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与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因此,要适应课改要求,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为此,笔者从两个方面作了分析。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模式; 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2-0123-01 一、强化课堂内的互动学习 物理教学既有物理现象观察与实验的直观教学,又有高度抽象思维活动的理性教学。针对课标要求、教材特点,结合课堂学习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实验、去发现,教师要在设计学生
2、“如何学”上下功夫。我常采用下列几种教学方式: (一)引导探究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此模式较适用于利用实验手段观察研究的课题,教学中学生独立活动多于集体活动。如: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等。其基本过程为: (二)问题讨论式。根据教和学的重、难、疑点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以学生自觉、主动地讨论、质疑、辨析为主,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综合运用概念和规律的同时,提高综合、分析、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此模式较适用于综合运用知识的新课、练习课和复习课。如: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应用、密度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等。其基本过程为: (三)自学指导式。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再进一步引导思考、讨论、实验释疑,达到透彻理解。通过“主体”与“主导” 、 “主体”与“主体”的多向交往,发展学生的交互学习能力。此模式较适用于介绍新概念、新理论的教学内容。如: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原子结构、摩擦起点的原因、导体和绝缘体等。其基本过程为: (四)分层教学式。一个班级学生的程度总是参差不齐的,如能恰当地进行分层教学,就能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自主学
4、习极为有利。如:对智能水平不同、学业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达成目标;课堂提问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难度的问题,也可同时呈现(用投影等)多个问题由学生选择回答;布置的作业具有“弹性” ,由学生选择而做;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申请免做,自己安排学习内容,以利拔尖成才等。 二、强化课外学习与实践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针对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有机的联系起来,可以很好地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课外活动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物理小制作。安排在初三年级寒假和初二年级暑假,其原因是学生已学的物理知识较为丰富
5、,学习有了一定能力和知识广度,易于进行物理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动手小制作、小发明,形式多样,能发挥学生想象力,本活动要求既可改装课本实验器材,也可以补充与课本有关的课外实验,还可以把课本实验成本低值化,总之,需要附有实验器具改造或制作使用说明书或原理图,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给学生布置了“制作水火箭” ,经过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完成了“水火箭”的制作,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开展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其知识内容包括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外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初中物理课本为知识基础,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与科学史的讲授,以日常生活中和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开展类似
6、科学研究的专题研究活动。如“自行车上的力学问题” , “城市的噪音污染成因和防治方法研究” , “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水的深度关系” , “运动中的力学问题研究”以及以“生活用电”为主题,开展了“家庭电路”的主题式研究性学习活动,该活动学生参与性强,学习兴趣高,给学生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变学生的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发展动因,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学习中的每个步骤,教师不要越俎代庖,任何高明的教师的教都不可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代替学生的思考。成功的教学不在于教师的授予和学生的接受,而在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