观点,再进行论述。选择的观点不同,则论述的角度不同。注意论述和自己所选观点一致。比如选择,则从改革的积极作用作答;选择,则从农奴制的局限性角度论述;选择,也从改革的积极作用作答。总之,注意论点和论据前后一致,不可出现前后自我矛盾的现象,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 1)必要性: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 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 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