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篇.pptx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27296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1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篇.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篇.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篇.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篇.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篇.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篇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的价值资源,既与我国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相传承,为中华儿女所普遍认同和遵循,又与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相一致、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承接,充分展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民族性、传承性,充分展现其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持久魅力和独特风貌。 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旗帜。在我国 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尤其是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的生存、延续和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思想文化根基,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

2、值观和优秀道德精神。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观,紧紧地与培育中华儿女的优秀道德精神联系在一起,贯穿到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各个方面。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锤炼,重视道德规范的践行,重视整体利益价值的追求,既是中华儿女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成就事业的价值标准和品德基础,又是中华民族进步、社会发展、国家稳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柱,它陶冶出一代代志士仁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文明、进步。 第一讲 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向来十分重视核心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规范作用。 “三纲五常 ” 的出现,使他

3、们如获至宝,称 “ 三纲五常 ” 是 “ 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 ” ( 后汉书 曹褒传 )。于是,把它作为封建社会的根本思想、核心价值观念和最高道德原则,著书立说,办学兴教,教育百姓;用它去设官分职,取士选官,奖励名节;把它写进封建家谱族规中,转化为风俗习惯和民间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起到教化、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 “ 三纲五常 ” 和名教观念,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自成体系、高度概括、简洁明了,易记易懂易传,便于普及推广。它具有基础性和系统性, “ 三纲 ” 明确规定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三种最基本的伦理关系, “ 仁义礼智信

4、 ” 被认为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价值准则和五种永恒的道德规范,名教观念明确规定了道德践行的基本法则,即通过上定名分来教化天下;它具有根源性和主导性, “ 三纲五常” 和名教观念牵动着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推动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道德教化,其他许多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都是从它引申、推论而来的,在历史上对培育中华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塑造国民性格,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讲 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在我国近代的传承 自 1840年以后,我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族从此面临着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两大历

5、史任务。外国侵略者的炮声,清政府的没落腐朽、不堪一击和屡遭失败,唤醒了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一些开明的思想家,不仅从经济、技术层面去寻找中华民族贫穷落后挨打的原因,同时也从价值观念、道德精神和思想文化等层面,去寻找中华民族贫穷落后挨打的原因。他们寻找先进的理论,比较与中华民族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念,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观注入新的时代要求,阐发新的时代内涵。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价值观念,逐渐开始酝酿、形成和发展。 一方面,晚清封建统治阶级极力维护封建纲常名教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中的进步分子,运用传播进来的西方近现代思想价值观念,对封建纲常名教给予猛烈抨击。他们吸收近

6、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价值观念,建立新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认为人人都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大家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无所谓大人、小人;人人都是生而自由的,这是人们相爱、相助的人性基础;主张确保人权、平等、独立;主张建立一个没有不平等现象、至治至仁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大同世界;主张 “ 开民智 ” 、 “ 新民德 ” ,以科学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道德改造国民性。 梁启超则把中国的旧道德与西方的新道德作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旧的封建道德,尤其是对束身寡过和存心养性的道德修养方法进行猛烈批判,认为我国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偏重于私德而缺乏公德,注重的只是一私人为一私人的事,而西方的思想道

7、德观念更重视社会伦理和国家伦理。他认为,应该把私德和公德有机地结合起来,据此塑造新国民,建立新国家。 在我国近代重新诠释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潮流中,我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孙中山、章太炎,是走在最前列、最典型的代表。孙中山、章太炎对孔孟的 “ 仁学 ” 思想给予了新的解释,强调要发扬救世之仁、救国之仁。 孙中山( 18661925年),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 “ 起共和而终帝制 ” 。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 “

8、 中华民国国父 ” 。深受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崇和景仰。他沿用中国 “ 固有的道德 ” ,提出了要大力弘扬 “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 的道德精神。 孙中山深刻地认识到, “ 大凡一个国家所以能够强盛的缘故,起初的时候都是由武力的发展,继之以种种文化的发扬,便能成功 ” ,非常强调中华民族 “ 固有的道德和智能 ” 。 更为可贵的是,孙中山还对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改造,并赋予了其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内容,使之成为 “ 三民主义” 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 “ 八德 ”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 ,作为 “ 中华民国 ” 的核心价值观,以期恢复中华民族 “ 固有的

9、精神 ” 。同时,他还提出,中华民族 “ 固有的智能 ” ,即人生对于国家的观念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也应该恢复起来 ” 。他认为,中国政治落后是因为受外国的政治经济压迫,而推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中国人不讲修身,告诫国人要注意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五四时期,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我国进步思想家,学习西方新思想,批判封建旧道德,沉重打击了统治我国 2000多年的封建礼教,提倡民主与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我国无产阶级新文化的诞生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无产阶级新文化新道德,批判继承我国传统道德奠定了思想基础。毛泽东指出:在五四以后, “ 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 ” 。 孙中山提出的 “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 ,作为 “ 中华民国 ” 时期的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了中华民族 “ 固有的道德 ” 的积极意义,为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中的优秀价值元素,提供了有益借鉴,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