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学一、概念中药是指以中医学理论阐述其药性,并指导临床应用的传统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中药基本知识中药的产地、采集、贮存中药炮制中药性能中药用法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毒性等内容。(一) 四气四气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凡能治疗温热性疾病的药物,多属凉性或寒性;凡能治疗寒凉性疾病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此外,还有一些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作用平和的药物称平性药。五 味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 药味不同,则作用不同。 辛 “能散、能
2、行 ”,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如解表药、理气药、活血药,大多具有辛味,故辛味药多用于治疗表证、气滞及血瘀等病证。 甘 “能补、能和、能缓 ”,即具有补益、调和、缓急的作用。补益药、调和药及止痛药多具有甘味,故甘味药多用于虚证、脏腑不和及拘挛疼痛等病证。 酸 “ 能收、能涩 ” ,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如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涩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故酸味药大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滑脱、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病证。 苦 “能泄、能燥 ”,即具有通泄、燥湿等作用。如清热燥湿药大多具有苦味,故能泄热燥湿,常用于实热火证及湿热等病证。 咸 “能下、能软 ”,即具有泻
3、下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如泻下药、软坚药大多具有咸味,故咸味药常用于治疗大便秘结、瘰疠瘿瘤、癥瘕痞块等病证。此外还有 “ 淡 ” 味药,本类药无明显味道。 “淡 ” 则 “ 能渗、能利 ” ,即能渗湿利小便,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 “ 涩 ” 与 “ 酸 ” 味药作用相似,大多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常用于虚汗、久泄、遗精、出血等病证。 (三)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治疗疾病时对人体的作用有不同的趋向性。升,即上升提举;降,即下达降逆;浮,即向外发散;沉,即向内收敛。也就是说,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用趋向。药物的这种性能可用于调整机体气机紊乱,
4、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四) 归经 药物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如酸枣仁能安神治心悸失眠,归心经;麻黄止咳平喘,归肺经;肝经病变每见胁痛、抽搐等,全蝎能解痉止痛,归肝经。有一些药物,可以同时归入数经,说明该药对数经病变均有治疗作用。如山药能补肾固精、健脾止泻、养肺益阴,归肾、脾、肺经。因此,归经指明了药物治病的应用范围,药物的归经不同,治疗的范围也就不同。 (五) 中药毒性概念: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可危及生命。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有毒中药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