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产品与新产品的概念 1、产品的定义: 传统:实体(由劳动创造,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能满足人类需求的有形物品。 ) 现代:实体+服务(通过交换而获得的需求满足。 ) ISO9000 的产品定义:产品是过程的结果。分为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2、产品整体概念的五个层次: 1)核心层:(基本效用或利益)这是产品的整体概念中最基本也是最实质性的层次,是满足顾客需求的核心内容,这个层次为顾客提供了作为一个产品的最基本的效用或使用价值。 2)形式层:(商标、包装、特征、式样、品质)是消费者对某一个需求的特定满足形式。 3)期望层:(对属性与条件的期望)是指购买者在购买某产品时期望得到的与产
2、品密切相关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 4)附加层:(销售服务与保障)是指顾客购买形式产品和期望产品时企业所提供的产品说明书、保证书,以及安装、维修、送货和技术培训等。 5)潜在层:(指示可能的发展前景)是指现有产品包括所有附加产品在内、可能发展成为未来最终产品的潜在状态。 产品的整体概念的五个层次,充分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销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全过程中必须树立产品整体概念的意识,从产品的核心、外观形态到扩增的附加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系统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只有这样,产品才有竞争力。 3、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费农把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分为三个阶
3、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 产品的生命周期:【PPT】产品从投放市场开始,到最终被淘汰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时间和过程。 (是市场生命周期,它不同于产品的使用生命周期。 ) 【课本】产品的市场生命,即一种产品从投入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 根据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的变化情况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如下:1)投入期。当一个产品刚投放市场时,由于顾客对该产品尚不了解,购买力低下,因此产品销售增长缓慢,成本高,无利或微利。此时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的风险比较大,产品成活率低。 2)成长期。进入成长期的产品,销售量快速增长,利润增长率也明显上升,此时的产品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4、 3)成熟期。此阶段的产品已被顾客普遍接受,生产量大、销售多、企业赢利高,但利润增长率反而低于成长期,市场逐渐饱和,竞争日趋激烈。 4)衰退期。一个产品市场市场饱和度最大时,也是替代产品、换代产品发展势头强劲之时。新陈代谢的规律使得原产品逐渐滞销,利润大幅度下降,直至无利可图。这时,产品就该退出市场了。 4、产品生命周期的其他形态 1)理想型。特征如下: 产品开发期( Dp )短、新产品研制开发费用较低。 引入期和成长期(I/G) ,产品销售额和利润增长迅速,初期即可获得最大收。 成熟期(M)可持续相当长时间,实质延长了获利期和利润数额。 衰退期(D)非常缓慢,销售和利润下降,而不是突然跌落。
5、2)改进型。市场需求起伏明显,改进型产品不代表产品的固有特征,而是反映了市场可能存在的动态特性。因此,当某产品出现市场萎缩时,切不可立即武断地认为该产品已进入衰退期,而应根据该产品的本身特征进行缜密分析,以正确判定该产品是处于被市场淘汰的行列还是特定时空的消费低潮期。3)发展型。曲线呈波浪循环形态,这种状态绝非仅求助于降价或营业推广费用的增加,而是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后,企业通过进一步发展产品新的特性,寻求产品新的用途,或者改变企业的营销战略,重新树立产品形象,开发新的市场,使产品销售量从一个高潮进入另一个高潮。 4)时尚型。通常时尚型的产品与时间因素有关,生命周期较短。时尚型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是
6、产品一上市即热销,而后很快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企业对于这类产品往往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很少去作延长其成熟期的努力,但是会等待下一个销售潮流的来临。 5)长寿型。产品的长寿一般是指产品的种类、形式和品牌。其中,产品种类具有最长的生命周期,很多产品种类如大米、钢铁、汽车、冰箱等的产品成熟阶段可以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其生命周期的变化与人口增长率成正比关系。产品形式比产品种类能够更准确地体现标准产品生命周期历程。例如手控打字机经历了典型的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之后,由于电动打字机的问世而进入衰退期,最终被淘汰而退出市场。产品品牌相对于前两者而言,生命周期历程较短。 6)亏损型。在此形态中,由于产品研制开发
7、的时间过长,导致前期成本相应过高;投入期、成长期时间长,成熟期短,则市场衰退快,亏损是在所难免的。如某些高技术公司为了开发新产品,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研制成本,而新产品为用户所接受的过程相当长,由于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造成产品在市场上持续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最后不得不草草地进入衰退期。 5、产品组合 1)产品项目:是指因功能、规格、商标、式样等不同而能够区别于企业其他产品的任何产品。 2)产品平台:是指一组产品共享的设计与零部件集合。 3)产品组合:是指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部产品的结构,它包括所有的产品项目及产品线。 产品组合深度:每条产品线所包含的产品项目数。 产品组合广度:一个企业所拥有
8、的产品线数目。 关联程度:指一个企业的各个产品线在最终使用、生产条件、分销渠道和其他方面相互关联的程度。 产品组合宽度:是指产品组合所包含产品大类的多少。 (产品线数) 产品组合长度:指产品组合中所包含产品项目数的总和。 4)产品线:是指一组相似或相近的产品项目,或叫密切相关的一组产品。 6、产品组合的调整方法: 1)改良现有产品。企业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良,改良的方法是借助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使产品性能得到提高。这种改良可以是分布进行的,使原有的第一代产品发展为第二代、第三代 2)开拓现有产品。企业在现有产品上进行拓展,由规格的拓展而开发出系列产品,由功能的拓展开发出更高功能的产品或多功能
9、产品,由繁化简而开发出功能相似的简化产品或一次性产品等。 3)淘汰产品。当企业的部分产品或全部产品滞销时,淘汰这些产品便势在必行。淘汰时,也必须研究一套与萎缩的市场相吻合的策略,如以怎样的替代产品充实市场等。 4)开发全新产品。新陈代谢是产品发展的规律,因此,为确保企业合理的利润,新产品的投入势在必行。企业不能等到现有产品市场开始萎缩时才想起开发新产品,开发新产品应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目标。企业应该具备不断开发新产品的强烈意识、足够的资源投入、严密的计划于措施、科学合理的管理与措施,以及行之有效的开发方法,从而使新产品源源不断地涌现于企业、驰骋于市场,企业借以获得生存和发展。 7、新产品的定义(
10、绝对性): 1)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给出的定义:新产品是指由于科技进步和工程技术的突破而产生的,使产品本身有了显著地变化,并具有了新性能的产品。 (白炽灯日光灯) 2)从市场营销观念给出的定义:新产品是一种具有新意识的产品,它能进入市场并提供给用户新的效用价值而被用户认可。 8、新产品的分类: 按新产品的新质程度来划分: 1)全新型新产品。所谓全新型新产品是指完全应用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制成的新产品。例如当年发明的电话、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塑料制品等。此类产品一般研制所需的时间长,要求技术条件高,企业成本投入比较多。 2)换代型新产品。这是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为满足社会需求,采用或者部分采
11、用新原理、新材料、新技术而制造出来的性能有重大提高的新产品。例如,第一台计算机是以电子管作为主要元件,第二代计算机是晶体管的,第三代计算机是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 3)改进型新产品。这是指在老产品基础上加以改进,使之在性能上,结构上具有新特点;或在用途上有所扩大,满足用户的某种需要;或采用新的工艺、新的设备来生产,使生产成本有较大幅度下降的新产品。改进型新产品,可以是对现有产品稍加改进而成的,也可以由基础产品派生出变型产品,还可以在变型产品的基础上又派生出新的变型产品。相对于全新型新产品和换代型新产品来说,改进型新产品的开发更简便易行,大多数是既不需要高深的技术,又不需要大
12、量投资,可以通过小改小革,利用现有技术、现有设备来实现,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则可能是很大的。 4)仿制型新产品。这是指合法地仿制其他企业的成熟产品。这是指合法地仿制其他企业的成熟产品,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它属于新产品。从区域经济学理论来看,仿制型新产品对于技术和经济相对滞后的区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按新产品所在地域范围分:世界性新产品;国家级新产品;省、市级新产品;企业新产品。 按新产品的应用范围分:配套型新产品(为满足加大范围而研制的多种新产品配套而成,可能有数套,以便消费者选用) ;系列型新产品(为不同用户设置的不同参数、规格的系列型新产品) 。 9、新产品的主要特征: 1)新颖性 (
13、产品在功能、材料、技术、款式等具有先进性和独创性) 2)商品性 (新产品的市场适应性、新产品的时效性、新产品的可生产性、新产品的效益性) 3)风险性 (技术风险【技术不成熟、技术效果不确定、技术寿命不确定、工艺创新滞后】 、市场风险【顾客需求不确定性、市场接受时间不确定、替代品存在、难以预测新产品的扩张速度】 、效益风险) 10、高新技术新产品的概念:指的是在高新技术领域里从技术进步与发展的角度开发出来的新产品。 (一般地说,高新技术企业单位,必须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2008 年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与产品类有以下几种: 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
14、、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11、产品整体概念的意义: 1)它向企业昭示,明确顾客所追求的核心利益十分重要。 2)企业必须特别重视产品的无形方面,包括产品形象、服务等。 3)产品的整体概念的提出,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竞争思路,那就是可以通过在款式、包装、售后服务、品牌等各个方面创造差异 来确立地位和赢得竞争优势。 12、新产品的相对性来阐述新产品的含义 1)潜在购买者的看法。对于潜在购买者来说,新产品代表那种以先前未曾有过的方式来满足其需要的可能。 2)贸易中介人的看法。一种新产品代表了在把其概念传递给潜在顾客过程中的一个增加价值的机会。 3)组织的看法
15、。对于市场营销部:新产品体现了一组相关的特性,这些特性界定了新产品的概念,并提供了消费者所追求的满足需求的利益;对于研究与开发部门:新产品体现了基本要素的汇总,它为阐明和解释产品的结构和运作提供了基础;对于公司的生产部:新产品代表了必须组合成最终产品或服务的部件和工艺。 第二章 新产品开发综述 1、新产品开发的概念:新产品开发是指新产品构思、研制、生产和销售活动的全过程。2、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纵观企业的发展,新的产品给企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产品开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称存亡;二是横看社会整体的进步,产品开发的速度又关系着整个企业的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水平。 3
16、、新产品开发的原则:开发的战略性原则、开发的灵活性原则、开发的互动性原则、开发的综合性原则、开发的持续性原则 4、新产品开发的方向: 1)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其着眼点就是通过增加产品的功能来满足市场需求。由单一功能产品发展为多功能产品,比较典型的产品是手表和收录机。 企业新产品向多功能化发展,主要体现:功能延伸、功能放大、功能组合、功能开发 2)向系列品种方向发展 (专门系列、树型系列、并行系列、藤蔓系列) 3)向满足市场需求方向发展 (结构简化,性能独特;外观新颖,产品便捷;节能与高效能低成本) 5、新产品开发的线性程序的五个阶段 1)创意形成阶段 (新产品开发的基础。创意来源于设想,设想在于
17、创新。通常,新产品创意是在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并考虑企业本身的条件形成的。当技术进步诱生新产品创意时,企业对市场的敏感是十分重要的。 ) 2)方案筛选与评价阶段 (方案筛选的原则就是以赢利为前提,将企业内部条件与市场环境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方案技术经济的可行性。 ) 3)产品概念的形成与评价阶段 (产品创意具体化阶段) 4)产品研制和开发阶段 (概念转化为具体产品的阶段,包括研究和试制两个步骤) 5)产品商业化阶段 (企业应着重做好一下工作:正确选择投放市场的时间;正确选择目标市场;制定正确的营销组合策略) 6、产品协同开发模型: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以 CIMS(计算机集成制
18、造系统)信息集成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支持产品开发人员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因素,实现产品开发过程的集成。 协同模型的工作流程应具备的条件有: 1)协同过程是建立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协同开发工具和信息共享的基础之上的。 2)整个产品开发过程是源于团队式的工作方式和组织方式,即多学科综合产品开发队伍的组织和实施。 3)产品开发过程在反映产品信息结构的同时,也反映了产品开发活动中信息的流动,反映了信息的动态变化。 4)产品开发过程是在实施过程中满足企业的各种组织、资源和逻辑制约关系,并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7、产品开发程序的转变因素: 1)组织结构的变化和组织重组(一般
19、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组织机构分为两类:一是由企业自己从事新产品开发;二是由多个企业联盟来进行的新产品开发。 ) 2)新产品开发的全球化 3)新产品开发速度的加快 4)产品质量的保证 5)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8、影响新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 1)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 (研究和发展能力、营运能力、销售能力) (任何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完成和实现其经营目标,就必须具备生产经营的三要素:人力、物力、财力。) 2)企业的核心能力 (包括:员工的知识与技能、企业的技术系统、开发管理系统、价值与规范【反映一个企业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增长潜力】 ) 识别企业核心能力的三条准则:一是核心能力提供进入各种各样市场的潜力;二
20、是核心能力为用户从最终产品感知到的价值作出重大贡献;三是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可以从技术、研究开发、制造、营销、管理、组织等方面的能力来测度和分析企业的核心能力,并把新产品开发过程作为核心能力分析的核心过程。 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途径:内部整合(提高企业员工的能力、企业的凝聚力) 、向外整合(吸收大学、研究所、其他企业等企业外部的知识) 、运用提高 9、新产品开发成败的关键 1)机会(预测潜在市场需求、正在迅速扩大的现有产品的需求、竞争者满足能力的不足、新技术应用、新法规、新政策) 2)企业总体战略计划(指出了其业的战略竞争领域、决定了新产品战略的目标、对产品研发战略在风险方面进行指导或
21、限制、可从总体战略中取得大部分具体的环境参数) 3)企业文化(化人)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4)资源 5)科技发展状况 6)研发规模和投资水平 7)研发组织体制 (原则:关注需求,明确需求;信息灵活、充分;效益优先、一切从简、珍惜时间、系统分析) 10、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风险 技术风险(技术本身不成熟、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工艺创新滞后导致成本劣势) 、市场风险(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市场接受时间的不确定性、模仿及类似功能产品的存在、难以预测新产品的扩张速度) 、其他风险(管理、资金、政治、法律和政策等风险) 11、新产品开发的环境因素:自然资源、人口、文化价值观、
22、技术、经济制度、法律和法规 第三章 新产品的市场分析研究 1、新产品市场分析研究的意义: 1)作为产品开发决策的依据 2)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依据 3)是制定竞争策略的依据 4)是激发潜在需求的依据 2、市场分析研究的内容 1)对目标市场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基本条件、社会商品销售总额、竞争情况三项分析研究) 2)对消费者的分析研究(掌握消费者的职业、收入、家庭平均收入、储蓄等基本情况;了解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包括购买动机、影响购买力的因素等) 3)对产品的分析研究(主要是市场对企业老产品的承认程度、对价格变动是否敏感等方面) 4)外部因素的分析(主要是指法规、法律要求,也包括总体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23、)3、市场预测:在市场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即预测技术)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作出分析、判断和预测。 4、市场预测的内容:1)市场需求预测 2)市场的销售潜量预测 3)科学技术发展与产品生命周期的预测 4)企业的经济效益预测5)企业的财务预测 6)环境意外事件预测 5、市场预测的基本方法:1)征询消费者意见法(利用座谈会、各种抽样调查征询消费者的意见)2)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销售人员比较熟悉市场,如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有多大的需求量、哪些产品好销、好销的原因等,将这些信息归纳、整理、分析、综合、借此预测出市场的需求量,这宗结果较贴合实际)3)征求专家意见法(座谈、函询、电
24、话、德尔菲法【特点:匿名性;反复修改,逐步集中;预测结果的统计特性】 )4)类比法(遵循类比原则,把预测目标与其同类的或相似的先行事物加以对比分析,来推断预测目标未来发展趋向于可能水平的一种预测方法。分为:相关推断法、比例类推法、联测法)5)市场试销法(也称销售实验,是指通过市场试销,来获得有关产品品牌,功能、质量、价格、包装、销售渠道、营销策略等方面的信息)6)转导法(也叫经济指标法,它是根据政府公布的或调查所得的经济预测指标,转导推算出预测结果的市场预测方法) 6、决策的基本步骤: 1)确定决策目标(为使决策目标明确合理,须注意:明确目标要符合实际;目标必须明确具体;要区分目标的重要程度和
25、主次顺序)2)拟定备选方案(须具备的条件:详尽性【即所拟定的全部备选方案中应当把所有的可能方案包括无遗】 、互斥性【指不同的备选方案必须是相互排斥,执行了方案甲,就不能执行方案乙】 ) 3)评价与选择方案(要评价各方案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在备选方案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决策者作出权衡和最终抉择,可供采用的方法有经验判断法、数学分析法和实验方法) 7、市场决策的原则(信息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参谋性原则、预见性原则) 8、市场决策的方法(计量决策方法【边际分析法、费用效果分析法、概率方法、效用方法、期望值方法、博弈论方法、线性规划方法】 、主观决策法) 第四章 新
26、产品创新 1、创新的定义:指那种对于某一环境或组织来说是崭新的技术,即把一种重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织”引入生产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思维的概念: 1)思维: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及人脑的机能。 2)思维方式:思维活动进行的方式,是人们思考、认识、把握、评价事物的程式和方法。 3)创新思维: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4)思维定势:“过去思维影响现在的思维”3、思维定势类型: 1)从众型。如何产生: 维持完整性。整个群体服从某一权威;少数人服从多数人,与多数人保持一致。 归宿感和安全感。消除孤单和恐惧等有害心理。 2)权威型
27、。 如何产生: 教育权威 专业权威 权威的特点: 普遍性 “权威泛化”两面性 3)经验型。 经验型思维的特点: 利于处理日常问题 影响创新(两面性) 经验特性: 时空狭隘性 主体的狭隘性 4)从书型 5)自我中心型 4、技术创新模式: 1)技术推动创新模式(是指创新的主体拥有新的科学技术或创新发明,并应用其进行设计、试制、生产、工艺和服务,最后转化为产品,走向市场) 2)需求拉动创新模式(是指市场存在需求,促使创新主体进行科技研究,并应用其成果从事技术穿心的模式) 3)诱导型技术创新模式(以诱导因素为契机进行的技术创新模式:诱导因素可行性研究开发生产投入市场) 4)技术创新综合模式(是指技术创
28、新在技术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动的综合作用下,实现创新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5、产品创新的特征: 1)综合多种知识(如内燃机的开发创新、研究及工作过程,涉及热力学、空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等知识) 2)依赖中有独立性(技术创新依赖于新理论、新原理的建立,如高压技术、半导体技术等) 3)创新周期较短(产品创新时间较短,而技术创新时间相对来说则较长) 4)费用较少(与技术创新对比费用,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都相应较少) 6、产品创新的技术策略 1)技术先行策略(就是要求被开发的产品,不仅要求在技术上领先、质量上优异、成本上有优势,而且要求产品能最先投放市场,获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 2)紧跟技术先
29、行策略(是指通过迅速模仿技术先行者的产品技术,在该产品成长期的初期将新产品投放市场的策略) 3)仿制技术策略(是指企业通过仿制上市的新产品来获取利润的策略) 4)实用技术策略(是指将实用技术专门用来为用户特定需求而开发创新产品的策略) 5)标准化与多样化策略(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形式) 6)平台型与变型策略 7、设计思想创新的设计导向 1)产品设计的个性化导向(可供考虑的个性化产品设计因素的根据:显示人的成熟程度;显示个人的成就和威望;满足自尊心的需要;满足精神的需求;提供多项功能或特定功能;时尚化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2)产品设计的实用性导向(产品的实用
30、性是指产品整体概念中的核心层和部分有形层)3)产品设计的心理导向 4)产品设计的灵活性导向(企业要达到灵活性生产的目的,必须有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其组成:快速掌握最新市场信息;快速而正确的经营策略;快速设计系统;快速响应的生产系统;高效的市场营销策划与实施)5)产品设计的优势化导向 6)产品设计的民族化导向 8、设计方法创新: 1)模块化设计 (标准模块 通用模块相似模块 专用模块) 2)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协助设计人员完成产品设计任务的一项专门技术) 9、创意的一般方法: 1)属性分析法(多方面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效用分析法、使用分析法、检查表法、模拟产品实验法、独特性能分析法、缺
31、点罗列法、致命缺点分析法) 2)需求分析法(需求类型:特定需求、模糊需求、订制需求、变动需求) 10、技术创新的特征:信息化、多科学性、风险性、继承性 11、分析技术引进的利与弊技术引进是通过引进国内外现有的成熟的应用技术来实现新产品开发,是发展新产品的一条有效途。技术引进多半是引进专有技术,其中往往包括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测试方法,以及必要的设备等。企业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很快地掌握新产品制造技术,减少研制经费和投入的技术力量,从而争取时间,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的差距。但是,企业引进技术必须注意加以消化、吸收,只有经过消化、吸收以后的技术,才能在本企业真正生根,并且加以综合、创新建立和纳入本企
32、业的技术系统。因此,对于引进或转移的新技术,同样也存在着技术的继续开发问题。另外,一般来说,引进的技术绝大部分都是国外企业已经采用的技术,由此技术生产的产品已占领一定的市场,并且引进时还经常带有种种限制条件。因此,企业不宜把新产品开发长期建立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而应该依靠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利用引进技术,加强企业自己的技术力量,以此承担起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重任。 12、促进创意的因素(动机是产生构思的前提;知识、经验与智商是产生创意的基础、掌握创意的方法、技巧是产生创意的关键)14、分析联合开发方式的特点 1)委托开发。企业委托有开发能力的团体在一定 时间内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及企业要求
33、的新技术或新产品,然后企业通过购买获得其所有权。 2)成果共享。企业提供全部或部分资金给被委托者进行技术创新或产品开发,企业也可以出部分科技人员参与研究。研究成果共同拥有。 3)产学研合作。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在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下进行合作。 4)企业间合作。分担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加快创新和开发的速度,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 5)国际化合作。企业在国外建立科研开发创新机构,利用所在国的 科研技术力量、人才优势实现创新,并实行科技成果共享,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创新。 15、创意的培养方法:天天动脑法、脑力激荡法、联想法(自由联想、强制联想)
34、、类推法、提问法、踪摄法、列举法、角色转换法、化繁为简法、改变观点法、逆向思维法、移植法、矩阵分析法 第六章 新产品开发的组织 1、创新组织的组成部分: 2、新产品开发组织设计的特点:1)开发组织的工作独立性(结构上、业务上都与现有的程序化工作分离 ,权责分离)2)开发组织的决策自主权(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风险承受程度,提高员工的参与程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3)开发组织的高层管理职权(人力、物力保证;协调部门之间的交叉合作)4)开发组织的相关性(部门之间的关联和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联)5)新产品开发组织的绩效评价 3、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直线制(企业各级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 、职能部门化(
35、根据业务活动的相似性来设立管理部门) 、事业部制(高度集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 、矩阵组织(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体系,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结构)4、新产品开发的具体组织形式 1)建立一个临时性开发小组(一种花费最少、集中度最大的组织结构形式,主要适用于新产品开发较少的企业或没有专门的新产品开发组织的企业。指导和组织新产品开发的职能大都由最高领导人员直接掌握) 2)新产品委员会(一种专门的新产品开发组织形式之一,也是矩阵组织形式的一种。该委员会通常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加上各主要职能部门的代表组成,是一种高层次的新产品开发的管理组织,主要负责协调和指挥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活动,拟定和评价新产
36、品计划,并进行相关的新产品开发决策。优点:可以汇集各部门的想法和意见,提高各部门的参与程度,增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程度。缺点:委员会成员之间的权责不清,委员会的工作容易受到日常工作的冲击,难以统一各部门目标、部门利益与总体目标之间的差异,容易发生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决策周期较长,因而难以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 ) (分为决策型新产品委员会【一般负责制定新产品开发战略,构造新产品开发组织,进行开发项目的评估与选择,以及进行资源配置决策等】 、协调型新产品委员会【主要负责处理新产品开发活动的日常协调问题, (职能部门中的第二、三层次的人员) 】 、特别委员会【评价
37、和筛选新产品的构思,新产品开发的相关咨询,解决开发中的各种障碍,由专家和职能部门的关键人物组成】 ) 3)矩阵小组(新产品开发项目经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处于较低层次。其成员来自不同的直线或职能部门,相关职能经理也可以参与小组工作。一般由从事实际工作且较有经验的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委员会或其他上级委派的特别任务,如专门负责新产品的市场开发,当新产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后,小组便解散,各小组成员回归原单位。结构形式:职能矩阵结构、平衡矩阵组织、项目矩阵结构、项目小组结构。优点:具有积极有效的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便于知识和意见的交流,能促进新的观点和设想的产生,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38、小组成员彼此之间能够产生学习效果,能够共享专业化资源。缺点:多头领导的现象,成员在工作中可能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影响工作责任心。 ) 4)产品经理结构(一种特殊的矩阵结构形式。企业根据所实施的新产品项目的多少在产品管理经理下面设置若干新产品经理,一个新产品经理对一个或一组产品项目负责。主要适合规模较大、资源较丰富、新产品开发任务较多、高科技的企业。优点:更专业;缺点:耗资源) 5)新产品部(适用于新产品开发较多的大中型企业。从若干职能部门抽调专人组成一个固定的、独立性的、专门的新产品开发部门,集中处理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目标制定、市场调研计划、筛选新产品构思、组织实施
39、制和协调) 。新产品部的主管拥有实权并与高层管理者密切联系。主要有自住型【拥有单独开展新产品开发活动所需要的资源调配权,或者自己组织力量创新,或者拥有总体规划权和组织协调权,能够避免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但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协调型【协调型新产品部是新产品开发矩阵小组的管理机构,企业中的一切新产品开发小组都可以暂时由其管理,主要工作是统筹新产品开发的资源和协调矩阵小组的活动。】两种类型) 6)外部开发组织(委托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咨询公司等去做;一般适用于中小企业;企业自身只需制定新产品战略,选择特定新产品计划项目,对开发成果进行评价、筛选和商业化;优点是可以避免企业内部的各种干扰,转移开发风险,
40、充分利用外部人才优势,弥补企业内部人才资源的不足。缺点是难以控制新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创新水平,新产品信息容易泄密) 7)合作开发(制造企业与其产品的上游企业(材料供应企业)或其下游企业(再加工企业或销售企业)在特定情况下,愿意共同开发产品而形成的新组织) 1)推动组织创新的因素(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市场需求的变化、激烈的竞争】 、企业成长的需要) 2)阻碍组织创新的因素(组织的惯性与保守倾向、组织的“沉没成本” 、对组织创新缺乏有效地保护、对新生事物的恐慌) 3)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企业战略、企业规模、人员素质) 第七章 新产品的规划与评价 1、评价的目的: 1)剔
41、除亏损的产品 2)找出有潜在市场的、赢利大的产品 3)提高整个产品创新工作效率 4)指导后续工作 5)维持新产品开发活动的平衡 2、成本产生与成本约束(如图所示) 3、新产品开发评价的原则:1)开发时的创造度;2)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度;3)对商品化的接近度;4)市场形成力(商品化后 2年) ;总评分值 4、新产品开发的规划:定义新产品功能、产生设计构想、筛选设计构想、新产品概念的形成、制定新产品战略规划、新产品商业分析、新产品实体开发、新产品试销、新产品商业化 5、新产品开发初级评估的内容:新产品市场性评估、企业的开发能力评估 6、什么是产品概念,如何评估产品概念: 产品概念就是使构想和技术理念
42、具有形状、功能、结构和可明确收益的一个综合体,它是用技术的理念来演示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 评估产品概念的步骤:介绍概念(一个产品概念可以通过一种事实求是的、不带感情色彩的方式被介绍,或者它也可以在一种有说服力的交流中被介绍,好像产品正处于一种典型的市场环境中) 、概念测试(收集四种数据:购买测度、对产品概念的反应、对产品品质的分析、了解回答者的大致情况) 7、新产品筛选模型的评价因素有哪些,简述两个有代表性的新产品筛选模型。 评价因素:研发能力、财务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原材料的采购能力、市场潜力、竞争状况、公司形象 1)相对指数评分法:这种模型以直观判断为基础,根据经验确定一些评价因素与
43、评分等级来对构想进行筛选。通常确立的项目包括产品质量目标、企业的技术能力、生产能力、销售能力、竞争状况、市场潜力、利润率等,然后根据各评价因素重要程度的不同对各评价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再将各因素的评分权重相乘,最后将这些乘积相加到构思的总分。 2)市场营销系数评价模型法:市场营销系数法:是一种多因素、较全面的评价方法。它的实施步骤是首先将影响新产品成功的各主要因素(要素)分别简化为具体要素,然后用概率加权的方法还原成复合系数,即为市场营销系数。用此系数判断开发产品成功的可能性。 第九章 产品数字化与 PDM 系统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1、数字化产品的定义:采用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以网络为基础,
44、以数据库为平台,在产品从采办、研制、设计、制造、交付、培训、维护直至报废的全生命周期中,以三维 CAD 设计为核心,将CAE/CAT/CAPP/CAM/CALS/PDM 等计算机技术全面应用到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形成用户需要的产品。(数字化产品和传统产品最大的区别就是改模拟量传递为数字量传递,把串行工作模式变为并行工作模式) 2、信息化制造技术与相关技术的介绍: 1)成组技术 GT(原理是相似性,即采用识别相似性、标识相似性和应用相似性。成组技术通常应用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也可以在工厂设计、行业结构调整、企业重组、车间布局及生产管理中得到应用。) 2)模块化(标
45、准技术在高层次设计、制造中的应用,其原理是利用功能结构的相似性,并行功能、结构的分解与互换,实现积木块、积木化合组合化) 3)面向制造的设计 DFM(指在保证产品功能、性能的前提下,考虑高生产率、稳定的高质量、低的成本、良好的安全性、低的劳动强度、清洁的制造环境,从原料采购、毛坯制造到加工的全过程) 4)面向装配的设计 5)并行工程 CE(集成地、平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支持过程)的系统化方法,从设计开始就考虑到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成本、进度计划、用户需求、报废处理等所有因素) 6)精益生产 LP(内容:一切从用户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一切制造过程的增值都应获得用户
46、的认可;强调协作,不强调过细的分工;全方位的质量体系,包括工作质量与产品质量;全过程地降低成本)7)敏捷制造 AM(关键技术是:信息交换标准;支持多学科、多层次的增强型的组织;可重组的软件技术和硬件及能大规模修改的软件;全国、全球的通信基础) 8)业务流程重组经营再造 BPR(是以作业流程为中心,将分散于各部门的职能(功能)重新组合,使成本、质量和服务获得显著改善,以提高竞争力) 9)物料需求计划与资源需求计划 MRP(根据企业生产的发展,少品种逐步发展到多品种生产,出现批量生产与订货型生产企业,加上产品结构出现通用借用关系,在组织生产中出现了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再加上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从而提
47、出了按产品物料清单(BOM ) 、主生产计划(相当于生产大纲) 、库存及在制品来确定生产计划,以此来控制投入与产出,使库存与在制品大量减少,并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与缩短资金周转) 10)准时生产 JIT(用“看板”反映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的真实需求,把“拉动”细化到每道工序上,这样保证了计划的实时性) 11)企业资源计划 ERP(一种新型的基于“供应链”的管理模式) 12)集成技术(集成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 (技术关键在于产品建模、工程数据管理系统和公共数据接口) 3、PDM 的定义与类型 产品数据管理(PDM)是以软件为基础,管理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电子文档、数字化文件、数据库记录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过程(包括审批/发放过程、工程更改过程、一般工作流程等)的技术。 1)按管理对象分(电子文档管理、面向产品管理) 2)按管理的范围分(部门级 PDM 系统、企业级 PDM 系统、分布式 PDM 系统) 4、PDM 如何应用在产品开发中:1)文档管理 2)产品结构管理与配置管理 3)工作流程管理 4)分类及检索管理 5)用户化工具和集成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