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设工程的项目招投标管理.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39871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建设工程的项目招投标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讨建设工程的项目招投标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讨建设工程的项目招投标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探讨建设工程的项目招投标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探讨建设工程的项目招投标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探讨建设工程的项目招投标管理摘要:本文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我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必要加强对招投标的管理工作,使招投标管理工作日趋法制化、规范化和完善化,真正体现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管理、招标存在的问题、招标规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存在问题的表现形式 1.1 招标阶段。 1.1.1 招标公开报名排挤潜在投标人问题。 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 招标人可以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或着自己依法成立招标小组组织招标。应当在本

2、市通过报刊及地方招投标信息网公开发布招标公告,依法定方式吸引投标单位参加投标。为了排挤潜在投标人随意提高报名资质条件(或资质等级标准) ,或者缩短报名时间,以及联系人的电话不畅通或联系地址不清楚,有意规避潜在投标人报名。违背公开招标无限制的竞争规律。使工程造价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1.1.2 工程实施中的分包问题。 施工总承包单位获取中标通知书后,违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规定,将主体工程或关键性工程分包给一些低于自己资质的施工企业或无资质的企业施工,总承包单位从中收取分包单位的管理费现象。或者发包给施工的分包单位由于施工管理技术水平差、机械设备少、 周转资金不足,有意或无意地降低了工程质量,影响

3、了整体工程的质量 。并非不允许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工程,而是可以将非主体及非关键的工程分包给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但是总承包单位就分包的项目必须向招标人负责。接收分包人和总承包人就承包的项目承担连带责任。总承包人要对工程整体安全和质量负总责。 1.1.3 招标活动中材料单价问题。 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投标单位无法准确预测国内外材料价格的变化,只能根据投标时市场价格来决定自己投标报价中的材料单价, 所以投标时投标人就要对材料价格变化的风险进行准确预测。针对这一现象在签定合同时双方应该约定材料价格的变化幅度、以及供应材料的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合同如果没有约定,一旦遇到大幅涨价投标单位就面临着成本加大

4、,利润减少。投标单位就会降低采购材料的标准。另外,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投标单位施工成本加大、经费紧张,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就会普遍发生,这样就会影响整个工程质量和工期。 1.2 评标阶段。 1.2.1 评标活动应遵循公正、公平、科学、择优的原则。招标人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评标过程保密。评标委员会的成员在开标前确定,而且在公布中标结果前应当保密。开标前确定的委员必须在固定的场所参与评标 ,不得与各投标单位私下接触。实际评标中有些评标委员纪律性不强,私底下接受投标单位贿赂,进行权钱交易的违法现象。给其他投标单位造成不公平竞争。或者有些业主授意或者暗示评委为“意向”投标单位打高分,授意评标结果,使评

5、标工作失去了客观、公正、择优性。损伤了其他未中标单位的积极性。 1.2.2 有的业主发布招标公告信息前,已经同招标代理机构达成一定的约定。招标代理机构在编制资格预审文件,制定资格预审标准和办法时,往往会以业主“意向”的投标人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资质条件,从而影响评标的结果 。 1.3 定标阶段。 1.3.1 招标方通过评标委员会确定出中标候选人名单后,发现自已意向的投标单位排名在后。故意给排名在前的单位在签订合同时设置障碍,排斥中标人。或者发放中标通知书时要求缴纳手续费。 1.3.2 建设单位向中标单位提出不合理条件,如要求施工企业垫资、压价,指定购买材料、设备等等,强迫中标单位私下

6、承诺,在施工合同之外签订“阴阳合同” 。 1.3.3 强迫中标单位将部分工程转包给指定的施工队伍,或者将自己不够资质标准的队伍挂靠在中标施工企业,开成层层转包,违法分包。 2、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管理体制不完善 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监管力量不足,现行招标投标管理体制,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管由多个部门负责。这种多部门管理的格局,虽然有利于发挥各部门管理方面的优势,但是也造成了多头管理难以避免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使招投标当事人无所适从,降低了依法行政的效率。2.2 评标专家库尚需健全与完善 虽然评标专家库的专家资源是全省(或全市)共享,实际上随机抽取后专家无法及时赴各地去

7、评标,虽然专家管理办法上也制定了两次无故缺席取消,但实际上这是很难界定和操作的。 2.3 诚信经营社会基础尚显薄弱 一个企业由于虚假信息在一个项目投标的失败,并不至于遭到像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那样受到市场驱赶,所以说,投标人提供虚假信息参与投标的现象越来越激烈。依托有形建筑市场,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大致可以对投标人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核审,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全国统一信息平台整合工作落后于现实监管的水平,也给“暗箱操作”者带来了保障。 2.4 招标代理制的“三公”原则并未实现 在招投标阶段,招标代理制引入并没有实现工程招投标过程的贯彻“三公”原则,对有形建筑市场的运行和管理无法可依;同时对应当进

8、入有形建筑市场交易的建设工程项目而进场,尚无制约和追究的法规;再者有形建筑市场的信息服务、场所服务、集中办公服务三项基本功能还不到位,没有形成信息网络平台。 3、对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3.1 广泛宣传,增强对招投标工作的认识 招投标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但社会上部分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不理解,阻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招投标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特别是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和形式,广泛宣传招投标的目的意义,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招投标法律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约束机制,为建

9、筑市场治乱、工程质量治差、企业管理治散和工程造价求合理的“三治一求”方针打下基础。通过宣传和推动,使招投标工作逐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从而为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2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招投标运作。 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是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要健全公开报名制度,严格招标代理机构的资质认定审批工作,建立招标代理人信用档案,完善资格预审办法,实行计算机系统评分,强化评标专家库管理,依法依规、公正评标,加大招标代理监管力度,提升招标工作质量。认真做好施工企业的资格预审和后审。 3.3 加大力度,强化建筑市场招标代理行为的监督管理。 组织评标必须按招标文件规定

10、的评标方式和标准进行。同时建议建设主管部门对招标代理机构年检时应提出本年度招标代理业绩的服务质量投诉情况等作为年检重要依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执法队伍和执法人员要严格管理,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努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招投标管理办公室要充实力量,认真履行职能,加强对招投标管理过程中薄弱环节监管。同时,要进一步明确招投标办与建管部门的责任,对招投标工作涉及最多的建设工程实施“两场联动”监督,招标投标政府监管部门应与计划、土地、规划、工商、纪检、质监、安全等部门互通信息,协同运作,各司其职,共同维护建筑市场公平竞争的运作机制。对于违法违规的

11、单位和个人,要坚决实行“三个一律” ,即一律进行经济处罚,一律进行纪律处分,一律公开曝光。对建设项目的全程动态管理和跟踪监督,通过审查、评价、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努力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犯罪,推进建筑市场法制化管理。 3.4 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净化招投标市场。 建立有形建筑市场,对规范建筑市场、改进行业管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4.1 针对影响招投标公正性和社会关注的关键环节,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创新方法,将有针对性的过程监督和随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条件、办事依据、办事结果,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 ,提高监督的效率和权威。 3.4.2 实

12、行工程信息公开发布制度,扩大参加投标企业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消除由于信息发布的局限性,导致领导干部干预工程承发包等不法行为,为参加投标的企业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 3.4.3 进一步规范招标行为,在招标信息发布、投标人资格审查、评标办法制定、评标委员会组成、定标等关键环节上,严格备案时限和跟踪管理,严厉打击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行为。 4、结语: 招投标为最具竞争力的一种采购方式,而且不断地延伸到人民生活的各个部分,不但对社会经济产生作用,而且正不断深入和加大扩展。我国的招投标水平还应逐步加强,并进一步完善到优。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国的招投标工作会做得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陈杨霞.浅谈工程招标的问题和对策M.2010.11 2.罗桂莲.浅析当前工程招投标中的几个问题.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N.2004.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