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热药凡具有清热功效,以清除里热为主要作用,主治热性病证的药物,称为 清热药 。 定义:里热证 :身热、面红、口渴饮冷、尿赤、舌红、苔黄、脉数。主 治:里热证 表邪入里化热 (表已解)内无积滞而里热炽盛的病症。 温热病 (热象偏盛,壮热、口渴、汗出、脉洪大、舌红、或高热神昏、谵妄、发斑等症) 火热毒症 :目赤肿痛、湿热痢疾、黄疸、湿疹、热毒疮痈、咽喉肿痛、肺热咳嗽以及热入血分而致的吐、衄、便血、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分 类: 根据外感病邪不同和发热程度的轻重,部位深浅,热在卫、气、营、血、表、里或表里俱热或上、中、下三焦俱热等阶段的以及药物的性能特点可分六大类。 (如前述六大功能 )卫 、
2、气 、 营 、 血 : 是用来划分温热病发展过程和病势之深浅的四个阶段(病理方面)卫: 是代表人体防御外邪,捍卫肌肤的能力;气: 是代表维持呼吸循环和脏腑功能;营: 是代表消化及吸收、代谢功能。血: 是代表血液(也包括营养物质)。病情 卫(轻) 气(较重) 营(重) 血(最重) 卫分证:发热,微恶风寒,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常伴有头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有少许汗,咽喉肿痛。 气分证:大热、大汗、大渴、喜冷饮、面赤,心烦,舌红苔黄燥,脉洪大。热结肠道日晡潮热,大便燥结,腹满硬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 营分证:身热夜甚,口干不欲饮,心烦不寐,或见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
3、(若热入心包则见:高热,神昏谵语,手足厥冷,舌红绛,脉细数。) 血分证: 1.实证: 在营分证的基础上,又出现躁扰不安,斑疹透露,血色鲜红或深红带紫,吐衄,便血,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亦有前证又兼有全身壮热,口渴引饮,多汗等气分见证者,为气血两燔。(若肝热动风则见:发热,心烦,口渴,头痛眩晕,手足抽搐,角弓反张。舌红绛,脉弦数。)2.虚证: 低热不退,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五心烦热,口咽干燥,神倦耳聋,舌红少苔,脉细数。注意事项:( 1) 辨清气、血、虚、实;分清病情主、次兼有表证的要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同治;( 2) 气兼血分热要气血两清;( 3) 未入营血者不宜过早使用清血分热;( 4) 阳
4、气不足、脾胃虚寒忌用并一定要辨清证状的真假 (如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 )。( 5) 根据体质,适当培补(脾虚配健脾药;阴虚配养阴药)祛邪不忘扶正。( 6) 本类药药性苦寒,过用易伤脾胃,使用要中病即止 ,以免克伐太过。清热泻火 气分实热清热解毒 热毒、火毒清热燥湿 湿热内蕴清热凉血 营、血分热清虚热药 虚热 清热解暑 暑湿、暑热清热明目 肝热或风热所致目疾清热药分类及应用清热泻火药 清泄气分热高 热 口 渴汗 出烦躁 ,脉 洪大 ,甚至神昏谵语 清泄脏腑热 肺、胃、心、肝清热泻火药 清气分实热2.除烦止渴疮疡溃不收口外用(煅用)1.清热泻火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壮热、肺热咳喘、胃火牙痛热盛烦渴3.生肌收敛用量 15 60克,打碎先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