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性 主义经 典 教学 工作坊主办单位: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性别与妇女研究中心协办单位:台湾女性学学会时间: 2008年 3月 7日(星期五)地点: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光复校区修齐大楼四楼26508会议室引言人:南京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 哲学博士 戴雪红妇女 /社会性别学科发展网络( NGO)www.chinagender.org “妇女 /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 ”于 2006年8月成立 , 以更好地凝聚力量、构建信息、分享资源。该网络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有关妇女 /社会性别学领域成员最多的专门性、学科性非政府网络。到目前为止, “妇女 /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 ”共有个人成员 200
2、人左右。 本网络( 2006 2010)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学科培训 据不完全统计,本网络个人成员涉及了社会学、教育学、哲学 /伦理学、历史学、文学、妇女 /社会性别学、政治学、心理学、马列 /科社、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医学、语言学、人类 /民族学、新闻 /传播学、物理学等 17个大的学科门类。 以妇女 +本土的立场出发,在 2007年 1月,网络在福建师范大学开展了第一期师资培训班,来自广西、黑龙江、吉林、山西、浙江、江苏、江西、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省市高校的 62位教师参加了培训。 学科培训 应邀专程前来讲学的有:成功大学外文系主任刘开玲教授、台湾大学历史系林维红教授、政治学
3、系黄长玲教授、社会工作系余汉仪教授和外文学系叶德兰教授等 5人。 5位台湾老师先后讲授了 性别理论与议题 、 女性主义政治理论 、 性别与文学通识课程设计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心得分享 、 身体言说的教学范例 、 妇女与性别研究的课程规划 、 女性主义史学 、 性别主流化 、 性别与沟通 以及 女性与国际和平运动 等课程。本次培训反响很好,增进了海峡两岸妇女 /社会性别学学科建设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促进了中国大陆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教学的深入。 第二期师资培训已经于 2007年 7月在山西太原举行。 第三期培训于 2008年 1月结束,邀请的是台湾地区的知名学者,包括台湾大学外文学系叶德兰教
4、授等人。哲学子网络建设 以主体身份和开放式的姿态介入哲学学术主流 ,以性别与哲学沙龙或论坛的形式建立起以文化哲学为背景的全国性子网络系统 。 1、哲学领域进行性别研究目前在大陆女性研究中还属薄弱环节 ,成立此子网络可以推动和促进性别哲学的学科建立、教学发展以及申报学位点和进行师资建设 . 2、大陆的女性研究已走过了 20多年的历史 ,从女性学科发展来看需要对中西方文化哲学的梳理和反思 ;在研究内容上 ,也需要对女性 社会性别研究的方法论和哲学伦理价值观及历史观等进行梳理和研究。 3、整合哲学和性别研究的力量 ,形成合力 ,以学术沙龙或论坛的形式介入主流学术 ,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和促进性别在哲学领
5、域的研究和教学;同时可以加强学术研究和教学的交流,特别是与主流哲学界的研究和教学交流,这对哲学和女性研究及教学发展会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性别与哲学对话 ”首届论坛会议 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主办,肖巍教授负责召集的 “性别与哲学对话平台 ”首届论坛于2007年 7月 14日在清华大学举行。这次会议讨论基本围绕大的哲学学科进行,涉及:本体论问题、认识论问题、科学哲学问题、政治哲学问题、美学问题、伦理学问题等等。会议综述刊登在最新的 哲学动态 和 中国女性主义 。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 女性主义哲学专题研究 硕士生二年级 (面向全校的选修课程 ) 学分数: 2 授课教师:戴雪红 授课方式 1、由教师讲授
6、。 2、每位研究生都需要事先阅读指定读物。由研究生轮流负责导读,并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他同学必须参与讨论。 授课地点:南京大学逸夫管理科学楼西 205。评分方式 1、上课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占 30%。 2、期中报告一篇,占 30%。 3、期末报告一篇,占 40%。授课目标 女性主义哲学是一种拒绝把人类经验同化为男人经验的哲学理论和倾向。 它批判并试图矫正以下现象:将女性及女性的关注点排除于哲学和其他领域的传统问题、历史与学术训练体制之外。 女性主义哲学注重性别与哲学之关联性此一极为重要的问题。 本课程评价当代女性主义哲学的一些主要特征 ,并对有关未来的若干建议做一探讨。授课大纲(部分) 第一专题:女性主义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 第二专题:女性主义哲学研究特点、价值、内容 第三专题:哲学与阳刚性质 第四专题:如何对待传统哲学的二元论 第五专题:对传统哲学的批判 第六专题:困难、发展、问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