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53894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知识点总结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夏半后,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至极点周围出现极夜现象2、季节变化规律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北半球在夏至日那天昼最长,夜最短冬半年,昼长小于夜长,北半球在冬至日那天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则相反3、北半球夏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冬至日时该地的夜长如:622 时 40N 的昼长=1222 时的夜长=14 时 51 分同理,北半球冬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夏至日时该地的夜长如:1222 时 40的昼长=622 时的夜长=9 时 09 分4、同一天,南北纬纬度相同的地方

2、,昼长相加=24 小时或某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的夜长如:622 时 20N 的昼长+20S 的夜长=24 小时或 20N 的昼长=20S 的夜长=13 时 13 分5、在某地,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差多少天,夏至日(或冬至日)前的这一天和夏至日(或冬至日)后的这一天昼夜长短大致相等、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大致相等。如:在摩尔曼斯克,4 月 21 日与夏至相差约两个月,则夏至后的两个月8 月 23 日,那么 4 月 21 日与 8 月 23 日这两天的日出日落时间、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都大致相等。这两天约 2 点日出,22 点日落,昼长 20小时,夜长 2 小时。同理,在某地,与

3、春分(或秋分)相差多少天,春分(或秋分)前多少天与春分(或秋分)后多少天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等。6、极昼、极夜的纬度分布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最多。南北极点除两分外,要么是极昼,要么是极夜。如:某日,太阳直射在 10N,则从 70N 开始出现极昼,从 70S 开始出现极夜。7、正午太阳高度为 0的地方,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除外) ;午夜太阳高度为 0的地方,出现极昼现象。如:夏至,6634S 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0,则从 6634S 开始出现极夜现象某日,80S 的午夜太阳高度为 0,则从 80S 至 90S 出现极

4、昼现象8、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夜长昼长=昼弧15二、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由直射点(此时太阳高度为 90)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至晨昏线上为 0 度。(1)图中圆心 O 点为直射点,左侧弧 CAD 为晨线,右侧弧 CBD 为昏线,且左侧晨线的中点 A 点必在赤道上,地方时 6 时,右侧昏线的中点 B点也必在赤道上,地方时 18 时,OC 或 OD(视直射点 O 在哪个半球而定)地方时为 12 时若此时为两分,则 A、O、B 三点的连线为同一纬线,即赤道;C 点为北极点,D 点为南极点若此时非两分,

5、则 A、O、B 三点不在同一纬线上a、若 O 点在北半球,则沿 OC 线北极点在 C 点以南,图中没有南极点,且 C 点所在经线与 OD 所在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b、若 O 点在南半球,则沿 OD 线南极点在 D 点以北,图中没有北极点,且 D 点所在经线与 OC 所在经线也可组成一个经线圈(2)沿着 COD 线,太阳高度与 O 点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如,E 点与 O 点相差 30,则两分时,E 点为 30S夏至时,E 点为 30-2326=634S冬至时,E 点为 30+2326=5326S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北半球夏至日

6、时,正午太阳高度由 2326N 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规律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半年,夏至(北半球)时,北回归线以及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半年,冬至(北半球)时,南回归线以及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3)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的纬度如:某日太阳直射 20N,则 90N 的正午太阳高度=20(4)当极点出现极昼时,在同一天,极点的太阳高度终日不变如,622 时,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2326,午夜的太阳高度也时 2326,这一天,极点太阳高度终日不变再如,某日太阳直射 20N

7、, ,则北极点在这一天的太阳高度始终为20(5)某纬度出现极昼时,该地午夜的太阳高度=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2=直射点的纬度-(90-当地纬度)=极点的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如,622 时,70N 的午夜太阳高度=4326-(90-70)2=326=2326-(90-70)=326再如,某日太阳直射 10,则 85B 的午夜太阳高度=15-(90-85)2 =5=10-(90-85)=5三、日出日落时间分布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夏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日落时间越来越晚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时间越来越早2、季节变化规律夏半年,日出时间先逐

8、日提早后逐日变晚,但都是 6:00 前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日提早,但都是 18:00 后日落冬半年,日出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日提早,但都是 6:00 后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提早后逐日变晚,但都是 18:00 前日落3、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出时间=12-冬至日时该地的日出时间如:622 时 20N 是 5 时 23 分 30 秒日出,则 1222 时该地的日出时间=12-5:2330=6:36304、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落时间 =36-冬至日时该地的日落时间)如:622 时 60N 是 21:1430日落,则 1222 时该地的日落时间=36-21:1430=14:45305、某日某地的

9、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 小时6、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该日夜长的一半7、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8、赤道总是 6:00 日出,18:00 日落四、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判定1、直射纬线的判定(1)晨线(或昏线)与过晨线(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的那条经线交角为多少度,则直射纬度就是多少度如(2)与开始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度互余(3)与正午太阳高度或午夜太阳高度为 0的纬度互余2、直射经线的判定(1)地方时为 12 的经线(2)过切点的那条经线,大部是昼(3)与 0 时经线正相对的那条经线(4)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或平分昼半球的经线(5)俯视图上,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五、

10、季节的判定1、从春分日到秋分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2、只要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夏半年;只要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冬半年3、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慢,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4、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为北半球的冬半年5、在北半球(或南半球)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第 4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不仅产生了地球上的五带,

11、还导致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太阳高度发生了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就学习本节课第二个问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板 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推进新课师 什么是太阳高度?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请同学们读图观察。课件展示图片(地平线、太阳光线图,地球侧视图阳光直射赤道)生 太阳光线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师 什么叫正午太阳高度呢?生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师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有规律的变化。变化规律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看下图。课件显示:“春、秋分日的阳光照射侧视图”春分

12、日和秋分日全球夜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师 图中正午太阳高度数值大小是怎样变化的?生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即由赤道向南北递减。师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越大还是越小?生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师 请同学们看二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课件展示:“夏至日、冬至日太阳光照侧视图”夏至日全球夜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冬至日全球夜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师 冬、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怎么样的呢?生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板 书: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生 填表板 书: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师 同学们已观察了夏至日太阳光照

13、图,请思考下列问题:地球上哪个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个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为什么?生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因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此刻为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最近的时候。南半球此刻为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最远的时刻。师 冬至日的状况如何呢?生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师 春分日和秋分日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如何呢?生 除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师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规律:(1)地球上总有 2 条纬线上

14、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并且以直射纬线南北对称分布。(2)某条纬线与直射纬线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生 阅读教材 P24活动,按要求完成活动内容。师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正午太阳高度总是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距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就越小,而且某地区和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和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相差多少。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求算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了。由于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纬度差,我们就可以以这样的公式来求 D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即 H=90-。式中的 H 为正午太阳高度, 为当地地理纬度, 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任何一天的 可以在天文年

15、历中查到) ,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投影:分别求算出二分二至日时,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春、秋分日:H90-40-050夏至日:H90-40-23267326冬至日:H90-40+2326=2634师 我们现在再回头看赵亮的房子的问题,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原因?生 因为赵亮父母 6 月份去看的楼房,此时由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赵亮家前楼的影子较短,而到了 1 月份,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前楼的影子较长,所以遮住了赵亮家的楼房。晨昏线是地球上白昼与黑夜的界线,既有日变化又有季节变化。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21内容,让我们共同分析晨昏线的季节变化与昼夜长短的关系。板 书:昼夜

16、长短的变化师 请同学们看动画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晨昏线的变化。思考:不同的季节晨昏线与经线圈夹角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生 春分日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所有的纬线被晨昏圈平分,随太阳直射点北移,晨昏圈与经线圈偏离,夹角越来越大,到夏至日夹角达到最大,为 2326,因此晨昏线也偏离北极 2326,故北纬 6634以北的纬线全部在白昼中。夏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逐渐减小,到秋分日晨昏圈与经线圈又重合在一起,此时晨昏圈又平分所有的纬线,直射点继续南移,晨昏圈又偏离经线圈,到冬至日交角达到最大,为 2326,此时经线圈偏离北极 2326,北纬 6634以北的纬线全部在黑夜中。师

17、请同学们看动画“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 (展示课件) ,总结出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越向北昼越长,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昼长达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向南昼越长,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昼长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师 (在学生讨论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南半球情况相反;夏至日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小。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

18、极夜现象,南半球情况相反;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低值。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赤道最大,并由此向南北两侧递减。师:由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全球除赤道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特别在地球的中纬度地区最明显,这样就产生了四季。在天文学上,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由于地球不停地公转,地球上春、夏、秋、冬也就不停地更替。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课件演示,了解了黄赤交角的产生、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昼夜范围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五带和四季的更替等内容,建议同学们学习本节内容时,一定要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在头脑中初步构建起动态的变化的空间思维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