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国粮食质量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2003 年 陕西省小麦质量公告 (摘 要) 陕西省是全国质量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省份之一,试点工作由省粮食局姚增战副局长主持,省局产业发展处和粮油质检所具体组织实施。根据国家粮食局的实施方案,下发了陕粮产发 200370 号文件,布置质量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具体工作 ,各地市粮食局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为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省粮油质检所组织开展了市级粮油质检机构检测能力考核认可工作,并完成了数据汇总。 2003 年 6 月,组织开展收获质量调查,及时掌握了全省小麦收获质量等级现状及影响质量的因素,为制定小麦收购价格 提供了依据,粮食收购企业也提前做好了准备,保
2、证了小麦收购的平稳有序。 2003 年 7 月,对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宝鸡、商洛 6 市的 22个区县 35个乡镇的 12 个品种 41个样品的优质小麦进行了品质测报工作。依据测报结果,省粮食局会同物价局、农业厅、技术监督局联合发文在下年度推广种植“陕 253”优质强筋小麦,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产品收入。 2003 年 9 月,对 40 个区县的 217 个粮站开展收购小麦质量调查,共抽检样品 227 份,代表数量 95.7 万吨,掌握了全省小麦库存质量等级、优质小麦收储状况及存在问题。保证了我 省储存小麦质量良好,调得出,用得上。 2 1. 小麦收获质量报告 1.1 小麦收获质量
3、报告 收获质量的调查样品从农民晒场采取。本次收获质量调查,样品代表面积 1251.1 万亩,占种植面积的 66.5%,代表数量 328.2 万吨 ,占总产量的 81%。 从检验结果看,全省小麦容重 705g/L 800g/L,加权平均值为757g/L,水分 10% 15.3%,加权平均值为 12.4%,不完善粒 0.4% 24.2%,加权平均值为 5.8%,其中:虫蚀粒 0.4%,病斑粒 3.1%,破损粒 1.8%,生芽粒 0.2%,霉变粒 0.3%,杂质 0.4% 2.2%,加权平均值为 1.2%。 小麦等级整体统计比例为:一等 4.4%,二等 12.8%,三等 47.2%,四等 25.8%
4、,五等 8.5%,等外 1.3%。与往年相比,亦属正常年份。全省质量等级状况见表 1、图 1,各地市分项质量状况见图 2图 5。 表 1 全省小麦收获质量等级分布表 等级 % 全省 渭南 宝鸡 铜川 咸阳 西安 杨陵 1 等 4.4 1.8 5 2.1 3.1 4.6 16 2 等 12.8 18.4 1.5 9 5.3 11.5 20 3 等 47.2 53.6 4.5 52 40 47 32 4 等 25.8 17.2 23 25 37.3 27 20 5 等 8.5 5.8 10 10 12 8.8 12 等外 1.3 0.2 2 1 2.3 0.4 0 3 0102030405060%
5、1等 2等 3等 4等 5等等外1等 2等 3等 4等 5等等外1等 2等 3等 4等 5等等外1等 2等 3等 4等 5等等外1等 2等 3等 4等 5等等外1等 2等 3等 4等 5等等外1等 2等 3等 4等 5等等外全省 渭南 宝鸡 铜川 咸阳 西安 杨陵图 1 全省及地市小麦收获质量等级分布 710720730740750760770宝鸡 杨凌 咸阳 铜川 渭南 西安混合 西安红硬g/L图 2 各地市收获小麦容重 0246810121416宝鸡 杨凌 咸阳 铜川 渭南 西安混合 西安红硬%图 3 各地市收获小麦水分 4 024681012宝鸡 杨凌 咸阳 铜川 渭南 西安混合 西安红
6、硬%图 4 各地市收获小麦 不完善粒 00.20.40.60.811.21.41.61.8宝鸡 杨凌 咸阳 铜川 渭南 西安混合 西安红硬%图 5 各地市收获小麦杂质 1.2 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003 年度全省小麦生长前期雨水充沛,后期阴雨偏多,气温回升较慢,光照不足,籽粒偏瘦,田间病虫防治不及时,少数提前枯死,农户公路上碾晒小麦,破损粒、杂质增大。 2.优质小麦品质报告 我省推广种植的优质小麦约有 20 30 个品种,其中对陕253、陕农 78、济南 17、皖麦 38、兰考 906、西农 79-4、西农 1043、铜麦 3 号、中优 9507、郑麦 9023、小偃 503 共 11个种植面
7、积较大的强筋小麦和 1 个弱筋小麦新洛 8 号进行了品5 质测报。 2.1 测报品种种植分布 陕西地理位置状况南北长 1000 公里有余 ,东西狭窄宽约360 公里 ,优质 小麦 大 多种 植在 关 中著 名的 八百 里 秦川 范围内。全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约 161 万亩,产量约为 56 万吨。种植区域及优质品种见图 6,优质小麦测报品种亩产及种植面积见图 7图 8。 6 图 6 2003 年度陕西省优质小麦测报品种种植区域及分布 7 图 7 2003 年度陕西省优质小麦测报品种亩产示意图 图 8 2003 年度陕西省优质小麦测报品种种植面积示意图 2.2 优质小麦达标情况 我省优质小麦种植面
8、积约占总冬麦播种面积的 8.6%,收获量约占小麦总产量的 13.8%。检测数据表明,能达到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的约占检验样品数的 32%,其中,一级强筋小麦占 5%,二级强筋小麦占 27%,比例示意图见图 9图 10。 5%27%68%一级强筋二级强筋未达标图 9 达标样品比例示意图 49.5%27.9%3.1%6.2%0.3%0.3%5.0%3.7%0.3% 1.2%0.6% 1.9%小偃5 0 3 西农1 0 4 3皖麦3 8 陕2 5 3陕农7 8 郑麦9 0 2 3中优9 5 0 7 西农7 9 - 4济南1 7 铜麦3兰考9 0 6 新洛8图 10 各品种代表面积比例示意图 8 2.3
9、主要优质小麦指标报告 通过对各测报优质品种容重、角质率、粗蛋白、降落数值、湿面筋、稳定时间比较,在相同生态区,同一品种因田间管理不同,指标有异,不同品种亦有差别。在不同生态区域,同一品种受生态环境影响,也有明显差异。因此,科学的田间管理和适应性广的品种,是推广优质小麦种植的必备条件,连片及规模种植方能体现种植的经济效益。各指标比较见图 11图 22。 700710720730740750760770780790800810郑麦90 23 陕25 3 小偃50 3 西农10 43 济南17 陕农78 中优95 07 皖麦38 西农79 -4 兰考90 6 铜麦3号 新洛8号图 11 不同品种小麦
10、容重 图 12 不同品种小麦在不同生态区容重 9 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郑麦9 0 2 3 陕2 5 3 小偃5 0 3 西农1 0 4 3 济南1 7 陕农7 8 中优9 5 0 7 皖麦3 8 西农7 9 - 4 兰考9 0 6 铜麦3 号 新洛8 号图 13 不同品种小麦角质 率 图 14 不同品种小麦在不同生态区角质率 1212.51313.51414.51515.516郑麦9 0 2 3 陕2 5 3 小偃5 0 3 西农1 0 4 3 济南1 7 陕农7 8 中优9 5 0 7 皖麦3 8 西农7 9 - 4 兰考9 0 6 铜麦3 号 新洛8 号图 15 不同品种小麦粗蛋白含量 10 图 16 不同品种小麦在不同生态区粗蛋白含量 0100200300400500600郑麦9 0 2 3 陕2 5 3 小偃5 0 3 西农1 0 4 3 济南1 7 陕农7 8 中优9 5 0 7 皖麦3 8 西农7 9 - 4 兰考9 0 6 铜麦3 号 新洛8 号图 17 不同品种小麦降落数值 图 18 不同品种小麦在不同生态区降落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