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土木工程施工员考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开挖高度大于 2 米的干燥基坑,宜选用( D )。A、抓铲挖土机 B、拉铲挖土机 C、反铲挖土机 D、正铲挖土机2选用平碾,填方每层的铺土的厚度和压实遍数应分别是( C )。A、200350mm,3遍 B、200250mm, 3遍C、200300mm,68 遍 D、200250mm, 68 遍3根据土的坚硬程度,可将土石分为八类,其中前四类土由软到硬的排列顺序为( A) 。A、软粘土、普通土、坚土、砾砂坚土 B、普通土、软粘土、坚土、砾砂坚土C、软粘土、普通土、砾砂坚土、坚土 D、坚土、砾砂坚土、软粘土、普通土4在土方填筑时,常以土的( C )作
2、为土的夯实标准。A、可松性 B、天然密度 C、干密度 D、含水量5填土的密实度常以设计规定的( B )作为控制标准。A、可松性系数 B、孔隙率 C、渗透系数 D、压实系数6填方工程中,若采用的填料具有不同透水性时,宜将透水性较大的填料( C) 。- 2 -A、填在上部 B、填在中间C、填在下部 D、与透水性小的填料掺杂7铲运机适用于( C ) 。A、中小型基坑开挖 B、大面积场地平整C、河道清淤 D、挖土装车8在地下水的处理方法中,属于降水方法的是( A )。A、集水坑 B、水泥旋喷桩 C地下连续墙 D、深层搅拌水泥桩10正铲挖土机适宜开挖( C)A、停机面以下的类土的大型基坑B、有地下水的基
3、坑C、停机面以上的类土的大型基坑D、独立柱基础的基坑11检查填方质量的依据是( B )A施工控制干密度 B. 土的最大干密度C实际干密度 D. 压实系数12地下水位较低的基坑,深 8m,土层为 III 类干黄土,则选择的挖土机械应为( B ) 。A推土机 B. 反铲挖土机 C. 拉铲挖土机 D. 正铲挖土机13可进行场地平整、基坑开挖、土方压实、松土的机械是( A ) 。- 3 -A、推土机 B、铲运机 C、平地机 D、摊铺机14反铲挖土机能开挖( B ) 。A、停机面以上的类土的大型干燥基坑及土丘等B、停机面以下的类土的基坑、基槽或管沟等C、停机面以下的类土的基坑、基槽及填筑路基、堤坝等D、
4、停机面以下的类土的窄而深的基坑、沉井等15观察验槽的内容不包括( B ) 。A、基坑(槽)的位置、尺寸、标高和边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B、是否已挖到持力层C、槽底土的均匀程度和含水量情况D、降水方法与效益16基槽开挖工程,开挖深度 3.5m,土质为类土,地下水位较高,土方机械宜为( D ) 。A、推土机 B、正铲挖土机C、拉铲挖土机 D、反铲挖土机17环状轻型井点管包围的面积为 314m2,则假想半径为 ( D )。A. 5m B.10m C.15m D.20m18观察验槽的重点应选择在( C ) 。A、基坑中心点 B、基坑边角处C、受力较大的部位 D、最后开挖的部位19土方的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
5、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 4 -撑、 ( A )挖的原则。A、先撑后挖,分层开挖 B、先挖后撑,分层开挖 C、先撑后挖,分段开挖 D、先挖后撑,分段开挖20以下施工方法适合于反铲挖土机的是( D ) 。A、分段开挖法 B、上下轮换开挖法C、中心开挖法 D、多层接力开挖法21正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是( B ) 。A、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B、前进向下,强制切土C、后退向下,自重切土 D、直上直下,自重切土22基坑周边严禁( B ) 。A、设排水沟 B、超堆荷载C、放坡 D、与已有建筑相邻23在采用蛙式打夯机压实土层时,每层土的铺设厚度及压实遍数应分别是( D ) 。A、200500mm,68
6、遍 B、200500mm,34 遍 C、200300mm,34 遍 D、200250mm,34 遍24在同一压实功条件下,对土粒压实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是( D ) 。A、土的颗粒级配 B、铺土厚度 C、压实遍数 D、土料含水量25对河道清淤工程,适用的挖土机械是( D ) 。A、正铲 B、反铲 C、拉铲 D、抓铲26某场地平整工程有 4000 m3填方量需从附近取土回填,土质为- 5 -密实的粘土(K S=1.35,),其填土挖方量为( B ).15.SA、2962 m3 B、3478 m3 C、4000 m3 D、4600 m 327影响土方边坡大小的因素有( B ) 。A、土的颗粒大小 B、
7、土的类别 C、土的含水率 D、土的运输方法28对于硬塑、可塑的粘土其直壁开挖不加支撑的最大深度是( C )A 、2.00 米 B、1.25 米 C、1.50 米 D、1.00 米29、在采用柴油打夯机压实土层时,每层土的铺设厚度及压实遍数应分别是( D )A、200500mm,68 遍 B、200500mm,34 遍 C、200300mm,34 遍 D、200250mm,34 遍30、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 6 米,且降水深度不超过 5 米,可采用的布置是( A )A、单排井点 B、双排井点 C、环形井点 D、U 行井点31在起吊时预制桩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 A )。A、50% B
8、、100% C、75% D、25%32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擦桩,应( C ) 。A、以管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B、仅控制管入度不控- 6 -制标高C、以标高为主,以管入度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管入度33开始沉桩时应( C ) ,当入土一定深度并待稳定后,再按要求的落距沉桩。A、短距轻击 B、高提重打C、低提重打 D、重锤高击34对于端承桩,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应( C ) 。A、以标高为主,以管入度作为参考 B、仅控制管入度不控制标高C、以管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管入度35某工程使用端承桩基础,基坑拟采用放坡开挖,其坡度大小与( A )无关
9、。A、持力层位置 B、开挖深度与方法C、坡顶荷载及排水情况 D、边坡留置位置36对于预制桩的起吊点,设计未做规定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D ) 。A、吊点均分柱长 B、吊点位于重心处 C、跨中正弯矩最大 D、吊点间跨中正弯矩与吊点处负弯矩相等37桩在堆放时,不合适的堆放层数为( D )。- 7 -A、一层 B、四层 C、三层 D、六层38在锤击沉桩施工中,如发现桩锤经常回弹大,桩下沉量小,说明( B )。A、桩锤太重 B、桩锤太轻 C、落距小 D、落距大39正式打桩时宜采用( A )的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A、 “重锤低击,低提重打” B、 “轻锤高击,高提重打”C、 “轻锤低击,低提轻打”
10、D、 “重锤高击,高提重打”40钻孔灌注桩属于( B )。A、挤土桩 B、部分挤土桩 C、非挤土桩 D、预制桩41施工时无噪音,无振动,对周围环境干扰小,适合城市中施工的是( D )。A、锤击沉桩 B、振动沉桩 C、射水沉桩 D、静力沉桩42为了能使桩较快地打入土中,打桩宜采用( A )A、轻锤高击 B、重锤低击 C、轻锤低击 D、重锤高击43检查灰缝砂浆是否饱满的工具是( B )。A锲形塞尺 B方格网 C靠尺 D托- 8 -线板44砂浆的稠度越大,说明砂浆的( A ) 。A、流动性越好 B、强度越高C、保水性越好 D、粘结力越强45关于砂浆稠度的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砌筑粗
11、糙多孔且吸水能力较大块料,应使用稠度较小的砂浆。B、在干热条件下施工时,应增加砂浆的稠度。C、雨期施工应增加砂浆的稠度。D、冬期施工块料不浇水时,应降低砂浆的稠度。46砌砖墙留斜槎时,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 C ) 。A、1/2 B、1/3 C、2/3 D、1/447砌筑用的脚手架的宽度一般为( B ) 。A、1m B、2m C、3m D、4m48在下列运输设备中,既可作水平运输又可作垂直运输的是( C )。A井架运输 B快速井式升降机C混凝土泵 D塔式起重机49砖墙砌体灰缝厚度一般应控制在( B ) 。A、8 B、10 C、12 D、15- 9 -50砌砖墙留直槎时,需加拉结筋。对抗震设防
12、烈度为 6、7 度地区,拉结筋每边埋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 D ) 。A、50 B、500 C、700 D、100051隔墙或填充墙的顶面与上层结构的接触处,宜( C ) 。A、用砂浆塞紧 B、用斜砖砌顶紧C、用埋筋拉结 D、用现浇混凝土连接52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 B ) 。A、分段砌筑 B、同时砌筑C、分层砌筑 D、分别砌筑53砌砖墙留直槎时,必须留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沿墙高每 500留一层,每层按( C )墙厚留 1 根,但每层至少为2 根。A、370 B、240 C、120 D、6054对于实心砖砌体宜采用( A )砌筑,容易保证灰缝饱满。A、 “三一”砌筑法 B、挤浆法C
13、、刮浆法 D、满口灰法55砌体墙在柱边应沿高度方向每( D )设 26 拉结筋。A、300 B、三皮砖 C、五皮砖 D、50056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标准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每槎高度不得超过( D ) 。- 10 -A、一皮砖 B、二皮砖 C、三皮砖 D、五皮砖57砖墙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至少要达到( B )以上。A、90% B、80% C、75% D、70%58砌砖墙留斜槎时,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 C ) 。A、1/2 B、1/3 C、2/3 D、1/459砖砌体留直槎时应加设拉结筋,拉结筋沿墙高每( B )设一层。A、300 B、500 C、700 D、100060砌筑砂浆的抽样频率应符合:每一检验批且不超过( C )砌体的同种砂浆,每台搅拌机至少抽检一次。A、100m 3 B、150m 3 C、250m 3 D、500m 361某住宅楼层高为 3.0m,在雨天施工时,最短允许( B )天砌完一层。A、1 B、2.5 C、3 D、562常温下砌筑砌块墙体时,铺灰长度最多不宜超过( C ) 。A、1m B、3m C、5m D、7m63为了避免砌体施工时可能出现的高度偏差,最有效的措施是(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