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会计角度浅谈社团组织内部控制制度构建【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社团组织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团组织只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完成自身担负的履行社会公益服务的使命。 【关键词】会计角度;社会团体;基本特征;内部治理机制;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随着公益性事业的迅速发展,社团组织的经济业务已深入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门类齐全、分布广泛的社团组织体系。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的内部治理机制是指社会团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决策、执行、内部监督、评估、日常管理等一系列治
2、理机制的总称。建立健全符合社会团体自身业务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强化内外部监督机制、评估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里仅从会计角度谈谈社团组织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 一、社团组织内外部环境 我国在 1998 年 10 月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并没有直接对社会团体的治理结构进行细致规定,而是在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中,以章程模板的形式规定了社会团体的组织机构。就目前社团组织现状来看普遍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主要表现有: 1.遵纪守法意识淡薄,不同程度地存在违纪违规现象 目前社团组织的经济业务形式多样,资金来源渠道纷繁复杂。社团组织在费用报销中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现象严重。 2.内部管理体制
3、混乱或缺位 社团组织作为政府联系沟通行业、民间、市场及社会会员的中介组织,在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政府参谋助手,行业管理等方面起到了政府难以替代的作用。从近几年民政部门在对社团组织的工作实践总结中发现,部分社团组织存在着管理、运行方式不够规范等问题。诸如:挂靠分会、专委会及中心过多,一级学会对下属分会、专委会及中心监督管理不到位,下放费用开支审批权,下属部门乱收费现象层出不穷。 3.内部财务管理欠缺 近几年,在例行审计及治理“小金库”重点检查中发现,社团组织内部财务管理较乱,缺乏强有力监督和自我约束。 4.内部控制认知模糊 一些社团领导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片面理解内部控制制度,尤其一些社团把建立健
4、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简单地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装订、汇总,认为做了整章建制的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项对业务活动过程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社团内部治理机制出现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立法滞后;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内部监督机制薄弱。 二、社团组织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构建 具体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指标控制;财产保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信息披露控制;监督和评估机制。通过对社团组织业务活动的分析,对于每一项业务活动,会计控制的方法不能是唯一的,需要针对不同的业务和岗位建立相应的控制制度。 1.职务分离控制 职务分离
5、中的职务是指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就是“内部牵制” 。职务分离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使其相互监督和制约。基本要求:对每一项业务不能完全由一人经办;钱、帐、物分岗位定人员履行职能;有健全严格的凭证制度或电子数据的授权制度。一般情况下,业务活动通常划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五个步骤。如果上述每一步都有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分别实施或执行,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从而便于内部控制作用发挥。在社团内部应加以分离的主要不相容职
6、务有:业务承办与授权审批职务、业务执行与会计结算职务、会计帐务记录与财产保管登记职务、业务经办与审核监督职务等。这些不相容职务应当实行分离,才能确保控制的环环相扣、交叉履职、规范操作和有序运行。 2.授权审批控制 社团业务活动具有很强的层级性,社团业务活动就产生了按照一定审批程序实行授权控制的问题。日常工作中的授权审批划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一般授权针对的是社团业务活动中经常发生、涉及范围较广的日常业务活动。特殊授权针对的是社团业务中发生频率较低、较为重要的非常规活动,如重大项目的投资决策等。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确定授权审批的程序、保证权限的分配与责任界定相配合。如:成本、费用支出有明确的预算规
7、定,明确成本、费用报销审批权限。如:万元以上由理事长审批,万元以下由秘书长审批,5000 元以下由部门或项目负责人批准。 3.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通过对业务活动的合理分类、会计分期,并运用会计原则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完成会计信息的统计和传递,最终实现监督和反映的职能。会计系统控制是对会计信息“源”的控制,主要包括岗位、人员控制和会计记录控制。岗位控制是指社团应当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设置会计工作岗位,确定相应的职责权限,形成岗位制衡;人员控制是指社团在选用会计人员时,既要注重其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也要考察其道德修养、职业操守,还要考察其团队协作与工作实践阅历等;会计记录控制是指通过
8、会计凭证、帐簿和报表等信息载体,依照会计核算流程及系统软件,实现对经济业务数据的相互验证和监督检查。会计系统控制的建立与完善,事关社团组织持续发展及提高社会公信力的大事,应当使会计系统控制名至实归。 4.财产保全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是为了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而进行的控制活动。具体控制措施包括:1、限制接近,即严格禁止未经授权的无关人员接触资产及反映资产信息的重要文件资料。2、定期盘点,即通过对现在存量资产进行实地盘点,确定帐物所在地点、分布变动情况,对毁损或减少的财产,应及时查明原因和责任,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按国有资产相关程序处置。 5.内部报告控制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相关规定,
9、内部报告控制要求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及时提供业务活动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内部报告必须形成制度以保证社团所有业务活动信息及时、准确地分类传递给主管部门及社会公众。 6.信息披露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信息的网络管理已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网络管理主要包括:预防性控制、检测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预防性控制是指社团组织设立与职能划分、核算管理软件系统开发与维护、系统安全设置与保障等方面的管理控制。检测性控制是指核算管理软件系统的可用性、兼容性和稳定性的检查与控制,一般操作人员只有授权使用子系统的权限,部门负责人可授权了解更多的业务信息。纠正性控制是指管理软件在
10、运行中,一是需要信息技术支持,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核算管理软件,以便随时满足不同管理者的需求。 7.监督和评估机制 社团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国外和国内两个大的途径。国外资金主要有:与外国政府的合作项目和外国公益组织的捐赠;国内资金主要有: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两个渠道。财政资金分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资金,非财政资金又分为:捐赠资金、会费收入,与非政府单位合作的项目资金、培训费、会议费等。鉴于社团组织资金来源渠道多样,资金数额跨度较大等特点,要靠社团组织自身来实施内部监督的可能性很小,只有通过外部的间接监督来实现。外部监督又分为: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主要是制度监督。社会监督一是可以建立社会监督举报机制,二是可以引入外部审计,对社团组织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提高社团组织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社团组织要对新环境下出现的有失“公允”及其它不当的会计行为及时调整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制度在动态环境下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建桥.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问题J.会计研究,2004(4). 2杨小彬.民间组织财务管理及制度建设J.会计实务,2006(1-2). 3包迪鸿,李金林.完善社会团体内部治理的探索J.社团管理研究,2012(3). 作者简介:邓军,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