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课程建设与实施认证标准2.1 课程设置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等要求,重视师范生专业信念、为人师表的良好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的培育,为师范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测评细则2.1.1 课程设置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等要求。2.1.2 课程设置体现着力培育师范生坚定的专业信念、为人师表的良好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等专业建设要求。2.1.3 课程设置能有效为师范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自评概述2.1.1 严格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2、) 构建课程体系我校中学教育理科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课程门类,都完全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的要求。(1)课程理念秉持“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我校在中学教育理科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秉持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提出的“师德为先” 、 “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四大基本理念,紧密围绕“专业理念与师德” 、 “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大基本内容维度,着力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和自主发展课程四大模块,帮助和促进师范生对教师职业产生正确的认识和深厚的情意,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教
3、育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及通识性知识,锻炼学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育教学评价、班级管理与团队课外实践活动能力,涵育自觉反思与自主发展意识和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精神。(2)课程门类涵盖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所列全部学习领域我校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所列“学习领域”一一对应,开设的必修课有教师专业发展入门、儿童发展与学习、中学教育基础、教师领导力、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学科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实验研究、教育研究方法、教师语言文字表达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还开设了指定选修课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选修
4、课教育伦理学、学习测量与评价、校本课程及开发、教育影视赏析、计算机竞赛辅导、中学化学习题研究、物理竞赛辅导、生物双语教学等以及教育类博雅课程,如教师与社会、多维视野中的学校教育、中外教育家思想研究、特殊教育概论、世界各国教育比较、儿童教育学、权力智慧爱、教师哲学与教师实践智慧、当代教育热点问题、高等教育热点问题、生命与教育、教学艺术论、性科学与人、物理与人文、教育心理应用技术、创造力心理学、心理测评与实验(开放性实验课) 、中国文化心理学概论、性别、社会与文化、教师职业道德、女性与法律、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等。我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所列“学习领域”的对照,参见下表。表 2-1
5、-1 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我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学习领域 我校必修课 我校选修课 我校教育类博雅课1儿童发展与学习儿童发展与学习学习测量与评价教育心理应用技术;创造力心理学;心理测评与实验(开放性实验课) ;2中学教育基础中学教育基础 校本课程及开发;教育影视赏析多维视野中的学校教育;中外教育家思想研究;特殊教育概论;世界各国教育比较;儿童教育学;权力 智慧 爱;当代教育热点问题;高等教育热点问题;生命与教育;教学艺术论;等3中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学科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实验研究计算机竞赛辅导、中学化学习题研究、物理竞赛辅导、生物双语
6、教学性科学与人;物理与人文;等4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指定选修课)中国文化心理学概论;等5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入门;教育研究方法;教师语言文字表达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育伦理学 教师职业道德;女性与法律;教师哲学与教师实践智慧;教师与社会;性别、社会与文化;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等6教育实践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2.1.2 将培育师范生坚定教育信念、扎实专业知能贯穿培养全过程我校师范类人才培养在国内率先提出“培养未来教育家 ”的高远目标,从师范生入学伊始即在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和熏染“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的职业愿景,始终将培育师范生
7、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扎实的专业知能作为所有课程的目标旨归,鲜明地体现出培育师范生坚定的专业信念、为人师表的良好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等专业建设要求,努力为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志存高远、坚定教育专业信念:教育家并不神秘也不遥远教育信念是对教育事业、正确的教育理念及基本教育主张和原则的确认与信奉,是影响教师职业生涯乃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否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也是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根本区别所在。为此,我校自 2010 级师范生开始,历任校长们坚持亲自为师范生讲授题为“学为教育家”的“开学第一课” ,后续的教育专业课程(如教师专业发展入门、中学教育基
8、础、儿童发展与学习、教师领导力及学科方向的课程与教学论课程)都会根据教学需要,邀请中学教育名师走进师范生的课堂;旨在引导师范生通过聆听校长报告和“名师面对面”等教学活动,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家的培育和成长十分不易,但教育家并不神秘、也不遥远,要成为“抱有坚定教育信念、敬畏并尊重教育价值和规律,拥有卓越专业素养,需要不断实践、终身学习,具有独特、鲜明教育思想和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未来教育家”必须从大学开始,奠定坚固的基石。比如,在本科师范生的教育学类课程注重引导师范生学习教育史实知识、了解古今中外思想家的教育思想以及学习中外教育政策、制度、法律等当下的事实性知识,但绝不是“为学习(知道)而学习”
9、(即变成为一种应试化的机械学习),而是通过引导师范生阅读教育经典名著、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对于根本性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学习与“伟大的智者”对话,深度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深切体悟超越了时代阈限、散发着永恒智慧魅力的经典所蕴含的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和执著信念,深刻建构对教育学术和教师职业的自我认同,进而自觉修养和磨炼坚定的教育信念;力求通过对“当下的历史”的了解,增进师范生对人性、教育和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反思批判,从而坚定对人性改良、教育改进和社会改善的信心和对善良人性、正义教育和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从对教育史实和教育现实的了解中透析教育真相、参悟教育信念。(2)脚踏实
10、地、磨炼教育实践智慧:做一名反思型实践者我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中,不仅注重引导师范生树立远大志向,而且强调通过各门课程教学,在帮助师范生掌握和理解与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相关联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等领域的原理性知识(即教育工作原理)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师范生建构教育经验、发展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教育性理解、培养和发展师范生的教育敏感性和专业判断力,特别注重促进师范生将原理性知识迁移并生成策略性知识(即不仅深入理解相关原理性知识,而且能够对教育现实情境问题,通过交流、碰撞而提出并尝试探索解决教育情境问题的不同行动方案),增强师范生的教育反思意识与能力,自觉地为“做一名反思型实践者”而勤奋、智慧地学
11、习。当然,对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不同课程,由于不同课程的目标定位各有侧重,有的可以重在帮助师范生深刻理解基础原理,有的可以重在养成和提高师范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临床感悟及对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还有的可以重在锻炼师范生在教育现场的实际工作能力。比如,作为先修课程的“儿童发展与学习”在课程教学中更多地是侧重帮助师范生深刻地理解有关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心理学原理,学会分析儿童青少年成长中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从而建构教育经验,深化对儿童青少年发展问题的教育性理解;而在教师专业发展入门、中学教育基础、儿童发展与学习等课程之后开设的教师领导力、中学*学科教学研究等课程则侧重于帮助师范生深化对班级管理、课程与
12、教学领导等以及各类学科教学问题的教育性理解,并将各类先修课程(包括教育学类、心理学类、学科课程与教学类课程)中习得的原理性知识融会贯通,积极迁移、生成有效的策略性知识。2.1.3 通过课程设置为师范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力争通过学科专业方向和教育专业领域系统而全面的课程设置,为师范生成长为“未来教育家”及其终身学习和可持续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课程价值取向以“信、真、善、能、美”为核心我校自 2010 级师范生开始,在中学教育理科师范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进一步以“信、真、善、能、美”为核心,构建了“德知能”共生的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开设“教育家成长系列
13、”特色课程,注重课程的专业性、实践性、发展性、综合性等特点,培养师范生树立“学为教育家”的远大志向,掌握厚实广博的知识及不断创新、终身发展的能力。(2)课程支持系统依托学科门类齐全、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优势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都属于领域宽广、方向多样的科学门类,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领域的全面知识视野和扎实功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鉴于此,我校师范类专业特别强调相关科学领域知识的整合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着力于培养师范生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全面的素质能力和创新的学术思维,为他们将来成为高素质、有持续发展潜力的“未来教育家”打下良好基础。为此,我
14、校师范类专业依托我校学科门类齐全、 “文、理、工、艺”等专业兼备的优势,为师范生开设了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学科专业主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以及丰富的博雅通识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自主发展课程)在内的丰富多彩课程,满足师范生多样化的课程选择需求。(3)课程方案修订进一步增进师范生的研究性学习力我校多年来坚持促进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在新一轮本科生(包括师范类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增强学生研究性学习” ,具体包括:增设学科前沿讲座类课程、研讨类课程、创新研修课、学科交叉综合课等,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训练,渗透“互联网+”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过程中获得本专业
15、学术研究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初步体验;要求各专业至少设置 1门新型研讨课程或项目专题课程等,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可持续专业发展的成长力。序号测评要点自评等级单项等级主要问题( B 或 C 等级均应填写)2.1.1 A2.1.2 A2.1.3 A自评等级 A相 关测评点序 号佐证材料目录 成文时间是 否校园网公 开2-1-1 南京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604 是2-1-2 南京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规定 200501 是2-1-3 南京师范大学各学期的“博雅课程实开课一览表” 近三年 是佐证要目2-1-4师范生师德教育档案资料(如名师讲座视频、支教辅导活动影像资料,等)历年 否评级标准:1.“测评要点等级” 、 “单项等级”均分为 A“达标” 、B“未完全达标”和 C“不达标”三个等级。2.“测评要点等级”A、B、C 分别对应细则的达标度,依次为达标 100%、80%以上、80%以下。3.“单项(二级指标)等级”A、B、C 根据该项标准的测评点等级计算 , B+C=0 为达标(A) ,B2 且 C=0 为未完全达标(B) , C1 为不达标(C) 。自评审核人(签名) 自评责任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