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监管特征分析——以受罚事务所为 【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14206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监管特征分析——以受罚事务所为 【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审计监管特征分析——以受罚事务所为 【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审计监管特征分析——以受罚事务所为 【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审计监管特征分析——以受罚事务所为 【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审计监管特征分析——以受罚事务所为 【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会计学审计监管特征分析以受罚事务所为例审计质量对于审计工作,就好比产品质量对于企业产品质量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审计质量就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自诞生以来,其质量就是人们关注的焦点。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掀起了第一次关注审计质量的高潮,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会计造假将审计质量推到了公众关注的前沿,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财务丑闻的爆发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备受责骂,更使得是审计质量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审计行业也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社会公众要求对注册会计师领域加强监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随着我国独立审计市场的发展,审计管制、审计责任与审计质

2、量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提高审计质量也随之成为国内甚至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之审计监管的问题也备受关注,审计监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举足轻重。1审计质量的概述11国外学者对审计质量的定义1981年,美国学者迪安杰诺(DEAGENLO,1981)将审计质量定义为“审计人员发现并报告公司舞弊的联合概率”,他曾将审计质量归纳为“发现”和“报告”会计报表错弊两个方面的内涵特征。具体地说,就是(1)审计师是否能够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错弊(审计质量的技术性特征);(2)审计师是否能够报告已发现的会计报表错弊(审计质量的独立性特征)。WATTS和ZIMMERMAN1980将审计质量定义为当客户发生违约行为时,

3、审计师报告这一特定违约行为的概率。TITMANFMEMAN1986提出,审计质量是审计师能够提供给投资者信息的正确程度。PALMORS1986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对财务报告中没有重大遗漏或误导的保证程度。TEOH和WONG1993从审计的可信度出发,将审计质量定义为提供更多关于财务报告盈余信息而进行的审计活动特征。美国审计总署从审计的本源出发提出,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师按照公认的会计准则实施审计,以合理确信所审计财务报表和相关披露;按照公认会计原2则进行表达;不存在由于错误或者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12国内学者对审计质量的定义郭颖(2010)通过研究认为我国学者对审计质量的定义研究时主要观点的

4、分歧在于是强调审计过程还是强调审计结果或者两者并重。第一种观点觉得,审计质量最终反映在审计报告的质量上,因而审计质量就是审计报告的质量。这种观点的学者是把对物质产品质量的概念运用到审计的质量上来,就是把审计活动看成是一种生产过程,这个生产过程的结果就是要提供审计信息,其最终产品就是审计报告。第二种观点认为,“为了既抓住审计质量的本质,又使审计质量的概念简单明了,便于控制,应把审计质量理解为审计工作的质量,即审计工作的优良程度,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的质量和审计过程的质量,最终体现为审计报告的质量。综上所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定义,我们都不难看出审计质量不同于其他产品的质量,它是处在一定环境中,由诸

5、如审计人员素质、审计实施程度和先进的审计方法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国外研究方面,如MARLEENWILLEKENS和ANTHONYSTEELE和DAVIDMILTZ(1996)探讨了审计准则与审计师责任认定之间的关系,指出法律标准规定的应有审计质量水平的不确定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审计师的行为,从而影响审计师提供的审计质量;RONALDRKING和RACHELSCHWARTZ(1999)采用经验调查法分析了法律责任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体系下,法律处罚力度越大,审计师付出努力将会更多,审计质量将会越高;MARLEENWILLEKENS和DANAS

6、IMUNIC(2007)探讨了公认审计准则精确度对审计师责任认定以及审计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当法律规定的应有关注标准是精确的,董事会将会需要一个符合应有关注标准规定质量的财务报告体系,而当法律标准变得不精确时,公认审计准则的精确度成为影响内部控制质量和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吴欢(2010)和李平,尹海艳(2011)研究结果表明,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总得来说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21内部影响因素1事务所的规模和组织形式。一般认为规模大且经济实力雄厚的会计帅事3务所可以聘请执业能力高的注册会计师,为了保持其信誉,也非常注意其审计的质量,所以识别舞弊并出具更严厉审计意见的能力显著强于

7、小规模事务所。2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一个基本因素。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越强,审计质量越高。一方面,审计人员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高水平的职业判断力。3审计人员的政治与职业道德意识。审计人员的政治意识不强就会导致他们难以站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角度,做到公正、公平的审计。22外部影响因素1行业间恶性竞争。为了生存,揽客和保客已成为事务所的头号任务。恶性竞争直接导致事务所对客户强烈依赖,使审计人员失去了最重要的独立性导致影响审计质量。2审计需求异化。根据审计客体的意愿,可将审计分为自愿性审计和强制性审计。自愿审计是指在没有政府管制下,

8、企业有主动聘请审计师进行审计的需求,而强制性审计则相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愿性越强烈,审计的质量也就越高;而审计的强制性则与审计质量成反比。3审计收费机制与审计收费的标准。审计收费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经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而审计证据不足可能降低注册会计师发现会计报表存在错误或舞弊的概率。4公司治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塑造真正的审计需求者,公司治理机制通过激励和监督的方式制约管理层行为,减少其对外部审计师审计过程和发表审计意见的干预,以保证外部审计师独立性,进而保证审计质量。吴溪(2007)实证

9、分析了审计失败中的审计责任认定与监管倾向,研究发现近年来监管机构对审计责任认定显著趋于缓和与稳健。在政府通过制定审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标准来约束审计师行为的情况下,审计师将会考虑审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标准对其审计责任认定的影响,选择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审计质量水平。3审计监管的概述31监管的定义4谢德仁(2001)提出按照施蒂格勒GEORGEJSTIGLER所开创的管制经济学的观点,所谓监管又称为管制,是指政府在微观层面上对经济的干预,通常是针对各具体行业,运用包括直接或间接提供补贴、通过营业许可证或对需求者与供给者资格认定等设置行业进行壁垒、实行价格控制等管制手段而进行的。而非管制则是与政府管

10、制相反,即政府对经济具体为某行业的微观层面不做任何干预,任其自由发展。管制或非管制存在一个“度”的问题,从纯粹的非管制到严格的管制之间存在着一个广阔的灰色空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管制。注册会计师监管模式就是指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制形式。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各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出现了自我管制、政府管制、独立管制方式或其配合的方式。32监管的基本模式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管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监管模式,二是行业自律监管模式,三是独立监管模式。房燕(2008)认为政府监管模式是指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在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自我管理的基础上,由政府在较大范围和较深程度上进行干预的一种管理模式。政府监管

11、包括制定法律、法规、建立许可证制度、法院诉讼机制等,避免因注册会计员的违约、过失、欺诈等可能给公众造成的损失。政府监管针对的是低于可接受标准的、低质量的审计服务。行业自律型监管模式是指注册会计师主要由民间协会实行自律管理,政府不加干预。在这种模式下,注册会计师协会内部机构完善,分工明确,完全享有关于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执业登记制度以及审计准则的制定权,并由协会负责监督审计规范的执行和检查审计工作质量,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环境适应性。但如果没有相关的配套措施,在处罚效力方面就会显出局限性。章雁(2006)指出独立监管模式是指由独立于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政府的一种管制机构作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主体。该

12、模式的运作需要成立一个基金会,以合约形式约定资金的供给者如政府、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机构等无权干涉基金会的工作,由基金会任命行业的管理机构独立管制机构,使其价值倾向及行为导向同资金供给者的偏好相隔离,为管制机构提供一个不受利益关系干扰的独立监管环境。能够按照公众利益至上的原则实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管理。533国内外审计监管模式比较331国外监管模式房燕(2008)提出德国对注册会计行业实行的是严格的政府监管模式。事实上,德国管理注册会计师的经济审计师公会是半官方组织,德国的经济事务部还就经济审计师公会遵守法律情况进行监督。德国审计监管无论从执业资格准入,职业规范体系构建,还是质量监

13、控和惩戒,政府部门都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因而可以说,德国审计监管模式是典型的政府监管模式。吕琳琳(2009)研究认为英国是近代民间审计的发源地,在L8世纪至19世纪,在崇高的社会地位和可观的经济收入的诱使下一些毫无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人在早期注册不严的情况下混入了会计师队伍,使公众利益和市场经济机制受到了严重的损害。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协会的成立标志着英国开创了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的先河。协会通过会员资格认证、教育、考试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手段提高了会计师队伍的素质,保证了审计业务的公正性。负责会计师行业监督的英国会计师联会并不具有法定地位,而且英国政府已表态不会资助该联会。由此可见,英国会

14、计师联会的监督实际上是一种行业自我监督,遵循的是一种高度自律模式。高度自律模式也存在着许多缺点自我管制方式是注册会计师们自己管理自己,无充分的外部监督,使得自我管制方式下“保护公众利益”的宣讲显得多么苍白无力。高度自律模式的权威远不如政府管制,惩戒措施也非常有限,约束力严重不足。陈蕾,李爱华2006和白瑜欣(2006)提出美国早期的监管是以“民间自律为主、政府管制为辅”的监管模式。安然事件爆发后,在社会各界的敦促下,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要求建立一个独立于政府监管部门和会计行业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它由5名委员组成,其中注册会计师行业不

15、超过两名,其他三名委员都是来自会计行业之外的专家。它拥有以下权限会计师事务所注册权;会计规范制定权;检查权;调查处罚权,它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监管。SOX出台之后,PCAOB代替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成为会计行业最重要的管制机构,会计职业的监管模式也相应由民间自律为主转向独立管制为主。独立监管模式的特点是公众公司会计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应作为美国政府的部门和机构,应该拥有哥伦比亚非营利公司法授予的所有权利,委员会雇佣的任何委员或职员,以6及所属机构不应视为联邦政府的官员、雇员或机构。独立监管模式的优点在于,监管机构基本上做到了地位独立,有助于保护公众利益。独立机构可与政府和注册会计

16、师职业团体合作,借助二者的权威性,强制力和惩戒措施的力度有效防止监管的失效。各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也都在试图探索独立监管模式。332国内监管模式周潇晨(2009)和赵丽丽(2007)认为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管模式属于政府干预型,主要是以政府监管为主导、行业自律为补充的监管模式。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检查由财政部、审计署、注册会计师协会、证监会等多个机构负责,业务检查主要有两种基本方法,对事务所执业质量的检查通过检查事务所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完善及其遵循情况等方式来完成。这种方式成本较低,覆盖面较广,但检查结果的可靠性相对较低,注册会计师协会通常采用这种方法进行业务检查

17、。对经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监管部门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实地查验的结果与审计报告内容进行对照,可以发现事务所执业质量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实地再次审验,可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其检查结果的可靠性相对较高,但成本也较高,覆盖面较窄,财政部门、证监会通常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查。尽管参与事务所业务检查的部门众多,但绝大部分均是对已出现审计失败的事务所的事后检查和验证,出于事前预防动机的业务检查仍需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类似,事务所内部的质量控制制度对于事务所运营是至关重要的。4学者对我国审计监管模式的建议丁岩,李秀强(2007)认为各国选择何种监管模式,其

18、标准不在于监管模式优点多寡,而在于它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能够运行顺畅的监管模式都是理想的选择,要求其能降低管制成本,提高管制质量与效率,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公众利益,促进注册会计师职业服务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国不能照搬任何国家的模式,而应在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秦红伟,李学峰2009建议将以政府监管为主导转变为以政府监管为引导。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行业法律、法规体系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还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所以,将政府监管由主导变为引导符合我国当前实际。然后建立以独立监管为主体的监管机构。独立监管既独立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本身,又7独立于政府,

19、其独立性,权威性,灵活性以及适应性都比较强,既能解决政府监管不当的问题,又能保护公众的利益,同时还能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以独立监管为主体是适宜的选择。5总结和展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完善,对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迫切,努力提高审计质量,能更好的推动审计市场的良性发展。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管模式主要是以政府监管为主导、行业自律为补充的监管模式。从理论上讲这种监管模式既能保证政府的权威性,又能体现行业自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监管主体不清,监管法律不完善,监管制度乱而不全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对国内外审计

20、监管模式的对比研究和受罚事务所的实证研究,得出要想保证审计质量首先要从审计质量监管的模式选择入手,本论文将从监管的角度为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对我国的审计事业有所贡献,让中国审计能早日融入世界审计的主流。但对于审计监管模式研究仅是初步构思,实际运用均有待在今后研究中深化、提高和扩展。参考文献1DEANGELO,LEAUDITORSIZEANDQUALITY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981(12)2WATTS,ZIRNMERMANAGENCYPROBLEMS,AUDITINGANDTHETHEORYOFTHEFIRMSOMEEVI

21、DENEEJJOUMALOFLAWANDEEONOMIES,19863DEFONDWONGLITHEIMPAETOFIMPROVEDAUDITORINDEPENDENEEONAUDITMARKETEONEENTRATIONINCHINAJJOURNALOFAEEOUNTINGANDEEONOMIES,20004JERERFRANCISWHATDOWEKNOWABOUTAUDITQUALITYJTHEBRITISHACCOUNTINGREVIEW,20045郭颖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研究行业监管的视角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6吴欢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致富时代,2010(

22、1)7李平,尹海艳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改善分析经济J研究导刊,2011(2)8来明敏,吴春燕审计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审计文汇,2005(3)89周潇晨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管问题探究J统计与咨询,2009(1)10赵丽丽我国独立审计监管制度的分析及建议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8)11丁岩,李秀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J中国农业会计,2007(1)12秦红伟,李学峰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的新探讨J财会经纬,2009(4)13章雁浅谈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J财会月刊,2006(3)14房燕对注册会计师监管模式的思考J潍坊学院学报,2008(5)15吕琳琳关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

23、模式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09(5)16陈蕾,李爱华美国独立审计监管制度的变迁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4)17白瑜欣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督机制的演变及其启示J财会月刊,2006(5)18郝振平审计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审计研究,2001(6)19曹宇,赵莹审计监管与审计质量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5)20刘亚莉,胡志颖,徐晓宇注册会计师的注意领域与审计质量基于对我国资本市场审计意见及证监会处罚公告的调查J审计研究,2006(5)21谢德仁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模式理论分析J会计研究,2002(2)22吴联生,刘慧龙中国审计实证研究19992007J审计研究,2008(2)23黎仁华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审计策略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24杨忠莲审计委员会制度与财务舞弊监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