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2.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54209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三节的内容,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逐渐成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改造社会拯救中国的思想武器。它与前两课内容“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一起构成了近代中国思想潮流的发展历程。因此与前两课内容是继承关系。本节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一线索可分成四个阶段:开始传入正式传播争鸣竞逐广泛传播。教学重点是马克思主义在纷繁的新思潮中脱颖而出的历程及它的影响。解决重点的关键教师要做到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设计

2、能贴近他们年龄特征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史学理论,本课知识, 联系必修 I 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二、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目标解析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也即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和主要的代表人物,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了解资产阶级思想和无产阶级思想的不同;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之后成为社会新思潮的主流;了解问题与主义之争;比较当时传入中国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分析各种思潮的结局,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学习

3、思考、比较分析、反复探索和实践的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而领会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五四爱国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比较抽象,不能很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对当时苦苦寻觅救国方案的中国人意味着什么。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引导学生结合前两节内容,归纳概括分析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及其实践效果,从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历

4、史的必然结果,其中关键是通过前后纵横比较,认识到当时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设计意图: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学会分析思想产生或传播的原因。师生活动:问题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条件?代表人物?(开始传入)条件:一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出现,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二是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爱国心。代表人物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朱执信(资产阶级革命派):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马克思的

5、学说和思想。问题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的背景?(正式传播)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对资本主义失望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例题一:在近代有人曾说:“社会主义理想境界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却又说:“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 ”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五四运动的爆发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问题二: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或有利条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历史地分

6、析问题的能力师生活动:有利条件: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基础)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中国革命指明新的出路。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相结合。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例题二: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流思想,维新变法思想被三民主义所取代,三民主义又被马克思主义所取代,这几种思想的更替实际上是由(A)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决定的 B各种思想宣传的广度和力度决定的C由官方的支持程度决定的 D由广大人民的认识程度决定的问题三:新思潮竞起的原因?表现?(争鸣竞逐)设计意图: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人向西方寻

7、求救国之道的迫切性,为各种思潮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师生活动:原因:第一,五四运动的洗礼下 第二,各种刊物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第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表现:第一,无政府主义:第二,泛劳动主义:第三,新村主义:第四,工读互助团:第五,实用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实用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问题四: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 设计意图: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优越性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下:第一: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是实现救亡,通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 第二: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潮的竞起,给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新的

8、救国方案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与比较的机会; 第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第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 第五: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理想的追求,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例题三: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号召“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 ,并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说明(C)A马克思主义主要在工人中宣传 B李大钊认

9、识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C李大钊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李大钊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接受马克思主义问题五:无政府主义为什么会在五四时期流行? 设计意图:多角度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得到传播的原因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下:第一:中国本来就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有传播无政府主义的土壤。 第二: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小生产者日益陷于破产,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使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感到绝望,他们反对专制,而无政府主义所主张的恐怖、暗杀等就成为他们选择的手段。 第三: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尚未得到广泛传播,人们将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相混淆,无政府主义就大行其道了

10、。 问题六:胡适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 ”你怎么评价胡适的这种思想? 设计意图:进一步从别的角度来分析认识马克思主义得到迅速传播的原因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下:生物进化有渐进和突变两种,用于解释社会发展就是改良和革命。胡适主张渐进、改良,有合理的一面,有许多社会问题不是通过革命就能得到解决。比如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使中国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巨大进步;但是另一方面,胡适所处的时代正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其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时的各种社会问题只有通过革命来解决,而改良主义思想是不可取的。 问题七:马克思主义对

11、中国革命的影响?设计意图: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下:影响: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南,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五、目标检测题1、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B)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

12、,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理,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

13、施行仁政,无以异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 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 ,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四 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

14、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剑桥中华民国史(上)(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意义。(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与材料一、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相关内容。第(1)题“关键”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整合后回答,注意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区别;第(2)题“关键”也要从材料中提取, “实践”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3)

15、题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角度回答;第(4)题要结合前面的问题谈认识,不要空洞无物。答案 (1)关键:立宪法,开国会(或实行君主立宪)。活动:戊戌变法。意义: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关键:促进国民的觉醒。实践:提倡“民主”和“科学” ,发动新文化运动。原因: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3)激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或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说明: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刊物;创办工人学校;建立共产党。(4)认识:民众(人民)的觉醒(觉悟)是社会进步(变革)的条件。(或先进的思想只有符合国情才能变革社会)六、本课小结本课线索:1、开始传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2、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3、争鸣竞逐-五四时期4、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后谈一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为什么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来救中国。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提示: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也就是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引进各种新思想,提出各种救国方案,最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了新中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