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规划实践与思考(.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43664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规划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规划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规划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规划实践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规划实践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规划实践与思考 闫有喜 ,徐放 摘 要 面对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整治指标实现程度较低的现状,选择 衢州市衢江区黄坛口乡茶坪村横坑自然村落进行村庄整治规划实践,针对经济弱小的山区村庄,利用其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充分挖掘山区村庄现存优势,包括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对其进行挖掘保护和高效利用,与经济弱小问题形成互补,构成一种“依山靠山、以山补山”的山区村庄独有的村庄整治规划技术,为 经济欠发达山区的村庄 整治 规划提供适宜、实用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 村规划;村庄整治;设计实践;实践思考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

2、码 B Practicing and Thinking about Regulation Planning for Village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of Zhejiang Province Youxi Yan, Fang Xu Abstract Facing with current situation that rurally regulation index was realized to lower degree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of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construction of new

3、countryside, the paper presented a practice on regulation planning for village selecting the natural village located in Chaping Village, Huangtanko Town, Quzhou District, Quzhou City. According to the mountain village of weak economy, and the use of its specificity in geographical position, the auth

4、or fully explored its existing advantages including the beautifully natural landscape, profound accumulation in humanistic and historical aspects. On the basis of exploring protection and highly efficient utilization, the mountainous village formed a complementation with weakly economic problems, an

5、d constituted an unique planning technology for rural regulation with “ depending on mountain for backing it, complementing mountain for using it“ in mountain village, which provided suitable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rural regulation in undeveloped and mountainous village. Keywords Rural Planning; Vi

6、llage Regulation; Design Practice; Practical Thinking 1.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统计表明,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位列上海、北京、天津之后全国第四、各省区第一。但根据新农村建设各项评价指标来看,浙江省生产发展指标的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最高,达 88.6%;生活富裕指标其次,为 88.3%;管理民主指标第三,为 86.7%;村容 整洁指标实现程度较低,只有 70.0%。而在村容整洁的 5 个单项评价指标

7、中,村庄整治率指标的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最低,仅为 27.8%,只能占到全国的平均水平 。由此可见,村庄整治在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属薄弱环节。而造成这种明显差距的根本原因是浙江省欠发达地区(衢州、丽水及一些高山远山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大中水库库区和部分海研究项目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 2010-R2-1) 作者简介 闫有喜,高级工程师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人居环境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浙江省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师。联系电话: 15857085669 徐放,规划师, 浙江省 衢州市规划设计院衢江分院。 2 岛贫困地区)的发展不均衡因素,根据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指

8、标分析, 条件最好的嘉兴( 90.4%)、宁波 (78.2%)与条件最差的衢州 (39.8%)、丽水 (26.2%)之间的差距非常悬殊 ,导致新 农村建设中村庄整治指标的实现程度较低。 2.欠发达地区 村庄整治 规划实践 关于村庄整治规划,国家建设部于 2008 年 8 月 1 日颁布了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 GB50445 2008) ,对全国 现有村庄的整治有很好的 指导作用,具有普遍性。但在浙江省 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一些高山远山地区,因其经济条件差及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需要拟定一些有针对性的规划技术开展村庄整治。考虑到山区村庄在我省分布的广泛性,课题选取浙江省欠发达地区 衢州市山区村庄整

9、治规划为研究对象 , 研究时结合国家村庄整治技术规范,针对山区村庄整治规划创造性 地展开一些实践与探索。 2.1 现状背景 衢州市衢江区黄坛口乡茶坪村横坑自然村落位于衢江区黄坛口乡南部,东与遂昌相邻,北与长柱村交界,西靠天际龙门,南邻黄泥岭村,距离衢州市区35 公里。村落地处山区,地貌以山地和坡地为主,地势较高,土壤为酸性。现状土地利用基本以居住用地为主,村中有茶坪溪贯穿而过,把村庄分为两部分。村庄周边为山地,房屋依山而建(图 1)。全村共有农房 56 间,户数 79 户,村民 245 人。拥有竹林 7260 亩, 约占山林总面积的 1/3,耕地面积 161 亩。村民主要以种植高山蔬菜、茶叶、

10、食用菌、杨梅、樱叶、板栗 、毛竹等为主要收入来源 , 2010 年村民人均收入不足 4 千元, 经济发展水平处在浙江省下游,村民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要谋生手段,生活水平相对落后, 属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山区。但 村辖范围有着丰富的历史和自然资源:含古老双峰寺、老佛岩、瘌痢仙洞和千年古樟、名贵红豆杉及山前屋后的万亩竹海,文化底蕴较深,山区自然景观特色明显。 图 1 横坑自然村现状图 3 2.2 问题分析 在落实村庄整治规划以前,山区村庄多为村民自发建设,聚落的家族关系和利益关系表现突出,原始布局形态尤存。主要表现在 : 1.村庄建设杂乱无章。村民建房局限在各自宅基地上建造,缺乏统一规划布局,大多是见

11、缝插屋,局部建筑密度过大,建筑间距过小,传统建筑形式缺失。 2、 道路功能不足。 进村主路狭窄,车辆交会困难,不能满足现代出行的交通需要。 3、人文资源的保护与挖掘不够。村内尚存一些历史文物古迹,由于缺乏保护和利用规划,难以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 4、山区自然风光利用受限。村内保存着较多的名贵珍稀古树,茶坪溪以及溪边郁郁葱葱的竹海营造出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但滞后的村庄建设与基础设施,严重影响 了山区自然风光的有效利用。 5、 “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 村民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淡薄,落后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 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 2.3 整治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茶坪村(横坑)

12、现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确定茶坪村(横坑)整治原则: 因地制宜 ,逐个梳理式整治,注重人、建筑、环境的协调统一,将村庄规划与的山区人文自然景观融合到一起,营造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建筑整治: 从山区村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山势,本着因地制宜,节约省材的原则,合理布局村庄,使规划建筑、保留建筑和山区自然历史风貌有机融合。 对 村庄内现有建筑进行分类整治,将质量较好的建筑予以保留、质量一般的予以整改、质量较差的予以拆除,但要尽量减少拆除,保留 老村风貌,形成与周边山地景观和当地人文环境相适应的传统建筑 白墙灰瓦的江南徽派形式(图 3)。 图 2 横坑自然村整治规划图 4 道路整治:结合建筑整治规划,完

13、善的道路网格,强化服务功能。一是完善道路路网分级,将道路交通系统分为主要道路( 7m)、次要道路( 4m)和宅前小路( 2m)三级。二是将影响道路的违章建筑拆除,拓展道路宽度,增加道路沿线的绿化,设置路灯以及环卫设施。三是在保留原有道路的基础上, 硬化路面,提高村庄内道路标准。四是合理规划道路交通静态空间,沿主路、主要出入口等车辆集中处设置机动车停车位。 设施整治:依据建筑和道路整治规划的要求,本着节水节能和高效利用的原则,统筹安排水电等设施。一是给水规划。给水水源采用村内山泉水,从山上引入,用树状式管网沿主、次道路布置送入户内。地是排水规划。排水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式。雨水由管道或明沟顺山势

14、就近排入河道和农田; 生活及生产性 污水经管网排至生态池处理,方能再行排放。为节约用水和 减小污染, 规划采用厌氧收集池污水处理流程 :生活污水厌氧收集池人工绿 地排放河道或回用水(图 4),同时,生态池可以产生沼气供居民使用。三是 强弱电系 统规划。以满足用户需求、设施高效利用为目的,梳理现状线路,清理乱搭乱拉线路,拆除存在消防隐患的危险线路和影响立面景观的明线线路,在规划区域内部分地段采用地埋,以优化村庄周围的环境。 图 4 污水处理流程 环境整治:充分尊重横坑现有的独特自然风貌,以现有村落为基础,治理 “脏、乱、差” ,设置沿路垃圾箱,加强绿化,规划形成:“一水、两点、三延伸”的山区自然

15、景观格局(图 2)。 “一水”:即以横坑溪为联系纽带,绿化岸线,水上架设具有 地方特色的木桥,与两岸白墙灰瓦建筑相呼应,借村周自然山体的映衬、形成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人家”式江南山水风光景观轴。 “两点”: 利用横坑村陡峭的山峰、绵延的竹海、茂盛的自然植被, 营造“村口”和“中心公园”两点主要公共空间景观(图 5),将其完全融入该自整治前 整治后 图 3 横坑自然村建筑整治 5 然环境中,结合横坑溪绿化轴,形成节点绿化、轴线绿化、山体绿化相结合的“点、线、面”一体化绿地景观系统。 “三延伸”:大力开发横坑的三个主要旅游景点,即神仙洞、双峰寺、神鹰石,建设延伸到景点之间的联系通道,通过开辟山

16、间游步道和景观道,把休闲人文景观引入村 庄,建设农家乐会所,打造农家乐文化,提升横坑的整体旅游品位。 3欠发达地区 村庄整治 规划思考 实践证明,影响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山区)村庄整治规划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村子经济总量小、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低、自我改善能力较差。据我们调查,身居欠发达山区的大部分老百姓均有改善人居环境的愿望,但由于自身经济拮据,感觉力不从心,只能得过且过,也有个别富裕户(多为在外打工或搞个体经营者)盖起了小洋楼,但对村落整体面貌改变不大,总体效果反而有些突兀,因为较为现代的式样,与村内传统古朴的江南山区建筑不相 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欠发达 山区的村庄整治规划中创造性地展开

17、了一些探索和实践,重点围绕经济弱小的山区村庄,利用其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充分挖掘山区村庄现存优势,对其进行高效利用,与经济弱小问题形成互补,构成一种“依山靠山、以山补山”的山区村庄独有的村庄整治规划措施,为 经济欠发达山区的村庄 整治 规划提供适宜、实用的理论依据。 3.1 山区村庄规划理念创新 一是村庄整治规划是为欠发达山区群众服务的, 在整治规划设计过程中, 要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推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规划理念,坚持群众集思、专家指导、民主 决策,专家与群众一起编制村庄规划的原则。 二是 推广“四节”规划技术,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贯穿于村庄规划始终,坚持资源优

18、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提倡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厉行节约的村庄建设原则。 三是 在村庄整治规划时,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利用现存自然地貌和现有村庄建设条件,提高原有自然景观的利用,把村庄迁建和村庄整治结合起来,把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结合起来,避免大拆大建。 四是 规划要坚持量力而行。经济欠发达山区在进行村庄整治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的承受能力,以规划能否落实作为规划是否合理的检验 尺度。注重实用、实效,珍惜民力、财力,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有效控制村庄整治建设的村集体和群众个人负债问题。 3.2 山区村庄整治资金筹集 整治前 整治后 图 5 横坑自然村入口 6 我们知道,欠发达山区村庄集

19、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低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些在村庄整治规划中资金筹集是关键。在规划实施中,通过 加强资金、政策和资源整合 ,有效解决了因落实规划而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是搞好项目整合, 加强 政府投资。 对 浙江省 现有下山脱贫、危旧房改造、 “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 、千万农民饮用水、城乡供水一体化等 项目的 财政专项资金 进行 整合,在县一级实行统筹使用,集中 整治 重点村 , 主要用于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 二是抓住浙江省 农村住房 改造建设的机遇,利用省市政府对 农村困难群众住房 改造进行 救助 的投资,资助低保户和困难户的 住房 改造建设;三是借助优越的

20、山区自然环境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四是 深化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形成农民主体、政府和集体资助、金融支持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农民通过林权抵押贷款、联保贷款等形式筹措住房改造建设资金,实行信贷优惠扶持 。 3.3 山区自然景观利用 浙江山区和半山丘陵地带,地势绵延起伏,山中林木丛生,山下江河纵 横,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处于山区的村庄大多依山傍水,在进行村庄整治规划时坚持以“依托绿色山村、建设生态家园”为宗旨,坚持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充分利用山区原有自然环境和历史遗存进行村庄规划,村庄环境与建筑风格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特点和时代特征,融山水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文

21、明于一体,体现山地生态景观与老村历史文化风貌并存的特色。村庄整治规划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优势,灵活布置,和自然环境和谐共融,保留原有松散农居格局,顺坡就势,因势造景,见缝插绿,房前屋后“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水则水”,形成一种和山区自然景观相 得益彰的村庄自然景观。 3.4 山区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 山区由于经济发展受限,村庄房屋及面貌更新速度缓慢,现存有很多年代久远的老房子和古树名木、林地、湿地、沟渠和河道等山区传统文化 地物,对这些珍贵的人文要素,本着 弘扬传统文化,突出乡土特色的原则,对 山区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与利用,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的村庄布局形态,保存或修复山区传统文化建筑,保持其体量

22、、高度、形式、材质、色彩均应与山区整体环境协调统一。挖掘人文历史传统资源,充分利用其资源开展农家乐、乡村游等活动,一则改善山区村庄的人文环境,二则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提高山区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3.5 山区村庄面貌改造 在村庄面貌改造中,不提倡以建漂亮房子、宽直马路为目标的 城乡“同质化”发展模式 ,要遵循“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节约用地”的原则,村庄整治要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不随意取直道路或拆房开路,利用山区低丘缓坡地,不占用农田进行村庄建设,不搞大拆大建。村庄面貌改造要保护和发扬传统建筑的风格,保留原有山区农村风貌。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好山区源头泉水,推广应用生态规

23、划技术,切实整治“脏、乱、差”,合理应用农村的污水、垃圾和露天粪坑等生态处理和利用技 术,努力建设一批田园风光和山水美景相辉映,历史文化和农家情趣相融合,环境保护和生态科技相渗透,和谐宜居的山水村庄。 4.结语 浙江省 村庄整治率指标的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较低,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浙江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不均衡因素。国家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具有普遍7 性,对全国 现有村庄的整治有很好的 指导作用,但对浙江经济欠发达的山区针对性不强,鉴于此,文章选择 衢州市衢江区黄坛口乡茶坪村横坑自然村落,从建筑、道路、设施、环境等 4 个方面进行村庄整治规划的实践与探索,重点围绕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人均收入低等制约因素展开 研究和思考,初步形成了一种“依山靠山、以山补山”的山区村庄独有的村庄整治规划技术。这种技术是在个案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需要在应用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温铁军 .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0 2刘晓清 .浙江省人居环境与环境保护变化研究 J.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 10) :8-10 3李兵第 .村庄污水处理案例集 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4闫有喜 .浙江省山区农村住宅节地规划技术的构建与应用 J.小城镇建设 ,2011,(4):74-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