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科院财政学考博—复试试题搜集.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4763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0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科院财政学考博—复试试题搜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财科院财政学考博—复试试题搜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财科院财政学考博—复试试题搜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财科院财政学考博—复试试题搜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财科院财政学考博—复试试题搜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复试 英语 1.简短对话(基本情况、专业课考试情况如何) 2.听一分钟的短文、复述(经济学方面) 3.翻译 (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 经济学基础 ( 结合自身经历与财政经济) 1. 什么是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改善( 2016) 帕累托效率: 这时所考察的经济已不可能通过改变产品和资源的配置,在其他人(至少一个人)的 效用 水平至少不下降的情况下,使任何别人(至少一个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 帕累托改进: 在存在 “帕累托无效率 ”的情况下,若进行了资源重新配置,确实使得某些人的 效用 水平有所提高,而与此同时,其他人的效用却没有降低(至少是不变) 。 2. 我国为什么要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 资源

2、约束、环境问题、人力资本 3. 什么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区别 2014 年 5 月 9 日,国务院针对资本市场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资本市场:也称为长期资本市场, 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 借贷 和 证券交易 的场所。资本市场是政府、企业、个人筹措长期资金的市场,包括长期借贷市场和长期证券市场。在长期借贷中,一般是银行对个人提供的消费信贷;在长期证券市场中,主要是股票市场和长期债券市场。资本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一年以上的长期证券。因为在长期 金融活动 中,涉及资金期限长、风险大,具有长期较稳定收入,类似于资本投入,故称之为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对象为 股票 、

3、债券 和 基金 。 资本市场可以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在一级市场上新的吸收资本的证券发行并被投资者需求。 在二级市场上已经发行的证券易手。 与货币市场相比,资本市场特点主要有: 1.融资期限长 至少在 1 年以上,也可以长达几十年,甚至无到期日。例如: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都在1 年以上;股票没有到期日,属于没有到期日,属于永久性证券;封闭式基金存续期限一般都在 15-30 年。 2.流动性相对较差 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的资金多用于解决中长期融资需求,故流动性和变现性相对较弱。 3.风险大而收益较高 由于融资期限较长,发生重大变故的可能性也大,市场价格容易波动,投资者需承受较大风险。同时,作为对风险

4、的报酬,其收益也较高。 在资本市场上,资金供应者主要是储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各种基金和个人投资者;而资金需求方主要是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机构等。其交易对象主要是中长期信用工具,如股票、债券等等。资本市场主要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与证券市场。 4、资金借贷量大 5、价格变动幅度大 我国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资本市场包括: 1.国债市场 这里所说的国债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以国家信用为保证的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基本建设债券、保值公债、特种国债的发行与交易市场。 2.股票市场 包括股票的发行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 3.企业中长期债券市场 4.中长期放款市场 该市 场的资金供应者主

5、要是不动产银行、动产银行;其资金投向主要是工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扩建和新建;资金借贷一般都需要以固定资产、土地、建筑物等作为担保品。 4. 凯恩斯定理 5. 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 Arrow 定理)是指,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阿罗不可能定理说明,依靠简单多数的投 票原则,要在各种个人偏好中选择出一个共同一致的顺序,是不可能的。这样,一个合理的公共产品决定只能来自于一个可以胜任的公共权利机关,要想借助于投票过程来达到协调一致的集体选择结果,一般是不可能的。怎样综合社会个体的偏好,怎样在理论上找

6、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评价不同社会形态的方法,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这个结果是令人震动的:一个社会不可能有完全的每个个人的自由 否则将导致 独裁 ;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实现完全的自由经济 否则将导致垄断。人们对社会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公理 1:个体可以有任何 偏好 ;而且是民主选择 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自由地按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数学上称为原则 U无限制原则: i, u=1, 2, , m 在 x 上的定义方式无任何限制)。 公理 2:不相干的选择是互相独立的;(数学上称为原则 I独立性原则:对于 X 中的两个事件 X 和 Y,对它们做出的 偏好判断与 X 中的任何其他事件无关)。 公理 3: 社会价

7、值 与个体价值之间有正向关联;(数学上称为原则 P一致性原则 :如果对 X 中的两个事件 X 和 Y,对于所有的 i 都有 xiY 不成立。就是说,每人都有同样明确态度的两件事,社会也应该有同样的态度。) 公理 4:没有 独裁者 不存在能把个体偏好强加给社会的可能。(数学上称为原则D非独裁原则:不存在某个 i,使得阿罗证明,满足这 4 条公理表述的要求的民主决策的规则是不存在的,就是著名的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如果 X 中的事件个数不小于 3,那么就不存在任何遵 循原则 U, P, I, D 的规则(称为 “社会福利函数 ”)。这表明满足所有一般条件的民主选择要么是强加的,要么就是独裁的结

8、果。 换句话说,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指出, 多数规则 (majorilyrule)的一个根本缺陷就是在实际决策中往往导致循环投票。 6. 科斯定理和交易成本 关于科斯定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只要财 产权 是明确的,并且 交易成本 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 市场均衡 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 。 科斯 定理的精华在于发现了 交易费用 及其与 产权安排 的关系,提出了交易费用对 制度安排 的影响,为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作出关于产权安排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根据 交易费用理论 的观点,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制度的使用是有成本的,制度安排是有成本的,制度安

9、排的变更也是有成本的,一切制度安排的产生及其变更都离不开交易费用的影响。交易费用理论不仅是研究经济学的有效工具,也可以解释其他领域很多经济现象,甚至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比如当人们处理一件事情时,如果交易中需要付出的代价(不一定是货币性的)太多,人们可能要考虑采用交易费用较低的替代方 法甚至是放弃原有的想法;而当一件事情的结果大致相同或既定时,人们一定会选择付出较小的一种方式。 科斯定理认为,法定权利的最初分配从效率角度上看是无关紧要的,只要这些权利能自由交换。换句话说就是,由法律所规定的法定权利分配不当,会在市场上通过自由交换得到校正。 这种观点认为:保障法律的效率,就是消除对法定权

10、利自由交换的障碍。含糊不清常常损害法定权利,使其难于得到正确估价。此外,法庭也并非总是愿意强制履行法定权利的交易合同 。因此,根据 “自由交换论 ”,法律的效力是由明确法定权利并强制履行私人法定权力交换合同而得以保障的。 以出生于英国的美国经济学家 科斯 ( Coase)为代表的 产权 经济学家指出,只要明确了产权界定,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 交易行为 就可以有效地解决 外部性 问题。 一、科斯定理与明晰产权以 罗纳德 科斯 教授为首的一些经济学家主张,政府首要应当做的就是明晰产权。以减少 “公地的悲剧 ”。 科斯 认为,一旦 产权 明晰,若交易费用为零,市场交易可以确保有效率的结果,产权分配方式

11、不影响经济效率,仅影响收入分配。这就是科斯定理 (Coasestheorem)。 二、正 交易费用 与产权分配原则 但是交易费用为零的假定是很不现实的。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交易对象,有必要交流交易的愿望和条件,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特别是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这些操作的成本常常是极端地和充分地高昂,至少会使许多在 0 交易费用体制中可以进行的交易化为泡影,特别是当交易涉及到很多方时,尤其如此。 科斯 定理的魅力在于它将政府的作用限定在最小范围之内。政府只不过是使 产权 明晰,然后是交由私人市场去取得有效率的结果。然而运用该定理的机会极其有限,因为达成和实施一项市场交易

12、协议的成本可能非常高,特别是当涉及很多人时,尤其如此。于是, “一体化 ”和政府干预两种解决 外部性 问题的替代市场的方式便繁荣了起来。 西方学者认为, 科斯 定理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 ,它的假设条件太苛刻。只有当 交易成本 为零 ,才能出现科斯定理所说的结果。而在现实中 ,交易成本不可能等于零。 其次 ,即使交易成本为零 ,现实中也存在西方学者所说的策略性行为。由于存在策略性行为 ,就不会出现科斯定理所说的那种 帕累托 理想状态。这种策略性行为是普遍存在的 ,在我们中国也有。比如在城市里 拆迁 ,经常碰到 “钉子户 ”,你不答应他的苛刻条件 ,他就是不搬迁。这种行为就是策略性行为。最后 ,科

13、斯定理忽视了收入分配的效应。这是最重要的理由。科斯定理企图论证的是 :不同 产权 的分配方式不会影响 资源配置效率 ,即 :任何产权分配方式都会导致 帕累托最优状态 。 交易费用 是指在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交易成本理论 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由于 经济体系 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 价格机制 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 经济效率 所形成的组织体。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 总

14、体而言,简单的分类可将交易成本区分为以下几项( Williamson, 1975): 搜寻成本 :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信息的搜集。 信息成本 :取得交易对象信息与和交易对象进行 信息交换 所需的成本。 议价成本:针对契约、价格、品质讨价还价的成本。 决策成本 :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的内部成本。 监督交易进行的成本:监督交易对象是否依照契约内容进行交易的成本,例如追踪产品、监督、验货等。违约成本:违约时所需付出的事后成本。 交易成本的产生原因: 1.有限理性 ( Bounded Rationality):指交易进行参与的人,因为身心、智能、情绪等限制,在追求效益极大化时所产生的限制约束。 2

15、.投机主义 ( Opportunism):指参与交易进行的各方,为寻求自我 利益而采取的欺诈手法,同时增加彼此不信任与怀疑,因而导致交易过程监督成本的增加而降低 经济效率 。 3.资产专用性 ( Asset specificity):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它与 沉入成本 概念有关。 4. 不确定性与复杂性( 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由于环境因素中充满 不可预期性和各种变化,交易双方均将未来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纳入契约中,使得交易过程增加不少订定契约时的议价成本,并使交易困难度上升。 5. 少数交易( Small Nu

16、mbers):某些交易过程过于专属性 Proprietary),或因为异质性( Idiosyncratic)信息与资源无法流通,使得交易对象减少及造成市场被少数人把持,使得市场运作失灵。 6.信息不对称 ( Information Asymmetric):因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自利行为产生的机会主义,交易双方往往握有不同程度的信息,使得市场的先占者( First Mover)拥有较多的有利信息而获益,并形成少数交易。 7. 气氛( Atmosphere):指交易双方若互不信任,且又处于对立立场,无法营造一个令人满意的交易关系,将使得交易过程过于重视形式,徒增不必要的交易困难及成本。 7. 货币与

17、资本的区别 第一,它们存在的形式不同 作为货币的货币只存在于货币形态 ;而资本则存在于货币、资本品 (即生产资料 )等多种形态,并分别反映着特定的 物质内容。尽管资本的基本存在形态仍然以货币形式存在,但由于它的职能是作为谋取更多的本钱和手段,因而,与之相适应的其它手段如人力、物力也随之资本化了。 第二,它们使用的目的和结果不同 作为货币的货币发挥一般购买手段和支付职能,媒介商品交换,获取等量使用价值 ;而资本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目的是为了作为谋取新的更多的财富的手段,并使人、财、物结合起来形成资本组合,带来新的利益和价值增殖。 第三,它们活动的领域不同 作为货币的货币是在流通领域不断循环和

18、周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流通速度越快,带来的增殖 价值量越多。它们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作为货币的货币有别于一般商品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所谓特殊的使用价值是指使用它可以购买到其他所有的商品和劳务,所谓特殊的价值是指 “ 货币的购买力 ”; 而资本又有区别于货币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所谓资本的特殊使用价值是指它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粘合剂,并产生新价值和价值的增殖,所谓特殊的价值是指资本具有特殊的 “ 价格 ” 即用利息率表现出来。 第四,它们在数量上并不相同 全社会的资本量大于全社会的货币量,因为在货币资本的推动下,其它的创造财富的手段也依赖于货币资本而存在 ,并转换了存在

19、的性质,变成了一种资本,从而使全社会的资本量增加了人力资本和货币以外的其它非人力资本两部分。如,由各种有价证券反映出来的所有权资本,则形成虚拟资本,它们凭借着资本的所有权以利息或股息形式获得收益。 这些资本可能是一种无形资产如商誉,也并不是由货币直接转化而来的,但却增加了社会资本总量。不过,仅从全社会的货币流通量来看,则货币流通量等于作为一般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加上作为资本的货币数量的总和。 8.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 国民收入的 初次分配 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的 个人收入 ,包

20、括工资、奖金、福利费用和农民或其他劳动者的收入,它属于生产者及其家属 个人消费 所需的 必要产品 ;另一部分是生产单位和社会的 纯收入 ,包括上缴国家的税金和利润、支付的利息和企业税后利润、利润 留成 或 公积金 、公益金等,属于国民收入扣除必要产品后的剩余。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或集体、 物质生产部门 、劳动者的原始收入,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直接关系到国家、生产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三方面的经济利益,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进行国民收入的 初次分配 ,首先要正确规定 必要产品 和 剩余产品 之间的比例,影响这一比例的因素主要有:国民收入的生产额、构成和增长速度,

21、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平均收入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等。其次要正确规定国家和生产单位间对剩余产品的分割比例再次就是要正确制定适当的工资政策、 价格政策 、 财政政策来保证上述两个比例关系的实现。而我国现阶段收入里,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再分配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国民收入在 初次分配 基础上的进一步分配。这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通过再分配所获得的收入称为 “派生收入 ”。再分配的主要形式有: 财政支出 。通过财政预算,一方面以利润和 税金 的形式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另一方面又把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通过 财政补贴 、支付 非生产部门劳动

22、者工资等形式分配到各部门、各地区去,以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进行行政管理和加强国防等方面的需要。 信贷 。以偿还为条件,通过筹集社会闲散资金贷放给使用单位来实现再分配的过程。 价格。国家通过指令性价格、指导性价格和 市场调节价 等多种价格形式,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此外,各种劳务付费、居民之间的馈赠、生产单位直接举办的各种福利事业,也可影响 国民收入再分配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最后形成生产单位、非生产单位和居民的最终收入。 最终分配 国民收入的最终分配国民收入经过 初次分配 和 再分配 以后,最终分配到积累和消费两个方面。主要是正确制定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

23、比例,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需求总额同国民收入供给总额相平衡,使积累和消费的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相适应,并安排好积累基金内部和消费基金内部的结构,以保证生产的不断扩 大和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根本的分配比例,它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同时,它与国民经济的其他重要比例 (如 生产资料 生产和 消费资料 的生产、工业与农业、 必要产品 与 剩余产品 等 )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安排好国民收人的最终分配、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先生活,后生产,再建设的方针。在保证群众生活水平稳定

24、提高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 积累率 ,做到既保证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保证 生产建设 的需要。 9. 劳动价值论 10. 为什么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公共产品 第一,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用性。 第二,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用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总为 0。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 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 0,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支付的数量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11. 我国

25、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方向和途径 PPP 12. 赤字与债务 发行债务是弥补赤字最常用的办法 预算赤字 =预算支出 -(税收收入 +国债收入) 13. 新常态的特征、理解 新常态主要特点: 1、速度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结构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3、动力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提质增效是新常态的本质。 新常态的指向是国民生活质量提高,老百姓的 “获得感 ”提升,就业稳,价格稳,民生保障更完善。 新常态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经济增速虽然放缓, 实际增量依然可观。习近平说,即使是 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2、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

26、动力更为多元。习近平说,以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 “成长的烦恼 ”。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习近平以前三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 GDP 能耗下降等数据指出,中国经济结构 “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 4、政府大力 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习近平举例说,由于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三季度新增企业数量较 201

27、3 年增长 60%以上。 6 九大特征 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 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3、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 5、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 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7、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8、经济风险总体可

28、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9、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14. 一带一路 the Belt and Road “一带一路 ”是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 ”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 中国背景 1、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 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 9 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4、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

29、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一带一路 ”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 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 ”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 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 “五通 ”,肩负着三大使命: 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 ”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 “一带一路 ”

30、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31 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 “西方中心论 ”,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 “一带一路 ”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 “一带一路 ”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 “一带一路 ”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 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 “洼地 ”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