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梳理.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44053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梳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梳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梳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梳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梳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特 点 : 风 俗 画 、 文 人 画中 国 画 的 起 源 、 演 变 和 楷 书 、 草 书 、 行 书中 国 书 法 艺 术 的 发 展 : 繁 到 简汉 字 的 起 源 和 演 变 : 有书 画 艺 术 剧 的 崛 起 并 走 向 世 界元 杂 剧 的 繁 荣 , 清 代 京戏 曲 小 说诗 、 宋 词 、 元 曲 、 明 清诗 经 和 楚 辞 、 汉 赋 、 唐文 学 纲 目 和 针 灸 疗 法 伤 寒 杂 病 论 本 草 授 时 历 和 四 大 农 书 最 古 老 的 星 表石 氏 星 表 : 世 界 上 现 存 上 最 先 进十 进 位

2、 值 制 : 当 时 世 界其 他 巨 大 进 步对 西 方 文 明 的 推 动 作 用四 大 发 明 的 演 变 历 程四 大 发 明发 明 和 发 现 的 国 度古 代 科 技 与 文 艺 戏 批 判 继 承 传 统 儒 学经 世 致 用 、 君 主 批 判明 清 之 际 发 展 到 理 学 新 阶 段程 朱 理 学 、 陆 王 心 学宋 明 时 期 确 立 正 统 思 想 地 位董 仲 舒 创 立 新 儒 学西 汉 时 期 儒 学 成 蔚 然 大 宗孟 子 、 荀 子 继 承 发 展战 国 时 期 儒 学 创 立孔 子 学 说 奠 定 基 础春 秋 末 年变传 统 文 化 主 流 思 想

3、 的 演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 “百家争鸣”(一)背景1经济上,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经济崩溃。而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树立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3阶级关系上, “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

4、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二)诸子百家1概念:指在社会上形成的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2主要流派和代表:(1)道家:老子、庄子;(2)儒家:孔子、孟子、荀子;(3)墨家:墨子;(4)法家:商鞅、韩非子。(三)历史地位和意义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3儒家思想就是在“百家争鸣”中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形成和发展起

5、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之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古代中国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2道德准侧;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 2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四)儒学勃兴1.孔子创立儒学( 1)政治思想:“仁”为核心;“德政” ,即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 ,使每个人的行为符

6、合礼的要求(2)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孟子(1)把孔子的“仁”思想发展为“仁政” ,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2)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3.荀子:(1)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 “以德服人” ;(2)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舟民水”观点;(3)主张“性恶论” ,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5.道家、法家和墨家老子创立道家学派a唯心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b政治思想:无为而治;c朴素辩证思想:万物、社会是运动的,关系是相对的。庄子对道家学派的发展a 主张:认为世界万物是相对的。b影响:道家学说构成

7、了中国 2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韩非子对法家思想的贡献a 贡献:以法治国,法、权、势相结合;b 作用:利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c 影响: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子的主张和影响a 主张:第一, “兼爱” ,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第二, “非攻” ,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第三,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第四,治国主张“尚贤” ,反对任人唯亲。b 影响: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1)

8、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2)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3)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为董仲舒阐发儒学思想提供了良机。2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 学体系。3主要思想主张(1)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董仲舒还提出“君为臣纲” 、 “父为子纲” 、 “夫为妻纲”和仁、义

9、、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 4结果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35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1) “春秋大一统”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社会秩序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其中的唯心主义成分应批判。(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3) “君权神授” 、 “天人合一” 、 “天人感应” ,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应批判。(4)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限制土地兼并,减轻农

10、民负担,在当时有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对后世也有积极影响。(5)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提倡孝道,对中华美德的发扬广大起了积极作用,对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也具有深刻的启示,但是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二)汉武帝措施1措施:(1)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2)儒家垄断教育;(3)兴办太学,各郡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三宋明理学(一)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又称“三教合一” ;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

11、到挑战。4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 (二)程朱理学:1二程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理先物后;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 ;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物皆有理,把知识、道理、天理联系起来。2朱熹主张: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3影响: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

12、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三纲五常的纲常名教,严重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和生活;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日本、朝鲜和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的主张:“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 ;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就得天理。2王阳明主张:宣扬“心外无物” 、 “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 、 “知行合一”的学说。3影响: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四)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在产生初期不为统治者重视,到明朝开始确立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是积极的,对人的人格、气质、品行、立志、

13、责任感等方面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它所规定的“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规范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制思想进步,消极影响是突出的。 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时代背景 代表 思想主张 意义政治:封建君主 (1)破除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迷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4李贽 信。 (2)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去空谈仁义道德。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黄宗羲(1)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的反专制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顾炎武(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

14、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 。 (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专制进一步强化,封建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江南一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成为社会上的重要力量。思想:宋明理学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文化专制加强,科举制度僵化,科技停滞。 王夫之(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2)物质是有变化规律的。 (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发了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延伸 1明清儒家思想有何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思想家李贽,

15、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 ,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等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十分惊惧。(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提倡“众治” ,反对“独治”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3)提倡“经世致用”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延伸 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1718 世纪的东西方出现了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中国以三位进

16、步思想家为主,法国以启蒙思想家为主。(1)相同点:这两种思想分别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深刻批判,即都是反封建的。(2)不同点: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有限;而法国启蒙思想彻底批判了封建制度与封建神学,提出了“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国家政治蓝图,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延伸 3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1)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孔子在思想活跃的氛围中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改造发展儒家思想逐渐使用了社会需要。(2)在经历秦“焚书坑儒”的沉重打击之

17、后,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逐渐得到自汉代以来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经朱熹、王阳明等人吸收佛、道的思想,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 (4)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5)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把孔子打扮成变革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以减少变法阻力。5(6)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了“打

18、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严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7)21 世纪的今天,我国提倡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传承中华文明,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一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类别 成 就 地位、作用、影响造纸术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指南针 适应于远洋航海,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 促进了思想文化传播四大发明火药 为资产阶级战胜骑士提供了武器九章算术 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数学算筹 珠算法 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石氏星表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浑仪、简仪 世界上先进的天文

19、观测仪器天文历法授时历 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早了 300 年汜胜之书 古代成就卓著的农书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最系统的农书农书 古代成就卓著的农书农学农政全书 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黄帝内经 中医学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医学本草纲目 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二辉煌灿烂的文学(一) 诗经1文学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2取材范围及构成:西周至春秋;风、雅、颂。3特点:(1)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 (2)现实主义风格。(二)楚辞1时代

20、及创造者:战国、屈原。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3代表作:离骚 。(三)汉赋时代 特点 人物 代表作西汉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司马相如 子虚赋 上林赋东汉 清新自然 张衡 二京赋(四)唐诗繁荣原因 时期 人物 特点王勃 “初唐四杰”之一初唐陈子昂 强烈反映社会现实高适、岑参 边塞诗孟浩然、王维 山水诗李白 诗仙、浪漫主义盛唐杜甫 诗圣、现实主义a 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b 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中唐 白居易 讽喻诗6(五)宋词产生背景 时期 人物 特点 代表作柳永 婉约派 雨霖铃北宋 苏轼 豪放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宋之交 李清照 婉约派 (

21、略)商业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 南宋 辛弃疾 豪放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六)元曲1构成:散曲和元杂剧。2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3代表人物、作品:关汉卿及其窦娥冤 、马致远及其秋思 。(七)明清小说1 背景: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2 特点:数量多、题材多、表现手法丰富。3 代表作:代表作品: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三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 起源 自图画。2 形成演变:图画文字、商朝形成完整体系。3 演变趋势: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有繁到简。4 发展脉络:魏晋以前

22、自发阶段,魏晋开始自觉阶段。5 基本特征:类别 特 征 代表人物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实用价值高 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 线条流畅、笔画简约、审美价值高 张旭、怀素、王羲之行书 既具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 王羲之、苏轼、文徵明(二)笔墨丹青中国画时期 特点 代表人物及成就远古时代 起源 鹳鱼石斧图战国 走向成熟 人物龙凤图秦汉 写意传神魏晋 以形写神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隋唐 山水画、人物画 游春图 步辇图两宋时期 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时期 文人画 墨梅图(三)京剧的出现1 形成与发展:徽汉合流,走向成熟。2 特点: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

23、乐器和鼓板、锣等打击乐器伴奏;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装都有一定的谱式。京剧的表演艺术,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3 影响: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延伸 1明清时期中国没有产生自然科学的原因(1)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严重地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7(2)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对自然科学的束缚愈来愈严重;(3)重文轻武和迷信落后思想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4)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是中国自然科学走向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5)自然

24、科学的自身结构缺陷制约着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延伸 2.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特点及原因(16 世纪前)(1)特点:中国古代科技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一度被称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 除四大发明之外,还有众多世界之最,例如东汉的九章算术 ,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的记数法,这本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再如,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纵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比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西方的亚里斯

25、多德就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造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同时,这些科技成就与农业及其人与自然的和谐密切关联,发达的应用数学、天文测量及其系统的农学都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而发达的中医学及其中药学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正与儒家的“天行有常” “天人合一”契合。(2)原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封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广大科技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教育事业的发达,思想观念的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大都推行对外开放的政

26、策,对外交流频繁;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功不可没,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国 ”“三 个 面 向教 育 的 复 兴 : 科 教 兴年 废 止 高 考 制 度动 乱 中 的 教 育 :人 民 教 育 的 奠 基现 代 中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百 方 针文 艺 的 春 天 : 坚 持 双曲 折 的 年 代 : 文 革 年双 百 方 针 :鸣“百 花 齐 放 ”百 家 争 展计 算 机 和 生 物 技 术 的 发 优 二 号袁 隆 平 与 杂 交 水 稻 南 : 神 舟 五 号从 两 弹 一 星 到 载 人 航 天就建 国 以 来 的 重 大 科 技 成现 代 的 科

27、教 、 文 艺 一 步 深 入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进三 个 代 表 重 要 思 想 ;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邓 小 平 理 论 : 改 革 开 放 制 度 确 立义 革 命 胜 利 ; 社 会 主 义毛 泽 东 思 想 : 新 民 主 主三 民 主 义 : 中 华 民 国潮 流世 纪 以 来 重 大 思 想 解 放 ; 马 克 思 主 义 传 播思 想 变 革 : 新 文 化 运 动 新 思 想制 度 变 革 : 资 产 阶 级 维 ; 中 体 西 用器 物 变 革 : 新 思 想 萌 发 196520代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

28、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四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对外扩张。 ( 2)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惊醒了中国的有识之士,他们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代表人物及阶级: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 4评价:(1 )对当时的知识界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起了重要作用。 (2)但他们的思想主张并没有真正实施。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8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2代表人物及阶级: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地主阶级洋务派。3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 4评价:(1 )客观上促使了

29、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 (2)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 (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 “自强” “求富 ”的迷梦彻底破灭,说明洋务派“中 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行不通。三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1 )自 19 世纪 60 年代起,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发展。(2 )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出现早期维新思想。(3 )到 19 世纪 90 年代初,随着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维新思想也有了进一步发展。2代表人物及阶级: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资产阶级。3主张:(1 )政治上:兴民权、实行君主

30、立宪。 (2)文化上: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3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4评价:(1 )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改革教育,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觉醒。 (2)客观上为后来的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新文化运动1背景:(1 )袁世凯窃取大权后,在政治上准备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政治民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3)辛亥革命使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一批具有民主思想

31、的知识分子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极为不满, 新青年诞生。2代表人物及阶级: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3主张:(1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评价(1 ) 它反映了中国自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从仿制器物到学习制度、思想的不断深入。(2 )它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和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在国内产生巨大的影响。(3 )民主和科学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4 )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先进知识分子

32、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1 ) 20 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2 )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3 )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4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意义(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主义的开展。(2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大大增强了中国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9革命实际相结合。(3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

3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1921 年 7 月,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又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3特点(1 )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从 1918 年李大钊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后,先进知识分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推动者。他们通过创办报刊、成立社团以及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方式向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 )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五四运动中,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主动接近工人阶级,向工人阶级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3 )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

34、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五四运动以后,国内出现了一股宣传和介绍社会主义的热潮,但内容极其庞杂,有各色各样的社会主义流派。先进知识分子取各家之长,弃各家之短,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认真的比较研究。延伸 1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三大特征、四个阶段(1 )三大特征: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接受(例如辛亥革命)的过

35、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 )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 从戊戌变法到 20 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 从 1915 年至 1919 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 延伸 2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时间 派别 代表阶级 主张 实践结果19 世纪四五十年代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未实践19 世纪6090 年代洋务派地主阶级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最终破产19 世纪末 维新派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君主立宪维新运动,昙花一现20

36、 世纪初 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0 世纪初 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科学社会主义 新文化运动运动后期的主流,奠定了中共成立的思想基础第六单元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三民主义思想1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10的努力未能成功。 (2)1894 年孙中山天津上书提出的改革主张未果,他毅然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道路。 (3)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2代表人物及阶级: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资产阶级。

37、3主张:(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就是推翻满洲贵族封建专制统治,重建汉族人当权的政府。 (2)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 。就是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也就是政治革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就是用核定地价的办法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不均问题。4活动:(1)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2)发动武装斗争:如辛亥革命。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5民族、民权、民生之间的关系: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

38、展。6评价:(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在思想上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也没有提出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方案,这是其局限性。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二新三民主义思想1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过程:(1)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孙中山开始寻找救国道路。(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孙中山开始 “以俄为师 ”。共产国际

39、和中国共产党也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孙中山毅然决定改组国民党。 (3)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1)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特色,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和“各民族一律平等” 。 (2)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 ;(3)在民生主义中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强调“耕者有其田” 。 3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1)新三民主义反映了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关心民众的疾苦和国家的命运,更新思想,提出了解决中国问

40、题的新主张。 (2)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相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3)新三民主义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但是,以新三民主义为理论纲领,以三大政策为根本路线,是孙中山推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三毛泽东思想1背景:中共成立以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俄国人走的大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需要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2形成过程:(1)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入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等文章,批判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和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2)土地革命时期:1927 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总结这一伟大实践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文章,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