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电声看我国电影期刊的发展摘要电声是 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销量最大的电影刊物,它凭借丰富的内容、公正的姿态以及充满道德意味的批判立场,成为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本文对其编辑理念及内容特色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声对当今影视期刊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声 影视期刊 借鉴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2-0074-03 电声是 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销量最高的一份电影刊物,其前身是 1932 年 5 月 1 日创办的电声日报 。随着电声日报的畅销,类似的报纸也纷纷出现。此时林泽苍转而将“日报”改为“周刊” ,篇幅扩大,开本缩
2、小,便于读者随身携带,图片质量也明显提高。 电声给自己的定位是“全国首创之电影与无线电日刊” ,但与其他电影期刊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编辑慢慢发现,人们需要更多的资讯,单一地介绍电影及无线电知识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于是在内容上增加文坛、舞女、播音等板块,形式上也由原来的 18 页增加到 28页。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因为整个社会大背景的混乱以及电影事业的衰落, 电声于 1941 年被迫停刊。 1 电声的编辑理念 1.1 以影视为主的多内容共存 1933 年底,林泽苍将“日报”改为“周刊” 。此时的电声是一份以报道电影信息为主,同时涉及相关娱乐内容的综合性刊物。从其创
3、刊到停刊的 8 年间,这种“多栖并置”的办刊理念一直贯穿其中,且不同的报道其关注点也不尽相同:关于中国影迷的娱乐性报道,通常侧重于探寻中国影坛的实时动态以及明星的生存状态;而对于好莱坞电影与明星的介绍则是服务于另外一批相对“高端”的西片影迷。融汇中西、兼具新闻性与娱乐性的内容,考虑到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这为电声赢得了广泛的受众。 除娱乐圈内容外, 电声也会不时地对影坛做出宏观的概括或评论。比如, 过去一年中国国产影片之一笔总账 上海舞场巡礼等文章就是这一类主题的总结。如果说娱乐性的内容使电声拥有广泛的读者群,那么这些理论性的专题文章则让其更具专业性与权威性。 “多内容共存”的报道方针,为电声开
4、拓更广泛的领域,同时也留下更多的进退空间。当然,在这千变万化中,唯一不变的是它对电影的执著,这不仅体现主编对于电影的重视程度,也反映电影在那个时代独领风骚的地位。 1.2 对时事公正的评论立场 作为大众媒体,电影期刊在对电影业进行报道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某个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与立场,与读者的认知相呼应。在这方面, 电声做到不党不私,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与电影界的整体利益以及民众的利益保持一致。为表明其公正的价值立场,编者曾公开声明,电声是服务读者的一份刊物,不会因编辑个人观点而发,更不会为权势或利益而妥协,力求做到消息翔实,言论公正。 电声尽可能地摆脱派系的束缚与权贵的威慑,让自己做到不偏
5、不倚。作为一本生存在当时复杂环境下的大众读物, 电声确实坚持了鲜明的立场。 1.3 坚守传统道德的观念 电声每期都有固定的版块让编辑撰写短评,内容除前面谈到的对时事表达立场外,也会对电影人的创作活动甚至日常生活发表意见。同样是评论,但前者主要是为了捍卫公众的利益,而后者则出于对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坚守。 在 1930 年代的上海,明星的绯闻轶事向来是小报与杂志副刊关注的焦点。 电声也有此类消息,但它们的区别在于电声报道的重点更加侧重于道德上的价值判断。比如,当时有女明星在舞场兼职,而在电声的道德准则中,这是一种堕落的表现, 电声曾撰文对一位女演员担任歌舞队队长之事发出评论,最后一句写到:“XX
6、X 是有丰富人生经验的人,当然不致为了一点钱而抛弃了在影界的地位吧?”所用语调虽然是反问,但读者能清楚地感受到编辑对此事不赞同的态度。与此同时,对于那些能保持传统意义上贤妻良母的女明星, 电声则给予最大的赞扬。 对于传统的坚守诚然可贵,但在坚守的同时也应当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观点。 电声对于传统道德的坚守略微顽固了一些,这也是我们当代人在学习前人时候应该注意的,在内容选择和报道的角度与立场上应选择适应当下社会的、切合刊物定位的内容。 2 电声的内容特色 2.1 立场鲜明的卷首语 每份报纸或杂志都有彰显其灵魂所在的版块,而电声的“灵魂”就在其卷首语我们的话 。这个版块主要由杂志编辑轮流撰写,对发
7、生在影视圈的一些重要事情做出评论,每期 14 则不等,从创刊到停刊从未中断。 电声曾在我们的话中刊登过一篇名为电影刊物的职责的短评,对当时的电影杂志进行点评与期望。文章刊发的背景是上海处于战争一触即发的危险时刻,而国人仍沉迷于享乐。适时地发表这篇短评,明确地表明电影刊物承载的责任,指出电影与电影刊物的关系所在,对其他刊物也发出启示与呼吁,这为国产电影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2.2 影射男尊女卑的娱乐新闻 1913 年,随着中国第一位电影女演员严珊珊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女性演员活跃在大屏幕上。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女子应深居简出在家相夫教子,而女演员的出现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男女性别关系格局
8、的挑战。电声的电影报道中,女明星的比例要比男明星大得多,从一个版面上看,大多数都是关于女明星的报道,男明星的出镜非常少。这看似“阴盛阳衰”的局面会让人们有一种错觉,但事实真就如此么? 对于女明星的重点报道并非电声一家为博销量有意为之,而是当时社会电影报道的一个潮流。这样的报道满足了男性观众对于女明星荧幕下生活的窥视,当他们对这些女明星品头论足时,心里其实并未真正对她们表示尊重。 2.3 独具特色的电影评论 电声一向以其鲜明的态度及公正的标准树立起在业内的专业和权威的形象。对于好的影片它毫不吝惜赞美之辞给予极高的评价,而对于那些粗制滥造甚至有损民族利益的影片也毫不留情地批评。 在每期电影批评中,
9、 电声都会对近期上映的中外影片做简单的评分,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电影展开评论。在评论时, 电声尽量做到科学严谨,对电影等级的划分尺度也能掌握好分寸。无论中外电影,都能以公正的态度打分。 电声对于影片的评价毫不掩饰自己的态度,他们认为自己评论高的电影能获得奖项及观众的肯定,这也是对自己专业性的一种肯定。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 电声的电影批评在业内树立自己的权威性。同时, 电声对于影评的态度也是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虚假票房、有利评价等违背职业道德行为的抗衡。 3 电声对当今影视期刊的借鉴意义 电声被誉为“民国电影第一刊” ,它在 20 世纪 30 年代取得的成就,引来 1930 年代以后很多杂志的
10、竞相模仿。 3.1 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 每本杂志都有自己的特点与特色,这也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侧重点不同,其市场定位也不同,赖以生存的读者也不同,但首先必须拥有自己特色鲜明的市场定位。现在很多影视期刊对自己的市场定位不够明确,有时候想走高品质路线,但由于受自身水平所限,难以达到所求境界,这很容易造成高层次读者意犹未尽,而普通层次读者则难以看懂的尴尬局面。这样一来,读者的流失是必然的结果,而停刊往往就是其最终结果的体现。 3.2 拥有独一无二的“特色内容” 电声的王牌栏目就是卷首语我们的话和电影批评 ,有了特色内容,杂志就有了深层次内涵,同时也拥有了灵魂。一份杂志,如果没有突出的特色内容或让读者
11、流连忘返的精彩单元,就容易淹没在滚滚竞争的潮流中,从而销声匿迹。所以,现在的各种期刊,无论你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抑或是两者的结合,都应该充分挖掘自身最具特色的一面,并将其发扬光大,吸引为之倾倒的那一部分读者群。3.3 做到“通俗”但不“恶俗”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通俗”是指不要死板的理论说教和成篇的专业知识,要在严肃中穿插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明星轶事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在前面分析电声时,可以发现其内容“通俗”而不“恶俗” 。事实也证明, 电声能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存活下来,与它一贯坚持的办刊方针和编辑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一份杂志衰落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本文通过分析电声得到一些借鉴意义
12、,但电声毕竟是 20 世纪初的一份刊物,与现在的环境相差甚远,并非所有都可套用于现代影视杂志。所以,我们在借鉴经验的同时,也要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刊道路,这样才能让刊物走得更久更远。 参考文献 1丁珊珊.电声的办刊理念及电影史意义J.文艺研究,2010(11) 2王敏,李坚.生存之惑: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类杂志发展趋势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3晋雅芬.中国电影期刊:走出兴衰沉浮,迎战市场洗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07-25(007) 4腾飞.中国娱乐类电影期刊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5楼嘉军.上海城市娱乐研究(19301939)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6李胜男.电声周刊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收稿日期:2013- 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