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云和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5 年)文 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 目 录第 1 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背景1.1 现状与基础1.2 建设意义1.3 优势与挑战第 2 章 规划总则2.1 规划思想与原则2.2 规划范围与期限2.3 建设目标2.4 规划定位2.5 指标体系第 3 章 生态文明建设空间引导3.1 生态功能定位与生态红线3.2 生态文明建设分区管理3.3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第 4 章 生态产业体系建设4.1 发展策略与发展方向4.2 精品高效的生态农业体系4.3 集约创新的生态工业体系4.4 绿色环保的生态服务业体系第 5 章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5.1 构建云和特色生态文
2、化体系5.2 培育生态产业文化5.3 倡导低碳生活云和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5)文本 3 5.4 加强宣传教育第 6 章 生态环境体系建设6.1 总量控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6.2 多措并举,提升水环境质量6.3 联防联控,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6.4 防控结合,着力营造清静声环境6.5 分类处置,妥善处理固体废弃物6.6 切实谋划,拓展污染防控领域第 7 章 生态人居体系建设7.1 优化生态绿地网络,营造山水园林景观7.2 完善绿色交通体系,开展慢行交通建设7.3 创建低碳节能城市,打造绿色宜居家园7.4 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提供便捷优质服务7.5 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建设山水童话乡村第
3、 8 章 生态制度体系建设8.1 健全决策机制,加强生态文明政绩考核8.2 科学责任制度8.3 科学管理制度8.4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动机制8.5 环保投入与公众参与机制第 9 章 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9.1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9.2 保障措施云和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5)文本 4 第 1 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背景1.1 现状与基础1.1.1 自然背景云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山区,总面积 984 平方公里,人口 11.16 万,辖 10 个乡、 镇、街道 办 事处,168 个行政村。地貌主要为山地、丘陵、盆地;分属瓯江上游干流龙泉溪和瓯江上游小溪支流梧桐坑两大水系,年均降雨量 14
4、652104 毫米;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1.1.2 经济基础2015 年云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4.34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9 亿元,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1053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08 元。云和三次产业结构为 8.1:50.7:41.2,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 103 亿元。目前云和县全力推进工业发展规划,形成形成以木制玩具、精密装备制造、金属加工为主导的三大传统特色产业。同时提升以生态休闲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2015 年,全县全年接待旅游人数 422.19 万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20.19 亿元。1.1.3 生态环境建设基础200
5、9 年云和县创建省级“生态县” ,并于 2014 成为丽水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 。2011-2015 年云和县连续多次被评为省、市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梅湾等 6 个村被评为丽水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梓坊村被评为“丽 水市首批十大最美 乡村” ;紧水 滩镇被评为“首届浙江十大最美乡镇”;安溪 乡被评为 省级卫生乡镇,云和 县被评为全省“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先进单 位。2013 年云和县完成农户卫 生改厕 23817 户, 农村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 2980 吨洁净家庭创建 20949 户,创建美丽乡村样本户257 户。云和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5)文本 5 云和县水
6、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 100%,大气环 境功能区达标率为 100%。云和县全县主要河流水库保持在 III 类或以上,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属良好级,年度总 体水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2 建设意义为 解 决 资 源 能 源 环 境 和 群 众 日 益 增 长 的 环 境 需 求 空 间 的 矛 盾 ,云 和 县 必须 发 挥 自 身 生 态 优 势 ,通 过 调 优 一 产 、提 升 二 产 、提 速 三 产 优 化 升 级 产 业 结 构 ,促 进 云 和 经 济 与 环 境 之 间 的 协 调 发 展 。开 展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是 解 决 云 和 县 资源 环 境 约 束 和
7、 需 求 矛 盾 的 必 由 之 路 ,也 是 维 护 云 和 县 “山 水 林 田 湖 草 草 ”生 态安 全 格 局 的 重 要 保 障 ,对 促 进 云 和 实 现 由 “小 县 大 城 ”向 “小 县 名 城 ”跨 越 ,化云 和 县 “绿 水 青 山 ”为 “金 山 银 山 ”具 有 重 要 的 战 略 意 义 。1.3 优势与挑战1.3.1 优势生态基础得天独厚,生态旅游天然胜地。云和县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森林面积 75473.00 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80.8%,林木绿化率达 81.8%,是浙江省杉木、油茶林基地县之一。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较高,可谓是天然氧吧。已划定自然保护小区 8
8、 个,森林公园 2 处,建有云和湖旅游度假区一个,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一个。云和湖作为全省第三大人工湖,水域风光旅游资源非常独特,有石浦古民居等旅游单体 41 个,极其具有生态旅游开发价值;梅源梯田面积名列全国前三,并有 1400 多年的历史,社会价值、文化价 值、科学价值非常之高,旅游 业发 展前景广阔。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秀美的森林环境将为云和县生态旅游作出卓越的贡献。“小县大城”战略稳健实施,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当前云和城市化率达到 63.1%,人口集聚水平处于全省 25 个欠 发达山区县(市区)中,除柯城区与莲都区之外的最高水平,城乡统筹程度高于全市其他县,距离整体云和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9、20162025)文本 6 协调阶段差距较小。 “小县大城”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山区城镇化以及浙江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小城市发展理念相契合,为云和县城小城市培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环境治理卓有成效,环境优势明显。截至 2015 年,云和县现有废水治理设施数 5 套,废气治理设施 14 套,除尘设施 14 套,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达到 1.247 万吨/日,工业废水处理量达到 48.24 万吨/ 日,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达到 16.53 万立方米/日,除尘设 施处理能力达到 165.3 吨/ 时;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厂 1 个,处理量达到 4.3 万吨/年;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14 个,处理 污水量 293
10、.64 万吨。云和县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全市第一批通过国家级生态县公示,同 时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生态满意度指数位列全省第9。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云和县城处于县城中心的云和盆地,是云和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占全 县 人口 8%以上的畲族山民,也有浙江省域内分布不多的客家人,丰富的山区民俗文化积淀,使云和县具有开发民俗文化和乡村文化旅游的条件,同时,云和丰富的地形地貌资源适宜发展高山蔬菜、高山花海等景观农业,以及融入摄影、写生、木玩等元素的创意旅游方式。近来,云和县启动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 年),把生 态休闲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是云
11、和县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木玩文化特色鲜明。云和县文化建设以木玩文化为核心特色,带动梯田农耕文化、畲族民族风情文化、船帮文化共同发展,突出木玩文化的低碳环保特点,深入挖掘本土特色中的生态文化资源,云和县生态文化品位得以提高,城市影响力得以扩大。云和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5)文本 7 1.3.2 挑战生态产业链有待提升。2015 年,云和县三大产业生产总值的比例为8.1:50.7:41.2。其中,第三 产业比例为 41.2%,与丽水市、浙江省以及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均处于落后地位。从目前来看,云和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据全县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其经济增长仍过分依赖于第二产业。云和县是丽水
12、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丽水重要水源地,从“ 十三五” 时期生态环 境保护 来看,丽水建设“双示范区”将会实施史上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生活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的挑战越来越演变成经济的挑战,工业粉尘、 废漆、工 业污 水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挑战也更为严峻,对农业产业发展也将产生较大的空间与环保制约。配套基础设施亟待完善。随着云和县“小县大城” 战略的实施,人口、产业进一步集聚,导致污水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进一步增加,造成云和县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压力加大。污水、固废等收集处理配套设施亟待完善。云和县是著名玩具之乡,且生态环境优美
13、,县域内旅游资源单体类型丰富且品质优良,空间分布集中。但配套基础设施建立不完善,住宿和接待点较为匮乏,景点能容纳的游客量有限。云和县处于浙江经济低谷区且县域知名度不高,旅游投资的内源动力不及省内许多地区,周边旅游开发滞后,短期内难以利用近邻效应获取外部经济利益。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有待健全。云和县主要靠政府行政措施来推动生态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部门联动机制不够完善,未建立起“ 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 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 的责任意识。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环 保监管新机制尚未形成,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和社会联动” 的大环保格局尚未构建;生态补偿、党政 领导干部生态责任追究、生
14、 态云和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5)文本 8 环境损害赔偿等机制不够完善。第 2 章 规划总则2.1 规划思想与原则2.1.1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践行“八八战略”和“ 两山理论” ,以“丽水之赞” 为动力,以“ 乡村振兴”为引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突破口,紧紧围绕 “小县大城”核心战略和“ 产业升级、城市提升、主体功能区建设” 三大战略任务,以保 护环境、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空间为重点,构建合理的产业发展布局、城镇化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为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建成“ 童话云和大花园” 提供强有力的生态
15、环 境支撑。2.1.2 规划原则尊重自然,和谐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将生 态环境承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将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树立保护生态资源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不断促进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空间引领,科学布局。根据国土空间布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生态空间管理分区,依据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明确产业准入条件和结构调整方向。实行有差别的环境管理政策,指导区域和行业的科学发展。科 教 支 撑 ,体 制 创 新 。充 分 发 挥 科 技 作 为 第 一 生 产 力 和 教 育 的 先 导 性 、全 局性 、基 础 性 作
16、用 ,加 快 创 新 步 伐 ,增 强 生 态 县 建 设 的 科 教 支 撑 能 力 和 体 制 机 制 活力 。加 强 法 制 建 设 、健 全 管 理 体 制 和 培 育 生 态 伦 理 道 德 ,努 力 做 好 制 度 保 障 。政 府 主 导 ,公 众 参 与 。发 挥 政 府 主 导 和 政 策 导 向 作 用 ,强 化 监 管 ,加 大 公共 领 域 、基 础 性 和 导 向 性 的 重 点 项 目 投 资 ,提 供 良 好 的 政 策 环 境 和 公 共 服 务 ;云和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5)文本 9 充 分 运 用 市 场 机 制 ,调 动 企 业 和 个 人
17、的 积 极 性 与 创 造 性 ,引 导 公 众 主 动 参 与 ,提 高 公 众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观 和 生 态 意 识 ,扩 大 国 际 国 内 交 流 、合 作 。2.2 规划范围与期限2.2.1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云和县行政区域,总面积 984km2。2.2.2 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 2015 年;规划期限为 20162025 年,其中:近期(达标)阶段 20162020 年;远期(提升)阶段 20202025 年。2.3 建设目标2.3.1 总体目标充分发挥云和县的生态优势和经济特色,全面建设区域生态文明,逐步完善城乡一体化环境基础设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将云和县建成生态屏障
18、功能突显、生态经济高效节能、生态环境持续优秀、生态人居宜居宜养、生态制度完善高效和生态文化独特繁荣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3.3 阶段目标近期目标(2016-2020 年)。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重点提高传统产业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 GDP 能耗,有效促进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循环工业的发展;完善中心城区、工业区和环云和湖流域第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基 本 形 成 科 学 合 理 的 空 间 开 发 格 局 ,经 济 发 展 迈 入 良 性 循 环 ,产 业 结 构 进 一步 优 化 ,环 境 保 护 与 生 态 建 设 力 度 明 显 加 大 ,辖 区 内 居 民 收 入
19、 水 平 、文 明 素 质 和环 境 满 意 度 全 面 提 升 ,各 项 指 标 达 到 国 家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试 点 县 的 考 核 要 求 。远期目标(2021-2025 年)。云和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5)文本 10 深化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开展中心城区和各乡镇生态化改造,传承和保护畲族文化,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和绿色企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增长点, “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和“ 山水童话乡村” 建设卓有成效,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城乡人居质量明显提升,生态文化氛围浓厚,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生态文
20、明建设试点县考核标准,成为“美丽丽水” 生态文明县建设的旗帜。2.4 规划定位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基于云和县特色产业和生态资源优势,加大传统产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做大做强木玩、阀门、轴承三大行业,优先发展循环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健全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提升全县生态文明水平,将云和县建设成为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 设 童 话 云 和 “大 花 园 ”。坚 持 全 域 统 筹 、城 乡 一 体 ,立 足 “一 城 一 湖 一 梯田 ”发 展 布 局 ,坚 守 蓝 天 白 云 、绿 水 青 山 的 底 色 和 底 线 ,以 富 民 惠 民
21、 为 根 本 目的 ,以 “美 丽 县 城 +美 丽 乡 村 +美 丽 山 水 ”为 空 间 形 态 ,以 绿 色 生 产 、绿 色 能 源 、绿 色 消 费 为 主 要 方 向 ,以 生 产 空 间 集 约 高 效 、生 活 空 间 宜 居 适 度 、生 态 空 间 山清 水 秀 为 基 本 要 求 ,画 好 山 水 画 ,念 好 田 湖 经 ,圆 好 童 话 梦 ,打 造 拥 有 童 话 般环 境 、童 话 般 产 业 、童 话 般 生 活 的 童 话 云 和 “大 花 园 ”。2.5 指标体系依据 2016 年月发布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云和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指标包含六大领域、十项任务及 38 项建设指标(表 2-1)。在 38 个具体指标中,没有现状值的指标有 3 个,占全部指标的 8%,有现状值的指标有 35 个,占全部指标的 92%,其中已达标指标 27 个,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