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创新案例.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60828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创新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德育创新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德育创新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德育创新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德育创新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河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申 报 表申 报 单 位 陈家院小学项 目 名 称 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学会奉献项 目 带 头 人 闫 辉 英 中 共 河 北 省 委 教 育 工 委 河 北 省 教 育 厅 制2012 年 9 月2填表说明:1、请详细填写表中所列各项内容,项目带头人为 1 人,主要贡献者最多不能超过 3 人;2、项目介绍要真实准确,写明项目实施时间、实施过程、项目措施、创新点等内容,要求观点鲜明、概括准确、论述清楚、有理有据,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超过 5000 字;3、内容填写一级题目为二号黑体,二级题目为三号黑体,内文为三号仿宋体;4、申报单位、县(区)教育局、市教育局加盖

2、公章方可参评。3河 北 中 小 学 德 育 工 作 创 新 案 例 申 报 表申 报 单 位 陈家院小学项 目 名 称 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学会奉献项 目 带 头 人 闫辉英 职 务 校长主要贡献者联 系 电 话主要内容实施背景一年级的霍老师发现讲台上有一片废纸,就问:“大家看见这张废纸了吗,你们说该怎么办?”有些孩子说:“应该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 ”“那一整个课间为什么也没人把它放到垃圾桶里?”全班突然沉默了。这样的事例我们屡见不鲜,下面的情况也很常见。除了乱丢垃圾、乘公交抢座、顶撞父母这些共性毛病不说,我们还发现到一些孩子干了不少“ 淘气事” ,比如有把别人自行车的气门芯拔掉的,有的在家不

3、听父母的,在学校不听老师的,十分任性。面对这些现实,老师们感叹不已:现在的孩子缺乏做好事的意识,不懂得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奉献的精神。这是为什么呢?受当今主流媒体、影视文化、网络传媒及社会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当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成为一个极为迫切的现实问题。这是共识,我们非常注重。活动不能不说4主要内容是“ 丰富多彩” ,但往往是照本宣科地 进 行说教或照猫画虎般开展几次活动,换而言之就是我们的道德教育,内容脱离未成年人的实际,过程脱离未成年人的主体,形式脱离社会及未成年人的现实,这样势必导致教育效果的低效,无效,乃至反效。 目的道德教育归根到底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负责,学会奉献。一个学生

4、要发展,要靠人做得好,能够与人为善,与人合作团结,这样才会得到大家的赏识和喜欢。人品不好,没有人愿意与其交往。没有奉献精神,长大步入社会必然无法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为此,我们学校开展了“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学会奉献与感恩” 主题活 动。 “奉献与感恩”就是为他人增加快乐或减少痛苦。 “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学会奉献”,就是引导每一位学生学会做好事,学会为他人做事,不做坏事,从而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养成爱护公共财物,尊敬师长,尊重长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等等良好习惯。这是道德教育的新举措。实施过程与方法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扎扎实实地5主要内容把“ 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学会奉献与感恩

5、” 活动进行下去。一、师生共同学习先进人物(时代旗帜) (1)老师和学生从课文、报刊、杂志中寻找自己心中敬仰的先进人物,将其优点记录在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学会奉献与感恩手册中,并加以学习。 (2)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中注意积累自己喜欢的“ 做人格言” 或者从课文、报刊、杂志中搜集,将其摘录在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学会奉献与感恩手册中,让它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3)学会爱自己身边的人,并用行动来表示,争取每天为别人做一件好事。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之,勿以恶小而为之”。二、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之恩(1)养成向父母问候的好习惯。早上起床见到父母,要向父母道:“ 早安!”“早上好!” ,晚上休息前,应向父母

6、道:“ 晚安!” ,离开家 时要学会向父母道 别,说明去向与回来的时间。自己上学时要及时向父母说:“再见” ,当父母向自己提供帮助时,要真诚地向父母表示感谢。当自己给父母带来麻烦时,要敢于向父母认错,真诚地道一声:“对 不起!” (2)学会体谅父母。当父母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要为父母倒一杯水,拿一双鞋,尽可能6实践过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父母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3)学会尊重父母。吃饭之前请父母先吃,然后自己动筷。在吃饭过程中,自己不能尽捡好的吃,要学会为父母夹菜,好东西大家一起吃。三、懂得尊敬师长(1)搜集有关名人尊师重教的故事,以故事中的主人公为榜样。 (2)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与老师说话

7、使用礼貌用语。 (3)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努力争取优秀成绩。 (4)与老师多沟通,与老师聊聊天,跟老师说说说你的悄悄话。(5)每天为老师做一件好事。四、学会宽容他人(1)善于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并经常夸奖同学。 (2)搜集有关宽容他人的故事,感受宽容的魅力。 (3)今天你说了吗?“ 请”“对不起 ”“没关系”“谢谢” 等文明用语。 (4)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学会奉献与感恩手册”记下在学 习和生活中“ 尊重 别人,宽容他人” 的小事例。 做法一、学生人人建立 “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学会奉献与感恩手册” 将自己每日的奉献与感恩记录在手册上

8、,并且摘录一句自己喜爱的“做人”7格言或撰写一句“做人 ”的话。此举是为 了让学生要用心去做,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记录。每周撰写“奉献与感恩周记”,作回 顾与反省,以此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启迪心智,感悟人生,树立志向。其次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处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学生扎实有序开展活动,做到“坚持不放松,活动出成效” 。 1、在班级文化建 设中体现出来。如在“ 班级 特色栏” 内 张贴学生活动的照片、有关活 动的文章、活动积极分子的介绍;将活动的有关情况上班级黑板报等。 2、利用晨会组织学生交流日行一善事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利用班会课开展主题班会。 3、在班内 进行 “从日常

9、的点点滴滴中学会奉献与感恩” 争章活 动。在一星期内每天都有奉献与感恩的同学可获一枚“ 奉献感恩 ”章,一个月内获 得三枚“奉献感恩” 章的可得一枚“ 真 ”章,获两枚“真” 章可得一枚“美”章。 4、畅通家校联系渠道。期末,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家校沟通。取得成效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在变。学生在“奉献与感恩日 记” 中这样叙述:(一)每个人8都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或者和他们一同解决。动手吧,让我们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 (二)我的感受是做好事是很快乐的,只要人人行动起来,世界将是美好的精彩的。 (三)我第一次为妈妈夹了菜,尽管有点难为情,但我内心却非常高兴,我终

10、于把自己对母亲的爱表达出来了,那时我感受到了妈妈在短暂的一愣后从眼神中流露出了赞许和感动。 有教师说:学生们渐渐有了一颗宽容、尊重、理解他人的心,不再那么自我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气氛也浓了,不再为一点琐碎的小事而吵得面红耳赤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名叫英英的孩子,以前由于觉得清洁工这个职业不好,她从来不敢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说出自己爸爸的职业。可是在最近的一次班会上,这个孩子竟然对全班同学说:“爸爸为了供我上学,风里来、雨里去,再苦再累也从不埋怨,我以前那样看他,真是对不起他。现在,我要大声地说,爸爸虽然是清洁工,可他是世界上最可爱的爸爸。 ”还有很多孩子,从前根本无视父母、老师的付出,但现在他

11、们开始懂得珍惜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懂得感恩了。这就是“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学会奉献与感恩”最大的成效。还有老师在教育日志中写道: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9善小而不为”,仔细 想想这句话又何尝不是在教育老师自己呢?教育学生看到碎纸要捡起扔到纸篓里,自己却不肯随手拾起掉下来的粉笔头;教育学生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自己却不肯在学生问好时真诚地回报一个微笑;教育学生要宽容,自己却总抓住学生的小毛病不放。有些时候自己总感叹学生难教,其实问题出在其身也不正 上,事情再小也是事情,事情再小也有学生在看。大部分家长在“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学会奉献与感恩”家庭 调查情况 表中这样说: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放

12、学回家后,除了做好自己的回家作业外,余下的时间就帮家长做些小家务,平时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的坏 习惯 也不知不 觉地消失了,懂得了要珍惜粮食、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懂得助人了。还有家长说,“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学会奉献与感恩” 这个活动有深远的意义,是一个为孩子的人生奠基的活动,为孩子的成长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此外,一些家长也反馈说,孩子现在常用学到的名言警句纠正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让他们既汗颜又欣慰!启示教育的目的、教师的职责,是使学生们在独立面对社会的时候,不但具有充分的文化知识储备,而且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具有良好10道德素质的人,能很好地融入集体,自身能从中获得快乐,并能更多更

13、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道德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没有生活的德育是死德育。如果不注重学生的道德需要,德育的内容就容易脱离实际生活。德育只有紧扣学生生活实际,才能契入学生的认识,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唤起他们的需要和兴趣,从而达到引导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开展的“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学会奉献与感恩”主 题活动就是以学生 为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在实践中领会做人的基本,体会“奉献与感恩” 的快乐,感受成长的欣喜,从而让他们将外在的行为转化为一种内在的道德需要。随着“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学会奉献与感恩”教育活 动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不断提升, “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学会奉献与感恩” 在悄然无声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自己的成长成才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当代的学生绝不是缺乏善心的一代,只要我们教育者有“善心” ,有“善举”,那么他们一定会给我们“教” 成一群懂得并具有真善美的接班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