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背景下 “ 空间与图形” 教学的思考 姓 名 刘延革 单 位 崇文教育研修学院 教师问题:为什么学生周长和面积公式老混?体积和表面知识分不清?计算无盖箱子的表面积时,为什么总是找不准哪个面不算?原来图形的认识基本上是从 “平面到立体 ”,现在是从 “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 ”,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把中学几何的东西下放到小学?学生热热闹闹操作了半天,还不如到中学一下子就学会了。“东西南北 ”、 “平移、旋转、轴对称 ”等应该在社会课或美术课中学习,为什么要在数学课上学?学生对能用公式直接解决的问题正确率比较高,而对需要一些想象的问题正确率就比较低,这怎么办?教育价值:“空间与图形 ”
2、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什么是空间观念?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就称为空间观念。1980年北京市小学毕业和升学考试中的一道几何题目: “ 有一个长方体,长 5尺,宽和高都是 3尺,它的体积是( ),棱长之和是( ) ” 。 根据全市抽样统计,第一问绝大多数都对,第二问答对率仅 31.9%。许多学生不知道长方体有 12条棱,或者不知道 12条棱有几组,每组有什么特点,根本原因没有形成长方体的表象。长期以来,关于 “ 几何 ” 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然而,空间与人类的生
3、存和居住紧密相关,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间,能使孩子更好的生存、活动和成长。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基本上谈不上发明创造。我国初二学生数学成绩普遍出现下降的现象,高中生学习立体几何时的困难,也都与空间观念薄弱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从宏观到微观,从当前到长远,从小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标准 将以往的 “ 几何 ” 拓展为 “ 空间与图形 ” ,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 “ 空间与图形 ” 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材变化:小学阶段的教材 削弱 了单纯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 等的计算, 增加 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 等内容。 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