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主要抗病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3432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主要抗病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牛主要抗病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牛主要抗病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牛主要抗病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牛主要抗病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牛主要抗病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摘要:动物在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常会受到环境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其结果常表现为抗病或染病。抗病性的出现多数是由抗病基因控制的。近几年来,有关牛抗病基因的研究日益增多,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抗病基因主要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天然抗性巨噬结合蛋白 1(NRAMP1)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 、Toll 样受体基因、 干扰素等。文章将着重对牛体内与免疫相关的部分抗病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关键词:牛;抗病基因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282-2 0 前言 动物可能对一些传染

2、性疾病存在完全或部分的抗性,即抗病性。抗病性大多是由遗传因素来决定和控制的,动物自身的遗传性状决定着疾病的发病率。1抗病基因是动物抗病性的遗传基础,它是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能够抵抗疾病入侵、能使动物体内产生抗体,即动物对疾病产生抗性的基因。抗病基因按照效应大小分为三类:第一是单一主基因,这种基因的功能主要是控制抗性状的表达;第二是微效多基因,这种基因控制的抗病能力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完成的;第三是独立的多基因,一般抗病能力多受到独立的多基因控制,而特殊抗病能力主要受到单个主基因位点的控制。2 虽然预防接种在动物疾病控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防治作用,但仍未能完全遏制传染病的流行。当前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3、,进而找寻抗病基因进行抗病育种,从根本上改变动物的遗传性状,已成为控制和减少一些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而利用分子遗传学方法,采用基因图谱和数量性状位点扫描技术寻找与抗病力相关的基因,进行间接选择也日渐成为了新的方法。3目前,已经发现的在牛体内与免疫相关的抗病候选基因数量逐渐增多,主要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天然抗性巨噬结合蛋白 1(NRAMP1)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 ,Toll 样受体基因(TLR) ,干扰素(IFN)等,这些抗病候选基因有望成为动物抗病育种的新靶点。 1 主要的抗病候选基因 1.1 天然抗性巨噬结合蛋白 1(NRAMP1) NRAMP1 基因是一个比较保守

4、的基因,主要存在于吞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以及外周血液细胞中,为特异性表达,会影响动物自身的固有免疫,所以是综合抗病能力较好的候选基因。NRAMP1 基因最初在小鼠体内发现,是在网状内皮细胞中的巨噬细胞表达。NRAMP1 基因的存在可以抵抗多种细胞内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发挥着重要的免疫功能。4通过把小鼠的基因敲除发现,NRAMP1 基因与一些细胞内菌,病原微生物菌,例如分枝杆菌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沙门杆菌、利什曼菌等的抗性和易感性有关。牛的 NRAMP1 基因位于第 2 号染色体上,研究表明其对牛布鲁氏病、乳腺炎等疾病有抵抗作用。对 NRAMP1 基因功能的研究表明可能是通过消耗含有胞内病原微生物吞

5、噬体中的二价金属离子,使病原微生物缺乏繁殖必需的金属离子而达到抵抗胞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5,但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Ciro Estrada-Chavez,Ana L. Pereira-Suarez6等人发现在人体中,NRAMP1 基因已被确定与结核易感性有关。 1.2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MHC 是由连接紧密的多态性基因组成的,是一个与抗病性和免疫应答有着紧密相关性的基因家族,在免疫反应中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控制和清除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证实 MHC 与多种疾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牛的 MHC 物位于第 23 号染色体上,1978 年牛的 MHC 基因得到了首次报道,

6、命名为 BoLA 基因。有关 BoLA 基因和疾病的报道很多,Gilliespie,Sharif 等人研究出 BoLA-DRB3 第 2 外显子与奶牛乳房炎的高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Wei Lei,Qinglong Liang 等人研究了牛 BoLA-DRB3 基因和皖北 FMDV 与牛口蹄疫易感性之间的关联,采用 BOLA-DRB3 基因扩增的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健康和感染口蹄疫牛之间的差异,发现等位基因 Hae III A 在皖北牛中与口蹄疫易感性显著相关,而 Hae III C 则对口蹄疫病毒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8牛的 BoLA 基因与肠道寄生虫病、高酮症的易感性

7、相关,牛的白血病与 BoLA-AW16 相关,牛的慢性后脊椎轻瘫与 BoLA-A8 相关,牛眼癌与 W6相关,W14 单倍型与牛结核病易感性相关。 1.3 Toll 样受体基因(TLR) TLR 基因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中已经被鉴定出来的跨膜蛋白家族,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Toll 样受体的作用是作为膜受体来识别侵袭机体的病原体含有的保守蛋白,还起着传递识别信号,激活核转录因子,转录相应的效应分子以及影响机体天然免疫等作用。9自从 2006 年牛的 TLR 基因 mRNA 序列在 GenBank 上公布,对 TLR 基因家族和牛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便迅速增多。Colleen A

8、. Fisher, Eric K. Bhattarai10等人运用自定义下一代测序方法以及等位基因分型检测方法对牛的 10 个 TLR 基因变体的 280 双等位基因进行 SNP 检测和验证。采用验证牛 TLR 识别细菌配体基因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有 6 个 SNP位点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易感性和奶牛感染副结核病的易感性相关。还有研究认为,TLR 基因可能与牛呼吸性疾病、肠道性感染疾病、牛乳房炎、口蹄疫病毒感染疾病、败血病及子宫内膜炎等。 1.4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 MBL 基因是人体和动物体内重要的天然抗感染免疫分子,是由肝脏合成后分泌到血液中的,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前,其可以

9、诱导并激活机体的固有免疫反应。MBL 基因与免疫调节、补体活化的介导等生物学效应有着紧密的关联,同时又是临床上介导多种疾病发生的基础结构,MBL 基因在防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天然免疫中起着抗感染分子的作用。11研究发现 MBL 基因的多态性和免疫缺陷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以及寄生虫性疾病等均有相关性。根据 Gen Bank 发布的数据,牛具有 MBL1 与 MBL2 两种基因,Andersen 等人通过亲和层析法从牛的血清中得到了纯化的 MBL 基因。Kawai 等人采用编码人 MBL 基因的胶原区、颈区及糖识别区域探针的方法,从牛肝 cDNA文库中筛选编码牛

10、 MBL 基因的 cDNA 克隆,同时从牛血清中分离得到了MBL 基因。Capparelli R12等人研究发现 MBL 基因多态性与水牛抗布鲁杆菌病的能力密切相关,其作用机理为 MBL 基因突变导致甘露糖结合凝集素血清水平下降,影响了正常的免疫功能。Liu J, Ju Z, Li Q 等人选择了 MBL 基因启动子区域的三个新 SNP 位点和两个已报道的 MBL1 基因外显子 2 的位点进行检测,采用 PCR 单链构象技术在中国奶牛的三个不同品种中进行性多态性分析,分析其基因型和单倍型频率,血清 MBL-A的水平,补体活性等,结果表明 MBL1 基因与抗奶牛乳腺炎存在相关性。13 1.5 干

11、扰素基因(IFN) 由于 IFN 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抵抗病毒感染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成为病毒学、遗传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IFN- 在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加巨噬细胞杀菌力、影响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其主要是通过刺激或抑制相应的基因发挥作用。14孙仰峰等人 2008 年对牛 IFN- 基因高效表达及纯化进行了研究。15张永红等人研究鲁西黄牛 BoIFN- 基因,并获得了具有较高抗病毒活性的重组干扰素产物。16蔡进忠从我国环湖型牦牛和野牦牛基因组 DNA 中克隆了 干扰素基因,重组后的BoIFN- 基因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具有一定的抑

12、制作用。17Sweeney RW, Jones DE 等人选取 5 只未受感染的成年荷斯坦奶牛,7 只自然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成年荷斯坦奶牛,屠宰时从每只牛体内取回肠和盲肠的淋巴结样品,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 IFN- 和白细胞介素 4 在每个样品 mRNA 表达量。结果感染结核的牛 IFN- 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未感染牛,因此,IFN - 的表达量增加,可能会增强牛的抗感染性。18 2 抗病基因应用于动物抗病育种时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展望 2.1 存在的问题 动物抗病能力的遗传机制很复杂,还有环境的影响也很大。病原微生物的遗传特性与宿主动物的关系也很复杂,同时对抗病性和易感性指标的测定

13、也没有统一的规定,而且还缺乏用于选择的可靠性标记。研究表明抗病性性状是由微效多种基因所控制的,但基因之间还会存在相互的作用,单纯的使用某种标记辅助选择达不到全面性效果,基因工程育种虽然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成功率却极低,而且需要的花费也相当巨大,很难实现大规模的操作。19因此,单独应用某一种抗病育种技术都会呈现出很多方面的局限性,还有抗病性与生产性状之间存在着负相关作用,不同的疾病间也会存在拮抗作用,目前除了一些已知的疾病外,大多数疾病在抗性选择方面可以参考的数据还很少,抗病机理也不是很明确和清楚,这些问题也同样在制约和阻碍着抗病育种的发展和应用。 2.2 前景展望 抗病育种并不是育种的最终目的,

14、还需要与动物的生产性能、疾病的生理学特征、流行病学、免疫机制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相结合考虑,才能产生最适合经济需要的效果。在目前畜牧业抗病育种的方法中,应当充分将常规的表型选择和标记型的辅助选择有效的结合起来,让两者的优势得到互补,有效的提高家畜机体的一般抗病能力和特殊抗病能力。20对此,应该将分子学技术与抗病基因结合,开展动物基因组的基础研究工作,采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和转基因工程技术系统地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性的研究。随着抗病基因作用机制研究不断的深入,抗病育种进展缓慢的局面将会得到逐渐的改善,综合性抗病育种研究将对我国畜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袁峥嵘.动物抗病育种研究进

15、展J.畜牧与兽医,2007,9 (39):68-70. 2 S.C. Bishop,C.A. Morris,et al.Genetics of disease resistance in sheep and goats J.Small Ruminant Research, Volume 70,Issue 1,June 2007,Pages 48-59. 3 张世栋,金维江.动物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1999,4(35):55-57. 4 薛尚军,贾静敏,刘宏等.NRAMP1 基因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1):28-30. 5 张利博,王洪梅,王长法等.牛 Nr

16、amp1 基因 5调控区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09,9(29):1175-1178. 6 Ciro Estrada-Chavez,AnaL.Pereira-Suarez,Marco A.Meraz,et al.High-Level Expression of NRAMP1 in Peripheral Blood Cells and Tuberculous Granulomas from Mycobacterium bovis-Infected Bovines J.Infect Immun.2001 November,69(11):7165-7168. 7 王兴平,许尚忠,昝

17、林森,高雪,任红艳,陈金宝, 牛抗病基因 BoLA-DRB3 的新等位基因的发现J.畜牧兽医学报,2006,37(7):722-726. 8 Davies CJ,Anders son L,Mikko S,et al.Nomenclature for factors of the BoLA system,1996: report of the ISAG BoLA Nomenclature Committee J.Animal Genetics,1997,28:159-168. 9 Arbournc,Lorenze ,et al.TLR4 mut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18、 endotox in hypo responsiveness in humans J.Nat Genet,2000,25(2):187-191. 10 邓存良.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1998,5: 238 -242. 11 Holmskov U,Thiel S,Jensenius JC,et al.Collectin -sand ficolins:humoral lectins of the innate immune defenseJ.Annu,Rev.Immunol,2003,21:547-578. 12 Liu J,Ju Z,Li Q,et al.Ma

19、nnose-binding lectin 1 haplotypes influence serum MBL-A concentration,complement activity,and milk production traits in Chinese Holstein cattleJ.Immunogenetics.2011 Nov;63(11):727-742. 13 Domeika K. Porcine immunoregulatory cytokines wit h special reference to t heir induction by Cp G containing DNA

20、 D.Uppsala: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3. 14 夏伦斌,王新华,连宏军等. 干扰素及其在动物疾病防控中的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5):74-78. 15 孙仰峰,李文辉等.牛 INF-a 基因高效表达及纯化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8,30(11):889-892. 16 张永红,王长法,杨少华等.重组鲁西黄牛 a 干扰素融合蛋 白的表达及其抗病毒活性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7,23(4): 730-734. 17 蔡进忠,史喜菊,李少勇等.耗牛 INF-a 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21、J.中国兽医杂志,2006,42:3-6. 18 Sweeney RW, Jones DE,Habecker P,et al.Interferon -gamma and interleukin 4 gene expression in cows infected with 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 J.Am J Vet Res.1998 Jul,59(7):842-847. 19 李林召,张龙超.国内外抗病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9,9(36):104-106. 20 C.A.Morris,et al.A review of genetic resistance to disease in Bos taurus cattle J.The Veterinary Journal,Volume 174,Issue 3,November 2007,Pages 481-491. 作者简介:吴语宁(1986-)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免疫生物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