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治学新编 笔记(金太君版) 导论 1、政治的涵义 ( 1)、政治观的历史演变 政治是上天安排在人世间的力量 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 政治是王者之道 政治就是政府活动 政治是研究权利的形成和分享 (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体现 政治就是各阶级间的斗争 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方式、任务和内 容 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 3)、政治的定义 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 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本书认为从狭义的角度看,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就广义而言,在一
2、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3、 政治学的内容结构 第一种,直接对重大社会政治主体及其相关政治现象进行研究。政治学理论体系可划分为:阶级论、国 家论、政府论、政党论、革命论、民族论、国际政治等几个部分。 (优点:重点突出,对象明确;缺点:理论体系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不够) 第二种,运用公理化的方法,将概念定律和原理等理论知识,按照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进行演绎,逐步引导出各个次级的范畴,从而从而构成比较严密的逻辑体系。政治理论体系划分为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政治发展。 (优点:突出政治学理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缺点:只是将
3、政治学的最基本范畴作了论述、推演,而未能对社会现实中的重大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展开论述) 第三种,试图将上 述两种体系的优点结合起来,既争取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性,又争取对重要政治现象和主体做出科学深入的分析。政治理论体系划分为政治关系理论、国家政权理论、政治团体理论、政治过程理论、政治行为理论以及政治谋略、政治艺术与政治家理论。 第四种,对政治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静态和动态的结合上认识政治现象的客观规律。政治理论体系划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政治制度,政治机构和政治关系作静态分析;下篇则把政治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进行研究。 第五种,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进行原理性阐述,即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4、家本人对政 治现象和政治活动所作的原理性分析和论述,而不是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观念来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也就是说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的原理体系。 4、学习政治学新编这本书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第一,以马克思基本原理为指导 第二,注意政治学原理的逻辑体系 第三,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吸收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的新成果 5、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 ( 1)、古希腊、罗马时期 政治研究的重心内容是城邦政治,主导范式是伦理世界观。古罗马的政治研究把古希腊 政治理论推到一个应 用阶段。 ( 2)、中世纪时期(约 515c) 基督教神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政治研究以圣经为出发点,信仰的绝
5、对权威性 成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教会与国家、教权与王权成为政治研究内容。 ( 3)、近代时期(文艺复兴至 18 世纪末 ) 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转折点。政治学开始摆脱宗教神学和传统理论道德观 念的束缚,人们开始以理性经验的眼光观察和解释政治现象,西方近代政治学开始形成 ( 4)、现代时期( 19c 至今) 19c 思想家越来越将政治和社会的研究看做科学。对政治现象的 解释日益建立在对历史 事实的归纳基础上。 6、 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四个时期(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 1)、古代:夏商周是萌芽时期,宗教神权占统治地位;春秋战国时期是政治学研究的形 成时期,摆脱神权政治观的束缚,将
6、人事作为研究论证的基本出发点;从秦 汉到明代中叶,是政治研究缓慢发展的时期;明代中叶到清是中国社会发生 巨变时期。 ( 2)、近代:围绕救亡这一核心主题,带有强烈的实践理性色彩,政治研究因此未能确立 独立学科的地位。 ( 3)、现代:五四运动举起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揭开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学研究。 ( 4)、当代:政治学在理论建设和实践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 7、 政治学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根本方法论。其在政治 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是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它要求我们在研究政治 现象时,要树立唯物
7、政治观,即政治学研究要揭示历史运动的基本动力和发展规律,并 以 经验的观察来分析和认识政治现象的本质。 (二)、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 1)、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先验设定与逻辑推理 ( 2)、现代政治科学研究方法 a、早期受传统研究影响,主要方法是制度研究法、历史比较分析 b、行为主义研究方法,认为研究对象是实际存在的,可观察的政治行为。主要方法 是数学模型、模拟实验、直接调查、实地观察 c、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 ( 3)、跨学科研究方法:政治社会学、生物政治学、政治地理学、政治人类学、政治心理学 8、 权力的涵义 和划分 权力是人际关系中的特定影响力,是根据自己的目的去影响他人的行为的
8、能力。 划分:第一,按权力运用领域不同,分为政治权利、经济权力、社会权力、文化权利等; 第二,根据权力属性不同,可以将权力分为应得权力、报偿权力、制约权力,这就是加 尔布雷恩;第三,根据权力的形式,可以分为强制性权力、诱导性权力。 9、 政治权力的涵义及类型 政治权利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利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 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政治权利包含如下要素:权利主体、权利客体 、目的性、强制 力、权力作用方式、权力大小以及权力格局。政治权利的类型: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 力、操作性权力、合法性权力、人格型权力。 10、 政治权利的基础 政治权利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利的
9、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 知识、动机等。 第一章 国家 1、 国家的起源 国家是在社会出现私有制和分裂为阶级的过程中,为控制阶级对抗的需要,在氏族制度 瓦解的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 国家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而是在社会内部矛盾运动中产生的,国家是在 阶级矛盾达到不能调和而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产物和表现。 2、 国家的本质及基本特点 首先,国家是阶级统治的组织;其次,国家是实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机关;再次,国家是 暴力工具;总之,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 特点:强制性、主权性、普遍约束力 3、 国家职能 指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对内
10、职能是国家职能的 基本方向,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延伸。 ( 1) 、对 内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a、政治统治职能主要指统治阶级直接凭国家暴力机器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护有 利于统治阶级社会秩序的职能。(主要方面)实施基本方法:发展统治阶级内部的民 主和对被统治阶级实施专政。 b、社会管理职能:指国家为了满足社会一般公共需要,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其 内容包括管理社会经济生活,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等。(从属 方面) ( 2) 、对外职能 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进行国际交往,保卫和发展本国利益,创造有利于本国 发展的外部条件;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保卫本国领
11、土。 4、国家的形式 国家形式包括管理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一) 、 国家管理形式: ( 1)、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和管理政权,就是通常所说的政权组织形式,亦政体。 ( 2)、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性质,指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占统治地位,哪些阶级处于被统治 地位。 ( 3)、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国家本质和国家管理形式的关系也就是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 与政体的关系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和政权组织形式的 关系。国体决 定政体,政体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国体,政体对国体起巩固作用。 ( 4) 、国家管理形式的类型: A、君主制 指国家最高权力全部或部分的,实际或名义上独揽与世袭终生或指定为终生任职的国 家元
12、首一人手中。特征: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君主一人手中,君主具有最高的不受 法律限制的权力;君主终生制;君主一般是世袭或指定的。根据君主的权限分为无限 (专制)君主制、有限(立宪)君主制,有限君主制又分为二元制和议会制。 B、共 和制 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限制的国家管理形式。 历史上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曾出现过民主共和制和贵族共和制;中世纪欧洲出现城市共 和制;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多采用共和制的形式,包括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委员 会共和制。 a、议会共和制:政府由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特征:第一,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无实权,名义上的国家元
13、首;第二,议会是最 高权力机关,有立法权、 组织政府和监督政府(内阁)的权力;第三,内阁 掌握行政权力,制定和实施内外政策;第四,内阁和委员会必须保证某种协 调关系,一般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内阁。 b、总统共和制: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政体。 特征:第一,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兼有议会制下国家元首的荣誉和 政府首脑的实权;第二,总统制下的内阁,是向总统个人负责的政府领导班 子,内阁成员由 总统任免;第三严格按照三权分立。 C、委员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亦称会议制。 特点:国家元首由委员轮流担任;各个委员的地位平等,一切问题由委员
14、会集体决 定;委员会由议会选举产生,必须向议会负责,委员会无权解散议会,但议会也不 能迫使委员辞职。 D、社会主义共和制 a、苏维埃制:俄国工人运动和十月革命基础上创建的政权组织形式。 1924 年,苏联 宪法确定苏维埃制为苏联国家管理形式。特点:有 普选产生“苏联最高苏维埃”是 最高权力机关,唯一立法机关;集体国家元首,受限制;苏联部长会议是政府;苏 共领导。 b、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 统一领导国家事务制度。特点: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全国 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监督权、任免权、全国重大事务决定权;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审判
15、机关、检查机关都有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优越性:便于 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取民主与效率两者之长;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 极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 、 国家的结构形式: ( 1)、指国家整体构成的形式,即用何种形式来划分国家内部组成,它表明国家整体与部 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 2)、按基本特征分为两种,单一制和复合制。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构成的统一主 权国家。复合制国家是由几个成员国按协议组成的国家联盟,有联邦制(由邦、州 或共和国组成)和邦联制(两个 以上国家组成)两种形式。 ( 3)、中国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5、 国家历史
16、类型 四种类型: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6、 国家机构的涵义和特点 ( 1)、国家机构指统治阶级实现其国家权力的整体国家权力机关体系的总和,它是根据国 家的阶级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而建立的。 ( 2)、纵向上,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横向上,包括人民代表机关、 国家元首、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武装力量机关。 ( 3)、 特点:阶级性、权威性、系统性、历史性 7、 资本主义国家机构 ( 1)、组织原则:分权制衡,即立法、司法、行政分别由议会、法院、行政行使 ( 2)、国家元首:国家的象征和最高代表;君主制国家是世袭、终生制,共和制
17、国家是总 统、选举;职责:法律发布权、发布命令权、任免权、外交权、荣典权、统帅武装 力量权、赦免权 ( 3)、立法机关:有权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机关,如议会、国会、国民议会、立法会 议等;分一院制和两院制(上下议院,如英、美、德、意、日本);职权: 立法权 (提案权、审议权),监督权(质询、弹劾、不信任投票、财政监督) ( 4)、行政机关: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或行政管理机关,通常称为政府。国家最高行政机 关称为中央政府,地方行政机关称为地方政府;在单一制国家一般实行中央集权, 在联邦制国家一般实行地方分权制;就行政机关体质而言,有三种,即内阁政府、 总统制政府、委员会制政府。 ( 5)、司法机
18、关:特点,司法独立制度、法官保障制度、完整的司法组织体系和严格的司 法程序;职权, 司法审判权、违宪审查权、非诉讼事件处理权。 8、 社会主义国家机构 ( 1)、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具体表现 a、其代表机关有广大人民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上 按民主程序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选举产生; b、国家机关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受 人民的委托,按法定的程序和方式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c、地方服从中央,下级 服从上级。 ( 2)、国家机关体系:立法机关、国家元首、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第二章 政党 1、 政党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 政党属于政治方面的组织,但又不是一般的政治组织,政党是 现代社会
19、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政治积极分子,为了夺取和巩固政权而按照一定的组织 原则集结起来的一种政治组织。构成政党的基本要素: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规则、一定的 组织成员及其领袖、政治纲领及其政治实践。 2、 政党的特征 (一)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本质特征) 原因:( 1)、政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任何一个政党都是以一定的阶 级为基础的;( 2)、政党集中代表了本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可根据这个判断其性质; ( 3)、政党是阶级 的核心;( 4)、政党斗争是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 (二) 、政党都有政治纲领 政治纲领,又称为政纲或党纲,是政党展示其政治目标和争取或实行阶级统治的途径和 方法;其一
20、般包含该党对国家、社会制度的主张,阐述本党的政治目标和组织措施,表 明实现其政见的斗争手段。 (三) 、政党都有自己的组织纪律 (四) 、政党活动与国家政权密不可分 围绕政权进行活动,是政党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主要标志。 3、 政党和阶级、群众、领袖的相互关系 ( 1) 、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 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 ( 2) 、阶级通常是由政党领导的 ( 3) 、政党通常是由领袖来主持的 总之,群众、阶级是政党的基础,政党是阶级的代表,领袖则是政党的领导核心。 4、 政党的产生及产生的条件 政党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出现阶级之后,
21、随着阶级斗争 的发展,适应阶级斗争的需要才产生的。将来阶级斗争消亡了,政党也随之消亡。 ( 1) 、资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条件: a、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后,各阶级便于实行阶级联合,组成政党。 b、政治条件:资产阶级民主宪政使人们在法律上有了结社的自由,为组织政党提供条件。 c、思想条件 :资产阶级提出了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 注:最早产生于英国,即辉格党(自由党)、托利党(保守党,支持王权) ( 2) 、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两个条件:工人运动的发展(阶级基础)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思想基础)。 5、 政党的类型 a、 资产阶级保守主义政党 b、 民主社
22、会主义政党(资产阶级性质改良主义政党) 指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共党等 c、 民族主义政党:指亚非拉国家中以发展本国民族经济和巩固民族独立为根本目的的政党 d、 共产主义政党:以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为指导,实现共产主义为历史使命的工人 阶级政党。 6、 政党的作用 ( 1) 、集中本阶级的意志 通过制定党的纲领政策,提出斗争的目标和各个阶段的任务,从而将分散的意见集中统 一起来。 ( 2) 、争取群众 ( 3) 、调整社会力量 ( 4) 、掌握或影响国家政权 政党活动的主要目的和作用,就是要掌握政权,行使国家权力。取得政权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革命手段,即武装夺取政权;一种是民主方式,即通过选举获胜
23、。 7、 政党制度的涵义 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形式,包括政党的地位,政党同政权 的关系以及政党之间关系等的总和。 8、 政党制度的类型 a、比较普遍的划分:一 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b、以政治结构划分:所谓政治结构,就是各政党的政治倾向和他们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 分为北欧型、南欧型、日本型 c、以执政党的阶级属性划分: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9、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 1) 、两党制:由两个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分为执政党(在朝党)和反对 党(在野党)。源于英国,如美、加、澳等。 英国两党制的特点: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两大政党都采取集
24、中制;目前是保守党 和工党轮流执政 美国两党制的特 点: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政体;国会两院中,是多数党和少数党的 关系,而不是执政党和反对党;政党组织松散,没有严格的纪律,党员人数时有变 化。 ( 2) 、多党制:在一个国家中通常由两个以上的政党联合组织政府的政党制度,源于法, 意、德采用。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竞争和无政府状态在政党制度上的反应。缺点 是政局不稳定,政府容易倒台;优点是比两党制更民主。 总的趋势:一方面,过多党同时存在只是暂时的,必然会合并为若干较大的党;另 一方 面,两党制逐渐演化为多党制的倾向比较明显,而多党制演化为两党制的例子 从未出现。 ( 3) 、一党制:指一个国家的政
25、权由一个政党掌握的政党制度。 a、法西斯一党专制(二战前,德、意),特点:从法律上取消其他政党,确认其垄 断地位,抛弃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实行公开的恐怖统治,党的机构与国家机构合 为一体,党成为国家的代身。 b、民主主义国家的一党制,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文化落后,缺乏民主传统, 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独立后往往实行一党 专政的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政局稳 定和民族经济发展。 二者的根本区别:民主主义不排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是不同程度的采用民主制 度,如实行议会制和选举制。 10、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一)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 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来实现的。这三个 领导是统一整体、不可分割,其中政治领导是首要的,思想领导是其基础,组织领导其组 织保证。 (二) 、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三个方面) a、 正确处理党和国家政 权机关的关系 b、 正确处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c、 正确处理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关系(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