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盐化工产业突飞猛进,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盐化工生产大国。盐化工产业不仅提供了“三酸两碱”中的烧碱、纯碱和盐酸,而且可向下游延伸生产 PVC、甲烷氯化物、环氧丙烷、TDI/ MDI 等多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以及众多的精细专用化学品,是带动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础原材料。 关键词:盐化工 产业 现状 前景 一、资源支撑盐化工蓬勃发展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盐大国,目前产能达到 7 200 万 t/ a 。2009 年,国内原盐产量为 5845. 10 万 t ,同比增长 5. 6 %。丰富的盐资源可以满足制盐工业及盐化工长期快速发展的需求。全国各地几
2、乎都有盐资源的分布:东部为海盐,中部及西南部为井矿盐,西北部为湖盐。受沿海地区各类园区和工业等项目建设发展的影响,北方海盐区的盐田面积逐年萎缩,海盐产能增幅和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而井矿盐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技术成熟,投资门槛不高,因此,近年井矿盐产能增幅较快,在全国原盐总产量中的比例逐年提高。我国以盐为原料的盐化工产业,主要是用于纯碱和氯碱两大行业, “两碱”的产量以及盐消耗量均占盐化工总量的 95 %以上。 “两碱”的发展拉动了盐业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以纯碱和氯碱为龙头,下游产品开发并存的盐化工产业格局。 二、中国纯碱领军全球 近年来,我国纯碱产能始终保持在大于 10 %的增长速度,2009 年达
3、到 2 400 万 t/ a ,产量为 1 872 万 t ,是世界第一纯碱生产大国。现有生产企业约 50 家,其中前 10 家企业的产能占 55 %左右。此外,近年来我国新建的大型纯碱装置,基本都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工艺装备,因此,我国的纯碱技术装备水平较高。2010 年,预计还会新增产能近 240 万t。 三、氯碱工业步入成熟期 我国氯碱工业正处于一个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生产技术已十分成熟。2003 年以来,国内烧碱和 PVC 产能的年均增长速度均超过20 %。截至 2009 年底,我国烧碱生产能力达到 2 793 万 t/ a,全年烧碱产量 1 891 万 t ,同比增长 8. 6 %
4、,我国烧碱生产能力和产量已稳居全球第一位。2009 年我国 PVC 产能达到 1 781 万 t/ a ,同比增长 12. 6 %;总产量为 915. 5 万 t ,同比增长 11. 0 % 2010 年,我国烧碱产能有望达到 3 390 万 t/ a ,增幅在 21 %;PVC 产能有望达到 2 343 万 t/ a ,增幅超过 30 %。虽然实际投产会有所变化,但从中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仍无法阻挡行业的扩产步伐,行业整合、调整已不可避免。 四、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盐业行业效益起伏较大,为避免产能严重过剩,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2006 年发布制盐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一是优先考虑与两碱项
5、目的配套建设。制盐生产能力由 2005 年的 5500 万 t 提高至 2010 年的 6500 万 t,年增幅控制在 5%以内,但实际预测该指标将会被大大突破。二是稳定海盐生产,有序发展井矿盐。主要作为化工用盐,关键是要提高产品质量。井矿盐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但生产稳定,产品质量相对较好,在适度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增加低耗能的液体盐的供应量。三是按需发展湖盐。湖盐区地处西部,运输条件还有待改善;但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也具有一定优势。 受沿海地区各类园区和工业等项目建设发展的影响,北方海盐区的盐田面积逐年萎缩,海盐产能增幅和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产能进一步增加的潜力不大。而井矿盐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技术
6、成熟,投资门槛不高,因此近年井矿盐产能增幅较快,在全国盐总产量中的比例逐年提高。目前规划建设的制盐产能(主要是井矿盐)超过 1000 万 t/a,盐业产能的增长可以满足下游行业的需求。 五、打造盐化工循环产业链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决定消费市场的两个决定因素。预计 2015 年前,我国经济将至少保持 8 %以上的增长速度。我国拥有世界人口的 1/ 5 ,造就了全球最大的工业品消费市场。因此,我国盐化工消费需求在“十二五”期间仍有一定发展空间。 1.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盐化工虽然盐化工以盐为主要原料,但盐化工的主导产品均属于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纯碱和烧碱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盐的价格,而是决
7、定于电、蒸汽、合成氨的价格,实质是取决于煤炭的价格,盐化工主要通过煤化工的竞争力体现出来,所以煤盐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2.打造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产业链。两碱联合是盐化工有效的发展模式之一。使用电石法 PVC 产生的难以治理的电石渣全部用于氨碱的生产,可以解决 PVC 树脂行业的电石渣废料利用的难题,同时减少了纯碱对石灰石的消耗和相关能耗及“三废”的排放。氯碱产业应体现先进的产业链特色,目前比较成功的模式之一是氯碱、TDI/ MDI 和 PVC 的结合,氯气优先用于 TDI/ MDI 的生产,产生的 HCl 再用于 PVC ;二是氯碱、TDI/ MDI 和廉价甘油制环氧氯丙烷的
8、结合,氯气优先用于 TDI/ MDI 的生产,产生的 HCl 再和甘油合成环氧氯丙烷。如此实现了氯的二次利用,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新上盐化工项目不应仅仅把发展锁定在大型氯碱装置并配套 PVC 项目上,而应转变思路,重点考虑更先进和切合实际的氯加工方案,以氯定碱,大力发展高档次精细有机氯产品。 综上所述,我国盐化工产业链正在步入一个新的调整和发展期,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是:延长现有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方向寻求突破。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锁定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的路线,将为盐化工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 周贤国,刘向阳. 煤盐联合发展氯碱循环经济J. 氯碱工业. 2007(07) 2 李继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J. 氯碱工业. 2007(08) 3 王德祥,黄锦荣,鹿志军. 我国氯碱行业生产现状及发展战略J. 氯碱工业. 2004(12) 4 李宗耀,蒋元力,贾金才,张士祥. 煤化工与盐化工联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J. 中国氯碱.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