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整理.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46901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 已整理)判断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科学”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5、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6、马克思主义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 7、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可见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8、马克思主义应是与时俱进的,对于已经发展了 160 多年后的今天已难以适应了。9、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办事就能保证时时成功,事事成功,不犯任何错误。 10、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家的事,与我们的生活很遥远。 2、发展就是运动,运动就是发展。 3、矛盾就是事物的对立统一。 4、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5、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6、物质世界是运动的,不存在静止的状态。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有机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8、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因此,人人都有哲学。 9、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 10、同一事物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联系的。 1、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2、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所以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

3、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时候还应该遵循规律的客观性。 4、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5、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6、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7、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8、真理与谬误之间,如同冰炭之不可同炉。 9、人对世界的认识就像镜子映照他物。 10、真理有时是相对的,有时是绝对的;有的真理是相对的,有的真理是绝对的。 1、时势造英雄。 2、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3、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4、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杠。 5、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6、社会

4、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8、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9、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0、社会意识一定依赖于社会存在。 1、资本积累最终否定了资本主义本身。 2、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3、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24、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5、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6、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7、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8、资本不是一种

5、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9、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10、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1、资本输入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变了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的宿命。 3、资本主义的出现是一种历史退步。 4、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5、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 6、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地走到垄断。 7、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生产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8、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是单方面的,与生产力这些没有关系。 9、

6、资本主义的只是一个过渡性生产方式。 10、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1、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因此在各项工作中都要把效益摆在第一位。 2、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现在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此外,再没有第二条道路。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而下降。 4、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这种条件下,就要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 6.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

7、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7. 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思想来源。 8. 1617 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主要代表是康德。 9. 从无产者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无产阶级就形成了。 10.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完成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论证。 1、马克思说:共产主义人道主义自然主义。 2、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3、科学的社会主义源自空想社会主义,故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区别。 4、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5、三大差别自产生

8、就开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6、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根本体现。 7、 “两个必然”和 “两个决不会”之间没有关系。 8、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起点。 10、资本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不可超越的发展阶段。单选1、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态度应是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于 C.它始终根植于实践

9、和科学的土壤中 5、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取得了伟大的科学成就,这是因为他们 D.自觉不自觉地在科学研究中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则 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37、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C无产阶级作为独立阶级走上政治舞台 9、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 D.伟大发现 10、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10、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 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2、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 D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1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15、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6、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D唯物史观 1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8、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

11、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19、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20、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既坚持又发展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C.实践性 3、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C运动 6、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

12、是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7、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 8、1958 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1958 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9、 “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这是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10、中共十七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六大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

13、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这是用 D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11、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12、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 、 “杀盗非杀人” ,这些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13、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 , “和实生物” ,这是 A多元论观点 14、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C.矛盾的特殊性 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6、

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7、唐代诗人杜牧诗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18、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段话表明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1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0、对于同一棵古树,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和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

15、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4异表明 B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真理具有相对性 2、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 380nm(纳米)到 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 为红色,580nm 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 为蓝色,400nm 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3、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

16、楼,这说明 A.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4、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5、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 C教条主义的错误 6、实践的客体是 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7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8、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9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0、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

17、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B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1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3、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B知觉 14、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

18、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16、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7 .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8、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种观点是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19、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0、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

19、感觉到物”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3、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 )的历史观 B宿命论 4、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C、生产关系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8、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B 经济范畴 9、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0、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20、的决定性条件是 A经济条件 1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B 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12、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C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14、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是 C社会形态的更替 15、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这说明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16、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指 D.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17、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评价的客观标准是人们的行为 C.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

21、发展 1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19、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0、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商品是 B. 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二重性是 C价值和使用价值 3、劳动二重性是指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4、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 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C.生产剩余价值 6、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比重不断增

22、加的是 B.生产集中 7、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是 C. 分工和交换 8、剩余价值来源于 A. 工人的剩余劳动 9、可变资本是 C. 资本家为购买劳动力支付的货币 10、剩余价值率是 B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1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B. 延长工作日长度 12、生产价格是价值的 C. 转化形式 13、剩余价值是由( )创造的 D.不变资本 14、在工作日的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 A.相对剩余价值 15、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B.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16、资本流通的目的是 D.实现价值增值 17、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D.

23、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8、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19、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20、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1、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 A获得高额利润和利息 2、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起来,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是 C 金融资本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高的产物,是( )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B资本主义基本

24、矛盾 4、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B资本全球化 5、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停滞两种趋势并存的根源在于 A资本主义私有制 6、垄断统治使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尖锐化,其中最主要的是 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矛盾日趋深化 7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 B.有利益一致之处,也有矛盾和争夺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 )阶段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的根本目的在于 C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

25、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这阐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D实质 1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张的主要形式是 A资本输出和跨国公司 12、( )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 C法人资本所有制 13、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动因是 B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及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 14、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说到底就是 D国家经济利益的竞争 15、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

26、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 ) 的迅速发展,促进了 ( ) B社会生产力、社会进步 61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 的爆发正是这个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7、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C尚需长期的过程 18、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全球生产的物质财富按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增长仅 6 倍,但占世界人口 20的少数富国与一批穷国,其占有社会财富的比例差距,则从 1960 年的 301 扩大到 1997 年

27、的 741。在当今 190 余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真正称得上是发达国家的也不过 20 多个,而最不发达的 49 个国家基本上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000 年人均GDP 最高的日本等 5 国与最低的莫桑比克等 5 国相差 315 倍。这些数据说明当今经济全球化 D带来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两极分化的世界性 19、在年,美国最富的的人的收入,比最穷的的人高出倍;到上个世纪年代末,这个差距已经扩大到倍。据美国人口普查局 2004 年 8 月 30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 2004 年美国经济状况良好、就业机会增多,但是美国贫困人口仍然比 2003 年增加了 110 万,达到 3700 万人,占总人口的 12

28、.7%。这是美国贫困人口连续第四年出现增长。这些数据说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 B 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两极分化继续存在和扩大 20、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一般都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管理能力,享有优厚的薪金和职务津贴、企业董事所得利润等,与企业的资本所有者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他们在企业中控制企业决策,组织和指挥生产,控制人事调动,处理劳资纠纷,因而具有控制企业的实际权力。这说明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 A 阶级、阶层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1、以莫尔的乌托邦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和闵采尔的“千载太平之国”为主要代表的属哪个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 A1617 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2、空想社会主

29、义的历史功绩是 C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4、 ( )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 共产党宣言 5、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6、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这说明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7、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C列宁 9、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

30、由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10、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两大阵营的形成 11、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B苏联解体 12、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13、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4、下面哪项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模式 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15、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标志是 A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B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17、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经济斗争 18、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

31、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1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0、( )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径 C改革 1、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的是 A. 马克思 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是 C实现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剖析( ) 中阐发展望未来社会的 B资本主义的矛盾中 4、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 D各尽其能,按需分配 5、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战争不复存在的原因是 D阶级与阶级斗争的消灭 76、国家的消灭指的是 C政治国家的消灭 7、因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三大差别消除,就有了 A社会关系实现高度和

32、谐 8、( )是能提高劳动者能力和创造性 B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 9、未来社会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完全取决于 C人们在其中生活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10、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 D生活的第一需要 11、共产主义里的分工是 D生产者全面发展的分工 12、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13、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14、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15、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 两种不同的状态 16、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D消灭利益差别

33、17、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B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18、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D 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9、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多选1、当人类即将迈入 21 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位列榜首的是马克思。这说明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A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C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

34、力 D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2、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3、马克思主义 A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B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D即使在今天,也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4、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A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诸多领域 B包括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 C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5、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

35、思主义哲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6、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 19 世纪所创造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这些优秀成果包括 A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7、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并发现了 A历史唯物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当选为“千年思想家”第一人,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 A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 B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9、下列对马克思主义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的观点 B.马克

36、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 D.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革命性 10、1848 年 2 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所写的党纲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和党纲的名称是 B.共产主义同盟 D.共产党宣言 11、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的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1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13、学习马克思主义,说到底,就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观”是管总的,它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行为轨迹。因此 A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

37、点和方法 B不断提高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C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814、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这是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B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15、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 A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16、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B实践性 C科学性 1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A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8、如果从它的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看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 A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B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19、作为马克思

38、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 1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B1831 年和1834 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2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2、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可能导致 B庸俗唯物主义 C激变论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4、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 C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 D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哲

39、学观点的依据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 A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B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 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6、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说明 B物质范畴和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物质范畴是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 7、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B包含和被包含的统一 D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8、选出下列物质运动的正确的担当者 B分子是热运动的担当者 C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担当者 D人脑是思维运动的担当者 9、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A人

40、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0、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要认识到东西部的发展差距是由于一些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原因造成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西部面貌,需要几代人长期艰苦努力,决不能一蹴而就。这是因为 B没有一定的量变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1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有无相

41、生,前后相随 C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1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4、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 A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B要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 C要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D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15、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哪两类现象 A.物质现象 D.精神现象 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 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D

42、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 17、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18、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 A.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批判地继承 D.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19、某山村小镇自 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20、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43、D画饼不能充饥 9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B是否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2、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 B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C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 B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4、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就是要 A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

44、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D改造自己的思想 5、 “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体现着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6、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7、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8下列观点中包含

4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9、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 这一观点说明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10、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11、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A生而知之(孔子) B不虑而知(孟子) C不行而知(老子) 12、 “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

46、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 ”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13、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14、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说明 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15、实践之所以是驳

47、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B. 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 C. 实践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 D. 在实践面前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16、 “公说公有理” , “婆说婆有理” ,这种说法的实质是 A.主张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17、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19、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 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20、爱因斯坦 1939 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