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化系统新技术在高科技办公建筑中的应用摘要:本文讲述了智能化系统在沈阳规划大厦中的应用,主要阐述了在该项目智能化设计中采用的新设计理念、新技术。 关键词:智能化;新技术;规划大厦;应用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智能化建筑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依据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利用计算机及相关的最新技术,将自然生态环境、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与信息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高度综合复杂系统,它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开放的商务办公、娱乐休闲环境、实现建筑物基础物业管理、安全防范管理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高度自动化,实现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保护
2、环境和提高服务质量等目标。 沈阳规划大厦作为浑南新城的一批市级重点项目,占地 4.5 公顷,总建筑面积 6.87 万平方米,该大厦由规划测绘楼、中介服务交易中心、综合业务中心、后勤楼及展廊组成。该大厦是集规划设计、国土资源利用、建筑设计、市政工程设计、地理信息、勘察测绘、工程咨询为一体的科技、信息中心,也将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规划学术交流平台。考虑到该大厦将作为东北地区辽宁省的重点项目,其智能化设计将具有区域代表性,在智能化系统设计时一定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时采用先进的电子配线架 2、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时
3、采用全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 3、公共广播系统设计时采用数字广播系统 一、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实现通信自动化功能的基础系统,是整个通讯自动化系统的基础和骨干。本系统采用结构化布线原则进行设计,以达到办公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该系统支持电话和多种计算机数据通讯系统,可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信息,能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提供各种网络通信服务。系统应具备高宽带、大容量和高速率,并具备将来扩容和宽带升级的条件;按照业主方要求,工作区的每个工位设置信息插座统一为(4+2)4 个网络接口(内网、外网、保密网及预留)+2 个电话接口。信息插座数量达 10000 左右,考虑到信息数量之大,为了提高前期施工与
4、后勤维护的效率,故在设计时引入了电子配线架。它可以将所有在线设备的 IP 地址探测到并准确标出所在的物理位置。 电子配线架与传统配线架的区别: 电子配线架是在传统配线架上附加了一套检测装置,这套装置能够自动检测出配线架上所有跳线的连接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派生出一系列方便布线管理的功能。电子配线架的检测电路部分附加在传统配线架上,即便功能失灵也完全不影响传统配线架的功能,正常工作则可以方便跳线和布线管理。利用电子配线架,能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人工误差,以及工作人员交替造成的数据库混乱。能够对网络的连通性进行最大程度的控制, 简化网络的规划和运行,方便维护和管理。 二、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充分利
5、用国际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在该项目设计过程中,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全数字技术,自前端高清彩色摄像机至机房内的主机、磁盘阵列及显示设备,全过程均为数字传输,突破了 以往的“模拟前端、数字传输”方式。 视频监控摄像机采用网络型彩色摄像机,设在主要出入口、电梯厅、电梯轿厢内、重要设备机房、信访大厅及其他大厅等公共场所。本工程采用全数字系统,前端摄像机视频数字信号经过网络线缆传至交换机,通过视频专网至监控中心,通过解码器将其显示在 CCTV 监视器(或显示大屏) 网络摄像机与模拟摄像机的区别: 网络摄像机除能在任何一个角落通过 Internet 进行远端监控之外,它的“即插即用”功能,无须像模拟摄像机一样
6、必须安装同轴电缆,只要利用现有的网络就可以使用。日后的管理维护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三、广播系统 按照业主方的需求,规划测绘楼、中介交易中心、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及综合业务中心四个建筑的广播系统即可以在综合业务中心一层消防控制室内统一管理和控制,也可以在各自单体建筑内进行控制。为了满足业主方需求,我们采用了数字广播系统。该工程的广播系统由日常广播及消防广播两部分组成。它们合用一套广播线路及扬声器,平时可播放背景音乐和日常广播,火灾时自动切换为紧急广播。 数字广播与普通广播的区别: 普通广播统一在广播控制室里控制和管理,而数字广播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在任何地方进行控制和管理。 智能化系统的合理设置,不仅优化了工作环境、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大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本工程的特点及各智能系统会面临系统扩容和技术升级的局面,因此在本工程中,均选择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和扩展性能好的设备,保证系统结构与前端设备的先进性、灵活性和可扩性。 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智能化系统一定要有先进行、超前性、力求高标准、高起点,沈阳规划大厦作为东北地区辽宁省的重点项目,其智能化系统一定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将来作为东北省的先进智能建筑的代表之一。达到被其他办公建筑所借鉴的目的。 参考文献: 建筑智能化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章云许锦标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