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创立:2、继承:3、重创:4、正统:5、冲击:6、融合:7、批判春秋:孔子 “仁” “礼” “中庸”战国: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荀子秦朝:“焚书坑儒”西汉: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隋唐:佛道盛行三教合一宋明:融合佛道,形成理学。明清: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 想体系。“百家争鸣”: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铁犁牛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富国强兵,治国方针;士阶层崛起;“学在官府”“学在民间”经济:政治:阶级:思想: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主张仁、礼、德治、有教无类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仁义、王道、“君舟民水”的论断、人性恶“兼爱”、“非攻”、尚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